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文言作品阅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853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八 文言作品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专题八 文言作品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专题八 文言作品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专题八 文言作品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专题八 文言作品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八 文言作品阅读.docx

《专题八 文言作品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八 文言作品阅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八 文言作品阅读.docx

专题八文言作品阅读

专题八

一、(2013江苏,5—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

“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

”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

“丰名乃被于吴越邪?

”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

“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

“谁可补者?

”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父不愿其然      然:

这样

B.及即尊位及:

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

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

警告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译文: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

“谁可补者?

译文:

                                                   

一、

1.

答案 C 

2.

答案 D 

3.

答案 A 

4.

答案 

(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

“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参考译文]

李丰,字安国,原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因为父亲李义应召随军。

当初没做官,十七八岁的时候,在邺下一带就操行高洁,懂得分辨人物(优劣),海内之士都敛容肃敬,没有谁不留意关注(他的)。

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名声一天天大起来。

他父亲不愿意他这样,于是让他闭门在家,并责令他断绝与朋友的交往。

当初,魏明帝还在东宫做太子,李丰正在学习文学(古代贵族教育中的一门学科)。

等到魏明帝登上皇位,得到一个从吴国投降过来的人,(魏明帝)向他询问:

“在江东听说的中原名士是谁?

”那个投降过来的人说:

“听说有个叫李安国的。

”这时李丰正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魏明帝说:

“李丰的名声竟然传遍了吴越了吗?

”后来李丰职位变动,做过骑都尉、给事中。

魏明帝驾崩以后,他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过其实,所以才能发挥使用得很少。

正始年间,调任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台省任职,常常多次借口生病(告假),按当时的台省制度,生病超过一百天就应当解除俸禄。

李丰生病不满几十天,就暂时出来赴职,不久又回家养病,像这样有好几年。

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但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做了好多年,同时做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警告两个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病休时,李伟做到了二千石的高位,荒淫嗜酒,把新平、扶风两个郡都搞乱了,可是李丰不约束管教,众人认为他是倚仗皇帝的恩宠。

曹爽独掌朝政,李丰就在曹爽和司马懿两人之间摇摆,不知依附谁,没有投靠谁,所以在当时有人讽刺他写道:

“曹爽的权势热得像沸汤,太傅父子冷得像浆水,李丰兄弟像游光一样(摇摆不定)。

”他们心中认为李丰虽然表面上显得很清闲平静,可内心却在谋划事情,就好像在游光中不好捉摸。

等到司马宣王诛杀了曹爽,把车驾驻在皇城,让李丰知晓,李丰非常害怕,立刻闭气,脚一软,瘫在地上不能起来。

到嘉平四年宣王寿终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

“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有人指着李丰。

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显赫的任用,而自己因跟皇家联姻,想依附皇上,就顺从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军)上奏由他担任中书令。

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等到皇帝每次单独召见,跟他谈话,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景王知道李丰和皇帝会谈论自己,请来李丰,李丰没有据实相告,就被杀死了。

这件事做得非常秘密。

李丰前后在两个朝代做官,不把家里的生计放在心上,仰仗着俸禄罢了。

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常常约束命令他不得侵占取用(财物),有时得到赏赐的钱帛,就把它们送给了亲族;得到内宫赏赐的宫人,大多送给了自家子弟们,并且李丰全都把她们送给各位外甥。

等他死后,衙门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

二、(2013课标全国Ⅰ,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

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

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

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

铭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

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译文: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

                                                   

二、

1.

答案 A 

2.

答案 B 

3.

答案 D 

4.

答案 

(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外貌美丽出众,多力气。

考中景泰二年进士,授官御史。

先后巡视山西、湖广,刚直不阿的品格很显著。

成化初年,召为南京大理卿。

平定满四之乱,记功晋升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亡百姓,政绩很显著。

这期间于黑水口击败贼寇,又于汤羊岭击败贼寇,刻石记功而还。

晋升右都御史,总管漕运。

淮、徐、和发生饥荒,调拨十万石江南的粮食,五万两盐价银救济百姓。

孝宗即位,召拜为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马文升上书议论十五件事,都经讨论而施行。

皇帝在藉田耕作,教坊用杂戏进献。

马文升严正地说:

“新天子应当懂得农事艰难,要这些干什么?

”皇帝马上责令撤去。

第二年,马文升担任兵部尚书,像以前一样提督团营。

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时在边塞窥伺。

马文升严格查核众将校,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

奸邪之人非常怨恨,夜里拿着弓箭在马文升门前窥伺,有的人写诽谤的文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担任兵部尚书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多次分条上奏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建议。

只要有利于国家的事,应当说的,即使不属于自己的职分,也言无不尽。

曾经认为太子年满四岁,应当早日教导,请求选择醇厚谨慎年高德重熟知书史的人,抚养扶持,所有的言语行动都用正道来教导。

山东长久干旱,浙江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请求命令有关部门赈救抚恤,训练士兵以防备意外。

皇帝都认真地采纳。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帝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代替屠滽,倪岳去世后,用马文升代替。

南京、凤阳狂风暴雨毁坏房屋,拔起树木,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膳食,撤去音乐,培养仁德减少过失,驾临御前讲席,杜绝游宴,停止不紧急的事情,停止额外的织造,赈济饥民,搜捕盗贼。

不久,又上奏吏部职掌十件事。

皇帝都褒奖采纳。

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由宦官把持,马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请求离职,皇帝同意了。

马文升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正德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马文升有文武之才,长于随机应变,朝廷重要决议往往等他决断。

功劳在边防重镇,外国都听到他的威名。

尤其重视气节,为人品行方正,正道直行。

去世后过了一年,大盗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舍之而离去。

三、(2013课标全国Ⅱ,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

“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

“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

”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讠垔,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讠垔管内构求讠垔过失。

讠垔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

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

“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

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

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

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

任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

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

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

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

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

他嫉妒吕讠垔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

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

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译文: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译文:

                                                   

三、

1.

答案 C 

2.

答案 A 

3.

答案 C 

4.

答案 

(1)(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是陇西成纪人,而在郑州定居,世代是仕宦之家。

他年少时聪明好学,擅长写文章。

开元末年,他考中进士,上书朝廷。

皇帝下令中书省考试他的辞采文章,提拔任命为右拾遗。

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

李揆曾经因为主管部门科举录取士人时,大多不考查实际能力,只是在考试时严加防范。

搜查考生们夹带的书册,大大违背了求取贤才的本意。

他在审阅进士文章时,然后召来贡士对他们说:

“大国选拔官员,只求得到贤才,经典书籍都在这里,请你们随意查阅。

”从此,几个月之内,美名传到皇帝那里。

从此以后他深受恩宠礼遇,于是得到重用。

当时京城盗贼很多,有人在大街上杀了人把尸首扔在水沟中。

李辅国这时正专横跋扈,奏请选派五百名羽林骑兵作为巡逻之用。

李揆上疏说:

“从前西汉用南北军相互统领,所以周勃派南军进入北军,终于安定了刘氏天下。

本朝设置南北衙门,文武区分,以便相互监视。

如今用羽林军取代金吾兵警卫巡夜,突然发生非常变故,将怎样制止?

”皇帝于是下诏否定了李辅国选用羽林兵的请求。

李揆担任丞相,决断政事直言进谏。

虽然见识十分广博、言辞动听,但生性热衷追求名利,深受舆论的谴责。

加上他的哥哥(李皆)当时本有声望,却一直担任闲散的官职,始终不被李揆举荐进用。

同僚吕讠垔,地位声望虽与李揆相差悬殊,但处理政事的才能却在李揆之上,被免去宰相后,由宾客出任荆南节度使,名声非常好。

李揆担心他会重新入朝拜相,于是暗中指使本部门官吏到吕讠垔管辖区域内搜求他的过失。

吕讠垔暗地里上疏为自己陈情,皇帝于是贬李揆为莱州长史同正员。

李揆被贬官之后,过了几天,他哥哥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过了多年,李揆遇赦被移任为歙州刺史。

当初,李揆掌握政权,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

李揆自恃门第和名望,因为元载出身寒微,内心很看不起他,拒不接纳,反而对苗晋卿说:

“出身高贵的人不被任用,獐头鼠目的人却来求官。

”元载深怀怨恨。

等到元载登上相位,趁着李揆应当迁官之机,于是上奏任命他为试秘书监,到江淮一带养病。

这之后,没有俸禄,家境又陷入穷困,妻儿百口,靠乞讨为生。

他漂泊各郡,长达十五六年。

如果当地刺史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元载因罪被诛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后来)召入朝拜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受到卢杞的憎恨。

德宗在山南,命令李揆充任入吐蕃会盟使,加授左仆射。

出发到达凤州,因病去世,时为兴元元年四月,终年七十四岁。

四、(2013江西,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21分)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

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

请曰:

“君必为我记之。

”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

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工丹青。

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

“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

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

”曰:

“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

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跨牛质矣。

”“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

”曰:

“昏礼宜昏。

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

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

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

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

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

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

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

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

”“去既远,又有林郁然。

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

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

”曰:

“此其婿也。

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

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

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

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

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

“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

”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 ①锦衣:

锦衣卫官员。

②肩舆:

轿子。

③妓:

歌舞女艺人。

④茆茨:

茅草屋。

⑤罄折:

谦恭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

任职。

B.工丹青工:

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质:

询问。

D.昏礼宜昏昏:

结婚。

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

A.

B.

C.

D.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4分)

译文: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

(4分)

译文: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4分)

译文:

                                                   

四、

1.

答案 B 

2.

答案 C 

3.

答案 B 

4.

答案 

(1)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2)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日光。

(3)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参考译文]

那一年春季二月,我在京师担任锦衣卫的官职。

周君拿出村落图给我观看,(我)看他的神色,好像十分喜爱这幅图。

他向我请求说:

“请您一定替我给这幅图写一篇文章。

”他再三请求,于是我用巾帕包裹,放在竹器中带回来。

回到家中已经接近岁末,还不知道这幅图画的原委。

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他擅长作画。

(有一日)到我家来,我拿这幅图向他询问说:

“您对绘画的了解,同我对写文章的熟悉一样。

请问(画中)女子骑着牛,是为什么?

”回答说:

“这是农村人家嫁女儿的情景,不能准备轿子,只能用牛来代替了。

一位仆人牵着牛前行,(农家人)珍视自己的女儿,不让她自己在地上行走,(让她)坐在牛背上。

”“还有一个仆人拿着伞盖遮护着她,是为什么?

”回答说:

“婚礼应该在傍晚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