一年级下册第1至3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549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第1至3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年级下册第1至3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年级下册第1至3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一年级下册第1至3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一年级下册第1至3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第1至3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下册第1至3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第1至3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第1至3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下册第1至3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课题

认识图形

主备教师

袁喜英

授课教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授课时间

基于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节课我设计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并且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基于教材

本课时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基于学情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并且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学习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学习方式

操作、观察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教材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课题

拼一拼

主备教师

袁喜英

授课教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授课时间

基于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这节课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五种平面图形,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基于教材

通过拼图的活动,学生进一步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并且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基于学情

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五种平面图形,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学习方式

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风车、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

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

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为什么?

2.提问: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

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

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

大家来试试!

三、教学评价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教材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

十几减9

主备教师

袁喜英

授课教师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基于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本节课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学生感官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教材

本课实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练习,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基于学情

学生已经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本节课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学生感官参与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学习方式

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评价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教材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

十几减8

主备教师

袁喜英

授课教师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基于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这节课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通过练习,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基于学情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里进行“减8”是上一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练习,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

小棒、圆片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

1、口算

8+3=9+5=7+6=8+5=

7+4=9+2=9+8=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十()=168十()=13

9十()=158十()=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

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

(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

该怎样列式?

(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教学评价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教材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

十几减7、6

主备教师

袁喜英

授课教师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基于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

所以这节课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去探索,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减8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通过练习,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基于学情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里进行“减7、减6”是上一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

1、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

5十()=117十()=14

9十()=16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

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教学评价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教材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

十几减5、4、3、2

主备教师

袁喜英

授课教师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基于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

所以这节课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去探索,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8、7、6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通过练习,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基于学情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这里进行“减5、4、3、2、”是上一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学习方式

探究、感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

1、口算

11-814-613-815-6

11-717-912-7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125十()=13

2十()=115十()=14

4十()=124十()=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教学评价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教材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

解决问题

主备教师

袁喜英

授课教师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基于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所以这节课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去探索,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基于学情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本节课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

1.口算。

12—87+917—8

l6—715—5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

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

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

”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

(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

这里有几个条件?

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材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

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主备教师

袁喜英

授课教师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基于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基于学情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里进行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学习方式

操作、观察

教学准备

圆形图片、三角形卡片若干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13-917-8

12-56+1312+4

2.比多少。

 

比比

教师:

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

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

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

哪一行摆得多?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

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

(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

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

12-7=4(朵)

口答: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

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教材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

整理和复习

主备教师

袁喜英

授课教师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基于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

所以这节课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去探索,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基础上进行的。

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基于学情

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学习目标

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学习方式

观察、操作、演示

教学准备

题卡、图片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

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

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

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