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637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卷.docx

《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卷.docx

河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卷

2014-2015学年度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西周继承发展了夏、殷两代的制度,开创了辉煌的西周文明,因而十分推崇周制。

三代文明对儒家思想的主要影响在予

A.构建了信而好古的历史观  B.塑造了敬天远神的天命观

C.形成了尊卑有序的礼文化  D.树立了修己安邦的责任感

2、春秋时,楚、吴、越“不服中国之号谥”,立国伊始其国君便称“王”,中原各诸侯国君本来只称“公”,战国时也改称“王”。

诸侯称王不能说明  

A.王室衰微,周王形同诸侯B.分封

制受到严重破坏

C.势力强大的诸侯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D.出现了统一的趋势

3.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5、“这部分人已经完全遗弃了儒家学说的老一套保守传统,他们是第一批认同新社会秩序的人,……认识到只有统治者本人……才是真正的起作用和负责任的人。

”材料中的“这部分人”指的是战国时代的(  )

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

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

7.《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

(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

这种现象说明汉朝时

A.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B.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

C.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8.孟子说: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9、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

,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

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道家学说

10.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

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11. 《新唐书〃百官志》载:

“两京诸市署:

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

”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1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发展历程中,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存在。

下列各项中,能直接体现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太尉B.宋朝设立三司使

C.元朝设立中书省D.清朝设立军机处

13.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

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14.据统计,北宋和南宋共有书院203所,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共有127所,分别占74%和21%,其中,江西有80所、浙江有34所、江苏有27所、湖南有24所。

导致两宋书院如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相对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B.理学家将书院教育与理学推广相结合

C.科举取士的扩大促进了书院的发展D.经济的富庶为书院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15.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

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17.《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8、有专家指出:

宋明理学说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老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

下列是对这段话的解读,其中错误的是:

()

A.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B.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C.儒学是在隋唐不再居于正统地位D.理学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19.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日:

“地势觅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 

A.南辕北辙B.大同小异C.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

20.朱元璋认为:

“先王不施赏而民观于善,不施罚而民不为戾,何也?

仁义本之也,商变夏,周变商,仁义未尝改。

”因此他主张

A.“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B.“治民不可扰,扰之则不治”

C.“生息之道,在于宽仁”D.“治国之要,教化为先”

21.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22、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

“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材料主要反映了

A.抑商的必要性                     B.海禁政策的恶果

C.小农经济的脆弱                   D.明朝社会矛盾激化

2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

“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

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24.明朝有学者言: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25.郑和舰队是当时明朝惟一的海军舰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

李约瑟博士曾这样形容道:

“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而明朝后期以后即不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

A.明朝综合国力的衰退          B.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

C.中国社会制度的衰落          D.西方殖民势力的阻挠

26、“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

”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A.是

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27、“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也,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而大权归之于天子。

”该人主张()

A.君主专制B.否定帝制C.君臣分治D.君主立宪

28.清朝修撰《四库全书》后,七座官方藏书楼仿宁波民间藏书楼天一阁规制修建。

乾隆曰:

“故吾于贮四库之书,首重者经,而以水喻文,愿溯其源。

且数典天一之阁,亦庶几不相径庭也夫。

四库七阁名字均取水傍,虽镇江文宗,外似独异,而细籀其涵谊,则固寓‘江河朝宗于海’之意。

”乾隆此话旨在强调

A.修撰《四库全书》是盛世文化大典B.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赞誉和接纳

C.对江南汉族知识分子的政治收买D.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文化控制

29.《国富论》写到: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

……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30.康乾时期,苏州账房“散发丝径,给于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账房为生”。

这种现象表明

A.当时手工工场失去独立发展的条件 B.账房就是手工工场主的财务管理机构

C.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D.账房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1、“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A.工商皆本                         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D.减轻人民负担

32.余秋雨说:

“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

”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B.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D.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

二、主观题

33.在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又与城市的繁荣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

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

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可见一斑。

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密方”的存在。

这种传习,主要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竟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手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

但这种世代传习显然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市厘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的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

正如诗人所说:

“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

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小邑。

”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

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能,使金陵失去四喉近代带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

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财物力为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一一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6分),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金陵、扬州、苏州、润州、常州、杭州等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6分)

(3)材料三、材料四是如何看待商业以及农业与商业的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9分)

34、材料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

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º的时刻。

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

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

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

准钟。

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

(12分)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同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9分)

2013-2014学年度扶沟高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答案

1----5CDABB6----10BDCDB11----15ABBDC

16---20BBCBD21---25BBADC26---30CCDAC

31—32CD

33、答案要点及解析:

(1)原因:

小农经济、封建文化自我封闭和保守性的大环境影响;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错误的竞争观念。

(6分)(解析:

从经济基础、政策因素和行业局限等方面分析)

影响:

有利工艺传承,保证工艺水平;从长远看,妨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4分)(解析:

分析影响一般应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短期和长期等不同角度进行)

(2)全国的统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6分)(解析:

封建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一般应从政治、经济、交通、民族等角度思考)

(3)材料三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本业”,商业是“末业”;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并驱使原来从事商业的人都从事农业。

(2分)(解析:

明确贾谊生活的西汉时期,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应是“重农抑商”)理由:

人们生产的产品有限,如果消费没有节制就会产生匮乏;从事商业的人不直接从事生产,是影响社会稳定重要因素;如果人人从事社会生产,都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则社会产品充足

,社会自然稳定。

(3分)(解析:

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统治秩序的稳定等角度分析)

材料四认为商业也是本业,世人认为商业是“末业”的看法是错误的。

(2分)(解析:

归纳材料并识记课本)黄宗羲是主张“工商皆本”的理由:

工商业本来是古代圣王所规定的正当行业之一,商人又可以促进商品流通,所以工商业也是“本业”。

(2分)(解析:

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相互促进的关系角度分析)

34、【答案】

示例1:

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

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

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控,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

上述材料表明,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带有殖民色彩。

后来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

示例2: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0世纪之前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通商口岸有一定影响。

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

民国年间,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整;借助先进通讯技术,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

其影

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由于近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偏远地区使用。

示例3: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

从发布者角度看:

19世纪70年代是传教士,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控制的海关,辛亥革命后依次变为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从传播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大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

从使用范围看,首先为西方人在华活动服务,后逐渐应用于中国近代新兴的航运、铁路、工矿、通讯等行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标准时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中国偏远地区使用。

35、答案

(1)思想:

重农抑商。

(3分)措施:

重农抑商,均田制。

(3分)

 

(2)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为后来统一全国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分)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3分)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