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道家思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0933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五章 道家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第五章 道家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第五章 道家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第五章 道家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第五章 道家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第五章 道家思想.docx

《5第五章 道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章 道家思想.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第五章 道家思想.docx

5第五章道家思想

第五章道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的:

了解老子的生平

教学重点:

老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难点:

“道”的涵义

教学课时:

2节课

教学方法:

讲授

一、先秦道家

(一)老子与庄子的生平简介

老(lao,第一声)子(约B580—B500),春秋末年人,比孔子大约大30岁,相传孔子向他问礼(见图)。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另一说认为,在今天安徽亳州涡阳)人。

补充:

老子为何不被成为“李子”?

为何取名为“耳”?

相传,老子生下来就相貌奇特,白发如雪,胡须垂膝,耳大至肩,其眉重鬓。

“聃”的意思是,耳朵又大又长而无轮廓。

或许聪明人的耳朵大。

“聪”的本义是听力好,所谓“耳聪目明”。

韩非子为何不叫韩子呢?

老子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图书典籍的史官,相当于国家图书馆、档案馆馆长),后隐居,不知所终。

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见图)西去,在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遇守关将领关尹,接受其建议,写成一书,此为《老子》(在道教中被称为《道德经》),全书只有5000多字。

今传《老子》掺有后人的一些文句。

老子的著作产生的影响晚于孔子的著作。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创始人,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哲学与古希腊的哲学成为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的国外译本有1000多种。

庄子(约B369—B286),战国中期人,与孟子大致同时代,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做过蒙的漆园吏(管理漆树园的小官)。

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

晚年生活更为悲惨,住在破陋的街巷里,面黄肌瘦,不得不靠打草鞋谋生。

他是平民知识分子的思想代表。

著有《庄子》(在道教中被称为《南华经》),分内篇、外篇与杂篇,内篇基本上是庄子的作品,另外两篇主要是庄子后学的作品。

《庄子》是非常优美的散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常以寓言故事、比喻阐发哲理,其文学与美学的浪漫主义风格深刻影响了两千多年来的作家、艺术家与知识分子。

庄子还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幽默大师。

(二)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

1.在自然观上,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

老子认为,“道”产生天地万物并决定着万物的存在与发展,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万物之宗”。

在老子看来,宇宙万物演变的过程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四十二章》)也就是说,“道”产生元气,元气生成阴阳二气,(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二气生成第三者(阴阳交合),这新生的第三者形成千差万别的事物。

那么,何为“道”?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特有的概念,是道家最高的哲学范畴。

“道”的含义丰富而复杂,本义是道路,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原则与规律。

老子继续使用这些含义,但赋予它一个全新的含义——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

《老子•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意思是,在天地产生之前,有一种混浊未分的东西,它寂静无声,虚渺无体,独自存在,不会消亡,循环运行,永不停息,它是天地的产生者,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把它称作“道”。

这个“道”有何特性?

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道”是真实存在的,另一方面,“道”又是恍恍惚惚、无形无象的。

真实存在的一面表现为“有”,飘渺无形的一面表现为“无”。

换言之,“道”既是“有”,又是“无”,是二者的统一。

《老子•一章》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思是:

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一般概念来命名的“名”,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用来称呼“天地之始”的,“有”是用来称呼“万物之母”的。

(而天地生万物,所以,“无中生有”)“无”和“有”都出自“道”,同出一源而名称互异,它们都称得上是深远莫测的,从有形的深远境界到无形的深远境界,这就是通向一切奥妙神秘的总门径。

“道”是感官无法把握、语言无法描述的,它视而不可见、听而不可闻、触而不可得,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老子.十四章》)这个“道”显得神秘。

然而,它不是神,不是上帝。

“道”没有意志,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老子.五十一章》)意思是,“道”生养万物却不占有万物,有所成就却不自恃有功,使万物生长却不主宰它们。

总之,“道”是一种观念性的实体。

老子的逻辑是,万物的本原必然不同于万物中的一物,产生万物的本原不可能是具有某种具体形态的事物,这就好比桌子不可能产生椅子,棉花不可能产生小麦一样。

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老子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三十七章》)意思是:

道产生天地万物,可是它总是自然而然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三十五章》)总之,道的一切作用都是自然而然的,“道”实际上就是“自然”。

宇宙万物的存在是自然而然,推而广之,为人处世也应自然而然,治国安民也要自然而然。

曾仕强说:

“合乎自然地就是对的,就算目前得不到认可,终究会被证明是对的。

2.在认识论上,老子首倡直觉主义的认识方法,反对一般的感官活动或思维活动。

老子说: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老子•四十七章》)(不出门,就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不通过窗户去看天空,就可以知道天象的规律)也就是说,关门闭户,静观体验就可以直接认识世界的根本原理。

这种认识论夸大了直觉认识的作用,有神秘主义的色彩。

3.提出了丰富的辩证法学说,肯定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转化,提出了如何利用矛盾实现转化的思想。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老子的名言是: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即祸紧倚着福,福中潜伏着祸。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突出贡献,是中国人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大智慧。

《老子》中的一些名言:

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一种为人处事的价值理念。

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阴阳变化,柔能克刚,万物相生相克,以不争之心态处事,应对天下之争格局,是一种大智慧!

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4.“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充分表达辩证法思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学计算机专业、学艺术专业)

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

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

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老子最懂得辩证地看事物,“大象无形”,有时陷入神秘主义。

1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

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从易处、细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这既是脚踏实地做事的方法,也是农业文明无想象力、无冒险精神、做事刻板的反映。

12.“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军队逞强,就会覆灭;木头逞强,就会摧折)——老子深刻认识到强弱的辩证法。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一个好的士兵并不一味逞武,善于作战的人并不表现出他的愤怒,会打仗取胜的人并不跟敌人周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态度谦虚,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德行,这叫做利用他人之力)——“用人之力”是中国谋略的核心,也是中国武术的窍门。

(三)老庄的社会政治思想

老子反对一切战争,反对压迫与剥削,反对仁义道德,提倡“小国寡民”和“无为而治”,认为从“无为”达到“无不为”,可以实现天下大治。

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是: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章》)

庄子也认为古代社会才是理想社会,其政治主张也是消极的。

老庄的社会政治思想代表了农民小生产者的利益与情绪,一方面具有反对剥削与压迫的进步性,另一方面具有狭隘守旧的落后性。

(三)老庄的养生之道(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