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454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

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

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

5.柏杨先生评价说:

“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

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

”柏杨先生评价的“国策”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主专制,天下一统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大兴文治,反对暴政

6.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皇帝裁定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

7.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A.司母戊大方鼎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

C.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

D.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已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8.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关系。

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有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9.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0.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综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

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钱穆先生所述的第一和第三演进完成于(  )

A.秦汉 隋唐B.秦汉 秦汉C.西周 隋唐D.秦汉 明朝

11.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12.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

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13.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

他这样做

A.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B.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念

C.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D.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14.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15.在宋代常用“灾及梨枣”来讽刺刻印的书没有价值,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

这表明当时

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②毕昇发明的木活字被广泛使用

③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④雕版印刷风行

A.①②③B.③④C.②③D.①③④

16.以下为青铜文物、文物上的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结论错误的是

①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已达很高水平     ②钟鼎文是一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③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④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全部为礼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假如你是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北京城,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有

①阅读楷体字印刷的《论语》②在茶馆听人讲《三国演义》

③带朋友去看京剧④鉴赏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A.全部都能享受B.②③④C.①②④D.全部无法享受

18.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19.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

“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

“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

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是

①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②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③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

④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清朝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这说明王阳明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21.有些日本人认为:

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2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2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24.法国作家雨果: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雨果在这里

A.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B.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

C.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

D.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

25.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

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

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

A.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5分,共50分。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周武帝(宇文邕)曰:

“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

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并退还家,用崇孝始”;“佛生西域寄传东夏,原其风教殊乖中国……既非正教所以废之”;“佛图遍海内,士女为僧尼者十六七,縻费公私岁以巨万”;“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北周武帝不顾世俗偏见,从公元574年到578年,他下令“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遣一切佛塔,扫地悉尽。

融刮圣容,焚烧经典。

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

三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摘编自费长房《历代三宝记》 

北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很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

“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

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

东平齐国(指北齐),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

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宇文邕反对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理由。

(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宇文邕灭佛产生的影响。

(6分)

 

27.(12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

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

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你是否赞同“交了粮,自由王”这一说法,简要说明理由。

(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

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5年,英国人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此后20多年里,蒸汽车头将英国人载入了一个被后人称之为“铁路狂热”的年代。

从1830年开始,几乎每户英国家庭都把自己的积蓄用来购买铁路公司发放的建设债券。

从1840年到1845年,英国民间一共有超过1000个铁路兴建项目被提到议事日程。

1846年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峰顶,这一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国会被讨论,无一不是顺利过关。

随着铁路股的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投机资金流入这个行业。

到1850年,英国建成的和在建的铁路总长分别达到6000英里和1000英里,大致形成了今天的英国铁路轮廓。

-----摘编自纪双城《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

材料二中国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

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然而,吴淞铁路这个“短命鬼”,却让国人见识了铁路这一新生事物,让国人认识了改变旧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是多么必要、多么重要。

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于1881年通车,这条长约10千米的运煤铁路,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带来不小影响,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

另一方面,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益的图谋也并未因吴淞铁路的赎回、拆除而中辍,甲午战后开始了大规模掠夺中国铁路权益的行动,1896年至1903年之间,1万多千米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铁路权益和利用铁路对华侵略的行径,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知,而且也不断增强了中国人民爱国护路的意识,包括官僚、绅士在内的各阶层人士纷纷要求废约并收回路权。

1903年起,一场争回路权和商办铁路的高潮掀起了,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民间资本开放路权,全国共有15个省先后设置了铁路公司。

可是,1911年清政府又突然宣布“干线国有”,企图出让路权,取得外债,结果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摘编自《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30,40年代英国铁路“狂飙”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晚清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8分)

 

29.(15分)(15分)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墨子·亲士》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

(7分)

 

材料二

晚清外交机构表

机构名称

设立时间

机构职能

南洋大臣

1844年

由两广总督兼任,专管中国南部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务。

总理衙门

1861年

清朝中央机构,掌管与外国有关系的一切事务,如签订条约、通商往来、修筑铁路、修造轮船、购买外国机器、架设电线、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等等。

北洋大臣

1870年

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外务部

1901年

清朝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

“班列六部之前”。

同时,陆续增设了商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

(2)阅读材料二,指出晚清外交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影响晚清外交机构变化的历史因素。

(8分)

 

高三历史试卷答题卡

密封线

●●●●●●●●●●●●●●●●●●●●●●●●●●●●●●●●●●●●●●●●●●●●●●●●●●●●●●●●●●●●●●●●●●●●●●●●●●●●●●●●●●●●●●●●●●●●●●●●

●●●●●●●●●●●●●●●●●●●●●●●●●●●●●●●●●●●●●●●●●●●●●●●●●●●●●●●●●●●●●●●●●●●●●●●●●●●●●●●●●●●●●●●●●●●●●●●●

●●●●●●●●●●●●●●●●●●●●●●●●●●●●●●●●

●●●●●●●●●●●●●●●●●●●●●●●●●●●●●●●●

●●●●●●●●●●●●●●●●●●●●●●●●●●●●●●●●

一、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二、非选择题(共5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