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453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docx

《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docx

14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西安摩尔石油工程实验室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XAMAURER/QPD14-2008

第一版:

2008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2008-03-1发布2008-03-1实施

西安摩尔石油工程实验室发布

1 目的

为了预防本实验室在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生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减少环境污染和意外事故,保证人员和物品安全,将环境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实验室技术服务中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3 职责

3.1 技术管理室负责制订本程序并组织实施,是实验室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各部门和各室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负责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工作。

3.2 各部门和各实验室负责本单位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的具体落实,制定应急预案,并对本实验室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实施自检自查。

3.3 发生紧急事故时,实验室应进行应急处理并迅速上报主管领导。

3.4 夜间值班人员负有发生事故时立即通报且采取临时处理措施的职责。

4 工作程序

4.1 实验室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因素包括:

4.1.1 火灾。

4.1.2 爆炸。

4.1.3 生产现场突然停水、停电。

4.2 应急准备

4.2.1 组织准备:

技术管理室负责,各检测室应急小组组成实验室的安全文明领导小组。

事故易发生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以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为主的应急小组。

4.2.2 安全文明领导小组根据识别出的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因素,综合其在活动过程中的危害程度、数量以及事故可能产生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评定出存在重大潜在事故源的作业点或场所,即重大潜在事故源。

4.2.3 实验室重大潜在事故源是紧急事件预防的重点。

技术管理室明确重大潜在事故的岗位、设备操作规程及工艺操作规程。

4.2.4 重大潜在事故的岗位人员必须经过岗位意识教育、防火、灭火知识教育、应急措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2.5 重大潜在事故的岗位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4.2.6 重大潜在事故岗位的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各项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

针对重大潜在事故,由技术管理室制定《实验室重大潜在事故及应急准备和事故响应预案》,明确控制要求。

预案内容应包括:

a)明确发生潜在事故的物质和场所,指明危险物质的性质和危害,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b)确定所采用的应急处理设施、器材、设备和物资,以及应急处理对策、方法;

c)外部应急专业服务部门(消防队、医院、环保、清理渗漏等部门的通讯联络方法);

d)应急状态下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和信息传递;

e)规定培训要求。

4.2.7 《实验室重大潜在事故及应急准备和事故响应预案》应发放到所有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组织员工学习。

4.2.8 重大潜在事故源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理。

4.2.9 重大潜在事故的岗位要根据各因素特点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和工具,必要时参照防火、防爆及危险品管理、使用的具体规定。

4.2.10 实验室成立义务消防队,每年定期组织消防演习,并对活动进行记录。

技术管理室组定期检查重大潜在事故的岗位及地点,。

4.3 应急响应

4.3.1 当实验现场发现紧急事故时发现人应立即报警,疏散人员,并及时报告实验室安全文明领导小组。

4.3.2 紧急事故发生时,当事部门应立即投入紧急救援,暂停实验,暂时关闭设备,截断电源、隔离可燃气体(液体),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4.3.3 事故发生的部门除采取必要的措施外,需召集其他应急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采取紧急救援措施。

4.3.4 应急组织总指挥要确定事件发生可能带来的影响,决定处理的方法,组织人员(必要时可要求第三方援助)进行扑救、清理、清洗或其他处理方法,尽量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4.3.5 在非工作时间发生意外紧急事故时,发现者除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外,还应立即通知夜间执勤保安及当值人员。

如遇特大紧急事件,如火灾、爆炸时,事件发生单位可要求第三方援助。

4.3.6 事故处理后,实验室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应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

4.3.7 事件发生部门应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事件发生原因,写出事故报告和预防控制的改进意见,报实验室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4.3.8 技术管理室在应急反映行为后,对《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进行评审、修改,以便其更加完善。

4.3.9 技术管理室负责收集、整理与辖区消防队、医院、公安等单位的联系方式。

4.4 应急准备的演练

义务消防队员每年应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定期检验确认应急设施的响应能力。

条件允许时,对各重点部位应急预案也应进行相应的演习确保演习时不会出现新的风险或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技术管理室负责督导,每次演习均应填写“重点部位应急预案及演习记录”并保留。

预案演习之后,应就其制订的合理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价,必要时予以修正和改进,确保紧急情况一旦发生时,可以从容应对。

根据检验和演练情况,评审或修订相关程序、作业文件,特别是职责、信息交流和相关记录的控制文件。

4.5 检查和改进

技术管理室每季度对各部门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责令整改,填写“体系运行检查记录表”,对于不符合情况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 相关文件

QP∕MRSY02-2008《记录控制程序》

QP∕MRSY18-2008《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 相关记录

JR29重点部位应急预案及演习记录

JR30体系运行检查记录表

7 附件

《实验室重大潜在事故及应急准备和事故响应预案》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流程图

附件

实验室重大潜在事故及应急准备和事故响应预案

1 可能的事故性质、后果

1.1 性质

1.2 后果

2 与外部机构的联系

2.1 火警119

2.2 急救中心120

3 报警、联络步骤

到事故现场应急响应

物业公安处

相关部门

安全委员会主任

119

120

实验室值班室

第一目击者

4 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与义务

4.1 应急指挥者

4.1.1 责任:

a)事故现场组织协调;

b)组织抢救人员扑灭事故;

c)组织撤离现场无关人员;

d)组织财产保护;

e)事故善后。

4.1.2 义务:

a)减少伤亡、污染和财产损失;

b)配合伤亡抢救;

c)防止事故蔓延;

4.2 参与者

4.2.1 责任:

a)服从指挥;

b)报告异常情况。

4.2.2 义务:

a)保护生命财产;

b)见义勇为;

c)积极参与应急工作。

5 应急指挥中心地点、组织机构

5.1 地点:

5.2 组织机构:

6 应急措施

6.1 报警系统

6.2 应急设施

6.3 疏散程序

6.4 与立法部门联络

6.5 邻居、公众沟通

6.6 善后

潜在事故和紧急事件

应急方案

第三方援助联系方法

压力容器事故(爆炸)

疏散人员,寻求第三方援助,通知市劳动局

火警119,急救120,

市劳动局电话:

火灾

参照《实验室火灾扑救、疏散处理预案》执行,必要时通知市环保局

火警119,

市环保局电话:

化学品在贮存、运输中的潜在泄露

抢运、黄沙(木屑、回丝等)吸收、清洗、必要时通知市环保局。

自然灾害(飓风袭击、地震或发生洪涝灾害)

收听气象台天气预报

通知各单位人员、财产采取保护措施

组织对设备及化学物品的妥善处置和保管

灾后补救并通知市环保局

天气预报电话:

市环保局电话:

重要部位应急预案及演习记录

JR29

编号:

序号

潜在事故重点部位

控制要求

失控时可能发生的事故

实验室应急处理对策

外部应急部门联络电话

指挥者

责任部门/分工

联络方式/人员

应急措施

消防队

医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填表人:

审核人:

年月日

体系运行检查记录表

JR30

编号:

受检部门

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记录人

检查项目

检查记录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执行文件有效性

设备、设施状况

危化品管理状况

废弃物处理情况

废水处理情况

节能降耗情况

备注

修改页

版号

章(节)

修订次序

修订内容

批准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