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598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doc.docx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doc.docx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doc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含答案(II)

2013.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9.“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段话

①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

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④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持这一观点的是

A.墨子B.老子C.孔子D.董仲舒

11.以下为传统启蒙课本(左)和晚清新式课本(右)内容举例。

从中可以看出

①传统课本注重学生文学修养②新式教育注重实用知识和技能

③进化论思想巳影响中国④新式教育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中请皇帝“结百姓之心”“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

对此主张理解最恰当的是

A.要求君民共主B.主张开明君主制

C.力图挽救民族危机D.强调皇权至上

13.1930年《内政年鉴》的调査:

山东、山西、河南缠足之风依然很盛,……江苏、浙江、广东缠足风俗基本上已经消失。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传统观念影响深远B.国民革命推动了风俗变革

C.社会风俗深受地区开放程度的影响D.沿海地区严令禁止缠足

14.《共同纲领》提出:

对旧政府缔定的各项条约将在甄别后再决定是废止、保留还是修订,以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这体现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雅典民主“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晡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A.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B.是一种直接民主

C.易形成集体暴政D.是少数人的民主

16.1964年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指出:

“当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欧洲优势的衰退,以及世界重心向非欧地区的转移。

”导致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日本经济的崛起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第II卷(必做110分+选做3O分,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14道题目。

其中26-31题为必做部分,320-39题为选做部分。

2.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

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1道试题,其他作答题目的答案无效。

3.第π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必做部分】

27.(12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出上图所示价值链中我国和美国分工的不同及其各自的主导优势。

(6分)

 

(2)针对上图所示产品的价值链分解,说明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6分)

 

28.(20分)劳动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厂主不得使用未满15岁之童工和女工从事午后9时至午前5时之工作,工厂主不得使用童工和女工从事危险工作和妨害卫生工作之职责。

每周休息一曰,工资照付;做工者付双薪。

男女同工同酬。

——1926年12月湖北政务会议颁布的《湖北临时工厂条例》

(1)据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

(6分)

 

材料二1950年至1957年,我国城镇人口从5756万增加到9949万,其中,机械增加(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引发的数量变化)人口为2545万,占总增长量的60.8%。

1957-1960年间,非农业职工增加2500万人,其中1950万来自农村。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成因。

(8分)

 

材料三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指出,2007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为75.7%,相比之于1978年的O.2%大幅提高。

股份制经济单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私营个体经济就业人员均有大量增加。

其间,国务院修订公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制定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

1991年底,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共开办职业介绍所9674所,基本上覆盖了省、地(市)、县(区),并向乡镇延伸。

(3)材料三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就业有什么特点?

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哪些成就?

(6分)

 

29.(16分)先进思想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早期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新文化,是一种有科学含金量的理性文化,它接通古今,使新文化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根基。

这种文化在当时欧洲是最为先进的,为欧洲向近代文明和强势文明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朱孝远《人文主义者的政治使命和文化》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新文化的特点。

这种新文化是如何“为欧洲向近代文明和强势文明的过渡奠定基础”的?

(7分)

 

材料二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梭。

民约开新篇,君威扫旧骄。

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文字收功曰,全球革命潮。

——蒋智《卢梭》

(2)材料二赞颂了卢梭的哪些思想?

如何理解“全球革命潮”?

(5分)

 

材料三它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

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

这场肇始于1917年,有时亦被称作新文化运动、新思想运动、新潮的新运动,都引起了中国青年一代的共鸣,被看成是预示着并表明了一个古代民族和一个古老文明的新生运动。

——胡适1933年在芝加哥大学的演讲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这场“古老文明的新生运动”为什么会“引起了中国青年一代的共鸣”?

(4分)

 

【选做部分】

35.(10分)1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卫鞅对曰:

“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

欲富国,莫如力田,欲强兵,莫如劝战”

材料二鞅对曰:

“夫富强之术,不得其人,不行;得其人,而任之不专,不行;任之专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他是怎样“力田”“劝战”的?

(6分)

 

(2)据材料二,商鞅认为变法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结合史实指出商鞅新法能在秦国长行不废的根本原因。

(4分)

 

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此所谓合九州之铁铸成大错者了。

因为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注:

《临时约法》),只有一年半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孙中山

(1)据材料指出,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有何不足?

(4分)

 

(2)为维护《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孙中山于辛亥革命后主要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

这反映了《临时约法》在孙中山心目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6分)

 

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

——贝文•亚历山大(美)《朝鲜:

我们的第一次失败》

材料二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这个策略(将战事从朝鲜扩大到包括中国本土)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雷1951年5月15曰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的声明

(1)据材料一,“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是指什么?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布莱德雷的主张,并简述其理由。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