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情绪和情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0282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docx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情绪和情感.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docx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本章主要概念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过程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主观体验、生理反应、外部表现。

表情: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也叫表情,包括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三个方面。

原始情绪:

最基本的情绪,类似于本能反应,直接关系到与人的生存、适应。

原始情绪也是人类复杂的情绪情感的基础。

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情感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情感状态。

应激反应:

应激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或状态,塞耶尔称之为有机体在环境不利刺激下出现的某种非特异反应现象,也称为“全身适应性症候群”。

应对:

指个体为了对付应激而采取的各种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自古有许多的研究和论述,但实验研究(科学)只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

第一节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有许多说法,这些定义由于角度、方法等不同,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也有共识,即情绪和情感过程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主观体验、生理反应、外部表现(即表情)。

1、主观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主观体验也就是人们喜怒哀乐的感受。

情绪和情感的主观体验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长期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人形成了不同的需要,从而引起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和体验,通常那些满足人需要的对象,就引起各种肯定的情感,产生满足、高兴、喜悦、爱慕的情绪情感体验;反之,那种妨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和对象,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情感,产生痛苦、忧愁、厌恶、恐惧、憎恨的不快之感。

这些喜怒哀乐的体验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产生什么性质的体验取决于当事人的需要和认知因素。

如同样是靠使得了60分,有的学生满意,有的学生不满意,学生、家长、邻居的感受也不一样;一个人死了,亲人、敌人和无关的过路人的感受显然不同。

由于情绪情感的体验是主观的,所以心理学上无法用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只能采用内省式的自陈量表法,要当事人陈述其主观感受。

2、生理反应

情绪情感都伴随着生理变化,如心跳、血压、呼吸、皮肤电反应、瞳孔等等,这些变化主要由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所决定,较少受当事人主观控制。

因而也常用来作为情绪情感的客观指标,测谎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参考资料6-1

什么是测谎

测谎是通过特殊的仪器测量其是否在说谎。

它是通过记录声音、脉搏、血压、皮肤电等的微妙变化来分析受试者的说话时的言语的真实性。

这种特殊的仪器称为多参量心理测试仪,也叫测谎仪。

在实际进行时,研究者首先向受试者询问与案情毫无关系的“中性”问题,从而留下受试者在情绪不大紧张时的记录(称为基线)。

受试者对所有问题的回答,一律采用“是”或“不是”的方式。

有了基线之后,研究者再在不同时间,向受试者询问两类不同的问题:

一类是与案情直接有关的“中药”问题,如:

“上星期天夜里王宅的凶杀案发生时,有人看见一个身形像你的人从窗口跳出去,那人是你吗?

”另一类是“控制”问题,研究者适时插入,这个问题是假造的,如“你在上个月曾经偷过邻居家的财物是不是?

”在询问的过程中,研究者在不同时间,分别向受试者提出中性、重要、控制三类问题,据其回答时的反应在三种曲线上的变化,分析其是否真说谎。

附图6-1:

在一般人的眼里,其可靠性一直受到怀疑。

1980年,我国公安部刑事技术考察组赴日本考察了这一技术后,于1981年引进此仪器并开始试用。

至1985年先后在北京、沈阳、南昌等地办案16宗,准确率在90%左右。

测谎仪使刑事检验由对物的检验直接发展到对人的甄别。

用测谎技术对无辜者测试,当时就能确定,而真正的嫌疑犯经过测试,最快5分钟能交待问题。

据了解,除了公安机关对测谎仪感兴趣外,不少地方的反贪局也对测谎仪也很感兴趣。

反贪案件的侦察过程中,办案人员面对的嫌疑人一般是城府较深的官员,这类案件又大多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的,取证难、突破难,测谎技术因此派上了用场。

不过,对于测谎技术的使用仍有不同的看法。

赞成的一方认为,从该技术参与侦察的几千起案件看,其准确率超过98%,起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反对的一方认为,这种方法目前尚缺乏法律依据,用它来排除犯罪嫌疑人,对无辜者来说明,无异于经历一场“精神浩劫”。

这样做既不合法也不道德。

 

3、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也叫表情,包括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三个方面。

表情是人的情绪情感的流露,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感情、相互沟通的重要手段。

面部表情是人们注意最多的表情,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愁眉苦脸怒目而视、笑得合不拢嘴,说的都是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主要是面部的肌肉的活动,有人进一步研究面部不同部位的肌肉活动分别表达何种情绪情感,或者说从面部动作去判断不同的情绪情感时,究竟根据哪些面部特征?

结果发现,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分别由面部的不同部位来决定:

悲哀显现在眼睛,快乐和厌恶表现在嘴部,惊愕的表情由前额显示,愤怒则表现在面孔全部(Bouecher&Ekman,1975)。

达尔文在其名著《人与动物的表情》(1872)中论证,人与动物的表情,是进化而来的遗传性行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的人其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是一致的;个体不需学习即可获得,相互交流也无须翻译。

附图6-2:

人和动物的表情

也有学者对表情的内外一致性提出质疑:

单从某人的笑容,能否断定他内心真正快乐呢?

内心不快乐的人,能否表现出快乐的笑容呢?

下面的三幅照片,很容易分辨出,哪个是真正的愉快的笑容,哪个是刻意的假笑。

附图6-3:

笑是假不来的

体势表情,也叫体势语言,是指人在不同的情绪情感状态下,表现出来的身体和四肢的不同的动作或姿势。

比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表示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表示丧气,摊手表示无奈,捶胸表示痛苦等等,当事人以此反映或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别人也能由此识别。

人们对自己的体势表情,经常并不自知,而是不知不觉中流露,因而有人认为更能表现出人的真情实感。

研究发现,说假话的被试会不自觉地与对方保持较远的距离,而且显得身体向后靠,肢体活动较少,面部笑容反而增多(Mehrabian,1971)。

附图6-4:

各种身体姿势及其意义

言语表情是指人们在不同情绪情感状态下语音、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文字本身可以是完全相同的,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可能千差万别,语义因而也发生变化。

如悲哀时语调低沉、节奏缓慢,高兴时语调高昂、节奏加快,爱抚时言语温柔,恼怒时言语生硬,愤怒时大声喊叫、语句不连贯等。

优势同一句话,由于说话的音调、节奏、速度、语气等不同,表现出来的含义完全不同。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曾举出一个例子,同样一句话“到这里来”,可以用15-20种语调说出,而表现出不同的含义。

言语表情是“言外之音”,他说能表现出的含义,比言语本身还要多出很多,是人们表情达意、相互沟通的重要形式。

普通的手势也是一种体势表情,手势经过系统的规范,成为聋哑人交际的重要工具——手势语,手势语除了交际的通道与有声语言不同之外,也具有有声语言的其它所有属性,如“语音”(手型、手的空间位置及运动)、词汇、语义、句法等。

所以聋哑人的“言语表情”主要是“手势语表情”。

人们的表情有时可以掩蔽、伪装或称为控制,但并不能总是做得很好,常常是无意中早已或多或少地显露出来。

而人们对于表情的意义的接受也常常是无意识的,不知不觉中已经接收了信号、做出了判断,不知不觉中产生相应的反应,尤其表情的细微之处,更是如此。

 

参考资料6-2

无声的语言

人类的心理活动非常微妙,这种微妙的动态常常会从表情上流露出来,关于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有过经验。

倘若遇到高兴的事情,脸颊的筋肉自然会松弛,一旦遇到悲哀的状况,也自然会泪流满面,内心的活动与其用语言表达,远不如用表情表达来得更加明显。

不过,从表情观察别人的心底秘密,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美国心理学家阿斯德,将愤怒、恐怖、诱惑、不关心、幸福和悲哀等六种感情,让几个人用表情表达出来,而后让许多人前来观察表演,并让他们指出是什么表情,表示何种感情,结果发现观察这些表情的人,跟表达者的意图不尽相同,在六种表情之中,一般人平均只能判别其中的两种感情。

总之,即使表情者有意表现出愤怒的事情,观察者却误认为悲哀的感情。

此外,有一件很麻烦的事实存在,即是有些人不愿意将这些内心的活动让别人看出来。

例如在洽谈生意的时候,对方笑嘻嘻地听取这方面的意见,完全表现出一副非常满意的表情,使得发言的人很安心地觉得交涉可能成功,“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这次我一定会考虑考虑。

”可是最后依然是失败的情况。

由此看来,古人所说的,“表情是反映人类心灵的镜子,”我们无意否定这句话,但是,我们不能从表情去判断对方的直接感情的表现方式,因为真正的意思常常被隐藏在伪装的表情之下,使别人难以识破,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从表情中正确判断对方的真正感情。

着手研究脸部的筋内变化,我们可以看见脸部筋肉的分布状态,比起身体上的其他部位,那么,脸上的筋肉显得特别的发达,因为感情上的变化,使得脸部的筋肉也随之起变化,这在生理学上是得到确认的。

尤其是眼睛与嘴巴周围的筋肉更为发达,此外,当我们调查大脑皮质的运动领域时,可以发现脸部与手的活动领域,远比其他部分来得大。

因此,许多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以实验来确认感情的活动,到底会使脸部的筋肉如何变化?

在这些实验结果尚未获得结论之前,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因为某种感情的出现,而带来表情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感情的表现,跟脸部的筋肉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是愉快的表情,脸颊会上涨,倘若是不高兴的表情,则脸颊会下沉。

嘴唇的尾端向后收缩,则表示是愉快的表情,嘴唇尾端向下沉,则表示心情不愉快。

由此可见,脸上各部分的筋肉,也跟快乐与不快乐等相反的感情互相对应,且呈现出相反方向的活动。

因此,我们就可以这种愉快与不愉快的感情,及筋肉的变化为基础,而后制造出自己的表情。

我们所以不能从表情来洞察对方的感情,那恐怕是因为我们只注意到脸的一部分变化而已。

如果还需要熟悉如何从表情去突破对方的深层心理,那诸位不妨把电视机的声音关上,而后集中全副精神于画面上,其主要目的在于训练自己如何从影星的表情,去洞察对方的心理活动。

日本有一位漫画家名叫手冢治虫,当他正在思考有关漫画的构想时,他常常会在无声的电视机前坐上一整天。

当他追究手脚活动,和表情变化之间的关系时,他无疑地会将全副精神放在人类深沉的意识之中,结果发现了日常生活上无法体验的人类的心理秘密,结果崭新的构想才会滚滚而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含义的不同(感情)

在口语和科学论述中,我们经常见到情绪、情感、感情等概念,为避免混乱,这里对其中的关系简单说明。

情绪和情感与个体的需要密切联系。

客观世界的刺激并不全部能够引发人的情绪情感,只是与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使当事人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

通常,那种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情绪情感(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反之那些妨碍与干扰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情感(如不满、痛苦、忧愁、恐惧、愤怒等)。

情绪主要与人的基本需要相联系,对于人类的适应和生存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般来说,情绪的生理反应较明显、强烈,原始情绪是似本能的反应,个体差异也较小。

如恐惧,当面临突如其来的巨大危险时,任何正常人都会感到恐惧,不管它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有多高,相应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也都强烈而且明显。

因此我们常常干脆称之为情绪反应。

情绪经常与特定情境有关,时过境迁,相应的情绪不再长久、稳定地存在。

情感主要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它起源于情绪,比情绪要复杂、稳定,不依赖于特定的情境。

情感的生理反应经常不太强烈,外部表现相对不明显,也容易控制和掩盖。

情感注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因此,我们在需要描述人的主观体验或思想意识时,较多地使用情感的概念。

感情一般是专门指人的主观体验方面。

需要指出,在心理学研究中,关于情绪的研究是核心,是基础,因而情绪一词的使用率也较高,西方心理学经常是只用“情绪”,极少用“情感”。

三、情绪和情感的对比性

人的任何一种情感,都有一种与它性质相反的情感相对应,如欢乐-悲哀、爱-恨、紧张-轻松、强-弱、肯定-否定等,这就是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也称对比性。

情绪情感的对比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情感的肯定性和否定性

肯定性的情绪情感是愉快的,与需要的满足相联系。

如满意、快乐、热爱、兴奋、轻快等。

否定的情绪情感是不愉快的,与需要的不满足相联系。

如不满、悲哀、憎恨、烦闷、沉重等。

他们虽然相反,但并不排斥,同一事件的刺激作用,可能使人既产生肯定的体验,也产生否定的体验。

2、情绪情感的积极性(增力作用)和消极性(减力作用)

凡是和积极的态度联系着的情绪情感是积极性的,如振奋、紧张、热忱、英勇等;凡是和消极的态度联系着的情绪情感是消极性的。

同一种情绪情感既可以具有积极性质,也可以具有消极性质。

如悲哀既可以是减力性的,使人灰心丧气,也可以是增力性的,使人化悲痛为力量。

3、情绪情感的紧张性和轻松性

通常在紧要关头的前夕,当事人一般有紧张的情绪情感体验,事后往往出现紧张的解除和轻松的体验。

一般来说,紧张与活动的积极状态相联系,引起人的应激活动;但是过度紧张也可能引起抑制,是情绪疲惫。

4、情绪情感的强弱两极状态

人的情绪情感都有强弱的变化,有的很强烈,有的很微弱,有的强度在两者之间。

如从轻微的担心到极度的恐惧,从满意到狂喜等。

四、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功能)

1、信号功能

前面讲到的表情,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和体势表情合称非言语表情。

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

国外有人分析了上百万份资料,也做过类似统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平均每一句话只用2、5秒钟,平均每天只讲10---11分钟话,而大量的信息交流是靠非言语表情承担的。

所以说表情是人际交流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我们也称之为表情通讯。

2、调节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绪和情感对人的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

在高涨的积极情绪和情感状态下,个体会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力达预定目标;在低落情绪和情感状态下,个体则缺乏冲动和拼劲。

稍遇阻力,便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强化作用。

为什么有的小学生不爱学习?

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活动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情感,如迷惑、失败、羞耻、训斥、体罚等。

为什么他对某种活动感兴趣?

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活动常常和积极的情绪情感相联系,如豁然开朗、成功、认可、赞扬等。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中的强化作用,就是利用情绪的增力减力效能,正强化导致积极的情绪反应,负强化导致消极的情绪反应。

也正是因此,不同感情经历的人,有了不同的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倾向性。

人的潜力在使他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方向上,得到更多的实现;在使他得以避免消极情感体验的方向上,得到更多的实现。

在基础教育领域,如果希望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多地实现,根本在于让学习活动本身使他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

实际上更多的学生消极情感体验比积极情感体验多,为了避免消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也会更努力,试图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多数人因此避免消极的情感体验,有的甚至进一步体验到失败与无能;而厌恶、逃避本来就是更常见的反应。

所以这种方法,弊远远大于利。

五、情绪理论

情绪的理论有很多种,下面是最有代表性的三种。

1、詹姆斯-朗格理论(情绪外围说)

19世纪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和丹麦生理学家卡尔·兰格分别于1884和1885年提出了相似的情绪理论,心理学史上称此说为詹姆士—兰格情绪说。

该理论基于情绪状态和生理变化的直接联系,提出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感知,是机体各种器官变化时所引起感觉的总和。

詹姆士说:

“我认为:

我们一当知觉到激动我们的对象时立刻就引起身体上的变化。

在这些变化出现之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

”“我们因为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人才生气;因为发抖,所以怕;并不是我们愁了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

”兰格认为:

“任何作用凡能引起广泛的血管神经系统功能上的变化的,都会有情绪表现。

”詹姆士—兰格学说强调生理变化对情绪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它片面夸大了外围性变化对情绪的作用,而对中枢在情绪中的主导作用重视不足,因而有的人把这种理论通常称为情绪外围说。

附图6-5:

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2、情绪的认知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产生是由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

其中认知因素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于1962年设计了一个后来被多次引用过的实验,用来证明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实验的目的试图证明:

(1)当人们处于生理唤醒状态时,是否被受试者本人体验为处于情绪状态;假设如果对生理唤醒状态给予另外的解释,这种生理唤醒状态就不一定被体验为情绪;

(2)环境事件的直接影响是否决定受试者的情绪体验;假设如果对环境事件有不同的解释,也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实验设计:

要求两组受试者处于同样生理唤醒状态,两组受试者均被告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一种新的称为Suproxin的维生素化合物对视觉敏度的效果。

在受试者同意的前提下,在实验前给受试者进行这种药物的注射。

但是实际上注射的药物是肾上腺素。

这是一种在正常情况下释放到血液里去的对情绪状态有广泛影响的激素;用这个方法使受试者处于一种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

药物注射以后,对两组受试者分别给以不同的指示语。

对甲组告知,由于药物的作用你会感到两手发抖,心率加速,脸上发热;对乙组告知,药物是温和的、无害的,不会有副作用。

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环境:

一个是“欣快”的环境,一个是“忿怒”的环境。

欣快环境是由一个人处于歌唱、欢跃、玩耍而越来越快乐的状态所构成;忿怒环境是由一个人处于发怒、咒骂、撕碎调查表、跺脚等越来越忿怒的状态所构成。

实验开始后,受试者进入欣快的环境,那个已被激起欣快状态的人表演他的欣快行为,并一再地邀请受试者同他一起玩耍、歌舞。

当受试者进入忿怒的环境时,主试要求他填写一张调查表,调查表上所要回答的题目会激起人的极大忿怒;先在实验室里的人也在填写调查表,并且不断地爆发咒骂、斥责,继续他的忿怒行为。

实验结果可作如下设想:

(1)如果某种情绪状态仅仅是由于生理唤醒所引起,那么两组受试者的行为反应应当是相同的;

(2)如果环境因素有强大的影响,那么两组受试者就应当同样地反应实验室同伴的行为。

也就是说,如果情绪是由于生理唤醒和环境因素混合作用的结果,两组受试者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就应当没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

甲组受试者由于被告知生理唤醒状态是药物的正常反应,他们在实验室里安静地等待并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实验室同伴的古怪行为;乙组受试者则倾向于追随实验室同伴的行为——变得欣快或忿怒。

以上结果说明,无论内部唤醒状态或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人的情绪,而对环境事件的解释与生理唤醒的结合才成为支配情绪的主要原因。

甲组受试者由于对生理唤醒有另外的解释而未被这种激活状态和环境诱因所影响;乙组受试者由于对生理唤醒状态没得到解释,他的情绪就被这种唤醒状态和环境因素所操纵。

这个实验的结果有力地证明,尽管人的情绪的产生与生理激活状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的认知过程是可以对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

3、情绪的信息加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普里布拉姆(K.H.Pribram)1967年提出了一种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分析情绪本质的理论。

在总结以往的理论的基础上,普里布拉姆认为,情绪是以一种有组织的稳定性为基线的,即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有机体内部过程的正常工作,在正常的环境信息输入时,是有机体处于一种适宜的协调状态,此时是“无情的”,或者说没有什么情绪发生;当环境是有机体处于一种不适宜、不相符的异常状态时,就体验到情绪。

所以情绪是正常过程的一种破坏和中断。

普里布拉姆认为,情绪起源于心理状态(即起源于知觉记忆的经验),而不是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

环境事件是认知的基础,也是产生情绪的根本原因。

情绪对认知因素有依赖性质,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决定于人对环境事件的评估、愿望、料想的性质,记忆中的经验等等,而不决定于环境事件的本身。

对外来信息的加工引起过去经验中储存的记忆信息的再编码。

当新信息与过去建立的内部模式不一致时,内部模式受到干扰与破坏;当无力应付意外的环境事件时,大脑皮层的认知判断立即把低级神经中枢激活起来,使其发放适当的化学物质,从而产生适应环境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行为的反馈又影响身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并影响认知加工,形成一个循环的反馈控制系统。

人类的认知过程同它所附有的庞大的机体的神经、生化过程形成一个反应活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工作就体现为情绪。

 

附图6-6:

情绪情感过程模式图

注:

黑色箭头表示非特异传导道,白色箭头表示特异传导道。

六、情绪的神经机制

情绪的神经机制指的是情绪的神经结构与机能。

在情绪活动中,机体变化是与神经系统的多级水平的机能相联系的。

情绪活动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共同活动的结果。

其中皮层下中枢占有明显的地位,大脑皮层则起主导作用。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联系着。

在情绪活动中,有机体内脏器官如心血管、消化道、内分泌腺体、脑电、皮电等会发生系列变化;而这些变化主要是受自主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控制调节的,相应的外周神经也参与实现外周器官的活动。

科学家发现,皮层下中枢神经中的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等与情绪情感有着特殊的关系。

比如下丘脑被认为是皮层下的情绪中枢,科学家把电极埋在猴子下丘脑中的一个特定部位,用一个按键控制是否给与刺激,猴子发现这个秘密以后,会疯狂地按键,以获得刺激,直到精疲力竭,这个特定的部位被称为快乐中枢。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仅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还受到体液的调节,内分泌系统是体液调节的生理基础。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在机体(包括神经系统)中有着重大的影响,情绪的生理变化,如脸红、心跳、呼吸、颤抖等等,都是激素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激素的作用是不同的,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特点,激素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中被大量分泌出来以后,不能很快地收回,只能缓慢地分解稀释,因而它的作用会持续很长时间,当然越来越弱。

这也是心境的生理学的原因。

神经调节在情绪情感中仍然处于核心地位,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也受神经系统的控制,神经系统的活动也受到激素特别是神经递质的的重要影响,所以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情感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原始情绪

原始情绪是最基本的情绪,类似于本能反应,直接关系到与人的生存、适应。

原始情绪也是人类复杂的情绪情感的基础。

英国心理学家W.麦独孤认为:

每种主要的本能制约着某种性质上独特的情绪。

这种由每种主要的本能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特征可称之为原始情绪。

并认为原始情绪有恐惧、厌恶、惊奇、愤怒、得意、温柔等。

我国古代把基本的情绪概括为七种,即所谓“七情”,分别是恐、怒、忧、思、悲、喜、惊。

现代西方心理学一般认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反应。

1、快乐

快乐指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性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引起快乐的最主要的情境条件是一个人达到了所追求的目标。

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的强度、愿望的满足程度。

如果追求的目标是无足轻重的,则其愿望的满足是轻微的,如果目的非常重要,则会引起异常的欢乐。

另外愿望突然达到的程度、意外程度,或者说紧张解除的突然性,也是快乐的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强烈的快乐往往是喜从天降,出乎意料、突然降临。

快乐程度可以细分为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

快乐一般来说是积极的、增力的情绪,但是高兴过度、忘乎所以,也会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