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78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万载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万载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万载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万载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万载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万载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万载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万载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万载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2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万载二中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2Word版含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引文出自

A.《史记·秦始皇本纪》B.《新唐书·太宗本纪》

C.《明太祖实录》D.《清实录·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2.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等级观念的影响B.城市经济的发展

C.征收赋税的需要D.社会管理的需求

3.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

“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4.下图所示天津两个不同时期的票证反映了()

A.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一步展开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变

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5.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黩者不理”。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B.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的原则 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具体回答为什么在世纪之交要撰写新版本的《全球通史》时说: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今天,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

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产物,而90年代的新世界则正如教皇保罗六世所言:

是‘科技的神奇影响力’的结果。

”能体现作者思想的是

A.教皇保罗六世崇信科学技术B.全球史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C.历史的研究方法要与时俱进D.科学技术广泛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7.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被称之为“破冰之旅”。

对“破冰”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A.美国改变对华敌对态度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促进中美经济贸易合作D.相互认可意识形态

8.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体制已经有了与戈尔巴乔夫时期对其全盘否定所完全不同的评价。

下列评价与当今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不太吻合的是

A.当时国家得以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B.压抑了党内和社会政治民主,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解决了当时国家面临的问题

D.在军事年代建立起的斯大林体制能集中资源用于最主要的地方

9.“文革”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

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过程

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

10.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下列各项中,对不结盟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萌发于冷战年代

B.奉行独立、自主和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C.中国于l993年9月正式成为该运动的观察员

D.不结盟运动总部设立在贝尔格莱德,但无常设机构,也无成文的章程

11.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

A.自由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19世纪中期,欧洲有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

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

下列最符合出版社要求的画家是

A.德拉克洛瓦B.米勒C.塞尚D.毕加索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25分)规范应用史学方法,是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防止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出现武断、附会和诈伪的有效武器。

方法一:

提取史料信息

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青铜器克罍(léi),其内壁铸有铭文,如图,铭文大意为:

周王对太保(周王室官职名,这里指任此职的召公奭(shǐ)说,你用(宣誓效忠的)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

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

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

为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1)阅读这段材料,从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哪些信息?

(4分)

 

方法二:

归纳历史事实

大抵史料之为物,往往单举一事,觉其无足轻重,及汇集同类之若干事比而观之,则一时代之状况可以跳活表现。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2)依据材料,说明归纳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

有人认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通过立法的方式完成从“人治”向“法治”的过程。

依据英法美等国的历史事实归纳说明这一观点。

(4分)

 

方法三:

辨析正谬与真伪

谋求日本国民之安全,同享万邦共荣之乐,这乃是皇祖皇宗之遗范,也是联所眷眷不忘者。

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联的意愿。

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虽然陆海军将士勇敢善战,政府和官员励精图治,一亿国民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注:

“联合公告”即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该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阅读材料,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

(8分)任选其中一条予以批驳。

(2分)

 

方法四:

比较和分析

(4)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成以下表格(6分)简述你对于这一比较的认识(2分)。

项目

苏联“斯大林模式”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经济体制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所有制结构

单一公有制,完全消灭私人经济成分,对个体经济加以限制和排斥。

发展战略

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机器制造和钢铁工业。

 

14.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斯大林指出:

两年半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增长,人们在高唱资本主义“繁荣”的胜利歌,“普遍”叫嚣苏维埃国家“必定灭亡”、“必定崩溃”。

反而现在,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大量工人失业,群众陷入贫困……当此之时,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的“必定崩溃”,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失业人数日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日益高涨,五年计划提前到四年完成……

——吴恩远《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萌动,以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为历史动力,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社会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日本侵华和苏联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诱因。

具体表现为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国民党关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

——秦正为《萌动与选择: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欣欣向荣”景象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种景象背后潜在的问题。

(4分)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现代化的萌动”。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萌动”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萌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向现代化。

(8分)

 

15.(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

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在上述材料中思想的指导之下,兴起的运动有哪些?

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史料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不许立丞相”可以联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

A、B项中秦朝和唐朝皆有丞相;D项发生在宰相废除之后。

因此此段话出自《明太祖实录》,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的废除

2.【答案】B

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宋代的时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分析选项,A与题意无关;CD都是由B引起的,不是主要原因,经济的发展是主要原因,故应选B。

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影响

3.【答案】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周桂钿先生认为,如果统治者的举措是正确的,具有进步性的,那么为其服务的统治思想也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应该承认这种思想的进步性,根据此种观点应该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所以A项符合题意。

B项表述错误;C、D两项与材料观点不符。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

4.【答案】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图片信息显示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和中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市场经济的产物股份公司,所以由粮票到股份公司的变化折射出的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故答案选D;A项只是对粮票信息的解读;B项也只能反映股份公司的信息;C项说法错误,中国目前仍旧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并未改变。

故选D项。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转折·对内改革

5.【答案】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黩者不理”这种现象说明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支持下农民抗租斗争取得了成效,答案选D,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和实际状况。

考点: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

6.【答案】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生对历史研究方法理解能力。

解题时紧扣“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的历

史背景,因此,历史研究也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故选C

考点:

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方法论•历史分析与历史评价。

7.【答案】A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时中美尚未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也并未促进中美经济贸易合作,意识形态也尚未相互认可,而只是改变对华敌对态度,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美国改变对华敌对态度

8.【答案】B

题干的主旨是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在认识斯大林体制上“有了与戈尔巴乔夫时期对其全盘否定所完全不同的评价”,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能充分肯定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B项仅指出其局限性,没有肯定其积极作用。

9.【答案】C

试题分析:

题干阐明了文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命运,分析各个选项,,首先排除B,因为B说法太绝对。

再排除D,它只说明了题干的前半句,而不能说明“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一现象。

A项与题干重要信息“文革”没有关系,排除A,答案为C。

考点:

新中国的科技文化

10.【答案】A

l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激烈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也无成文的章程。

中国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

11.【答案】D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12.【答案】B

试题分析:

巴尔扎克作品的风格是现实主义。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风格是浪漫主义,塞尚的作品风格是印象派,毕加索的作品风格是现代主义,因此ACD均错误。

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拾德者》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故选B。

考点:

近代西方的文学和绘画

13.

(1)西周分封了燕国,授土授民。

(4分)

诸侯要对周王宣誓效忠和贡献财物,并镇守疆土。

(4分)

(2)寻找同类的历史现象,归纳研究得出历史结论。

(2分)

英国:

通过《权利法案》(2分)

法国:

通过《拿破仑法典》(《人权宣言》《1875年宪法》)(2分)

美国:

通过《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2分)

(如仅答出:

都通过了宪法性质的文件,都建立了代议制政府,而没有归纳史实,得2分)

(3)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

(答出5点即可得10分)

①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日本的安全和政治经济自立。

(2分)

②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东亚地区的安定和“共荣”。

(2分)

③日本并不想侵犯别国的领土和主权。

(2分)

④只提“交战四年”无视侵略中国的事实和中国人民的抗战。

(2分)

⑤只提原子弹造成日本的伤亡,回避日本对别国的侵略暴行。

(2分)

⑥对日本国民宣称“终战”,拒不承认侵略战争失败而投降的事实。

(2分)

批驳(史实准确,说理充分,观点正确即可得2分)

(4)填表:

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分)

②三大改造完成后,基本上形成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2分)

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时期全民大炼钢铁。

(2分)

认识:

建国以后,中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采用苏联的经济模式。

特定的时期对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

长远看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问题与弊端。

(表达出两点

即可得2分)

试题分析:

(1)该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归纳材料信息: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召公奭分封于燕;分封制的内容是授予土地和人口;召公奭要向周天子宣誓效忠。

(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归纳历史事实的方法是:

“汇集同类之若干事比而观之,则一时代之状况可以跳活表现。

”即寻找同类的历史现象,归纳研究得出历史结论。

第二小问通过列举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献论证题干的观点。

(3)分析材料,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

如“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联的意愿”等等。

并选取其中一条予以批驳论证。

(4)改革开放前,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借鉴了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一体制对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长远看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问题与弊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法律文献;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4.

(1)表现:

摆脱了粮食困难;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

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分,任答三点即可)

问题:

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企业和地方积极性受到压制。

(3分,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

近百年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探索;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日本侵华;苏联经济崛起。

(3分,任答三点即可)

特点:

出现社会主义倾向。

(2分)

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国共内战;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日本的侵略。

(3分,任答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斯大林模式知识点,关键信息:

20世纪30年代、“失业人数日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日益高涨,五年计划提前到四年完成。

”第一小问应从农业和工业两个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实际查的斯大林的模式的弊端,回答斯大林模式经济上的弊端即可。

(2)关键信息:

具体表现为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国民党关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

第一小问考查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原因,依据时间信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积极因素分析归纳;第二小问依据“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归纳;第三小问同样依据时间论处从国内与国际两方面分析,但应是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阻碍因素,如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现代化

15.

(1)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持清朝统治”

(2)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失败。

【解析】本题考查对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内容及实践的认识,解答是应该注意分析材料中的三个政治派别,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政治主张,分析其相似之处,并指出这些政治派别发动的运动及其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