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赏析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743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响乐赏析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交响乐赏析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交响乐赏析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交响乐赏析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交响乐赏析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响乐赏析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docx

《交响乐赏析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响乐赏析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响乐赏析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docx

交响乐赏析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

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

其实自己并不是对音乐很大敏感,虽然很有兴趣,觉得音乐很有情调,似乎是因为知道自己没有什么音乐细胞。

这不是第一次选修巩老师的课,在去年的时候,就曾学习过基本乐理和合唱指挥,觉得受益匪浅,不同的是今年选的这门课侧重于细致具体的接触到有关交响乐的知识,交响乐是最能展现功力的音乐形式,这需要整个乐团的和谐共鸣,也需要每个人的无间配合,在交响乐里没有个人主义,所有的演奏都是相互依存的,天籁与人籁的和谐以及心灵与世界的和谐。

 

1.古希腊音乐(2015年9月22日)

这是交响乐赏析的第一节课,主要讲解了什么是交响乐,以及简单的学习了交响乐的起源、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那到底什么是交响乐呢?

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

其核心是和谐,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达人的情感。

主要有五种乐器参与演奏:

铜管、木管、弦乐、打击乐和色彩性乐器(钢琴、竖琴)。

同时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

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

基本特点为:

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世界音乐被划分出五个派别,其中欧洲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影响力最大,它建立有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专业音乐的典范。

在欧洲音乐的发展中所孕育出的最高级音乐形式便是交响音乐。

在之后老师讲到了交响乐的起源,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就已具备很高的艺术性。

随着之后的战乱动荡,原先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就逐步融入了古罗马,亚非欧等元素。

这节课,我们聆听了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布兰诗歌》交响合唱曲,它分为“春天”、“酒”、“爱”三个主题,作者在继承古典作曲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新式旋律,在“表现主义”的影响下运用了新原始主义元素,在节奏上加重了打击乐的成分,充分体现了中世纪的游吟与现代歌咏结合的美感。

交响乐叩门之旅就这样徐徐拉开大幕,可是它给我的感觉还是朦朦胧胧的,也许这就是初次体验一门艺术的感觉。

单个音符铺印在纸上,白与黑的对比,给人一种冷傲孤寂之感,但从音乐家的乐器中排队跳跃出来时,却成为了世间最能打动人,引起人共鸣的存在。

现在开始,我就要踏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开始接受灵魂的洗礼。

 

2.巴洛克乐风(2015年9月29日)

第一节课的学习开启了交响乐的神秘面纱,接下来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巴洛克原意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是一种艺术形式,由于这种艺术风格的盛行后人称之为巴洛克时期。

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

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旋律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

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老师所说的巴洛克乐风是他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他说,强调我们,而不是强调个体。

我们要在学习与听的过程中学会享受,学会学习,用内心去感受,感受崇高、谦卑、虔诚、惬意、身心的和谐,进一步升华体会造就人类灵魂,生命的终极关怀。

《四季》协奏曲是巴洛克乐风意外,是唯一的。

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曲下的《四季》,莽莽穹苍的万生万物,都有可现的情态,唯有时光——那昼夜平分的岁月,四时更迭的季节,却无形地运行着,犹若流云逝水,去不复归。

但是,时光的无形妙手却在大自然这块有形的巨大画幅上,绘出了自己的四季轮回、春夏秋冬的壮美英姿。

我们听得是《春》E大调,Allegro开始的副歌确定整个乐章的标题“春光重返”的意境。

第一个形成对比的小提琴独奏插部的乐队中的另两把小提琴独奏作为伴奏,这里标有“鸟之歌”,由轻柔的颤音和细致的独奏组成.这一插部的中途继续着十四行诗“乌儿欢快鸣啭,迎接春天”。

开始的副歌很快地重复之后,小提琴中的轻声絮语组成第二个插部出现了,它先现了森林的喃喃细语,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由小提琴声部迅速跑动的音阶相随后整个弦乐组中低音上的碎弓加以描绘。

乡村舞曲开始的曲调令人想起农村的风笛.小提琴中的轻快活泼的曲调,和模仿风笛嗡嗡声的低音弦乐器中的持续音都造成这样的印象。

老师心中的协奏曲是“及别人所不及,能别人所不能,相对自由的抒发自由和秩序”。

下课时,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去听《夏》《秋》。

在听前一首的过程中,就让人联想到这样几个画面:

夏日炎炎,畜群困倦,松林似火烧。

斑鸠和金翅雀在声声歌唱。

清新的微风迎面吹来,转瞬间阵阵北风劲吹。

牧人惊恐,为自天而降的厄运而哭泣。

困倦的病体辗转难眠,更惧怕那电闪和雷鸣,畜群也为苍蝇所困扰。

然而他的恐惧才刚开始:

倾盆而降的冰雹,毁坏了他的庄稼。

乐队轻弱断续地奏出音调,象是烈日下人们挥汗喘息。

它懒散地蠕动着,缺乏生气。

接着,独奏小提琴飞涌出急驰的音流,在高音八度上点点闪烁的音响,就象是杜鹃在啼叫。

随后,乐队也加入了杜鹃小合唱。

在乐队长音背景下,独奏小提琴奏出婉转的音调。

小提琴齐奏的轻盈音似阵风徐来。

转瞬之间,炎热又咄咄逼人了。

热风与凉风的对抗,酝酿着暴风骤雨。

独奏小提琴唱出悲调,表达了牧人沮丧和担忧的心情。

慢板的第二乐章倾诉了炎夏恼人的情景。

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轻奏出同音反复的单调音型,模拟蚊蝇的嗡嗡声。

在这个烦扰的背景下,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支不安的旋律。

它时时被乐队齐奏的隆隆雷声打断,然后,又以急切的音调祈求获得身心的片刻安宁。

暴风雨在第三乐章降临。

乐队以急板速度奏出飞动的音符,象是大雨倾泻而下,低音区发出雷鸣,更催来几乎寻觅不到旋律线的急驰音符。

乐队的五次齐奏和独奏小提琴的四次独奏,毫无例外地融汇于暴风雨的横虐进发之中。

作曲家在这个乐章卷会注释上写着:

“夏天,剧烈的季节”。

这首乐曲人们也常称为“夏日的雷雨”。

真是不由的称赞精彩,超出了语言所能描述的。

 

3.音乐内容——主题与动机(2015年10月13日)

这节课老师并没有具体的讲解哪种音乐的格调,而是讲述了音乐的内容。

虽然这个角度很多面,复杂而庞大,但老师选择了从音乐的美学角度赏析音乐内容——主题与动机。

音乐的种子,往往比主题更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可谓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真正能懂得又有多少呢?

知音难遇,而要谈到赏析,就第一个要了解它的内容,才能继续学习。

而两千年前中国古代的嵇康,大胆认为人的情感上的哀乐是因为人心中先有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来的,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是不对。

“声无哀乐,礼贤高堂”。

音乐使人产生情绪的变化,静躁之中勾起人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物质是人的错觉,世界的本源像一种波。

殊不知,其实音乐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情形下,感受不同,精神境界体会也不同。

在奥地利的汉斯利特看来:

音乐的美是音响奇妙的组合,或偶遇,或巧合,或擦肩而过,或对立。

情绪是生理层面,由社会场景为基础。

在19世纪时,音乐说明一切,主张一切,实际上这有些矫枉过正。

音乐分为声之乐,音之乐,乐之乐。

前者是对声音的掌控,后者是对乐器的掌控。

我国的古人有着先见之明:

乐记,对心,音,物三个境界的划分,遗憾的是,在遥远的西方,难以两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成龙在鸟巢开唱,敢为天下先,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有关音乐,则可以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情感世界要喜新念旧。

要比对,比对则有高低之别,音色之差,才能建立起完善的音乐效果。

高低排列形成音调,表达技巧不同,音乐感觉不同。

纯粹孤立形式的乐不是真正的乐,具有诗的辅佐,音的渲染的乐才是真正的乐。

乐之乐由环境决定,有纯音乐与标题音乐之分,但标题音乐并不全是乐之乐。

我们要学会赏析,要学会从专业的角度了解这些。

 

4.奏鸣曲式-呈式(2015年10月20日)

这节课的开始是以音乐大师贝多芬为序幕开始的,老师谈到了贝多芬的奏鸣曲式,他创作了很多的曲子,除了吸收传统的古典奏鸣曲结构合理的成分外,又在自己的创作中得以更大的创新,呈示(主部强势,压迫感;副部感性,抒情,憧憬的幻想,温柔的。

一阴一阳),展开,再现,新貌。

他将高度浓缩的音乐动机进行扩展,又保持全曲的严谨统一;扩充了展开部,使其成为烘托作品内在的矛盾、动力的张扬和戏剧性冲突的重心;将谐谑曲引入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取代了具有宫廷典雅气质的小步舞曲;并将人声加入到交响曲中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阿多诺说过,我们要有结构的听音乐,音乐革命是直线发展的。

其中音乐朝着终极乌托邦前进的线性学说,是阿多诺对音乐的主要贡献,虽然他本人的音乐创作则缺乏天分。

叔本华曾谈过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和一个乞丐透过窗户看落日的余晖,他们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这是在告诉我们平等,同时如果这是健康的乞丐,另一位则是有病的国王,前者会比后者更幸福,有时候非物质条件也能左右人的艺术欣赏。

 

5.秩序(2015年10月27日)

这节课老师带我们从秩序谈起,古代的音乐与以规制礼俗秩序的法律一脉相承。

而对于西方来说,古典主义音乐精神则释放的更为完善,这次课就开启了古典音乐赏析的新篇章,也带给我感受颇丰。

首先,不得不问,何为古典主义?

即形成于古罗马文化的鼎盛时期,古典主义艺术特征是强调理想的形式美、展示精巧的技艺和传达理性的明晰。

古典主义时期指在欧洲音乐史上十八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至十九世纪最初的二十五年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古典乐派”时期。

古典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浪漫主义时期的舒柏特,其交响乐和室内乐属于古典主义性质的。

古典主义音乐有着高度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性和寓教于乐性,结构匀称、严谨,表现手法简洁,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和追求美的观念,情感立足于现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同时注意与理智相协调。

由此,古典音乐被看作是高尚、健康、典雅、严肃的音乐。

海顿是“交响乐之父”,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

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

海顿的《小夜曲》色彩鲜明,轻快动听,表现了一种无忧无虑的意境。

《时钟》乐曲节奏稳健,有主次性,主题以断奏形式演奏,令人联想到时钟的钟声。

我们欣赏了莫扎特的《小步舞曲》,这首乐曲采用了三部曲式,优雅,柔和舒展,最后在明快的节奏中结束。

《土耳其进行曲》的主题简洁而富有节奏化,仿佛有童真般的单纯,朴实。

《安魂曲》,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首创作乐曲,了却一生的尾曲,令我肃然起敬。

《第40号交响曲》,是莫扎特的三大交响曲之一,热情洋溢,充满感情,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

莫扎特是一位天才,天真,瑕不掩瑜,情感深厚,丰富,使人流连忘返他的音乐从属于完美主义,其情感和理智,心灵和思想取得完美平衡。

在他看来,有善法有恶法,善法具有乐的韵律,音乐可以规范人的秩序。

阿多诺说:

艺术是对被挤掉的幸福的展示。

古典主义的艺术并没有过时,恰恰需要我们回首品味。

在我看来,古典主义音乐是现金生活中传播最广泛的的音乐之一,不仅是因为创作者的妙笔生花,更多的应该是古典音乐的经典和带给人内心上的震感。

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当说到欧洲古典音乐,我们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却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次课的古典音乐算是正式开启了我对交响乐的兴趣之门。

 

6.浪漫主义(2015年11月03日)

在自己对交响乐产生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后,却觉得对交响乐的欣赏才刚刚开始,而在这节课上,老师首先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古典主义音乐,增加上节课的认识,同时为我们拉开了浪漫主义乐派的序幕。

我们不禁发问,什么是浪漫主义,是理想主义,完美主义和英雄主义?

在欧洲音乐史上,浪漫主义乐派开始于十九世纪20年代,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发展阶段。

实际上,贝多芬晚期的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就已拉开了浪漫主义音乐开始的序幕。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纯音乐是指与标题音乐相对称的不依赖文字说明具体内容的音乐,又称“绝对音乐”。

标题音乐是创作时按照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听众依据标题的提示去听赏的器乐作品。

标题音乐的作者是以标题为经纬进行构思的,所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比较具体,有时还有一定的情节。

19世纪以前的欧洲器乐基本上是纯音乐,其语意信息淡泊,那么到了19世纪,器乐多是标题音乐或者说是文学性的,语意信息非常丰富。

即便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纯音乐,也会使听者感受到非常清晰的情感。

我们在课上欣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

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

他那充满忧郁小夜曲,实实在在是一位浪漫主义者。

不同于古典主义只能表现人的美的共同的情感,浪漫主义是私人的,包含着自己的情感。

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是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本能超过理智,感性多于理性,理想超于现实。

法国大革命点燃了欧洲人向上的激情,自我实现的欲望,人们开始不再被命运安排,命运要平等,自由,博爱。

那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总括就是各领风骚,贝多芬被称为愤怒的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有“乐圣”之称。

其作品题材十分丰富,有钢琴奏鸣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很多著名乐曲都被列入世界名曲。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

叔本华:

音乐是以万物为主题的,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

康德:

音乐是感受游戏的形式,要敢爱敢恨,不要麻木不仁不堪忍受社会才能进步

世上没有完美,但是需要浪漫主义,生存还是毁灭,是追求理想还是屈于现实,一直是个问题。

浪漫主义是匹夫之勇,浪漫主义让我们永远保持青春的激情,感情细腻,多愁善感,温馨,甜美,无边无际的想法感受,有时大悲大喜,急风骤雨,泪雨滂沱,要死要活,感情来了铺天盖地,走了更是不必说。

这次课没有古典主义音乐的震撼,有的是浪漫主义音乐中的情肠暗诉,以音达意。

浪漫主义音乐充满情感,深深让听者为之动容!

 

7.悲怆交响曲(2015年11月10日)

在上两节课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结束了之前的较长时间的无人声音乐的欣赏,这次课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部分,主要即是交响曲的欣赏,也进入了本课程的有人声音乐赏析的新阶段。

艺术歌曲是唱出来的诗。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歌德和海涅的诗篇为代表的欧洲浪漫主义抒情诗开始兴起,它们与音乐相结合,便产生了这种新的艺术样式。

它多以独唱的形式出现,但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

在课下欣赏法国作曲家比才的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卡门》,我并非第一次听到,但是这一次听还是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第四幕的结尾,正像柴可夫斯基所说的那样:

“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柴可夫斯基他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体验。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这和他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和同性恋天性的矛盾息息相关。

同时这给他带来了一生的痛苦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

《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离开世间前的又一代表作,同时这也是他自认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

强烈的悲怆的情绪是本曲的特色。

这是是他一生的写照,人生的奋斗、爱情、兴奋直至恐怖、绝望、失败、消逝等,充满了挣扎、追忆和悲恸的情绪,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熙熙攘攘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

本曲不应视为纯粹的标题音乐,而是对于生命历程复杂的刻画,是作曲家以自己一生的痛苦经历和悲观情绪为基调的演奏。

 

8.歌剧(2015年11月17日)

歌剧起源于佛罗伦萨,是将各种基本情感典型化的表现出来一种艺术形式,是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多种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多种样式和体裁。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在歌剧中并不处于从属地位,而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要求演员必须兼有歌唱与表演才能,根据剧本与歌曲来塑造人物形象。

 

歌剧序曲是交响乐最古老的体裁,歌剧发展为交响音乐增添光彩,咏叹调是歌剧中大型独唱段落,音域宽广,歌剧指挥是最难的,歌剧是情感的艺术,延伸出复杂的艺术,包括各种形式的演唱,及各种要素于一起,好似形成一场艺术的盛宴,颇具有贵族的气息。

在欧洲上流社会看来:

看歌剧是一种精神富足的体现。

大人物感受小人物的卑微,不容易,快乐,自由;小人物体验大人物的品味和情感。

19世纪是歌剧的世纪被誉为歌剧的“黄金时期”,不同人物各领风骚,至今不可逾越。

这次课上,老师为了活跃气氛,带着我们一同演唱了《欢乐颂》,不同曲调有着不同的表情。

而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手势配合气息声音的强弱变化,教会了我们怎么把欢乐颂这种乐曲唱的带有情感。

听到全班的和声,我也感受到了有起伏变化的合唱的魅力所在,也改变了以前那种毫无变化的演唱习惯。

歌剧是我眼中高雅的艺术之一,也许在一些人眼中他们复杂难懂,但是因为掺入了剧情表演成分,才使得它更加有趣,不枯燥。

我以后有机会会多多欣赏歌剧,因为真的很有意思!

 

9.民族乐派(2015年11月24日)

在结束了上次课有趣的歌剧后,这次课主要学习了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是在浪漫主义的整体风格下产生出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个性和斗争性的乐派,主要以本民族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的事迹为题材来创作。

其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同时也浸含着对自己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歌颂之情。

民族乐派分为多种,其中俄罗斯是民族乐派最早发起的国家,其乐派的奠基者是格林卡,代表作曲家还有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廷等。

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曲与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相比较,其风格、内容乃至形式上都有很大不同,如把描述性、幻想性以及极具个性的音乐语言渗透到传统的框架之中,采用更广泛的调性对比,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经常变化乐章的数目等。

19世纪70~80年代开始出现的并非由“古代舞曲”所构成的新型组曲被称为近代组曲。

在近代组曲中,交响组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由配剧音乐、舞剧、歌剧、电影音乐或配乐朗通等音乐中选编而成的集锦式组曲。

如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组曲、格里格的《彼尔英特》组曲、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等。

二是具有较强的幻想性和叙事性独立的标题性组曲。

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组曲等。

交响舞曲较为大众化的交响乐体裁,以约翰.斯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等为典范。

代表性的作品有小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等。

音乐无国界,民族音乐也许就是这句话最典型的代表,他可以穿越种族、国界、宗教和时空的壁垒,进入每个听者的心灵,感受那个民族的情感跌宕。

 

10.印象主义(2015年12月01日)

上一次课老师带给我们的是民族情感充沛的民族主义音乐——民族乐派。

这一次课我们又学习了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及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

他反对后期浪漫派以自我为中心的英雄崇拜以及音乐过度庞大膨胀,从当代法国的社会背景、心理特质和美学观出发,力图恢复法国音乐明晰、典雅的特征,追求艺术形象的真实与新颖独创。

当时,象征派诗人追求辞藻声韵的微妙效果,印象派画家利用色彩抓住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给他以很大启迪。

印象主义音乐的审美重心侧重于音响和音色,与其他派别比较各有千秋,与浪漫主义相比更表现内心的抽象,微妙的感觉,不经意的事件,景色,明察秋毫,更敏感,能抓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景象,把这种感觉传达出来。

让我们欣赏自然,感受自然的光彩,生态文明意识的呼唤。

不要去破坏自然,与自然交朋友,顺应自然,不能改造自然。

对山水有敬畏之心,形象主义音乐对自然产生欣赏,热爱之情,让我们在感觉上难以承受对自然的破坏。

人如果离开了情感就是机器,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道德,道德的前提是有感情。

 

11.现代主义(2015年12月08日)

在之前系统,分类清晰的学习之后,我们这次课主要学习了现代主义音乐。

这一时期是有创造性的时期,其中的许多作品在现在频频被引用,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而我们谈艺术,一种是古典主义,一种是浪漫主义。

20世纪出现的许多具有特殊风格的音乐被称为现代主义音乐。

确定的说,现代主义音乐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

和浪漫主义及其以前的西方传统音乐相比,现代音乐不仅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风格也十分多样化。

在现代的经济、政治、科学以及其他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不同流派之间、作曲家之间以及作品之间都呈现出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的面貌。

弗洛伊德曾说过:

艺术是本能的花朵。

的确,人们在生活中都无时不刻的展现着每个人眼中的艺术美感。

具体音乐,从用生活器具锅碗瓢盆演奏出的神奇旋律,再到米莉凯奇的无声音乐。

这一时期的作品都展现着创作的高度理性。

但是它的表现手法和内容高度都是非理性的。

20世纪很多音乐调饰瓦解,令人匪夷所思。

音响不和谐是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的一大特点。

孔子:

看一个国家的道德需要看一个国家的音乐如何。

发展到20世纪,人类的精神从理性的万能到理性的破灭。

欣赏特斯拉夫斯基的“春之祭”,表现原始人类,青年男女在春天万物更新的时候产生的躁动。

文明不是唯一的,是一厢情愿的。

很多选择自以为是理性的,其实是感性的。

现代主义让人认识到“我是谁”,人要认识自己。

本能欲望的我,审美理想的我,艺术最伟大的意义在于释放人的本能正视人的弱点,通过法律遏制恶的释放。

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无声。

表达观念上的高度理性,表现内容上的非理性放飞人的本能欲望,以道制欲则欲而不流。

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是对理念世界的反映。

在课堂上我们还观看了有关迈克尔杰克逊的视频,虽然他的音乐不是交响乐,他的音乐是巫之乐,是视听之乐,他既是创始者也是终结者,视听平分秋色他的音乐是科技之乐。

是哲学之乐,是政治之乐,是文化之乐。

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也展现了他理性和感性的的双重艺术品格。

12.中国传统交响乐(2015年12月15日)

一学期时间过得真快,交响乐赏析已经到了尾声,不得不说,原先对交响乐就是模糊加陌生的,但是现在我开始对它,尤其是至少我现在对交响乐有了一个结构较为清晰的认识,最后这次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