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复习提纲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378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 复习提纲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货币银行学 复习提纲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货币银行学 复习提纲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货币银行学 复习提纲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货币银行学 复习提纲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 复习提纲2.docx

《货币银行学 复习提纲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 复习提纲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 复习提纲2.docx

货币银行学复习提纲2

银行货币学

一、解释并比较下列每组概念

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答: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由实体经济的变量因素(收入、消费、投资、储蓄等)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而不是由实体经济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而非由收入、消费、投资、储蓄等经济因素来决定。

货币供应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的”

2.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

答:

(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

B=C+R

(2)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M=mB,货币乘数m=M/B。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即现金漏损率。

3.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在借贷市场中,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的利息率。

官定利率是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息率,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

例如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就是典型的官定利率。

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有密切关系。

官定利率对市场利率发挥宏观制约作用,它表达了政府的货币政策意向。

所以,市场利率必然受到官定利率的干预和影响。

但是,市场利率主要还是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这样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同时中央银行确定官定利率时,要以市场利率作为重要依据。

4.贴现与再贴现

票据贴现是票据持有人以未到期票据向商业银行兑取现款,商业银行从票据中扣除自贴现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将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资金融通行为。

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的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信用业务,是中央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而运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5.多头监管体制与集中监管体制

多头监管体制是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监管机构共同负责的一种金融监管体制,集中监管体制指由中央的一家监管机构集中行使金融监管权。

代表性国家有英国、日本。

6.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耗费的时间。

它由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个阶段构成。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实际执行某一货币政策到这一政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相应效应之间所耗费的时间。

7.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是指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现实汇率只有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分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干预市场,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方向浮动,或维持在对本国有利的水平上。

自由浮动汇率制:

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很少干预,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

8.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的部分,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二、简答题

1.试分析M1/M2持续下降原因及其影响。

M1/M2的含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通货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汇划资金+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外币存款+政府短期债券

•M0通货;M1货币;M2=准货币+货币

•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政府短期债券

M1/M2持续下降现状分析:

M1减少,M2增加。

当M1/M2的值趋于增大,表明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增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表明人们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增强,经济趋热。

反之,说明现在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减弱,货币流通速度减缓。

原因:

(1)储蓄增加:

其次,负利率转正使很多人储蓄意愿增强。

居民储蓄规模持续扩张,与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有关,与民众对现实生活担忧有关。

因为近十年来购房、教育、医疗等家庭大额支付领域的需求增多,促发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增加。

同时,国人投资渠道狭窄,因为投资无门才发酵成了持续高涨的储蓄热情。

(4)与我国居民由来已久的消费习惯有关,但同时也与消费环境不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有关。

最后,国内需求是大国经济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扩大消费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2)外汇占款增加:

因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我国外汇储备日益增加,导致外汇占款不断增加。

(3)M0下降是首因是电子货币的普级经及电子商务的兴起引起的。

信用卡和电子支付越来越发达,造成老百姓愿意持有的流通中的现金减少,M0不断下降。

(4)M0是最活跃的货币,它的减少,同时也证明经济在下行,货币在通缩,老百姓消费意愿降低。

背景是新政府提倡节俭风气。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反对铺张浪费等措施的贯彻落实,消费急剧下降,

影响:

2.试分析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只要经济体系中的生产要素未达到充分就业,那么,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就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待资源的利用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货币供给仍在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

但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中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经济增长率很难达到使潜在资源被全部利用的程度。

3.简要说明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也称货币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息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是一种纯货币现象。

因此,利率水平就不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流通量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化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变动的结果。

利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相均衡的水平。

利率与货币需求成正比,与货币供给成反比。

5.简述金融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功能。

1、聚集资金功能:

金融市场能提供一个理想场所,利用自己的独特形式、多样化工具把闲置分散的、小额的资金聚集起来,形成具有投资能力的巨额可用资金,并在期限构成、规模数量、收益与流动等方面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要求。

2、配置功能:

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的配置,二是财富的再分配,三是风险的再分配。

首先,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金融市场通过将资金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其次,金融市场的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会使得社会财富再分配。

再次,金融市场同时也是风险再分配的场所。

3、调控功能:

金融市场是国家货币政策传导的必要的中间环节。

当中央银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时,首先要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各种变量,然后再传递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

另一方面,各国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公开市场业务,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来施展。

4.实现风险分散和转移功能:

融市场的参与者通过买卖金融资产转移或者接受风险,利用组合投资可以分散那些投资于单一金融资产所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

5.定价功能:

金融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价格,往往要通过交易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才能“发现”。

6、反映功能:

金融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

这实际上就是金融市场反映功能的写照。

6.简述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在货币政策目标序列中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层次和主次之分的。

所谓“有层次”是指稳定币值是货币政策目标的第一层次,而促进经济增长是第二层次。

换言之,中国人民银行只有在实现第一层次的目标,即稳定币值后,才能实现第二层次的目标。

所谓“有主次之分”指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以稳定币值为主,稳定币值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

事实上,由于宏观调控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各有其特点,因而各自的调控目标也各有其侧重点。

因此,货币政策应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同时,必须兼顾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保持充分就业等目标。

由于各宏观经济目标既统一又矛盾,宏观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的相对重点也在变化。

在经济高涨时期,保持物价和币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在经济紧缩时期,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就是货币政策的相对重点;而在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剧烈动荡时期,保持国际收支水平衡、保持汇率稳定和金融稳定则成为该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对重点。

因此,货币政策目标并非唯一的,其相对重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7.简述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过程及其优点。

公开市场政策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的政策措施。

其作用过程是:

央行买入有价证券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增加→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量增加。

反之亦然。

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点

第一,中央银行能以此项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市场货币供应量;

第二,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政策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主动出击,而不象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第三,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象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货币供应量及经济产生震动性影响;

第四,可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

第五,具有很强的逆转性。

 

8.试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缺点。

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点: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较强;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

(1)可测性:

M1和M2都反映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因此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和分析都比较方便

(2)可控性: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改变贴现率等手段,可以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货币的发行权和向流通中注入新货币的权利全由央行掌握,央行便能有效控制M1,M2的供应量(3)相关性: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活动如总产出,就业水平,物价水平之间搂着密切的关系,相关性强缺点: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并不是绝对的;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存在着一定的时滞。

9.试分析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缺点。

解一:

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点是:

(1)可控性强。

中央银行可直接控制再贴现率,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在贴现政策,也能调节市场利率的走向。

(2)可测性强。

中央银行在任何时候都能观察到市场利率的水平及结构。

(3)相关性强。

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

缺点:

利率的变动是顺循环的;经济繁荣时,利率因信贷需求增加而上升;经济停滞时,利率随信贷需求减少而下降。

然而作为政策变量,利率与总需求也应沿同一方向变动;经济过热,应提高利率;经济疲软,应降低利率。

这就是说,利率作为内生变量和作为政策变量往往很难区分。

如,确定一个利率提高的目标,为的是抑制需求;但经济过程本身如把利率推向了这个高度,作为一个内生变量,它却是难以直接抑制需求的。

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很难判明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解二:

①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点:

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中央银行能够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以较为有效的控制;数据易于及时收集获得;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相关性高。

②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缺点:

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是名义利率,而对经济运行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是预期实际利率;利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更多的依赖于市场主体对经济收益变动的敏感性,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10.简述汇率的作用与风险。

汇率的作用:

(1)汇率对进出口的作用:

一般地说,本币汇率下降,能起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升值,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一国汇率下降和相应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可以有效刺激出口数量。

(2)汇率对物价的作用:

汇率下降会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有利于扩大出口。

(3)汇率对资本注入流出的作用:

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对短期资本流动有较大影响。

在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会将其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

同时,由于纷纷转兑外汇,加剧外汇供求紧张,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下跌。

反之,引发资本的内流,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上升。

汇率的风险:

(1)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

即指在进出口贸易中收付外汇而因汇率变动引起的损失。

(2)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

一国为应付日常外汇支付以及平衡国际收支、常常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

这些外汇储备表现为存放在国外的外币资产。

如果所持有的那些外币资产的汇率贬值,就会蒙受损失。

(3)外债的汇率风险:

即指对外举债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损失。

例如借入日元,折换成美元进口设备,但到还债时遇到日元汇率上浮,美元汇率下浮,则需要以更多的美元折换成日元才能够清偿外债。

11.人民币升值,钱却为何越来越不值钱?

在生活中,人们感觉到,在国内,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与2005年的1000元相比,2013年的1000元已缩水至576元,而在国外,人民币越来越值钱。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外已升值了35%。

其实,前者是讲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后者则关涉汇率。

多年来,由于国内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投资,依靠大量增加的信贷投放,致使我国的货币投放量无论同我们自己过去比,还是与世界各国相比,都有着较大数量的超发。

目前的人民币升值更多还是由于美元贬值带动的,而并非人民币的主动性升值。

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自身存在问题,加之农业产业链比较薄弱,使得国内商品价格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同步上涨。

这成为造成人民币汇率出现升值,而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却感觉到贬值、钱越来越不值钱的重要原因。

12.试述经济论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分析。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由经济方面因素决定。

这些因素是:

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这些因素具体与汇率制度的关系是:

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规模小,或者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些国家,一般倾向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钉住汇率制度。

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发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出入较为可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货膨胀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或弹性汇率制度。

13.简述通货膨胀的财富再分配效应。

在通货紧缩条件下,由于名义利率的下降幅度小于物价的下降幅度,实际利率水平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实际偿还的金额增多,债务人的还款负担加重;同时,为了保持生产或生活的流动性,债务人不得不借入新的债务,由此陷入债务泥潭。

正如费雪所说:

在通货紧缩条件下,“负债人越是还债,他们的债就越多”。

这种现象导致了社会财富从债务人向债权人转移的财富分配效应。

14.简述利率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及条件。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它具有以下经济功能:

联系国家、企业和个人、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连接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中介功能;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分配功能;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功能;把重大经济活动控制在平衡、协调、发展所要求的范围之内的控制功能。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具有五方面的经济功能,对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率的一般功能包括中介功能、调节功能、分配功能、动力功能与控制功能。

利率的作用正是通过上述五种功能发挥出来的。

而利率之所以具备这些功能,是因为利率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

由此,利率发挥“经济杠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储蓄;

(2)通过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例如提高利率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量,而差别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变动将影响社会总供求;(3)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4)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课件答案:

(一)从微观角度说1.对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的作用

⑴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⑵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2.对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的作用3.对商业银行的作用

(二)从宏观角度说1.对货币供求2.对社会总供求3.对物价水平4.对国民收入分配5.对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6.对经济增长和就业

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条件,包括: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它利率随之变化的联动关系;

3.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不宜过低或过高;

4.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等。

三、综合分析题

1.联系实际,试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有利影响:

(1)刺激进口增加。

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2)有利于改善吸引外资的环境。

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使已在华投资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3)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

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不利影响:

(1)抑制出口增长。

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

(2)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影响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长,是造成货币超经济发行的主要原因,货币供求失衡又进一步加剧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水平,使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4)增加就业压力。

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将影响到就业。

在当前中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可能恶化就业形势。

2.目前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40万亿元,储蓄率也高达50%,而且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

你是如何看待以上问题的?

原因:

(1)居民储蓄规模持续扩张,与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有关

(2)高储蓄率的现实,与民众对现实生活担忧有关。

近十年来,我国居民在购房、教育、医疗等家庭大额支付领域的需求增多,促发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增加。

(3)国人投资渠道狭窄,因为投资无门才发酵成了持续高涨的储蓄热情。

(4)与我国居民由来已久的消费习惯有关,但同时也与消费环境不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有关。

最后,国内需求是大国经济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扩大消费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影响:

适当规模的储蓄是金融支撑实体经济、开展大规模投资活动的基础;但储蓄绝不是越多越好,过高的储蓄率意味着消费率过低、用于投资的资金过多,昭示着内需薄弱、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不利于居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

而且,持续超高储蓄率某种程度上说也造成了普通居民财富的隐形流失,居民以较低的利息把钱存入银行,但银行却可以以较高的利率发放贷款,这种“小百姓补贴大银行”的现状十分不合理。

3.我国银行体系是否存在“钱荒”?

我国中央银行是如何调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的?

是否:

 “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充裕的,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1%,超额准备金余额达到2万亿元,而通常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就比较充足。

”该负责人强调,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是一种短期现象,不会直接影响实体经济。

货币市场利率的适度变化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审慎稳健经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如何:

  日前,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上半年和6月份金融数据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即市场所说的“钱荒”)做出了进一步解释。

如何:

针对今年末货币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央行已连续三天通过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目前银行体系超额备付已逾1.5万亿元,为历史同期相对较高水平。

同时,央行再次提示主要商业银行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央行不会对“钱荒”坐视不管,但所用的工具由逆回购换成了SLO。

动用SLO说明央行在随机而动,且倾向于使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SLO。

相关金融管理政策出台,特别是中下旬后商业银行按照宏观审慎要求,加大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力度,适度调整了月初过快的信贷投放节奏,同业运用渠道有较大幅度的收缩,减少了存款派生。

加之上年同期基数相对较高,对货币增速也有一些影响。

此外财政存款同比少减较多,由此也相应的少增了一部分存款。

人民银行一直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金融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4.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银行体系有何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形成

(二)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

(三)银行利率风险和利率管理的难度加大。

(四)加大了银行的竞争压力和经营压力,利差缩小(五)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六)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利率市场化已然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商业银行也会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1)利率市场化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利润下降。

一旦利率管制放开,金融机构之间存款与贷款的竞争就会加剧,银行利润也会因此而下降。

(2)传统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利息收入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业务发展上过度依赖大中型公司客户,这导致商业银行客户结构、业务结构、信贷投向严重“同质化”。

在放开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生存的需求再也不能仅仅建立在单一存贷利差收入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必须在此基础上调整业务结构及经营战略,这会增加其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3)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将是利率风险,即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资产价值与收益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的变化,而造成银行收入损失和资产损失的风险。

从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来分析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利率市场化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有利率结构风险、选择权风险、信用风险和收益曲线风险。

5.我国广义货币(M2)已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

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还多出20多万亿元。

你认为我国是否存在货币供给过多的问题?

其原因是什么?

如何应对?

是否过多:

以更科学的金融总资产/GDP指标来衡量,中国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货币供应量包括M0、M1和M2。

M0指流通中现金,M1是M0加上活期存款,因流动性略逊于现钞,代表着一国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是“广义货币”,即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既反映比较活跃的需求,也反映潜在的需求。

随着现代银行业和支付结算电子化的发展,现金在货币中的比重越来越小,银行存款已成为M2的主要部分。

M2居世界第一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钱最多,当前,我国股市和债市的规模仅为M2总规模的0.6倍,发达国家以直接融资为主,因此其沉淀在银行体系中的钱即M2就会明显少得多”,连平表示。

无论从M2还是M2/GDP来考量,中国都不是钱最多的国家。

恰恰相反,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