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历史经济看中国《出埃及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0544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世界历史经济看中国《出埃及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世界历史经济看中国《出埃及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世界历史经济看中国《出埃及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世界历史经济看中国《出埃及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世界历史经济看中国《出埃及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世界历史经济看中国《出埃及记》.docx

《从世界历史经济看中国《出埃及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世界历史经济看中国《出埃及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世界历史经济看中国《出埃及记》.docx

从世界历史经济看中国《出埃及记》

从世界经济历史看中国《出埃及记》

一、从世界历史经济看出《埃及记》

世界的历史,基本每个阶段都和经济有关系。

圣经中也是如此:

创世纪时,亚当管理伊甸园,园中的果子可随意吃,生活得很幸福。

犯罪后,汗流满面才能生活。

以色列的子民在埃及时,在劳苦中还算可以,过着“痛并快乐着”的生活,而后为了归回神,到神的应许之地,到那个流奶于蜜之地,开始出埃及。

出埃及前以色列人的状况是:

【出1:

1-22】以色列的众子,各带家眷和雅各一同来到埃及。

他们的名字记在下面:

有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以萨迦、西布伦、便雅悯、但、拿弗他利、迦得、亚设。

凡从雅各而生的,共有七十人;约瑟已经在埃及。

约瑟和他的弟兄,并那一代的人都死了。

以色列人生养众多,并且繁茂,极其强盛,满了那地。

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

对他的百姓说:

“看哪,这以色列民比我们还多,又比我们强盛。

来吧!

我们不如用巧计待他们,恐怕他们多起来,日后若遇什么争战的事,就连合我们的仇敌攻击我们,离开这地去了。

”于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辖制他们,加重担苦害他们。

他们为法老建造两座积货城,就是比东和兰塞。

只是越发苦害他们,他们越发多起来,越发蔓延,埃及人就因以色列人愁烦。

埃及人严严地使以色列人作工,使他们因作苦工觉得命苦;无论是和泥,是做砖,是作田间各样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严严地待他们。

人类在历史上,曾一直在撒旦的权势之下,精神处于黑暗世界。

奴隶制、帝制等社会结构,使人民生活在基本生存线上下。

天主教最初也没有完全脱离当时的黑暗的捆绑和束缚。

真正的由基督教价值观诞生民主法制社会一直没有来临。

这反应在经济上,则从有历史以来,各个国家的人均GDP一直在450美元上下,广大的民众从来没有得到真正富足。

如同《圣经》经文讲述的:

“埃及人严严地使以色列人作工,使他们因作苦工觉得命苦;无论是和泥,是做砖,是作田间各样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严严地待他们。

但是在公元1500年前后,中世纪黑暗后,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是相继发生的。

在近千年以来,都是很少有事件超过其影响。

文艺复兴是一场光彩夺目、百花齐放的思想文化运动。

它涉及到文学、思想、自然科学等众多学科,并取得了丰硕与辉煌的成就,展示出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虽然对旧制度和神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但并没有就基督教义和教会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而且,许多人文主义者与教会和教皇的关系密切,它们在抨击教会的同时,又主张以温和的改革铲除教会的弊端,以达到教会的纯洁、振兴和统一。

 文艺复兴也有负面影响。

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文艺复兴是对天主教统制反叛的一个方向,另外一个反叛的方向是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不仅对宗教神学作了深入的批判,而且提出了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神学体系,即新教教义。

其核心内容是“信仰得救”和“预定论”。

这种新型的宗教观认为,《圣经》是教徒信仰的唯一依据和权威,人的灵魂得救依靠对基督的信仰,从而推翻教会长期鼓吹的善功救赎论和教皇最高权威论。

宗教改革后,一些国家摆脱了教廷的政治干涉和经济剥削,国家机构走向世俗化。

一种新的世俗制度在西欧兴起。

其间,诞生了加尔文,马丁.路德等一批基督教新教开山人士,使基督徒归回真正的信仰。

这经济上也带来了人类有历史以来的第一次经济上的大幅提升。

之前,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的人均GDP一直在450美元上下。

这个水平是人类生存的最低线,低于450美元,人类不能正常繁衍生存。

宗教改革之后,欧洲以至与后来的美国,人均GDP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

对经济的持续增长,人类包括经济学家,一直困惑不解,不能解释,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几百年增长。

马克思.韦伯为此从信仰角度写了一本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读了其中的纯正的信仰和经济的起飞中的必然关系。

中国基督徒学者曼德注解说,早期的基督教也把对金钱的追求当做是罪。

《圣经》中耶稣说:

“你不能同时侍奉两个主,即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金钱)”,“财主进天堂比骆驼钻针眼还难”,“不要积攒财富在这个世界上,容易腐烂,被虫咬,要积攒财富在天上,那里不会被虫咬,也不会锈坏”。

因此在早期的基督教里,强烈的物欲被当作是顺从了恶魔的诱惑。

基督教在天主教阶段的也保持了这种特点,除了被权力腐蚀的教士之外,真正保持了天主教信仰的教士也把刻苦修行甚至是对肉体的虐待当作通向天国的必由之路,修道院的修士那时以对自身身体的酷刑来保持自己的清心寡欲,以免让自己顺从“肉欲(基督教特指世俗的欲望)”而犯罪。

  但是,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新教,鼓励人们努力致富,并发展出一套完全不同财富观。

  那么,新教为何以及是如何鼓励教徒致富的呢?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作了经典考察和论述。

  韦伯是德国划时代的思想家,是现代社会学难以跨越的里程碑,被称为西方的“马克思”。

韦伯在考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时发现,一般天主教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要远远落后于新教地区的经济发展,天主教国家的资本主义萌生也比新教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萌生要晚。

比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天主教国家的经济就远比英国、德国、法国的等新教国家的经济落后,其资本主义的萌生也比新教国家要晚。

在翻阅教会资料时,韦伯也发现,在欧洲各国,一般天主教徒的子弟都喜好选择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来学习,在社会上也从事得多是收入不高的人文方面的职业,收入不高,赚钱的欲望也淡漠。

而清教徒子弟都倾向于学习经济、金融、理工科、医学等等,在社会上从事的职业也多是收益较高的职业,赚钱欲望旺盛,韦伯描述,“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有技术的高级工人,甚至经过搞技术和商业训练的现代企业的员工,大部分都是新教徒”。

  进而,在考察欧洲及新大陆的社会伦理职业伦理时,韦伯发现,比起天主教徒来,清教徒及路德派的基督新教徒更具有资本主义精神。

比如:

  天主教徒鄙视世俗工作,仅仅把圣职当作对神的侍奉。

与之相反,新教徒把自己世俗的职业当作是一种“天职”,即路德说的“上帝给予的职业(Belief)”,把世俗工作的完成和完美当作对神的侍奉,对世俗的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关注;

  天主教徒的禁欲与世界上其他宗教的禁欲一样,是脱世俗的禁欲,即不关心世俗事务的清心寡欲。

新教徒的禁欲则更带有入世性,他们关注现世,致力于世俗职业的成功,但在消费上非常节俭克己禁欲。

  清教徒的这种入世、敬业、勤勉、节约、乐于致富,乐于投资的生活伦理,与初期资本主义阶段的勤勉、节约、致富、投资社会的资本主义精神一脉相承。

  基于上述研究,韦伯推定,最初的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于新教伦理,资本主义阶初始阶段的原始积累得助于基督教新教伦理,近代欧洲的资本主义产生得助于早期新教徒的旺盛活跃持之以恒的经济活动。

  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新教的教义如何造就了教徒的“入世性禁欲”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渊源关系,这种态度如何进了社会的原始积累从而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等过程,并用大量的经济发展史、教会发展史、教会通信资料来予以论证和支持,令人信服地论证了新教教义所含有的强烈的资本主义精神,以及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发生所产生的启动作用。

  韦伯的观点在当时盛行唯物史观的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后又陆续有很多韦伯的支持者对韦伯的观点予以了充实。

虽然韦伯的观点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批判,并且在现代也有争论,比如松巴特就认为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于犹太教的合理化盈利精神,但任何一种对韦伯的反驳由于都缺乏史实的论证和支持,所以韦伯德论述至今没有被驳倒。

  新教徒由于把工作当作敬虔,当作对上帝的侍奉,新教徒的财富观因此也就有很大区别。

  路德派的信徒认为,财富是荣耀上帝的,是人努力工作的结果。

创造财富,产生富裕和繁荣,服务人类、荣耀上帝,是信徒的义务。

加尔文派的人认为,繁荣和富裕是受神祝福和被拣选的表征,也是在荣耀上帝。

 路德、加尔文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500年的精神核心世界。

尽力赚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成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基于共同的信仰,社会建立了信任体系,基于公平的追求,社会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法制体系。

资本家采取入世而禁止贪欲和享受物质欲望的态度。

为荣耀上帝工作,服务国家社会。

这种和世界各个国家全完不同的价值观,至今还在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有影响。

世界级富豪死后往往把全部财产捐献给社会,而不是像中国人留给子孙。

所以,说资本主义的繁荣来源于资本家的贪婪丝毫站不住脚。

因为,人类的贪婪贯穿始终,有人出现就有人的贪婪,并不是有了资本家才有了贪婪。

说资本主义来源于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说不通。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在晋朝就有大盐商等富甲一方的事情发生。

在明清也有类似的物质繁荣,但是,他们富有后,只知道贪图享受,毫无天国的追求,不能带来几代人的持续敬虔的经营和发展,也不可能诞生资本主义的繁荣。

纯正的信仰未必会给一个人带来好的经济状况,但是一个民族拥有纯正的信仰,必然代来民族整体的繁荣。

《圣经》中指出了马太效应。

其中在【太25:

29-31】写到:

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

马太效应的良性循环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一但人富有了,没有精神力量支撑,这个循环便嘎然而止。

所以中国人说:

“富不过三代。

这是1500年后,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在信仰力量的鼓励下,经济直线上升。

印度和中国等则依然在人均GDP450美元上下徘徊。

  这是近200年的各国人均GDP的走势,中国在近30年才刚刚开始冒头。

有了点预热的感觉。

但是如何持续上升,持续上升的精神动力支撑在哪里需要国人思考。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可以看到,1500年之前,人类一直在荒漠生活,好比《出埃及记》,好的时候是在吃着吗哪和鹌鹑,维持生活,坏的时候,连水都喝不上。

只有在1500年后,人类才进入比较纯正的信仰中,同时也进入到比较丰富的生活中来,进入到有历史以来的迦南美地。

有了电灯、电话、电视机、火车、汽车、轮船。

过上之前眼所未曾见,耳所未曾听,心所未曾想过的生活。

 

二、从中国经济历史看《出埃及记》

 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几次所谓的盛世,但是在经济上从来没有实现过盛世。

老百姓也从来没有真正过上富裕的生活。

 

 这是中国历史上GDP走势图。

第一个高峰是唐宋(基督教第一次传入中国)

第二个高峰是明清(利玛窦时期)震荡100年被入侵后进入到现在。

期间的几次小繁荣似乎并没有和中国的基督教信仰有关系。

  尽管中国曾经在唐朝也富甲一方。

但是,其中的走势和世界经济历史没有太大区别,中国没有进入的全民富有的境界。

唯一的区别是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依然在低位徘徊。

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经常处于历史的底层。

从历史上看到现在,中国目前是很奇怪。

因为近30年的经济改变,并不是福音兴起带来的经济大繁荣,反而是为了消除被外族侵略带来的不安全感,而全国靠出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产生了经济小积累。

而在经济初步起飞后,目前才带来了人们对精神信仰的反思和追求。

这好像以色列人,在埃及有吃有穿,却又受劳役之苦。

尔后开始想到自己来自以色列,那里才是他们的乐园一样。

但是,我觉得,中国的兴起一定有神的美意和计划。

中国现在或者将来迟早要走出埃及记的路。

在下面的过程中,中国人还会去拜金牛犊,还会有软弱,还会被神击杀一些人。

中国人还会有怨言,神也会降下火蛇。

中国人还有会可拉、大丹、和亚比兰的叛变。

但是中国的结果是进入迦南美地,这是迟早的事情。

不进入盛世,便进入动荡的地狱。

之前的诸多失败,让中国人明白了很多路不能走。

三、中等收入陷阱

在此过程中,中国在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经济学家认为的目前摆在东亚国家面前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

东亚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

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

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主要特征

  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主要表现

  世界银行最新《东亚经济半年报》:

2010年,东亚人口至少有十分之九将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

要摆脱中等收入的陷阱,一个关键的挑战就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高速增长。

在中国,这就意味着采取新的战略来应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及过去二十年高速增长带来的其他压力和不平衡。

我觉得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小富即安,没有更大的追求,得过且过,混日子,看不到社会的希望,也没有自己的追求。

反应在整体经济上,就是持续停滞,经济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反应在一个人身上也是如此,小有财富,衣食无忧,然后就开始得过且过,10年后的收入和10年前一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宏观经济的最核心要素是人的因素。

当一个人有了不停息的精神动力发动机,经济才能永远上升。

社会才能持续向上繁荣。

否则,正常的情况是,贫穷带来财富,财富带来腐朽,腐朽带来灭亡。

 

从《出埃及记》也可理解“中等收入陷阱”。

当以色列是一无所有,没有食物时,他们尚且敬虔。

但是,当上帝给了他们吗哪和鹌鹑肉后,他们就慢慢败坏,不思迦南美地。

若没有摩西代求,他们或早就埋没在荒野了。

【出16:

35】以色列人吃吗哪共四十年,直到进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

【申8:

3】他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中国将来也要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在“摩西”的带领下,进入到迦南美地,经济上达到人均2万美元以上的中等发达国家。

所以,中国不仅仅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更重要是建立一个有希望的社会。

让每个人都能在心里看到,自己将来要去的迦南美底是什么样子?

不仅仅是要求经济发展,还要求建设一个精神体系,能支撑国人继续发展经济,富有富强。

否则,只能诞生出一堆官二代,富二代,积累的财富也将随着移民,转移到西方基督教国家。

尽管这些国家的信仰在慢慢衰败,但是衰败的国家依然比没有丝毫信仰的国家安全。

出埃及记,本质来看,是摩西带领200万以色列民,要进入一个充满全新希望的领地。

中国的出埃及地,同样重要的是要带领每个国民,进入神应许的充满希望的领地。

四、中国的未来:

在这场大变化中,中国应该建立基督化的国家,而不是基督教的国家。

【太22:

36-40】“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

”耶稣对他说: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

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就爱人展开来看,圣经有这样的记载:

【太11:

19】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有古卷作“但智慧在行为上就显为是”)。

【太20:

28】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可10:

45】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约13:

14】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耶稣在最后的晚餐后,做的事情是为门徒洗脚。

我个人理解,就爱人而言,基督化的国家和民族应该是建立,彼此尊重,彼此服侍的价值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任院长、经济学教授解释什么叫市场的逻辑时说:

市场的逻辑是你如果要想幸福,你首先要使别人感到幸福。

如果别人不幸福,你不可能幸福。

这就是市场的逻辑。

在现代社会当中,只有一个机构它不需要别人幸福,自己仍然可以幸福,是谁呢?

这就是政府。

那为什么政府可以别人不幸福,他也可以幸福呢?

因为政府获取收益的办法是税收,就是强制性的,你就是我提供的服务你满意不满意都要给我交钱,交完钱以后我是不是提供服务你也不知道,提供什么服务也是我说了算。

所以政府不需要别人幸福他就可以幸福。

但是我们企业能不能这样

他引申说,强盗的逻辑就是,让别人痛苦,让自己幸福。

历代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是在建立一个强盗逻辑的社会,让别人痛苦,让自己幸福。

而真正的基督化的社会,也是建立市场经济的社会,两者在价值观和价值理念上有内在的契合。

这是一个让别人幸福,自己才幸福的社会。

这也如同圣经主祷文讲的: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这样的社会,是人人幸福富足在地如在天的社会。

所以,中国需要建立纯市场经济的社会,建立季度化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基督教统制的社会。

中国需要的是能和具体生活血肉相联的信仰,而不是统制思想,麻痹精神的宗教。

有了真正的符合上帝心意的信仰,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才有了长久精神的基石,和长久前进的永恒动力。

全体国民才能尽力的去挣钱,尽力的去省钱,尽力的去捐钱。

 

 

从目前看,2010年中国GDP是397983亿元,即40万亿人民币,6万亿美元左右,这已经让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诞生出来了马化腾,马云,丁磊、XX总裁李彦宏等一批人。

从无到有,也出现了阿里巴巴、招商银行等等一大批企业。

中国也已经在诸多领域成为世界第一,第一汽车大国,第一手机大国,第一互联网网民大国等等。

但同时,2010年中国人均GDP为4361美元,人均GDP不足4500美元,排世界第94位。

美国人均GDP为47484美元,中国为美国的9.2%,不足十分之一。

25年后,按照理想状态,每年8%增长,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水平,人均GDP是47000美元。

现在的10倍,即300万亿400万亿左右,比现在总量多出300万亿左右。

35年后,在2045年,正是这一代人退休的年龄,中国人均GDP是9万美元,那时的GDP是现在的20倍,是800万亿,比现在多出760万亿,零头都比现在多20万亿。

其中隐藏着巨大的机会,也有巨大的责任和风险。

中国若不想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若想在世界成为大国,必然在人的精神领域,如同1500年前后一样,有一场大的转变,整个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然后才能推动国家再走30年。

否则将可能是玩火自焚。

因为现在美国消耗世界能源的一半。

将来,除非人类发现了新的能源,否则地球上不会出现两个美国。

一定会出现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五、谁是摩西?

中国现代,应该不是一个人来做摩西的角色。

如同1500年前后,也是加尔文,马丁等一批人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现在每个中国的基督徒都应该是在担当摩西的角色,要引领这个国家的国民,建立出新的价值观体系,符合中国历史,符合中国现状,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真理本质,像当年的孙中山一样,指出国家正确的方向,走出荒漠,进入迦南美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