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功故事全集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20641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成功故事全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名人成功故事全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名人成功故事全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名人成功故事全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名人成功故事全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人成功故事全集1.docx

《名人成功故事全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成功故事全集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人成功故事全集1.docx

名人成功故事全集1

目录

<智囊1>发觉自己独特的才华:

希尔顿成功的秘诀

<智囊2>从缺点到优点:

多看别人的优点

<智囊3>举重法则:

保罗·盖帝晋升部属的妙法

<智囊4>青蛙法则:

奥城良治的顿悟

<智囊5>法兰克·贝格的体悟

<智囊6>已所厌恶,施于已身:

本田宗一郎扒粪的故事

<智囊7>酷爱读书的企业家

<智囊8>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智囊9>因果法则:

奥城良治的法宝

<智囊10>只赚流汗的钱:

吉田忠雄经营企业的信念

<智囊11>选定人生目标:

成功的关键

<智囊12>小处著手:

服务生立功的故事

<智囊13>从容:

当和尚遇到强盗

<智囊14>为与趣而工作:

许瓦伯担任总裁的经过

<智囊15>谁对谁错:

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智囊16>一年十三个月:

国泰人寿保险公司的创举

<智囊17>潜能:

险境逼出潜能

<智囊18>鼓舞热诚:

玫琳凯成功的秘诀

<智囊19>桥牌哲学:

渡边文夫与邹文怀的体会

<智囊20>鼬鼠精神:

汤姆·彼得斯的研习营

<智囊21>赚钱的十大法则:

世界首富致富的公式

智囊22>善的循环:

吉田忠雄的经营哲学

<智囊23>过火:

安东尼·罗宾训练营中的重头戏

<智囊24>工作的意义:

邮差悟出职业尊严的经过

<智囊25>化整为零:

张敏钰动脑赚钱的故事

<智囊26>二五O定律:

乔·吉拉德的新发明

<智囊27>眼睛会说话:

杰佛逊总统助人过河的故事

<智囊28>挨打哲学:

拳击手获胜的因素

<智囊29>自来水经营哲学:

松下幸之助的理念

<智囊30>洪水经营哲学:

本田宗一郎的理念

<智囊31>看问题:

多湖辉拍摄影片的启示

<智囊32>练笑:

威廉·怀拉成功的秘诀

<智囊33>创新推销法:

班·费德文接近准顾客的妙招

<智囊34>赞美的技巧:

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

<智囊35>饵:

乔·吉拉德获得准顾客的秘诀

<智囊36>定位策略:

给产品找一个最有利的位置

<智囊37>玻璃式经营法:

检下幸之助的管理方式

<智囊38>午餐会报:

王永庆成功的秘诀

<智囊39>逆思考:

张敏钰的神来之笔

<智囊40>认识人自己:

TA沟通游戏

<智囊41>激励:

安德鲁·卡内基成功的因素

<智囊42>服务报忱:

小人物塑造企业形象的故事

<智囊43>水平思考:

波诺博士的崭新思考方法

<智囊44>[改良]策略:

松下幸之助致胜的秘诀

<智囊45>拿[挫折]来卖钱:

乔·卡伯反败为胜的经过

<智囊46>老二主义:

施振荣的经营理念

<智囊47>无店铺贩卖:

雅芳与安丽的经营手法

<智囊48>微笑:

蒙娜丽莎的启示

<智囊49>态度的魔力:

老鼠通过迷阵的实验

<智囊50>工作的价值:

医师移民加拿大的故事

<智囊51>谁是老板:

观众才是真正的老板

<智囊52>不用聪明人:

堤义明用人的原则

<智囊53>破坏价格:

中内功的通路革命

<智囊54>当红牌,别当大牌:

赖孝义的座右铭

<智囊55>一点点:

李成家成功的三字诀

<智囊56>海獭哲学:

陈履安的体悟

<智囊57>[水]哲学:

曾水照的经营理念

<智囊58>地球是圆的:

张荣发的经营智慧

<智囊59>六四分:

陈重光做生意的法宝

<智囊60>企划与企划力:

年轻人最需具备的能力

<智囊61>开发与行销:

戴胜通成功凭恃的两个力

<智囊62>识人:

曾国藩识人的故事

<智囊63>品质理论:

戴明博士的主张

<智囊64>帕金森定律:

企业组织的病态现象

<智囊65>有效的经营者:

彼得·杜拉克的名著

<智囊66>彼得原理:

劳伦斯·彼得的创见

<智囊67>打破规则:

比赛慢变成比赛快

<智囊68>低成本竞争优势:

张荣发经营长荣成功之秘

<智囊69>比别人早走一步:

邱复生的经营理念

<智囊70>八O/二O法则:

企业家的自我惕励

<智囊71>野性与霸气:

推销家相同的特质

<智囊72>水库式经营法:

松下幸之助的理念

<智囊73>遭遇困难反而高兴:

织田大藏的独特看法

<智囊74>容忍异已:

西田通弘的主张

<智囊75>售后三服务:

乔·吉拉德成功的关键

<智囊76>[巴哈]原子笔:

卡尔·巴哈幽默的推销手法

<智囊77>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学说

<智囊78>X理论与Y理论:

麦克理格的学说

<智囊79>Z理论:

威廉·大内的创见

<智囊80>∕B界理论:

系川项夫的主张

<智囊81>QSC:

麦当劳成功的秘诀

<智囊82>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主张

<智囊83>联邦分权制度:

艾弗烈·史隆的创新做法

<智囊84>忍:

德川家康击败群雄的奥秘

<智囊85>向生手请教:

罗伯特·克力乔的体验

<智囊86>股市赢家:

以本益比的概念反败为胜

<智囊87>一块钱的启示:

蔡万春经营十信的故事

<智囊88>棒喝:

詹炳发从经理人变成顾问师的经过

<智囊89>何时:

乔治总裁的成功之钥

<智囊90>吃亏哲学:

王志雄与杨清钦处事之道

<智囊91>贩卖欢乐的地方:

华特·狄斯耐成功的秘诀

<智囊92>鸽子哲学:

戴荣吉管理员工的方法

<智囊93>切身感:

王永庆提高经营绩效之良策

<智囊94>压力哲学:

许堂仁与苗丰强诠释压力

<智囊95>多走几步路:

卡尔巴哈推销成功的秘诀

<智囊96>节俭:

约翰·洛克菲勒致富之道

<智囊97>梦想:

希尔顿建立连锁饭店的经过

<智囊98>舟跟水的关系:

堤义明的荀子经营哲学

<智囊99>以龟为师:

学乌龟一般地忍气吞声

<智囊100>坚忍:

坪内寿夫经营企业成功之秘

 

<智囊1>:

希尔顿成功的秘诀

发觉自己独特的才华

康拉德·希尔顿(ConradHilton)是世界知名的旅馆业大亨,他出生于一八八七年,逝世于一九七九年,毕生致力于建立以[希尔顿]为名的高级全球性连锁饭店。

如今,在全世界各大都市里,几乎都可见到希尔顿的连锁饭店。

希尔顿白手起家,他是在三十二岁时(一九一九年)才立志从事旅馆业,而后逐步创业成功。

因为白手创业成功,希尔顿相当自负,曾经写了一本名之为《我的客人》的自传,并于全球希尔顿连锁饭店的六万四千个房间里,每一间各放一本,就放在圣经之旁。

意思是:

旅客读圣经之暇,不妨看看他的自传。

有记者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

他率直地说:

[用心发觉自己独特的才华,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

他解释说:

[我整整花了三十二年才发觉自己独特的长处,并赶紧往旅馆业去发展。

在这之前,我也是个公司的小职员,但这毫不可耻,华盛顿总统最初也干过验货员毛姆在当小说家之前原来习医,史怀哲在赴非洲行医之前是神学院的教师。

每一个人在找到自己独特的才华之前,一定都有一段摸索的过程。

]

希尔顿所称[自己独特的才华],是指他擅长用低价四处标购旧旅馆,经过整顿(包括硬体与软体)这后挂上[希尔顿]的招牌,重新开幕而获利。

有一次,他决定买下芝加哥的一家旧旅馆。

业主公开招标,在投标截止前数日,他写上十六万五千美元的价码。

当晚,他辗转反侧,心中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他,这一标一定会失败。

根据这种奇妙的直觉,他立刻改投十八万美元。

结果他以最高价得标,次标为十七万九千八百美元,仅差他两百美元。

多年来笔者一直提倡[位置哲学],我认为,产品,要定为:

人,更要定位,因为人类的痛苦,大都因为把自己摆错了位置。

找位置,是一条漫长艰辛之路,只有透过不断地自我反省,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笔者此一主张刚好跟希尔顿的看法不谋而合。

不深入了解自己的人,不可能成功。

 

<智囊2>:

多看别人的优点

从缺点到优点

身为企业的经营者,在用人方面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用部属之长处]。

[用部属之长处]之前,经营者必须多看部属的优点,少看部属的缺点,之后,才能知人善用。

然而人性的常态却是,会多看别人的缺点,少看别人的优点。

一个娇生惯养的富家女哭着跑回娘家,向父母诉说新婚丈夫的种种不是。

在双亲耐心地劝慰之下,仍旧表示要离婚。

这时,充满智慧的爷爷从书房出来,手里拿出一大张白纸和一支毛笔交给孙女儿,并对她说:

[孙女婿欺负你,很可恶是不是啊?

]

女孩接过纸与笔,委屈地答道:

[是啊!

整天欺负我,爷爷要替孙女儿做主。

]

爷爷慈祥地说:

[好!

你先照我的话去做。

现在你只要想他一个缺点,就用毛笔在白纸上点一个黑点。

]

女孩遵照爷爷的嘱咐,拿起笔不停地在白纸上点黑点。

她点了一阵子后,爷爷拿起白纸问她:

[就这些,还有吗?

]

女孩想了想,提笔又点了三点。

在她点完之后,爷爷平静地问她:

[你在这张白纸上看到了什么呢?

]

女孩恨声答道:

[黑点啊!

全都是那死没良心的缺点啊!

]

爷爷仍旧平静地问道:

[你再看一看,除了黑点之外,还看到了什么。

]

[没有啊!

除了黑点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

在爷爷不断追问之下,女孩不耐烦地说:

[除了许多黑点之外,就是白纸的空白部分了。

]

爷爷笑道:

[好极了!

黑点就是缺陷点,而空白部分的大白点就是优点。

你总算看到了优点。

想想看,孙子婿是否也有优点呢?

]

女孩若有所悟,想了很久,终于勉强地点点头,开始说出丈夫的优点。

阴晦慢慢扫去,语气逐渐缓和。

最后终于破涕为笔。

当你讨厌一个人之时,只会看到他的缺点,这是人性盲点。

 

<智囊3>保罗·盖帝晋升部属的妙法

举重法则

世界首富保罗·盖旁(JeanPaulGetty),大家都知道他因开挖油井而成为八十亿美元的巨富,可是很少人知道他也是经营管理的佼佼者。

他先后著有《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经营者》《我们一生》《如何致富》等三本书,本本立论精辟,言之有物。

盖帝厌恶墨守成规,喜爱创新与改变,他说:

[只有不断动脑筋,抛弃老旧的传统,并预测出未来时代需求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经理者,也必能成为百万富翁。

]

为了有效晋升部属,他使用一种[举重法则]。

一般的企业在晋升某一个人时,仅看他表现优异,条件适合,在尚未妥善训练以前,突然间就委以重任。

这非但对晋升者本身不公平,很可能会达到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所称的[无能级](指达到不能胜任的层级):

而且对公司也不好,一个新职位让一个尚未胜任的人担任,公司所负的风险很大。

盖帝在晋升一个人之前,不但事先我好好给予充分的训练,而且也运用他的[举重法则]。

所谓举重法则,是指在晋升某人的职位时,逐步增加他的负担,以便他能顺利接手。

通常一举重教练在训练新人时,纵使认定对方有三百磅的实力,他一定不会刚开始就要新人举三百磅重。

教练通常会要新人从一百磅开始,等他顺利举起之后,再三十磅或四十磅慢慢地增加,逐步抵达三百磅。

如果教练一开始就要新人举三百磅,即使新人有此能力,可是因为准备不足,训练不够,必定力有未逮而举不起来,盖帝把这个道理运用在晋升部属上,获得良好的成果。

台湾有一位企业家在纠正部属的错误上,运用螺丝钉原理。

他说:

[要求部属一次改一点,就像螺丝钉慢慢地转,比较不觉得痛,他们也比较能接受。

几次下来,毛病就改掉了。

]

举重法则与螺丝钉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保罗盖帝说:

[对老板而言,没有一周工作五天,一天工作八小时这种好事。

]

<智囊4>奥城良治的顿悟

青蛙法则

近五十年来,日本的企业界公认有三位推销的顶尖人物,他们分别是:

推销保险的原一平、推销百科全书的尾上忠史以及推销汽车的奥城良治。

在二十四岁那一年(一九五五年),奥城良治进入五十铃汽车公司,开始他的推销生涯。

一年下来,受到无止境的拒绝与折磨,不但业绩毫无起色,精神上受到莫大的打击,而且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陷入绝境,整个斗志消磨殆尽,消沉得想要自杀。

奥城良治从自杀人边缘活过来,转入日产汽车公司,重新再出发,并立下每天的访问一百家公司的宏愿。

他在进入日产汽车公司的第十八天,也就是完成了一千八百次访问之后,得到第一份订单。

而后每个月平均卖出八部车。

六个月后,每个月平均卖出十部车,一年之后,每个月平均卖出十五部车。

三年之后,每个月平均卖出二十部车,名列日产汽车第三名。

第五年之后,每个月平均卖出三十部车,荣登全公司的冠军宝座。

而后连续维持十六年冠军,或为全日本汽车界的推销之王。

奥城为何能在死亡线上绝处逢生,并缔造傲人的业绩,他凭恃的是顿悟出的青蛙法则。

有一天,他在乡下田埂边撒尿,他调皮地把尿撒在青蛙头上,原以为青蛙会被吓走,没想到不但没走,它的眼睑也没闭上,一直张眼瞪头,简直就像在享受一次免费的温水淋浴。

这一幕给奥城重大的启示。

他喃喃自语道:

[青蛙视羞辱为淋浴。

如果我那泡尿就像准顾客的拒绝,推销员就得像那只青蛙。

再多的拒绝,再恶劣的羞辱,也要像青蛙的反应一样,不仅要逆来顺受,而且要视若无睹。

]

这就是著名的青蛙法则。

训练家花光信说:

[推销员不能有太强烈的自尊。

]

 

<智囊5>法兰克·贝格的体悟

热情洋溢

一流的推销员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美国寿险推销大王法兰克·贝格(FrankBett-ger)就是典型的实例。

贝格原来是圣路易职棒球队的三击手。

不料,在一次比赛中,被球击伤肩膀,使他被迫放弃职棒生涯,回到家乡费城,在一家家具行担任分期付款的收款员。

度过两年单调无聊的收款生活,贝格转到[诚实人寿保险公司][FidelityMutualLifeInsuranceCo.)推销保险。

接下来十个月推销保险的生涯,是贝格一生当中最暗淡,最沮丧的日子。

他四处碰壁,不管他如何努力,业绩总是持零。

在彻底自我检讨之后,坦白承认自己并非干推销的材料,于是准备改行。

就在此时,他参加了戴尔·卡内基(DaleCarnegie)主办的演讲训练课程。

有一天晚上,贝格上台练习说话,话讲到一半时,卡内基打断他的话,并问道:

[贝格先生,请问你对自己在台所说的事情,充满浓厚的兴趣吗?

]

[是的,我当然对自己所说的有兴趣啊!

]

卡内基沉声道:

[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得热情洋溢呢?

你自己感兴趣的话,假如你不说得活力而有生机,又怎能吸引听众,产生共鸣呢?

好吧!

你先下来,换我替你来说。

]

卡内基上台代替贝格说话。

他还是采用贝格原有一谈话内容,可是措词、音调以及动作浑然成一体,热情洋溢,魅力十足,台下的听众如痴如醉。

讲到最后,连卡内基自己都兴奋不已,在达到最高潮之时,竟举起身旁的椅子往墙壁掷去。

[卡内基先生说话的内容跟我完全相同,可是效果却南辕北辙,主要因素就在[热情洋溢]这四个字。

]

顿悟之后,他决心留在保险业,并以[热情洋溢]做为毕生努力的座石铭。

经过一段期间磨练,渐放佳境,最后终成为寿险推销大王。

任何一句话,必须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智囊6>:

本田宗一郎扒粪的故事

已所厌恶,施于已身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

可是孔子只讲了一半,既然自己厌恶的事,不要施于别人身上,那么要施给谁呢?

日本知名企业家本田宗一郎认为应该施给自己。

一个好的经营者都会将心比心,自己做得到的事情,才会要求部属做到。

然而本田认为这样还不够,他说:

[针对人人厌恶、不喜欢的事情,我主张经营者必须率先下去做,这样才能赢得部属的好感。

]

本田不但说到,而且做到了。

下面就是他身体力行的实例:

在一九五O年初,也就是本田自行开发第一部机车[美梦号D]机车后(一九四九年八月)不久。

有位外国贸易商到滨松跟本田洽购机车之事。

本田既好饮又善饮。

当晚循往例招待外国客人到滨松的酒家喝酒。

当然也叫了几名艺妓来陪酒。

不料,客人量浅,酒过三巡客不胜酒力,觉得不舒服,本田立刻安排他到隔壁房间休息,自己继续饮酒作乐。

客人的情况比众人预料的严重,他不但吐了,而且吐得很厉害,把满嘴假牙全吐在欧巴桑事先为他准备的盆里。

欧巴桑不明究理,把脸盆里的秽物往老式粪坑倒掉时,这才看到这副假牙。

她大吃一惊,赶紧跑来向本田报告。

基于[别人讨厌的事,自己率先去做]的理念,他没请艺妓也没叫欧巴桑,自己拿了一双筷子,一头钻进粪坑里,忍耐冲鼻的臭气,仔细地找寻,所幸很快就找到了。

本田说:

[粪坑奇臭无比,可是当我的手摸到硬硬的假牙时,有一股莫名的喜悦涌上心头。

]

捡上假牙,消毒一番,本田童心大发,带上假牙跟艺妓与欧巴桑追赶嬉戏一番,又消毒一次,才静悄悄地放在沉睡客人的床边。

次日,本田没说,客人也不知事情原委,带上假牙告辞离去。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智囊7>:

酷爱读书的企业家

满与满

我曾经在一家管理顾问公司服务,多年来均负负教育训练的工作,我发现一个矛盾的现象:

若干企业的经营者,不但赞成而且鼓励员工到管理顾问公司上课(由公司付费)进修,可是自己从来不上课进修。

根据我的旁敲侧击,发现其中的缘故:

他们觉得自己的知识够了,自满了。

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在大学毕业之后就不读书了。

其实在这个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工商社会里,假如每天只看报而不再读书的话,新知很快就不足,观念很快就落伍了。

我记得酷爱读书的知名企业家陈茂榜(声宝企业之创办人)曾在演讲会中表示:

学士毕业后,要保持学士的水准,每天必须读一小时的书;硕士毕业后,要保持硕士的水准,每天必须读两小时的书;博士毕业后,要保持博士的水准,每天必须读三小时的书。

我认为他的话非常有道理。

陈茂榜虽然只有小学毕业,然而他利用年少时在书店工作上的方便,每晚读两小时的书,持续了八年。

结果在八年之后,他的知识程度已经不亚于大学毕业生了。

假如你只有高中毕业,积极想要赶上大学的水准,我建议你一星期看一本书(请一些经常读书的人开一张书单给你)。

如此持续下来,一年看五十二本书,四年就看了二O八本好书,我保证你的程度绝对胜过一般的大学毕业生,因为许多大学毕业生,四年下来,不过读五十几本书罢了,那大约是二O八本的四分之一。

有位讲师在上课之初在黑板上写了[满]与[满]两个大字,并在讲桌右边摆一个空杯子,左边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他取水壶把水倒入右边的空杯,空杯很快装满了。

他接著把水倒入左边的满水杯,只见水不断溢出杯子流到讲桌上。

他语重心长地说:

[右边的杯子自知不足,拼命吸收,很快就满了;左边的杯子自满了,不再吸收任何东西,[满]很快就变成[满]了。

]

当你不再读书时,就表示你已经不再进步了。

 

<智囊8>:

水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铜镜

三年前,我破例收了一个徒儿。

在拜师那一天,我送给徒儿一面铜镜(那是从大陆带回来的,普普通通的,并不值钱)当见面礼。

除了那一面普通的铜镜之外,我还附上一张写了几行字的纸:

[送你一面铜镜]。

以镜为监可以自省,自省之道无他,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那是任何人成长与进步之泉源。

朴拙的铜镜似乎不值钱,其实却是无价之宝。

[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这句话并非我发明,而是日本名剑客宫本武藏的名言。

宫本武藏与柳生又寿郎乃是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两位剑客。

宫本是柳生的师父。

当年柳生态拜师学艺时,问宫本说:

[师父,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呢?

]

宫本答道:

[最少也要十年罢!

]

柳生说:

[哇!

十年太久了,师父,假如我加倍地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

]

宫本答道:

[那就要二十年了。

]

柳生一脸狐疑又问:

[假如我牺牲睡眠日以继夜地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

]

[你晚上不睡觉练剑,必死无疑,不可能成为一流剑客。

]

柳生颇不以为然说:

[师父,这实在太矛盾了,为什么我越努力练剑,成为一流剑客的时间反而越久呢?

]

宫本严肃地道:

[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除了每天勤奋苦练这外,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地自我反省。

现在你两只眼睛都瞪著一流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

]

柳生听了,满脸通红,满头大汗,当场开悟,终成一代名剑客。

其实,不论做什么事情,光是一股脑儿地努力是不管用的,必须永远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地自我反省,这样才会成功。

反省是进步的原动力。

<智囊9>奥城良治的法宝

因果法则

日本汽车界的推销王奥城良治,严格要求自己在三年之内每天访问一百家准客户,虽然每天遭遇百次的拒绝,非但不气馁,而且能坚持拜访下去,其故安在呢?

一般的推销员在一天之内首次碰到拒绝,立刻脸色泛白;一天之内碰到第二次的拒绝,就信心顿失;若再碰到第三次的拒绝,根本就萎靡不振。

如果一天遭到几十次的拒绝,不但自尊受到伤害,而且会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然而奥城每天遭遇近百次的拒绝,非但没有退怯,反而能愈挫愈奋,主要依靠两件法宝,一个是[青蛙法则],另一个就是[因果法则]。

根据奥城的观察,每一种行业的推销都有其成功或然率,以推销汽车为例,大约在访问一百家左右,就有一家愿意买汽车,其成功或然率为百分之一。

换言之,访问遭到九十九次的拒绝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订单只要先有前面九十九次拒绝的[因],必定会产生后面一个订单的[果],这就是他体会出来的[因果法则]。

在[因果法则]的心理建设之下,奥城不再视准客户的拒绝为畏途,他认为对方的拒绝、冷淡、怀疑、轻视、仇视,甚至毫无缘故的羞辱,都是理所当然之事。

人类的内心反应是相当奇妙的。

奥城在尚未建立[因果法则]之时,对准客户的拒绝能逆来顺受,进而甘之如饴,最后竟然对拒绝感激不尽。

此话怎说呢?

因为他坚信只要拜访了九十九位准客户,第一百位就是客户了。

因此,他觉得不但要感谢第一百位的买主,更应该感谢先前没买的九十九位,因为如果没有前面九十九次的拒绝,哪来第一百位的买主呢?

此种强烈的因果信念,激励奥城每天勤奋地拜访下去,最后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只有一流的推销员才会感谢准客的拒绝。

 

<智囊10>:

吉田忠雄经营企业的信念

只赚流汗的钱

日本YKK拉链公司每年平均股利高达百分之十八,如果股票上市的话,该公司的股票至少会窜升两至三倍,其负责人吉田忠雄的财富,势必一夕之间上涨两三倍,然而他坚持不让YKK的股票上市,因为他毕生经营企业的信念为:

只赚流汗的钱,绝不赚投机的钱。

YYK的员工,只要达到一定的年资,都能以面额购买公司的股份。

因此,YYK的股东都是跟公司有关,为公司流血流汗的人,诸如:

员工、经销商等。

吉田认为,买卖股票赚钱的人,依赖别人流汗努力工作,而获取利益,他们对公司毫无贡献,却能坐享其成,这是多么不公平之事。

若任其发展,人人必定丧失工作意愿,所以他主张YKK的利益应该分给辛勤工作的员工,而不能分给其他无关的人。

他说:

[让不了解YKK的人购买YKK的股份,成为股东之一,这是我最无法忍受的事情。

]因此,多年来他绝不让YKK的股票上市。

通常购买股票的人,跟公司之间毫无情感可言,他们仅关心股价的涨跌。

当股票上涨时,乐不可支:

当股票下跌时,愁眉苦脸。

他们不关心公司的死活,因为公司只是他们赚钱的工具罢了。

YKK的员工对公司都有浓厚的感情。

吉田主张,只有对公司有感情的员工才有资格拥有股票。

他鼓励员工一起工作来分享劳动的喜悦,在吉田看来,经营YKK,除了盈利分享员工、经销商与顾客之外,藉此建立一个和谐的团体,并丰富此一团体成员的生活。

他说:

[一个仅追求利润的企业,实在毫无意义可言。

]

YKK的员工就像一家人,每天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高兴、一起伤心、一起牺牲,形成该公司特有的[五起哲学]。

玫琳·凯说:

[即使赚到全世界的钱,即因此失去丈夫与孩子,那仍是失败的。

]

 

<智囊11>:

成功的关键

选定人生目标

美国一个研究[成功]的机构,曾经长期追踪一百个年轻人,直到他们年满六十五岁。

结果发现:

只有一个人很富有,其中有五个人有经济保障,剩下九十四人情况不太好,可算是失败者。

这九十四个人之所以晚年拮据,并非年轻时努力不够,主要因为没有选定清晰的目标。

松树毛虫集体吐丝在松树上结网为巢。

每当黄昏时刻,它们就倾巢而出,列队爬过树干,去吃那些充满汁液的松叶。

这些毛虫在走动时,有一种互相跟随的本能,头头走在前面,后面紧跟著一条条的毛虫,秩序井然,蜿蜒而行。

走在前面的头头,一边爬行,一边不断地吐出一条丝。

不管它走到哪里,丝就吐到哪里,其吐丝铺路的目的,就是不论走多远,都能顺著丝路回巢,而不会迷路。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对松树毛虫做了一项实验。

他把一队的毛虫引到一个高大的花盆上,等全队的毛虫爬上花盆边缘形成圆圈时,法布渔产就用布将花盆上四周的丝擦掉,仅留下花盆边缘上的丝,并在花盆中央放好了一些松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