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意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881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意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意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意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意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意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意愿.docx

《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意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意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意愿.docx

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意愿

毕业论文

题目:

农婚姻状况对农村男性选择

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

学号:

0812*******

姓名:

江志云

教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地理科学2009级

指导教师:

黄藩茜(讲师)

完成时间:

2013年5月10日

毕节学院教务处制

婚姻状况对农村大龄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

—基于威宁县的调查

作者姓名:

江志云专业班级:

地理科学2009级

学号:

08120902007指导教师:

黄藩茜

摘要:

利用2012年威宁县2个镇中四个农村的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在个体特征不同的情况下,农村男性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形成这种状况的机理,揭示了在不同婚姻状况下的农村男性选择养老模式的差异。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威宁县在制定有关农村男性养老保障方面的方案时提供资料参考,对解决有关威宁县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养老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多元Logistics分析;养老模式;农村大龄未婚男性

 

SelectthePensionModelofEffectofOlderUnmarriedMeninRuralAreas—WeiningCounty-basedResearch

Candidate:

JiangZhi-yunMajor:

GeographyScience

StudentNo.:

08120902007Advisor:

HuangFan-qian

Abstract:

Basedonthedataof2012WeiNingCountyfourruralsurveyoftwotown,quantitativeanalysisattheindividual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cases,thepresentsituationoftheruralpensionmodeandtheformationmechanismofthiskindofcondition,revealstheruralmenchooseendowmentpatternsofdifferentmaritalstatusdifferences.ThroughthisresearchhopestoWeiNingCountyinformulatingtherelatedaspectsoftheruralold-agesecuritysolutionsprovidereferenceinformation,tosolvethepensionproblemsaboutWeiNingCountyelderunmarriedmeninruraltownareproposed.

Keywords:

MultipleLogistics;pensionmodel;olderunmarriedmeninruralarea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1

1.数据与方法1

1.1数据与变量1

数据来源:

依据2012年威宁县“农村男性养老意愿”调查数据计算3

1.2方法3

2.结果与讨论3

2.1不同婚姻状况下农村男性的养老意愿3

2.2养老模式的影响因素4

2.3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6

3.结论7

4.致谢10

5.附录11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男女出生比例渐显失衡。

失衡的人口结构导致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涌现,专家估计2013年之后我国每年的男性过剩人口在10%以上,2015-2045年间将达到15%以上[1]。

总体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有近75%的老人分布在农村[2]。

加之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出现加重了农村养老问题。

养老模式和居住意愿是目前养老意愿主要研究的方式之一。

养老模式包括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三种最基本的方式。

以往研究表明,个人的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家庭规模、身体情况、教育程度等)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有影响。

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和家庭权力逐渐转让的今天,虽然居家养老仍然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3],但在某些方面已经有所变化,有些老年人对独居和去敬老院的养老模式表示认同。

对于青年农民来说,更多的倾向于选择正规化的养老模式[4]。

在居住意愿方面,我国绝大多数农村老年农民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农村老年妇女更是这样[5]。

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的居住意愿显现出多元话的状态,他们除选择和子女住外,选择独居或者与配偶住的方式正逐渐增多[6]。

虽然有关养老意愿的研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在研究对象上,大龄未婚男性的研究很少,大多偏重对城镇老年人养老意愿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偏重于一般养老模式的研究,养老意愿的研究则不怎么重视。

从研究方法选取上看,定性、定量研究并存且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大多采用描述性统计或二元Logistics回归,对多样化的养老意愿不能得到有效反映。

本文从理想的养老模式和居住意愿二个角度,分析了不同婚姻状况下农村男性的养老意愿的差异。

在方法的选用上,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增加不同婚姻状况下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养老意愿的可比性。

本文通过对威宁县四村镇农村男性在不同婚姻状况下选择不同居住模式的研究,希望能为威宁县在制定有关农村男性养老保障方面的方案时提供资料参考,特别是有关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方面的养老保障。

1.数据与方法

1.1数据与变量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于2012年12月——1月对威宁县草海镇和黑石镇的四个村进行的“农村男性养老意愿”问卷调查。

调查共发放问卷372份,收回问卷320份。

其中,35岁—42岁的农村男性205人,43岁—51岁的农村男性115人;已婚男性147人,未婚男性173人,调查中涉及到的未婚男性均为大龄未婚男性。

本文以“养老意愿”和“居住意愿”为因变量研究养老意愿的多样性。

根据

以往研究和农村实际相结合。

养老意愿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老了以后最希望得

到的养老保障是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设置了五个答案,“依靠子女(包括抱养的子女)养老、自己存款养老、靠养老保险养老、依靠政府救济或补助养老、没有任何准备”。

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的老年父母还是依靠子女提供的经济帮助来支付日常开支的(Xu&Yuan,1997)[3],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的经济交流关系分别表现为以游离型和供养型为主的城乡差异[7]。

自己居住也是农村常见的养老方式。

养老保险的方式在农村虽然举步维艰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8]。

本文研究的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3.94岁,所以还不能排除有一部分人对自己未来的养老模式没有任何准备的可能,与此同时,也存在相对弱势的大龄未婚男性,所以,此研究又设置了“依靠政府救济或补助养老、没有任何准备”二个选项,以便更近一步的研究养老意愿的多样化。

另外对居住意愿设置的问题是“您老的时候会选择和谁住在一起?

”同时也将这个问题划分为四种答案“与子女居住(包括与抱养的孩子)、自己住、去敬老院住、没有任何准备”。

目前,居家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方式[2]。

所以“与子女居住”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选项。

考虑到人们对独居认同感的加强和大龄未婚男性的需求,所以设置了居住意愿的自己住、去敬老院住、没有任何准备的可能,更加有利于对居住意愿进行分析。

意愿只是人们所持的看法而不是现实,即使大龄未婚男性没有结婚,目前处于无子女的状态,但是也不排除这部分大龄未婚男性将来抱养子女或结婚的可能性,所以“依靠子女(包括抱养的子女)养老”和“与子女居住(包括与抱养的孩子)养老”的设置并不妨碍对他们心中的养老意愿的测量,相反,这样的设置更加有利于我们了解大龄未婚男性对居住方式的认同情况。

在此次研究中,婚姻状况是重点考虑的自变量。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多少也会对养老意愿产生影响,但大部分是关注已婚或是有子女的家庭[3]。

我们知道,有无子女需以是否结婚为前提,但由于本研究的特殊性并未把子女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放在模型中作为考察对象。

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婚姻状况下人们对养老模式的选择会持不同的态度和代际之间的差异。

就老年一代来说,丧偶的老人更加倾向于选择去养老院养老[9],有配偶的老人更多的选择依靠自己或配偶进行养老[2];农村青年农民愿意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的积极性比中年农民要高,未婚农民倾向于选择正规化的养老,已婚农民更加倾向于非正规化的养老[10];再婚农民更加倾向于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养老[3]。

本研究选取的控制变量主要涉及到个体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个体特征主要包括年收入、是否打工、职业、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婚姻;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家中物品数和是否是大家族(变量见表1)。

表1统计与描述性性息表

Tab.1statisticalanddescriptiveinformation

变量(分类)

百分数

变量(分类)

百分数

理想的养老模式

健康状况

靠子女

11.9

健康

60.0

养老保险

21.3

不健康

40.0

政府救济或补助

31.9

自己存款

24.1

职业

没有任何准备

11.0

非农业

41.1

居住意愿

农业

56.9

与子女

12.8

是否打过工

自己住

46.9

48.1

去敬老院

25.9

51.9

没有任何准备

14.3

收入状况/Y

个体特征

5000元以下

47.8

婚姻

5000元以上

52.2

已婚

45.9

未婚

54.1

家庭特征

教育程度

是否十大家族

较低

54.1

38.1

较高

45.9

61.9

变量(连续)

均值

标准差

年龄(个体特征)

43.39

2.720

家中物品(家庭特征)

有效的样本容量

2.76

1.432

320

数据来源:

依据2012年威宁县“农村男性养老意愿”调查数据计算

1.2方法

首先,运用卡方检验来检测大龄未婚男性和已婚男性在养老意愿和居住意愿的选择之间的显著差异。

然后,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农村男性选择不同养老模式进行定量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以“养老意愿”和“居住意愿”为因变量,以“依靠子女养老”和“与子女住”为参考项,有利于分析农村男性对选择传统养老方式和居住意愿的程度。

本文所涉及的计算均采用SPSS19.0软件来完成。

2.结果与讨论

2.1不同婚姻状况下农村男性的养老意愿

表2是通过卡方检验获得的有关农村已婚和未婚男性养老意愿的差异。

由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已婚男性和未婚男性选择养老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已婚的农村男性,选择保险养老的占到最多,其次是依靠自己和依靠子女,这表明新型养老方式逐渐得到认可,但传统方式也还占据一定位置;大龄未婚男性更多的选择靠政府和保险,然后是靠自己。

此外,受传统观念影响,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一部分大龄未婚男性中得到认可。

没有任何准备的大龄未婚男性相比之下比已婚男性少,这说明大龄未婚男性对未来忧患意识较强。

表2男性(婚否)养老模式的差异

Tab.2thedifferenceofmales(maritalstatus)pensionmodel

养老意愿

已婚

大龄未婚

居住意愿已婚大龄未婚

依靠子女21.13.7

依靠保险28.624.5

依靠政府6.848.9

依靠自己27.99.1

没有准备15.63.7

与子女住17.98.3

自己住59.635.5

去敬老院2.646.7

没有准备19.99.5

卡方检验的显著性(已婚&未婚养老模式)**

注:

**,p<0.01;*,p<0.05

数据来源:

依据2012年威宁县“农村男性养老意愿”调查数据计算

在居住意愿上,已婚男性中有59.6%的人选择自己住,其次是与子女住,而去敬老院的只占到2.6%;相比之下大龄未婚男性选择去敬老院的最多,其次是自己住,选择与子女住的只占到8.3%,由此可见,大家族式的代际间共同居住的模式已经在人们意识中变淡。

大龄未婚男性在养老意愿方面已经显现出和已婚男性不一样的方式,在无家庭、子女的前提下,迫于生计绝大多数选择去敬老院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政府的养老财政负担。

2.2养老模式的影响因素

(1)婚姻状况显著影响着农村男性养老意愿的选择,与已婚男性相比,农村大龄未婚男性选择依靠子女进行养老的比已婚男性少。

与依靠子女的养老模式相比较,大龄未婚男性选择“保险、政府、自己、没有准备”四种养老模式的可能性分别是已婚婚男性的3.911、10.827、6.152和1.750倍,未婚男性大部分人将希望寄托于政府,自己养老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传统的“养儿防老”在已婚男性中得到了认可,作为有完整家庭的已婚男性不管是出于意愿还是现实更多的倾向于依靠自己和子女养老。

虽然前面卡方检验显示出,还有一部分大龄未婚男性认为“依靠子女”养老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实婚姻条件的限制使绝大多数的大龄未婚男性对传统的“依靠子女”养老不抱希望,而是将养老的希望转向了依靠保险、依靠政府、依靠自己和没有准备这四种方式。

表3农村男性选择不同养老模式可能性的多元Logistics回归结果

Tab.3multielementpossibilityofruralmalespensionchoiceofLogisticsregressionresults

Exp(X/依靠子女)

保险/

依靠子女

政府/

依靠子女

自己/

依靠子女

没有准备/

依靠子女

个体特征

婚姻(已婚)

未婚

年龄(较大)

教育(较低)

较高

健康状况(不健康)

健康

职业(非农)

农业

是否打工(是)

年收入(<5000元)

>5000元

家庭特征

家中物品(4-6)

是否大家族(是)

截距(B)

有效个案

Chi-square

 

3.911*

1.807

3.271*

1.485

0.637*

0.529

7.285**

0.058

4.638**

0.592

318

351.826

 

10.827**

2.224

0.110

6.956

1.219

3.532

0.571

0.248

1.531

2.317

 

6.152**

0.785

1.344

0.155

9.501**

0.196

3.943

0.291

0.815

2.251

 

1.750

1.324

0.834

0.486

7.311

0.926

0.243

0.499

2.324

1.989

注:

**,p<0.01;*,p<0.05;Exp,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函数;X,(保险、政府、自己、没有准备);括号内是参照组

数据来源:

依据2012年威宁县“农村男性养老意愿”调查数据计算

(2)职业、教育程度、收入高低对农村男性养老意愿的影响。

职业是农业的农村男性选择“自己居住”的可能性是非农的农村男性的9.501倍,此外,从没有准备上来看,从事农业的农村男性没有准备的是从事非农业的7.311倍,可见,从事农业的农村男性对于养老没有准备的占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的农耕居住方式占了绝大部分。

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男性选择养老保险的可能性

达到了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男性的3.271,可见,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越愿意选择正规化的养老方式[2]。

在“依靠子女”与“依靠自己”的选择上,年收入大于5000元的更多的选择依靠自己养老,而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选择依靠子女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子女。

在“依靠政府”与“依靠子女”方面,年收入在5000以上的选择政府救济的可能性只是年收入在5000以下的5.71%,可见较大部分的农村低收入大龄男性选择政府救济的较多。

此外,低收入农村男性相对与高收入农村男性没有准备的较少,高收入农村男性则较多。

表4农村男性选择不同居住模式的可能性的多元Logistics回归结果

Tab.4multielementpossibilityofruralmalespensionchoiceofLogisticsregressionresults

Exp(X/与子女住)

自己住/

与子女住

敬老院/

与子女住

没有准备/

与子女住

个体特征

婚姻(已婚)

未婚

年龄(较低)

教育(较低)

较高

健康状况(不健康)

健康

职业(非农)

农业

是否打工(是)

年收入(<5000元)

>5000元

家庭特征

家中物品(4-6)

是否大家族(是)

截距(B)

有效个案

Chi-square

 

1.889

1.291

0.277**

0.095**

1.041

0.698

1.137

1.456

1.638

1.971

317

218.026

 

32.665**

2.558

2.653

0.710

0.471

0.354

0.623

0.546

1.426

3.486

 

0.858*

0.735

1.042

1.388

5.549

2.313

1.906

1.811

3.275

1.714

注:

**,p<0.01;*,p<0.05;Exp,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函数;X,(自己住、敬老院、没有准备);括号内是参照组

数据来源:

依据2012年威宁县“农村男性养老意愿”调查数据计算

(3)在个体特征中,新型养老模式增多,大家族式养老减少

非大家族农村男性选择保险养老的可能是大家族男性的4.638倍,大家族式代际生活逐渐减弱,农村男性将目光转向新型养老保险。

2.3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

(1)婚姻状况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选择居住模式有显著影响,与已婚男性相比,未婚男性更加倾向于老时去敬老院的居住模式,已婚男性更加希望自己居住和与子女住。

婚姻状况为未婚的大龄未婚男性选择自己住、去敬老院和没有准备的可能性为大龄未婚男性的1.889、32.665、0.858倍,大龄未婚男性更倾向于去敬老院住,大龄未婚男性的传统观念比起已婚男性较弱。

虽然居住方式更加多样化,但是未婚男性绝大多数还是选择去敬老院,这和大龄未婚男性没有完整的家庭,对未来居住不能寄希望于子女有很大的关系,相比之下,已婚男性更多的选择自己居住和与子女住。

(2)在个体特征上,年龄和身体状况开始对居住模式产生影响。

年轻的农村男性更多的选择去敬老院和自己居住,新生代的农民对居住模式的选择显现多样性,思想更加多元化。

大龄未婚男性不得已才选择自己居住,而已婚男性选择自己住是由于处于年龄的上升阶段,深知养老育小之苦,不愿意给子女带来过多负担。

另外,身体状况健康的男性未来的居住方式没有准备的可能性比身体状况差的大,身体状况差的男性有相当一部分选择自己住和去敬老院,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应该是不愿意给子女带来更多负担的原因。

在身体健康的状况下,中国农民更多的持有“活到老做到老”观念,不但不愿给子女带来负担,反而还有可能给子女继续提供各种帮助。

3.结论

通过上面分析,可得出下列结论:

第1、婚姻状况对农村男性养老意愿具有较大影响,大龄未婚男性虽然对依靠子女养老抱有希望,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放弃了这个想法。

进而将养老希望转向政府,认为理想的养老方式是依靠政府救济或补助。

已婚男性则有家庭做依托,可以选择靠子女,也有相当一部分选择靠保险和自己,已婚男性的观念在发生缓慢转变。

第2、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共同影响农村男性养老意愿的形成。

职业为农民、收入较低和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总会选择容易实现的养老模式,例如,在依靠自己还是子女上,他们会选择依靠自己,在依靠政府还是子女上,他们更倾向于政府救济。

身体状况差的男性不愿给子女带来过多负担,选择自己住和去敬老院。

大家族式的养老模式正缓慢的发生改变,家族代际式的养老在人们意识中逐渐变淡。

收入较高的男性倾向于养老保险养老,这或许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家庭有更多的财力支持正规化养老方式的实现有一定关系。

第三,身体越不好、教育程度和收入越低的农村男性对未来养老所作的准备越多。

已婚男性中没有准备的比大龄未婚男性较多;身体状况不好、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男性更加不愿意对养老不做准备;而身体状况健康、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容易对养老没有任何准备;收入较高的农民对未来也容易没有准备。

说明经济、教育、身体状况越好的农村男性对未来养老准备的少,相反准备的较多。

综上所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对未来的养老意愿表现出更多的忧虑,他们将更多的希望寄托于政府,这不仅对大龄未婚男性的幸福指数有严重影响,还会给社会带来严峻挑战,无形当中增加了威宁县“五保户”的数量。

这在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同时,还会增加社会保障工作的负担。

在此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养老保险在农村的推进力度,提高农民养老保险的质量和数量;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大农村教育和再教育投入,重点引导大龄未婚男性的养老意识朝自食其立、自给自足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郭秋菊,靳小怡.婚姻状况对农村男性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乙县的调查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1,17

(1).38-44.

[2]李建新,于学军,等.中国农村养老意愿和养老方式的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4,(5):

7-39.

[3]龙云芹,风笑天.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江苏四城市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7,(7):

98-105.

[4]吴海盛,江巍.中青年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

54-66.

[5]陈翠莲,姚兆余.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研究——基于对江苏省P县Z村的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2,

(1):

54-55.

[6]万江红,张小丹.农村养老观念的调查与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6-38.

[7]陈功,刘菊芬,等.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流动的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增刊):

18-23.

[8]李云广.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构思[J].陇东学院学报,2008,(11):

96-99.

[9]褚湜婧,孙鹃娟.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诸因素分析的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

(2):

43-46.

[10]王梅,夏传玲.北京中青年家庭养老现状分析[J].人口研究,1994,(4):

43-45.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黄藩茜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

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黄老师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