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海明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135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汉海明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硬汉海明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硬汉海明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硬汉海明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硬汉海明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硬汉海明威.docx

《硬汉海明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汉海明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硬汉海明威.docx

硬汉海明威

硬汉海明威

他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

最后,因为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

 

1、1899年7月21日,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在世界五大湖之一的密执安湖南岸,一个叫橡树园的小镇。

 

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海明威是第二个。

母亲很有修养,热爱音乐。

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医生,又是个钓鱼和打猎的能手。

海明威3岁时,父亲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一根渔竿儿;10岁时,父亲送给他一支一人高的猎枪。

父亲的影响使海明威终生充满了对捕鱼和狩猎的热爱。

海明威29岁时,父亲因为糖尿病和经济困难,用手枪自杀了。

 

14岁时海明威在父亲支持下报名学习拳击。

第一次训练,他的对手是个职业拳击家,海明威被打得满脸鲜血,躺倒在地。

可是第二天,海明威裹着纱布还是来了,并且纵身跳上了拳击场。

2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伤了左眼。

这只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

 

中学毕业以后,海明威不愿意上大学,渴望赴欧参战。

因为视力的缘故未被批准。

他离家来到堪萨斯城,在《堪萨斯明星报》做了见习记者。

 

在这里他学到了最初的文字技巧。

明星报对于文字有110条不得违反的规定,要用短句”,“用活的语言”,“用动词,删去形容词”,“能用一个字表达的不用两个字”,等等。

海明威专心致志,很快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技巧,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风格。

 

1918年5月,海明威如愿以偿,加入了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

7月初的一天夜里,海明威的头部、胸部、上肢、下肢都被炸成重伤,人们把他送进野战医院。

海明威的一个膝盖被打碎了,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块。

他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

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体内。

 

他在医院里躺了3个多月,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十字军功勋章和勇敢勋章,这时他刚满19岁。

 

大战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战争除了给他的精神和身体带来痛苦外,没有带来任何值得高兴的事。

旧的希望破灭了,新的理想又没有建立,前途渺茫,思想空虚。

 

尽管这样,海明威依旧勤奋写作。

1919年夏秋,他写了12个短篇,寄给报社被全部退回。

母亲警告他:

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

海明威从家里搬了出去,因为什么也改变不了他献身于文学事业的决心。

他只想做第一流的、最出色的作家。

 

1920年的整个冬天,他独自坐在打字机前,一天到晚写作。

有一次参加朋友们的聚会,海明威结识了一位叫哈德莉的红发女郎。

她比海明威大8岁,成了海明威的第一个妻子。

这时海明威22岁。

 

1922年冬天,他赴洛桑参加和平会议时,哈德莉在火车站把他的手提箱丢失了。

手提箱里装着他的全部手稿,一个长篇、18个短篇和30首诗。

这使海明威痛苦万分又毫无办法,只能重新开始。

 

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部著作《三个短篇和十首诗》在法国的一个非正式出版社出版。

总共只印了300册,在社会上毫无影响。

 

作为记者,海明威很受欢迎。

但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小说,却没有报刊肯用。

尤其令他伤心的是,退稿信上总是称他的作品为“速写录”、“短文”,甚至说是“轶事”,根本就不把他的稿件看成是文学创作。

1924年,海明威辞去记者工作,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他没有固定的收入,又要养活刚出生的儿子,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1925年是海明威最为穷困潦倒的一年。

妻子已经带着儿子离开了他。

他除了通宵达旦地写作,只能把看斗牛当作娱乐。

 

第二年,海明威与波林结婚后不久,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也升起了》问世,立即博得了一片喝彩声,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了20年代那一代人的典范之作。

这部小说用美国女作家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作为题辞,从而产生了一个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而海明威就成了这个流派的代表。

小说描写一群一次大战后流落在巴黎街头的英美青年,内心苦闷,既否定了过去,又对将来丧失了信心。

这是大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青年思想危机的真实写照。

海明威对此感受真切。

他就在绝望、迷惘中挣扎过。

但他与那些或者跳楼、服毒自杀,或者终日消沉的青年们不同,他很快便从那种情绪中摆脱了出来,写作、进取,立志有所作为。

 

《太阳也升起了》发表之后,“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影响在欧洲许多国家一天天扩大。

1929年,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问世。

这本书在几个月内就销售了10万册,是海明威20年代的代表作,也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

好莱坞为购买小说的摄制权,出了空前的高价。

 

2、进入30年代,国家虽然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海明威却捕鱼打猎,观看斗牛,过得十分愉快。

1932年,海明威发表了关于西班牙斗牛的专著《死于午后》,被称为斗牛题材的经典著作。

1933年他去非洲打猎和旅行。

并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书。

1936年他又写成了短篇佳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

这是他最成功的短篇小说,均被拍成电影。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

法西斯分子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推翻共和国。

海明威借款4万美元为忠于共和国的部队买救护车。

为了还清债务,他作为北美报业联盟的记者到西班牙采访,并拿起武器参加了战斗。

西班牙内战以共和军失败而告结束,这让海明威十分难受,他写出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剧本《第五纵队》,歌颂献身于正义事业的人们。

 

1939年,海明威写成他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出版后几天,妻子波林与他离婚。

不久,他和女作家玛莎结婚,一起到中国来度蜜月。

他们作为战地记者采访了我国的抗日战争,写了6篇中日战争的报道,高度赞扬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海明威始终态度鲜明地反对法西斯分子。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的当天,海明威就参加了海军。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战。

他改装了自己的游艇,配备了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

他的行动计划是,在古巴北部海面搜索德国潜艇;如果发现潜艇,就全速前进,撞击敌船,与之同归于尽。

这项计划不但得到了美国驻古巴的大使布拉顿的批准,而且得到了美国情报参谋部的赞同。

海明威指挥船员在海上追踪德国潜艇近两年,始终没有找到相撞的机会。

 

1944年6月,海明威随美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他自己率领一支法国游击队深入敌占区侦察,不断地向作战指挥部提供大量珍贵情报,因此而获得一枚铜质星章。

同年,海明威与玛莎离婚。

第二年三月,他与他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妻子玛丽结婚。

玛丽是位记者,她陪伴海明威走完最后的15年。

她的来到使海明威的生活充满了从未享受过的天伦之乐和人间温暖。

 

3、50年代初,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

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他全部创作中的瑰宝。

不久,他因此而获得了普利策奖。

 

海明威怀念非洲和狩猎生活。

1954年1月,他又和妻子去非洲打猎。

他们乘坐的小型飞机在尼罗河源头附近不幸坠落,俩人都受了伤。

另一架飞机看到了坠毁的飞机。

人们都认为海明威夫妇遇难了。

但55岁的海明威并不在意,他们又换乘飞机飞往乌干达首都。

飞机只飞了片刻便一头栽到一个种植园里。

几秒钟后飞机爆炸,引起大火。

海明威拉着玛丽从飞机的残骸和火焰中爬了出来。

玛丽几乎不能动弹了。

海明威帮助当地农民扑灭了大火,然后陪玛丽去医院。

 

玛丽的伤并不重,只是断了两根肋骨。

伤势严重的是海明威自己。

病历卡上写着长长的一串病名:

关节粘连、肾挫伤、肝损伤、脑震荡、二度和三度烧伤、肠道机能紊乱……躺在病床上,海明威看到了用25种语言文字发表的他的讣告。

身体尚未康复,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降临到他的头上了。

他无法亲赴瑞典领奖,只好委托驻斯德哥尔摩的美国大使代他出席庆典。

授奖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荣获诺贝尔奖金之后的几年,他没有发表过重要作品。

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写作时越来越吃力。

他的高血压症、糖尿病、铁质代谢紊乱、皮癌、精神抑郁症等一大串疾病,使他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

1961年7月2日清晨,这位身高6英尺,体重220磅的巨人,把心爱的双筒猎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

 

4、海明威死了,但他塑造的硬汉形象永远活着。

 

他成功地塑造硬汉形象,并不因为掌握了一套写硬汉的技巧。

他写作的方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他自己先做个硬汉,然后他写他自己。

因此,人们认为海明威的作品大多有他自己的影子。

他笔下的人物,也随着他一起成熟、完美。

《海明威短篇小说选》的第一篇《在密执安北部》是他最早出版的作品之一。

作者讲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当女仆的姑娘爱上了一个铁匠。

一次,铁匠在她主人家喝酒,她便在外面等着,怀着纯真的爱心,只想能看他一眼。

铁匠出来了,把她带到码头上,粗暴地占有了她,然后就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姑娘被侮辱和损害了。

她会怎么样呢?

海明威写道:

她又冷又悲,一切都像是完了。

她走回到吉姆躺着的地方,再一次使劲摇了摇他,看他到底醒不醒。

她哭着。

 

“吉姆,”她说,“吉姆。

醒醒啊,吉姆。

 

吉姆动了动,把身子蜷得更紧了。

莉芝把上装脱了下来,俯身过去拿上装给他盖上。

她把上装小心谨慎地、干净利落地在他四周掖好。

然后她穿过码头,走上陡直的沙土路回去睡觉。

冷雾由港湾上穿过树林正升起来呐。

 

这或许是海明威笔下的第一个“硬汉”。

她的命运与一般人相同,或比一般人更不幸;她的能力也与一般人相同,不会变痛苦为欢乐。

所不同的只是对待不幸的态度:

她没有悔恨、恐惧、绝望或麻木,却把不幸承担了下来。

 

承担不幸,是硬汉性格的出发点。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中期最成功的作品。

主人公罗伯特称得上是个完美的硬汉形象。

完成了炸桥任务,可他的腿也断了。

敌人就要围攻上来。

他不愿拖累战友的撤退。

他无法和他热爱着的姑娘去马德里,无法看到他蒙大拿的家乡了,他年青青的生命就要结束。

但他用平静的语调劝玛丽亚离开:

“我们下一次去马德里吧,真的。

走吧。

”他的同伴哭着说:

“你要我枪杀你吗?

要吗?

没关系。

”“不用了,”罗伯特说,“走吧,我在这儿很好。

 

与那位密执安姑娘相比,罗伯特遇到的是更大的不幸。

同样,罗伯特承担了这不幸、即使死,也保持住了体面和尊严。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是海明威最后的硬汉形象。

那位老人遇到了比不幸和死亡更严峻得多的问题──失败。

老人拼尽全力,只拖回一具鱼骨。

怎么办呢?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老人回答说,“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因此梦见了狮子。

 

海明威生前一定也梦见过狮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