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010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与现代化建设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风险高发期,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人们对于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

社区是社情民意、社会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社区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特别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与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如何提升适应城市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需要的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一项函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文主要对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社区安全管理的改革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第一章 迎园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社区意识是构成社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完善社区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社区之所以成为社区,关键在于浓厚且富有特色的社区意识。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通过意志、信念和情感,控制指导人的行动,实现整个社会或集体的统一行动,借以达到期望目标。

为了更清楚显现迎园社区公共安全意识水平,结合居民在社区内部生活的安全性,以及各种发生在社区中的活动及事件对居民安全的影响,对迎园社区居民的公共安全感知度的调查指标给予了分类量化,具体包括社区公共秩序良好度、社区居民熟悉度、社区物业管理良好度、警察工作方式、警民关系度、人口流动率、社区交通便利度、社区犯罪威胁感知度、社区教育文化与卫生等基础设施标准配套完善度等。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后发现,迎园社区公共安全感知度整体偏低。

在对街道或居委会进行安全工作考核时还存在着轻防范、重打击、轻管理的倾向,部分领导或居民对公共安全的概念认识模糊,惰性思想严重。

安全意识的重要作用要求迎园社区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必须把公共安全意识的形成与勃发作为重要标准。

(二)社区安全应急运行体系不健全,安全基础设施欠缺

应急救援是城市公共安全中非常重大的工作,尤其是城市的社区公共安全更为突出。

大多数安全事故、灾害、事件具有影响因素多样化、演变过程和后果预测困难化,尤其是一些技术性事故。

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可以掌握些许规律,从而尽可能把损失降至最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建立社区应急运行管理体系,完善安全基础设施是确保社区安全的重要途径[1]。

目前,迎园社区仅仅制定了部分火灾预防体系、治安巡查制度,缺乏应有的预警机制、紧急处理机制以及反馈善后协调机制。

具体表现为:

社区警报系统老式化、信息沟通不畅、指挥不力、执行不力、各方面资源的调配难以顺利到位;或者在面临公共安全事件时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眉毛胡子一起抓,不知从何处下手,受害损失难以准确统计,社区应急力量分散,应急指挥职能交叉;善后安置与补偿措施缺位、不及时、不公平,就事论事,不能有效利用公共安全事件潜藏的机遇预防灾害。

应急管理资源缺乏,已有的安全基础设施老化。

贯穿迎园社区有7条道路,其中3条是主道,但最宽的仅有6.3米,且破陡弯急,左右仅有一处警示牌。

(三)社区安全管理主体不明确

迎园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主体错综复杂,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导致了安全管理职能的“缺位”或“越位”。

目前,从事迎园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的主体有街道办、居委会、上级消防公安等专业部门、居民、社区群众性组织等,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却呈现出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当紧急安全事件发生后,甚至各自为政,相互推委、扯皮,人为造成管理混乱。

街道办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也没有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安全管理资金紧缺或不到位。

社区没有警务室,目前只是口号的提出,但没有具体落实。

迎园社区居委会仅仅安排一人负责治安方面的巡逻,联防队员是内部聘请的闲杂人员,这些人员待遇低,没有保障,缺乏应有的积极性。

该社区地理位置独特,存在着很多安全风险,需要专门的管理组织,这就形成了矛盾。

对于社区内的化工厂及其他易污染企业,安全管理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它们的安全隐患(如:

污水、毒气、噪音等)巡查控制,存在着多头、横纵向关系,管理体制错综复杂,最后导致无人管理的恶化局面[2]。

第二章迎园社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区安全管理意识淡薄问题产生原因

导致社区公共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为:

一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政府与居民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差。

社区居民对单位存在很强烈的依附感,而对社区感情淡薄,责任感比较薄弱。

近46%的居民居住在迎园社区,但人事档案、劳动关系却在以往的单位,对社区的依赖程度不高,认为社区公共安全与自己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缺乏社区安全关注。

社区居委会只是服务组织,对所辖居民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但基本上是按照上级指示办理具体工作,缺乏积极性。

社区安全建设起步较晚,人们对安全认识尚需时口。

虽然在社区公共安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公共安全认识还不全面、不到位,对公共安全宣传不到位、工作方法简单、服务内容狭窄等均影响到居民对社区公共安全认识的偏离[3]。

(二)社区安全体系不健全问题产生原因

造成社区公共安全应急运行体系不健全,安全设施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现有社区管理主体安全观念落后,缺乏安全服务意识。

对以往发生的,以及其他社区发生的安全事故没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更谈不上利用突发安全事件潜藏的发展机遇。

加上社区没有专业人士,缺乏应有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运行体系。

二是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安全无专项资金,经费来源单一,主要靠口常办公经费。

目前,迎园社区每年所有办公经费总和只有2000-10000元。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文件,主城区各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经费每年不得低于7000元(含党支部工作经费)。

政府根据文件精神,每年划拨社区10000元工作经费,其中7000元用于居委会开展工作,3000元用于党建经费。

但根据调研发现,迎园社区没有其他街道社区具有丰厚资源可以利用,没有多余房屋可供出租,也没有赢利性很强的企业赞助,更没有想其他社区所拥有的驻区单位。

仅靠少许政府划拨的10000元是难以支付应有安全费用,常使社区“有心无力”,公共安全设施建设被搁置、弃落。

(三)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主体不明确问题产生原因

导致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主体不明确,职能不清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二个:

一是受传统管理体制残留的影响,“单位体制”存在着部分惯性,现有体制尚未健全,造成了公共安全管理主体混乱。

二是现有的法规没有对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的职责与权利予以明确区分界定,而是由各级政府和居委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规章安排社区安全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遇到公共安全事件时较难协调各方利益,难以确保社区公共安全。

从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章上,始终没有详细标明到底谁来负责管理社区安全。

街道办作为社区公众权力的执行者,承担着建立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上的管理人角色,公共安全事业是一种公共物品,政府理应充分提供,但街道办自身只是起到“条”与“快”工作的中介协调作用,口常工作复杂,没有力量组织规模性的安全管理。

居委会作为社区基层的自治单位,承担着本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务,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

据该社区居委会人员介绍,他们对社区公共安全一般只起到监督宣传作用,属于自治组织,不是行政单位,所以不能够采取强制措施,很多安全工作不能得到应有落实。

但实际上,它已经是半自治、半政府性质的单位了。

在管理体制上,城市区、街道办以及居委会实际处于严重的条块分离的管理体制中。

另外,由于公共安全自身具有性质上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基本上属于条条管理,这就增加了管理的隐性成本[4]。

第三章 如何加强社区安全管理

(一)创建浓厚的社区公共安全意识

社区是居民生活居住场所,是居民温馨的港湾。

安全社区的构建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的前提是社区居民有共同、强烈的社区安全意识。

只有形成浓厚的公共安全氛围与意识,社区居民才能对社区产生认同感、依附感、归属感,树立主人翁精神,把社区公共安全看成是自身安全,主动加入社区安全建设,形成集体力量,安全温馨的宜居性社区必定能够实现。

因此,构建社区安全意识是提升迎园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首要前提。

改变传统管理意识心态,提高安全服务质量。

彻底改变以往不合适宜的管理意识,社区居委会及街道办要把现有的“社区人”安全责任主动承担起来,集思广益,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安全保障。

依靠迎园社区已有的管理成就为起点,以社区居委会为主要主体,合理让渡管理权力,以社区居民为基础,突出安全重点,以提高居民安全水平、构建和谐社区为宗旨,紧紧围绕社区公共安全这个中心,努力提高安全服务质量。

按时巡查社区公共安全隐患,对危及社区公共安全的重点对象要及时排除,对涉及居民关心的消防、治安、交通、卫生等安全状况全面掌握。

为社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等“易患人群”及时关心、照顾,为其进行安置帮教。

为下岗工人、流动人口尽量提供再就业技术指导,创造温暖人文环境,用实际行动感化他们。

(二)完善社区公共安全应急运行体系,健全安全基础设施

在公共安全事件应急运行中,各基层单位的应急行动应该服从地方政府的领导,实行属地为主原则,有地方政府组织的指挥机构实施统一的指挥。

当然,这并不是说社区不需要应急运行体系,而且必须有,健全高效的社区应急运行体系可以把事故隐患消灭于基层,防止事态扩大恶化,这样将极大的降低人力、物力、财力损失。

社区应急运行体系原则上从属于整个地区的体系之中,但社区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个性化的应急运行体系。

况且,目前的地区应急指挥系统尚未明朗化。

时常是问题出来才临时建立指挥中心,缺乏稳定的指挥操作规程,应急救援行动经常被耽搁延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5]。

首先应该明确应急运行体系的总目标,即:

控制事态发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状况。

这三个总体目标也可以用减灾、防灾、救灾和灾后恢复来表示。

完善的应急运行体系是及时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的保证。

由于各种公共安全事件种类繁多,情况复杂,突发性强,覆盖面大,应急活动又涉及地方高层与社区基层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从治安、卫生到交通、消防等不同领域,这都给社区应急口常管理和应急指挥带来了许多困难。

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体系和实施规范有序的标准化运作程序[6]。

一套健全的应急运行体系应有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四个部门构成。

其中,应急体系建设中的管理是指维持应急口常管理的负责部门;功能部门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公安、医疗等单位;应急指挥包括应急预安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与场内指挥系统;而救援系统则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

加大公共安全基础建设投资,明确各方的财政义务。

政府作为公众权力的执行者,承担着建立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上的管理人角色。

社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公共物品,政府理应充分提供,政府始终是公共安全事业最重要的发展主体。

长期以来,社区分担了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该包揽的公共安全服务与管理工作,为政府的改革与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社区安全建设理应从国家财政中得到适当的补偿,国家亦有义务为社区安全事务提供必要的经费。

各方应按照受益原则合理划分各自的职责范围,对于涉及全区而在迎园社区辖区内层次较高的公共安全设施,区级政府应全权负责,不应把责任推脱到街道或社区。

对于迎园社区内部范围的较低层次、受益范围小,成本投资少的公共安全设施,上级政府应按照共同承担的原则予以协办。

建议政府加大公共安全社区建设的专项资金的筹集与拨付,社区居民及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形成专款专用,并进行全程监督,防止挪用占用。

把有限的资金优先投资到安全隐患严重的消防、水患、治安、卫生等领域,初步减少社区公共安全灾害发生频率,共建安全社区。

同时,按照上述出资原则,可适当把社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纳入保险之中,借以分散风险,预防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社区防灾抗灾能力。

(三)修订并完善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合理界定管理主体

针对目前迎园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的实际状况,关键是理顺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界定发展社区安全管理主体及其职能范围、职责,防止出现“真空”地带。

严格按照市场规律,革除原有不相适宜的管理体制,制定符合迎园社区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

建立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精干高效的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体制。

首先是合理改革上级政府和转变职能,划分上级政府与社区居委会在安全管理中的权责。

其划分标准和依据是社区公共安全事业建设结构上的层次性和多元性。

加强迎园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建设,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主要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大会、社区协商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要形成居委会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之间的领导、决策、监督和执行的良性互动关系。

由于公共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特征,对其管理必须有精干高效的体制做保证,主要体现在人事制度、人员队伍建设、应急处理机制等方面。

成立社区公共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具体负责社区的社会秩序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协调上级相关安全部门与本社区之间在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协调。

设立警务室、社区治安巡逻队,并确定一名队员为综治委副主任,警务室具体负责对治安巡逻队的业务指导与培训。

打破安全管理“条块分割”,实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迎园社区对所辖社区公共安全拥有管辖权,本质上要求其必须是迎园社区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

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上级政府相关安全管理专业部门对社区安全事务的管理是依靠各自的“条”来实现的,“条”与“块”之间缺乏沟通协调,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难以形成合力,以迅速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另外,迎园社区长期的单位制积聚了强大的惯性,虽然已经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单位与社区始终是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

社区安全管理机构缺乏足够权威,无法实现安全事务的统一管理。

因此,构建安全社区,必须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树立迎园社区居委会应有的权威。

结 语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产物,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对于它的变革意味着社会结构的转型,这就决定了我国社区公共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通过对迎园社区的个案研究,提出提升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对城市社区安全管理的研究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今后的研究中,可结合社会基层结构的变革,即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或体制的变革进行综合性横向研究,希望通过本文对于迎园社区安全管理的研究能为我国社区安全管理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杜春宇.社区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

89-92.

[2]滕五晓,柳肖涵.社区安全管理中的公民话语权问题[J].新视野,2017(03):

59-62.

[3]张海波.社区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角色整合与能力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7(06):

66-71.

[4]朱正威,吕书鹏.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6):

58-62.

[5]雷洁.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公共安全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5):

88-89.

[6]沈少建.新形势下物业管理参与社区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公安研究,2017(06):

65-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