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英博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无为英博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无为英博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无为英博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
“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颁布“解负令”
3.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B .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4.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
其主要意义在于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
5.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B.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
6.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7.《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
A.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B.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C.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D.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8.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C.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D.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9.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产生过消极影响的有( )
①重农抑商 ②焚烧诗书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⑤
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
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连坐制D.推行县制
11.战国时期,随着秦对外征战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东方六国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B.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
C.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快D.秦国的旧制度被根本废除
12.针对商鞅变法,大夫杜挚曰:
“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该主张实质上是( )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13.据史书记载:
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这主要说明孝文帝( )
A.个人文化知识丰富B.重视汉族文化
C.精通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D.喜欢读诗辞汉赋文章
14.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
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5.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
“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减少阻力,继续推行封建化改革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6.关于孝文帝移风易俗方面的改革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将不讲“正音”的官员一律降职B.孝文帝以身作则穿戴汉服
C.元氏是北魏首姓D.以洛阳为自己原籍
17.(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
“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障碍是( )
A.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B.北魏中央官员不作为
C.洛阳的地理环境D.人的传统观念
18.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A.为消灭其他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
C.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1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20.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 )
A.辽、西夏经常进攻宋 B.财政入不敷出C.土地兼并严重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1.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2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3.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②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4.《司马光奏议》载: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
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
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
A.“重敛于民”B.“减损浮冗”C.“民富财足”D.“重农抑商”
25.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梭伦诗句:
我手执一只有力的大盾,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让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克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扒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三 当代有人评论说:
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
……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是指哪两个?
(2分)梭伦通过哪项措施,使雅典社会各阶层的参政权力发生变化(2分)试分析该措施的实质(2分)据此,分析梭伦改革的特点。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
(2分)结合教材指出这项措施的作用。
(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梭伦改革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2分)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
材料二 商君之法曰: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今有法曰:
“斩首者令为医、匠。
”则屋不成而病不已。
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
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
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
故曰:
“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
”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 大夫曰:
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
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篇》
(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
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
(4分)
(2)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
(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举例说明。
(10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10分)
高二历史试卷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6.
(1)(8分)
(2)(4分)
(3)(6分)
27.
(1)(4分)
(2)(4分)
(3)(4分)
28.
(1)(10分)
(2)(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D
B
A
C
B
C
D
C
A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A
D
C
B
D
A
B
B
C
C
二.非选择题
26.
(1)贵族和平民。
(2分)财产等级制。
(2分)
以财产的不平等取代血缘的不平等,扩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参政渠道,但限制了平民获取官职。
(2分)中庸(2分)
(2)颁布《解负令》。
(2分),取消了债务奴隶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分)
(3)国家权力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
(2分)
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2分)
司法制度:
设立民众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度。
(2分)
27.
(1)措施:
什伍连坐;“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
评价: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民强,但按军功授爵存在缺陷。
(4分)
(2)大夫: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
文学:
导致秦朝迅速败亡。
桓宽:
对商鞅持否定态度,故名“非鞅”。
(4分)
(3)尊重、理解;放至特定历史条件下观察;在批判基础上进行吸收、创新。
(4分)
28.
(1)商鞅变法:
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
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10分)
(2)商鞅变法:
创设新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借鉴中原文化。
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