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028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6.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doc

《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doc(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doc

临泽县鸭暖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

目录

1.江南(汉乐府)………………………………………………3

2.《鸟鸣涧》(王维)………………………………………………5

3.敕勒歌(北朝民歌)…………………………………………6

4.游子吟(孟郊)………………………………………………7

5.回乡偶书(贺知章)…………………………………………8

6.咏 柳(贺知章)……………………………………………9

7.凉州词(王之涣)……………………………………………11

8.凉州词(王翰)………………………………………………13

9.忆江南(白居易)……………………………………………15

10.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17

11.鹿 柴(王维)……………………………………………19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21

13.乐游原(李商隐)…………………………………………23

14.望庐山瀑布(李白)………………………………………25

15.独坐敬亭山(李白)…………………………………………27

1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28

17.望天门山(李白)……………………………………………29

18.绝 句(杜甫)………………………………………………31

19.赠花卿(杜甫)………………………………………………33

20.春夜喜雨(杜甫)……………………………………………34

21.绝 句(杜甫)………………………………………………35

22.江畔独步寻花(杜甫)………………………………………36

23.江 雪(柳宗元)……………………………………………38

24.寻隐者不遇(贾岛)…………………………………………39

25.枫桥夜泊(张继)……………………………………………40

26.渔歌子(张志和)……………………………………………41

27.元 日(王安石)……………………………………………43

2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45

29.石灰吟(于谦)………………………………………………47

30.游园不值(叶绍翁)……………………………………………48

31.题西林壁(苏轼)………………………………………………49

32.滁州西涧(韦应物)……………………………………………51

3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52

34.惠崇《春江晓景》………………………………………………53

35.夏日绝句(李清照)……………………………………………54

编写说明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由古至今,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唐诗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中国古典文化,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相比的。

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长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教的思想一脉相承,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经典文化可以浇灌鸭暖中心小学学生的心灵,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

以爱促发展,以爱促行动,只要有爱,学生便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品学皆优的学生。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开设了《经典诵读》这一校本课程。

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

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古诗注释】

田田:

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

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汉乐府:

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xiǎng]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资料库

【古诗今译】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

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

资料库

王维:

字摩诘(mójíé),人称诗佛。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古诗注释】

鸟鸣涧:

鸟儿在山中鸣叫。

河流名。

涧:

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闲:

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

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

月亮出来。

惊:

惊动,惊扰。

时:

时而,偶尔。

时鸣:

不时地啼叫.

【古诗今译】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古诗赏析】

这首诗写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

为什么呢?

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

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

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

诗的大意说:

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四季桂)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

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

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词释义】

  川:

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

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

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野:

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

同“现”,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我的资料袋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

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4.游子吟

【唐】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

一生穷困,近50岁时才中进士。

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游子:

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

担心。

  寸草:

小草。

寸草心:

此处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

春天的阳光。

这里比喻母爱。

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

晖,阳光。

【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

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

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

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

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

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

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

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

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我的资料库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

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5.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注词释义

偶书:

偶然写出来的。

鬓:

耳边的头发。

衰:

古音读作cuī。

指鬓发稀疏、斑白。

笑问客从何处来。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

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

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

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6.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歌唱,赞美。

碧玉:

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

打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