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123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新.docx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新.docx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新

长春工业大学课程教案∕讲稿用纸

讲授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内涵和性质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角度

在我国社会工作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它通常是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不取报酬的工作,包括当学生干部,做工会委员等。

但在社会工作专业中,它却具有国际上公认的含义。

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WORK翻译过来的。

在一些国家,这类事业又称作社会服务。

社会工作实践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但社会工作发展程度却因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及社会发展趋势与程度不同而不同。

相应的,各国关于社会工作的界定也不同。

归纳起来,不同国家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认为社会工作是社会中的中上层成员处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驱使,对社会上贫苦及不幸者的施舍。

第二类,把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举办的以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所导致的问题为目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

如对社会上由与事业、贫困、疾病、老年、残障、精神疾患、孤寡等各种原因面临经济困难的人们的辅助与救济事业。

第三类,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团体所举办的专业服务。

它不分性别、年龄与贫富,以协助个人发挥其最大钱能、使其获得最美满、最有意义的生活为目的。

它的工作中心已不仅仅局限于对被救助者社会关系的调整与革新,也不仅仅局限于对被救助者物质的扶助,更进而有专业的咨询服务,以协助他们自觉、自立及发挥潜能。

其工作对象不只是若干贫困或遭遇其他社会问题的人,而已延及一般大众或全体人民。

这三类定义体现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目前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

第一大类大体上代表了社会工作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二大类代表了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实践,第三类还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

不过,随着世界各国不断向现代化社会迈进,最后一类认识和实践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

(二)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界说

不同学者对于社会工作重点的强调是有差别的,有的学者强调它是一种服务,有的强调它是一个助人过程,也有的认为它是一种艺术。

总体来看,有代表性的社会工作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会工作是服务。

联合国于1960年出版的《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一书中指出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以使其更好地相互适应的活动。

弗瑞德-兰德则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协助个人以达到社会与个人的满足与自主的专业服务过程。

这些界定都强调了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受助者同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材5页)

2.社会工作是助人过程。

美国学者佛里德兰德在其1961年出版的《社会福利导论》中指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一种助人过程,它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于人类关系中,协助个别群体中的个人,以获得社会和个人满足与自立。

美国1992年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认为,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帮助社会上遭受损害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为他们创造条件以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使他们免于破产和绝望。

社会工作的职能是帮助人们适应社会和改善社会制度。

职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采取适当的措施援助那些由于贫困,疾病,免职,冲突等,在经济上和社会环境中陷于困难的人。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参加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问题预防方案的制订。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芬克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和科学,它通过助人的服务来增强个人和团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功能(教材5页)。

这种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技巧或艺术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如贝斯提克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但他不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因为它不具有独特的哲学和严密的知识逻辑。

斯凯德莫和萨克里斯所著的《社会工作概论》认为,社会工作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是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及其家庭,群体以及社区的问题,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的方法,使个人,群体及社区间的关系达到和谐。

4.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工作。

我国一些著名学者从各自所从事的专业或工作岗位出发,对社会工作做了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概括和理解。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主持编写的《社会学概论》一书认为,社会工作就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应用各种社会力量,包括民间社会团体的力量,对群众的社会生活福利事业进行管理,其中特别是对丧失或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人,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恢复健全的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秩序,保持一定的社会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北京大学袁方教授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工作,其功能在于寻求预防和解决那些阻碍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关系,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生活能力,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5.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台湾学者廖荣利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呢?

我们尝试对它作出一个界定:

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三)社会工作的类型

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类型有三种:

①普通社会工作,是在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的,在本质工作之外所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包括教师兼任的班主任,学生兼任的团支部书记,职工兼任的党支部委员和工会委员等。

在这种体制下,这类工作承担着代替政府和党群组织联系,组织动员管理群众的职能,也承担着向上级反映群众意见的任务。

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它是附属性的建制。

其工作人员凭借忠诚,热心和奉献精神开展工作,基本不需要专业培训。

它基本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②实际社会工作,在我国政府部门和群众组织专门中,有一些以专门进行福利服务活动为己任的职业或岗位,它们承担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职能,如民政部门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工会妇联的保障职工妇女的合法权益,劳动部门对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医疗保障,共青团系统对失学儿童及有问题青少年的爱护等等都属于实际社会工作的范畴。

这些社会工作的特点是,工作人员是政府干部,公务员或工青妇团体的干部,基本属于国家行政干部,他们利用正式的组织架构,按照政策及本部门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他们的工作以服务工作为主,同时也是管理工作。

其服务工作部分是实际社会工作,它是行政性和半专业性的。

这类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主体。

③专业社会工作,是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员,遵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的服务。

工作人员是非政府官员,服务组织多是社会团体或民间机构。

这类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属于发展初期。

我们所研究的主要是后两类,即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特征和性质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

社会工作的特征是指那些使社会工作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助人专业的基本因素。

社会工作的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特征使社会工作专业和其他职业相区别;另以类特征则揭示了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特殊性,从而在社会工作与宽泛的社会服务只见化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社会工作自身的助人宗旨、理论基础、专业要求等方面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职业的服务性、利他性

社会工作的宗旨是帮助他人,其基本任务和职能就是对有困难和有需

求的社会成员提供有效的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以便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种利他行为,它不以社会工作者的个人私利为目的。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生涯与其他行业不尽一致,社会工作讲求服务精神,社会工作人员的满足在于助人事业的实现以及人类安乐的生活状态。

社会工作成果不是任何单一社会工作人员所独享,社会工作制度也不为任何社团所存在,而不利于救助对象或社或工作专业本身。

所以,社会工作最终的目标是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活动,其服务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经常的、坚持不懈的。

2.工作的客观性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要面对现实,具

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社会工作者不应以个人的好恶对待它所面对的任务,也不应以个人的知识、认识,主观臆断的处理问题,而是要以对救助对象本人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救助对象的自助系统的分析了解为基础,去了解问题的真相,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有步骤、有计划、有根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因此,社会工作不是一种感情冲动行为,而是以客观精神或科学精神为指导的理性行为。

3.崇尚专业的伦理精神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专业,除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积累宝贵的工作经

验之外,社会工作者还应该严格遵守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社会工作者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行动的指南;同时还必须遵守各项专业伦理准则与条款,以保障工作对象的正当权益,确保社会工作组织的正常运作。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专业的伦理精神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

社会工作者能否遵守专业的伦理精神,不只是一个工作开展或优或劣的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值也存在的正当性。

4.重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社会工作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包括个人、环境及其行为,它认为社会

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完整的,不仅需要阳光、空气、食物和居所,需要安全与保障、爱与归属,还需要自我满足、秩序、正义以及真、善、美,任何人的需要都是全面的。

人不是离群索居的抽象物,而是政治的动物、社会的动物。

社会工作从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理解个人和社会,重视人的尊严、权利和人格的完整性,反对种族优越论和地域优越论。

相信个人生活受环境影响很大,个人深受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个人问题是由社会环境所造成的,解决个人问题绝对不能脱离社会环境。

个人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是影响个人的首要环境,许多个人问题都是由家庭而起,家庭也因此受到社会工作的重视,成为改进个人的社会功能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石。

5.注重运用社会环境资源

在社会工作体系中,社会问题不能归因于孤立的个人,而应当从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去理解。

人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团、社区以及社会等,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分离、隔膜、异化导致了社会问题,因此,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恰恰就是调解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过程。

社会问题经常不是由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体系或者工作对象单独来处理解决的,而是依靠社会资源共同解决的,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依靠工作对象及其自助系统。

工作对象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资源是他们最基本的自助系统,所以社会环境资源、社区资源的发掘与运用是社会工作的主要特征之一。

社会工作者必须熟悉社区资源,而且要善于激发与协调,使之产生自助与助人的功效。

社会工作必须洞悉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理解问题的症结,善于运用各种社会环境资源,以达到助人和自助的目的。

6.团队协同工作

社会问题通常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问题的解决常常需

要运用多种专业知识来消除多方面的不良因素,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单个社会工作者是难以单独解决社会问题的,分工以及具有不同专长的人员的介入就成为社会工作所必需的,同时也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重要特质。

分工以不同专长的人员和作为前提,它要求大家共同来帮助同一个对象或解决同一个问题。

团队协同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7.自助与民主参与

社会工作决不是单方面的给与或单纯的施惠,社会工作的精髓就在于

给与工作对象以希望、信心和决心,充分地调动工作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会工作者应当鼓励工作对象参与认定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办法,合力解决社会问题,最后达到求助者自助并在自助中得以发展的境界。

在由他助转为自助的过程中,救助对象的民主参与十分重要。

(二)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社会工作本身虽然没有独特的概念和严密的理论体系,但是它运用各相关学科提供的知识、理论,以解决助人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因此,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科学。

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己比较独特的学科性质或特点。

1.社会工作的科学性

社会工作的科学性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工作态度的客观性。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为求助者提供资源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这虽然抱有助人的价值观和目标,但他们审视问题的立场、态度却是可观的,它不是从感情出发,而是基于自己的知识基础、专业操守,客观地对待问题,寻求有效的、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社会工作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因为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成功地开展社会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面对不同的社会工作任务,社会工作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社会行政等,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是经过千百次事件提炼而成的,反映了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相互作用以达到主任目标的基本规律。

这些方法以其固有的内在联系、技术和原则而成为规范的工作准则。

(3)工作程序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社会工作者根据助人活动的发展规律将工作过程划分为前后紧密联结的一些阶段,(开始、评估、计划、介入、总结、结束),从而使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社会工作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前后连贯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都在为达到目标准备着条件,直至实现目标。

当然,社会工作过程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不是自动实现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精心的设计。

(三)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社会工作从其实务看具有如下特点∶

①服务性。

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服务性的,其基本任务或职能是对有困难有需求者提供有效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以便正常生活和发展。

②客观性。

务实的社会工作要求面对现实,要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是客观的,也应该是科学的。

③补救性和发展性。

社会工作服务可分为两大类∶当问题发生之后再去消极地救助,使当事人摆脱困境,这种服务是救助型的,是补救性工作。

当社会工作防患于未然,通过增强当事人的能力或改善其生存条件以预防问题发生时,这种工作则是发展性的。

④批判性与建设性。

当社会工作在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层面上分析问题时,社会问题的发生常常被归结为社会结构的失调和社会制度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的取向是批判性的,即指出现有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问题,并力图通过改变这种结构和制度解决当事人的问题,当然这种批判常常不带有革命的性质,而是一种改良,即通过对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政策缺陷的分析去完善它们,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再度发生。

这样,批判性就成为建设性的先导,基础和条件。

建设是批判的目的

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社会工作既注重实务又注重理论,它注重具体问题的解决,又以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为基础,是理论与实务的有

机结合。

三、相关概念辨析

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协调运行方面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概念密切相关,对这些概念的清晰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内涵

社会保障一词来源于英文socialsecurity,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一般将

其译为“社会安全”,日本人则将其译为“社会保障”。

我国采用日本人的译法。

社会保障首先是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

现代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以政府为主体,经过立法程序,通过动员社会资金,或用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办法,对社会上贫弱者实行救助,使他们能够享有最低生活;对劳动者暂时或永远失去工资收入后给与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使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及为城乡全体居民举办福利措施,而赖以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成长和增进公民生活福利的一种制度或社会事业。

因此,社会保障具有人们所素称的“社会安全网”或“社会稳定器”的性质。

社会保障是一项现代社会政策,是由国家通过法律实施的一种制度化举措。

它将实施社会保障视为现代国家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将国民依法享受相应的保障待遇视为保障对象的权利,一种不可剥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2.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异同

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共同点在于,任务都是对社会上处于困难境地的人提供的帮助;目标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平、和谐;本质都是保证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不同之处 ;第一,性质不同。

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由国家法律规范的援救措施与制度,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社会工作则是具体直接的社会援助的提供。

社会工作将社会保障政策、项目转化为现实的服务,使之成为社会大众共享的成果。

第二,内容不同。

社会保障属于收入或物质的帮助,社会工作不仅提供物质帮助,而且提供精神上的帮助。

第三,目的不同。

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维持有困难者的基本生活以不致发生危险,因此也叫社会安全,社会工作除了救助之外,还有发展受助者能力的任务。

第四,对象不同。

社会保障是对个人,家庭而言的,社会工作的对象包括个人,家庭及社区。

第五,责任主体不同。

社会保障的基本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有时也包括社区,社会工作的责任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和受助人双方,是他们之间的合作。

(二)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的内涵

社会福利概念的使用比较广泛。

在欧美人们一般不大使用“社会保

障”,而用“社会福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出现了一大批“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的概念更是经常为人们所谈起。

社会福利一词最早出现在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和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中。

社会福利体现了国家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大众的理想,其目标在于增进社会每个成员的生活需求和能力,创造一种安康的生活环境。

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项目、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统称。

是为了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即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是人民的合理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

是针对全体人们的、内容广泛的社会福利。

狭义的社会福利指国家对社会弱者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服务,主要解决最困难的人的最困难问题。

主要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

2.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怎样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和联系,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解。

一种是将社会福利广义化,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

一种是将社会福利狭义化,并将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

这两种角度的理解都不乏支持和拥护者。

广义化社会福利。

尚晓援认为:

“虽然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两个概念都有广义和狭义的定义,但从国际惯例和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看,把社会福利定义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部分是不恰当的。

社会保障在国际社会政策的研究中有相对固定的、通行的含义,指由国家或立法保证的、旨在增加收入安全的制度安排。

社会福利的含义则宽泛和含糊得多,一般指作为人类社会,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一种正常和幸福的状态。

贫困、疾病和犯罪等社会病态是社会福利的反义词。

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作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增进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狭义的社会福利则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它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同为促进人类幸福的制度措施,只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

”(尚晓援《“社会福利”与 “社会保障”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3期)

狭义化社会福利。

日本学者一番ク濑康子认为: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都是解决人们所遭遇的生活问题的对策措施。

针对生活问题,如贫困而平均地、常规地给予一定的经济供给,便是狭义的社会保障。

而针对有生活问题的个人或者家庭、地区提供个别的或者特殊性措施,则是社会福利事业。

在现实社会里,社会福利事业往往只是对社会保障发挥一种替代或者补充性的作用,因此,从广义的角度来论述社会保障用语时,大多也就包含了社会福利事业。

(一番ク濑康子《社会福利基础理论》,34-35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我国学者侯文若在其主编的《社会保障实务大全》及其他多种社会保障著作中,一般讲社会保障划分为三大层次,即基本保障——社会保险;最低保障——社会救助;最高保障——社会福利。

这里的社会福利显然是对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生活需要基础之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物质或精神需求的满足。

而他提到的另一种福利如残疾人福利,则属于最低或基本层次保障的范畴。

3.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

社会福利从理想到现实一般要经过三个层次,即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状态。

社会福利状态是指人类生活中的幸福和正常的状态,使和贫困、疾病、犯罪等社会病态相对的。

其思想基础是对社会福利状态的设想和勾画即社会福利思想。

而将社会福利思想变为社会利状态的终结,便是社会福利制度或社会福利政策,它是国家或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而设计的。

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的这种重要作用,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根据国家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职能分类。

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一种最为流行的划分时20世纪60年代由社会学家沃伦斯基(HaroldWilensky)和莱博克斯(CharlesLebeaux)提出的。

他们根据国家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职能,将社会福利制度划分为“补缺型”(也有的译为“剩余型”或“残余型”)和“制度型”两种类型。

“补缺型”指国家的社会福利机构指由在其他通常的渠道如家庭和市场不能维持时,才应为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帮助,实际上主张一种针对弱势群体的有限的、基于家计调查的服务。

“制度型”将社会福利服务当作了工业社会一种正常的功能,以提供制度化的、针对全体人民的普遍福利为职志。

这种关于社会福利类型的划分,显然与对社会福利的广义、狭义理解密切相关。

这一框架已被广泛运用于国际比较政策的研究。

近年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关于东亚福利体制的研究中提出的所谓“东亚福利模型”,实际上可视为“剩余型”福利体制的一种。

根据劳动力非商品化的程度分类。

瑞典学者埃斯平-安德森(GostaEsping-Andersen)于1990年提出的社会福利类型划分。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被商品化了。

劳动力商品化的程度越高,则表明他们越是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得收入,以维持生存;而国家福利项目的提供则在不同程度上减低了劳动力商品化。

以劳动力非商品化的程度,它将主要的社会福利制度划分为自由型、保守或合作型及社会民主型三类。

在自由型福利国家,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不应降低工作伦理,它应是有限的、以家计调查为前提的,一般伴有社会歧视。

这类国家有美国、英国等,在这类国家,一般不存在劳动力的非商品化。

在保守或合作型福利国家,劳动力中度非商品化,社会福利作为公民权利一部分的观念被广泛接受,但传统的权威结构和合作主义的安排对这种公民权有很大的影响。

宗教的和传统的关于家庭和性别分工的信仰占有统治地位,教会和志愿组织在社会福利供给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在社会民主型福利国家,劳动力高度非商品化,社会福利项目高度制度化,社会服务在国家的福利供给中所占比重极高,政府成为确保人民的福利需要得到满足的基本机制。

这类国家以瑞典为代表。

4.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共同点在于:

第一,从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看,社会工作和广义的社会福利的覆盖对象是逐渐重合的。

第二,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的区别在于:

社会福利是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则是具体服务的提供,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手段,如提供福利设施,帮助人们特别是有困难的人们项用这些设施。

在社会中,通过社会福利向生活成员提供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但某些成员可能因为各种障碍不能享用,这时服务设施的享用尚需提供另外的服务。

这就是社会工作。

在社会工作领域内,社会福利方面的服务是一项重要内容,这类服务称为社会福利服务。

它是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与赢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

社会工作者史柏林认为:

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的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制度化的方法,是人类社会福利的中坚制度,因为缺乏社会工作,社会福利制度就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就是说在人类社会中只设有某种社会福利制度而不设计制度化的提供服务的方法,福利制度是难以完全奏效的。

由此可见,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的制度化的支持条件。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