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920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x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docx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

 

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

新教材培训授课提纲

 

第一章新旧教材对比

内容

旧教材

新教材

书名

建筑业企业QC小组活动基础教材(2005年3月第一版)

工程建设QC小组基础教材(2010年8月第一版)

选择课题

1.选题要点:

①宜小不宜大②尽量选择能以特性值表达的课题且特性值具有可比性③简洁明了,具体明确

选题要点:

①②③同左

④选题理由的陈述,尽可能用数据表述(详P40)

现状调查

1.调查要求

①用数据说明②数据应经过整理与分析③收集数据应到现场

1②③同左,④为设定目标提供数据(为课题面作现状调查)(详P47)

2.统计表与排列表

1影响频率在80%以内属A类因素,80%—90%以内属B类因素,90%—100%以内属C类因素。

1累积频率相对突出项目层“关键少数”,不分A、B、C(原排列图中的两条虚线取消)

2“关键少数”一般以1-2个为宜。

3采用排列图时其频率不宜太少,一般应≥50个为宜;否则应用其他统计工具。

4“其他”栏数值不能为“1”(详P187)

设定目标

1.设定目标的基本要求:

①目标与课题相对应的原则;

2目标设定“一个为宜”的原则;

3目标明确,尽可能量化的原则。

1②③同左

2.目标值的设定:

①有一定的挑战性,②具有可行性

①②同左

3.目标值设定依据①上级下达指标②顾客要求③水平对比(同行业,本企业或部分)④历史上曾达到的最高水平⑤测算分析

①②③④⑤同左

原因分析

1.常用方法:

①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三种方法

①同左

2.分析:

①5M1E着手②层层分析(2-3层)直至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序为止(即末端原因)

①②同左

3.因果图:

①5M1E着手(人,机,法,料,环,测)需层层分析②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标

①②同左

4.关联图:

1方框表示“问题”,椭圆框表示“原因”箭头表示原因与结果间关系

2关联图的主题不只一个,可以多个(通常为2个)

1同左

2同左

3图中一定要有若干相关的因素,否则不能称为“关联图”

5.系统图:

原书仅三行字

①用于因果分析的系统图一般是单一目标

②运用系统图进行原因分析时,可以从5M1H展开,也可以从质量实际情况或逻辑关系去分析。

(详P193)

内容

旧教材

新教材

确认要因

1.确认步骤:

①收集末端原因②剔除不可抗拒因素③逐条确定末端原因

①②③同左,举例补充了“原因确认计划表”与逐条确认末端原因的例题,例:

要因确认一、二等。

详P66-72

2.确认方法①现场验证②现场测试、测量③调查分析

①②③同左

3.确认表内容:

序号、末端因素、确认方法、确认情况、负责人、是否要因

同左。

编写程序:

绘制“要因确认计划表”→逐条确认末端原因→绘制“原因确认表”

制定对策

1.对策原则:

①与要因相对应②多角度提出对策

①②同左

2.对策内容:

①有效性②可行性③经济性④时间性

①②③④同左

3.对策表:

①5W1H原则(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负责人)

①同左

对策实施

1.逐条实施:

(针对“对策一”,为“实施一”)

同左,重点指出,既有文字描述,又有数据和图表,体现图文并茂,切勿通篇文字

2.逐条验证:

(每条对策实施完成后,应收集改进后的数据,与目标进行对比)

同左,重点指出:

除确认与目标比较外,还需对是否影响安全与环境,是否影响质量、管理、是否影响成本的提高等方面进行检查

效果检查

1.实施效果检查

与对策前的状况进行对比

与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

应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查(安全、环境、质量、管理、成本等)

①②③同左

2.效益的计算

1经济效益(计算活动期与巩固期内)

2社会效益

3相关证明(经济效益由财务部门出具,社会效益由机关、业主、监理、用户等出具)

①②③同左

巩固措施

1.效果的巩固:

①企业标准的制定(书面证明)②巩固期内需确认效果是否维持在良好水平

①②同左

总结与计算

1.总结:

①总结可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小组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

2.今后打算:

①提出新的课题与目标

1同左,详见P100(QC小组活动总结评价表)

第二章QC成果编写顺序、内容(按新教材)

阶段

问题解决型

创新型

P计划

(1)选择课题:

指导性课题、指令性课题、自主选择课题(企业目标、生产关键、顾客要求)

类型:

创新型与问题解决型(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

(2)现状调查:

用数据说话(客观性、可行性、时间性)常用统计工具:

调查表、排列表(频数≥50)、直方图、控制图、饼分图

(3)设定目标:

目标与课题挂钩,一般只有一个目标,需量化且进行可行性论证。

不能量化目标或不能进行效果对比的目标,不能设为课题目标;定性目标尽可能转化为定量目标。

(4)原因分析:

5M1E(人、机、法、料、环、测)—(检测工具、检测方法、人员操作)常用工具:

(因果图单一问题、系统图单一问题、关联图二个问题)多层分析,直到第三层末端原因。

(5)确定要因:

要因确认方法:

①现场测试、测量②现场验证③现场调查、分析。

编写顺序:

要因确认计划表→全部末端原因逐一确认→(要因确认一、二)→要因确认表

(6)制定对策:

5W1H(除要因外,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地点、时间)制定对策内容应考虑:

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时间性。

编制“对策表”(“措施”需明确,“时间”需具体)

(1)选择课题

研制原来没有的产品、项目、软件、方法、材料等。

(2)设定目标

完全是新的量化的要求,详P109

(3)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应用亲和图整理,小组成员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预期效果等、对其他工序的影响等方面列表分析论证,若有必要可进行试验。

详P110-P115对预选方案逐一进行方案论证

(4)制定对策

最佳方案逐一分解,使其具体化,然后再逐一制定对策,详P117-118

D实施

(7)实施对策:

常用PDPC法:

按“对策表”逐条实施,逐条进行阶段性检查、确认效果;用数据与“对策表”中目标进行比较,名为“实施效果评价”(用数据和图表表述,切记通篇文字)。

常用工具:

直方图、控制图、调查表、矩阵图、头脑风暴法等。

此占总页1/3.

(5)对策实施

同左

C检查

(8)检查效果:

常用实施前后数据对比(常用“对策实施前后对比表”或“对策实施前后排列表”)

与设定目标对比(常用柱状图)(若未达到目标,则再从(4)开始进行第二次循环)

相关方面的检查(指:

安全、生产、成本、管理等方面影响)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确认(相关部门证明指:

经济-财务部门、社会-业主,监理,用户)

(6)检查效果

①②③④同左

A总结

(9)巩固措施:

①标准化②巩固期要及时收集数据确认维持良好状态。

③相关部门证明(作业指导书、工艺标准、企业工法等)。

(10)总结与打算:

①专业技术方面、管理技术方面、综合素质方面进行总结。

②编制“综合素质评价表”与“雷达图”、QC小组活动总结评价表“。

③提出新的课题与目标。

(7)巩固措施

①②③同左

(8)总结与打算

①②③同左

第三章QC小组成果编写常见的通病

一、编写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

QC小组成员,经过PDCA循环活动,完成了课题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为了发表和交流小组活动成果,提高小组成员科学总结活动成果的能力,就应该认真进行总结,整理出一份完整的书面报告。

整理、总结成果报告,要求做到:

1.以活动记录为基础,严格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

2.文字精炼,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条理清楚,简明扼要,逻辑性强(上下衔接,前后呼应);

4.多插附一些图表、数据,做到图文并茂;

5.尽量不用专业技术性太强的名词术语;

6.内容真实可靠,有据可查,各种证明材料齐全。

二、成果报告的具体内容

问题解决型

1.工程概况

创新型

1.工程概况

2.小组简介

2.小组简介

3.课题选择

3.课题选择

4.现状调查

5.确定目标值及可行性论证

4.设定目标

6.原因分析

5.提出多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7.确定要因

8.制定对策

6.制定对策

9.实施对策

7.实施对策

10.效果检查

8.效果检查

11.巩固措施

9.巩固措施

12.总结与打算

10.总结与打算

三、“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选题不对

将“创新型”QC小组课题与“问题解决型”QC小组课题相混淆,把“降低某产品不合格率”、“提高某产品合格率”等明显是“问题解决型”的课题,误作为“创新型“课题。

3.2.二种类型课题的区分

选题必须体现“创新“要求:

①课题必须落在开发、研制新产品、新业务、新施工防范、技术创新等方面,而不是指标水平的提高或降低方面。

②突破现有产品、业务、方法的局限、实现创新,即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

①“创新型”课题和“问题解决型”课题立意不同,因此活动程序完全不同。

“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是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少了“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和“要因确认”三步,增加了“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2结果不同:

“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结果,对解决关键技术、满足当前或未来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活动结果,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或降低,逐步达到更加完美的结果。

3选用的统计工具不同:

“创新型”课题以非数据分析工具为主,如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系统图、PDCA法等;“问题解决型”课题以数据分析工具为主,如排列图、因果图、关联图等。

3.3.二种类型课题的区分

目标设定不直接,没有量化值,或目标设定太多,这样,不便检查课题活动的实效。

3.4.预选方案评价不彻底

①有的小组,仅对总体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没有对预选方案逐一进行分析论证,评价的主观性强。

②预选方案分析时缺少数据,又不做分析对比。

有的小组将预选方案的评价放在制定对策或对策实施过程中进行,这都是不妥当的。

③在方案选择中,采用评价打分法、举手表决法等,而不是通过实际考察、数据分析后再作决定。

4各预选方案应从技术特点、经济合理性、可操作性、工期、对其他工序的影响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评价。

3.5.确定最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

(1)提出方案太少,只有一次选择比较机会。

小组没有更广泛的拓宽思路,不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不同的方案,以进行对比选择。

(2)方案的对比性差,只是为了比较而比较。

(3)虽然提出两个方案,但明显可用的方案只有一个,另一个方案本身就不属创新方案或仅仅是为了方案而作“陪衬”。

(4)没有将总体方案进行分解。

(5)没有对重点、难点各方案的选择,进行实验对比。

(6)方案对比评价中较少运用统计技术。

3.6.对策表制定不正确

没有对确定的最佳方案的逐一分解使其具体化,然再逐一制定对策;对策制定也比较笼统、不具体。

主要问题是:

(1)没有按分解方案逐一制定对策;

(2)没有针对对策逐项制定目标;

(3)措施没有针对具体对策展开。

(4)附:

创新型课题对策表(5W1H)

序号

方案或项目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时间

负责人

3.7.实施过程描述不正确

未按对策表进行逐项措施的实施,也未检查各项措施、目标完成情况;即缺少逐项实施效果的验证结论。

四、“问题解决型”课题QC小组活动成果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

4.1课题名称不对

把运用的方法与需解决的问题混为一体,譬如“运用QC方法,提高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运用PDCA循环解决**难题“。

类似”手段+目的“课题都不恰当。

4.2工程概况介绍与课题无关

举例:

课题“提高预埋底脚螺栓安装精度”在工程概况介绍中从未提及此题,仅为层高、层数、建筑面积等。

4.3“课题类型”误认为是“小组类型

在“QC小组简介”一栏中,“攻关型、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是课题类型,绝不是“小组类型”。

4.4选题理由不明确

①缺少数据或图表,没有把选此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说清楚,只是列出企业方针目标、业主要求、树企业形象等空洞需求;

3没有用数据说话,不能说明此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虽然文字写了很多,但说服力不强,没有抓住重点。

4.5选题理由不明确

①为了体现这次活动成果,对其他工程质量进行贬低。

譬如:

合格率低、平整度超标等严重违反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把“现状调查”的现象当成了原因。

我们调查时现状而不是原因,调查的目的是弄清楚现状对课题完成会产生什么影响。

3排列图的名称与现状调查统计表中“检查项目”,即存在质量问题的写法错误,譬如“阴阳角、模板接口”应写成“阴阳角不直、模板接口不平”。

4频数<50,不得采用排列图;可采用饼分图等其他统计工具。

4.6目标值的设定未进行可行性论证

①必须进行论证,论证内容:

量化的目标值是如何测算,分析的依据是什么。

譬如“合格率从70%提高到97%大幅度提高,应该有详细的依据。

②目标值必须量化并且目标以一个为宜,最多不超过2个。

③先设目标后作调查,此不符合活动程序要求。

4.7“原因分析”中常见问题

①从“人、机、法、料、环、测”六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特别是“测量”不能遗漏。

②在因果图中,往往分析只有第一层次就作为末端因素,其制定的对策必然笼统。

一般来说,应开展到第二、第三层为宜,但并非所有原因都分析到第三层,这要结合实际,便于采取对策为止。

③因果图和系统图只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有二个不同的问题若采用二张因果图来分析,因相同因素太多,使得图示不够简明,必须采用关联图。

4因果图标注不齐,缺图名、绘图人、日期、坐标轴上缺单位等绘图不规范。

4.8要因确认中应注意的事项

①没有对全部末端原因逐个确认。

②对现场存在的末端原因,其“确认方法”应改为“现场验证”,而不是“讨论分析”。

③判断要因时依据的标准不妥,应该依某原因对所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来判定,而不是依据某原因是否容易解决来判定。

④新教材要求编写程序为:

原因确认计划表→对末端因素逐条进行“要因确认一、二、三……”→汇总成“要因确认表”

5要用客观的数据来判定。

4.9制定对策与实施对策

1.按照“5W1H”原则制定对策表中前四个单项排列次序,不得有误,即“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后面为“地点、时间、负责人”,其中;

对策:

—是回答做什么,是比较原则的而不是直接实施的。

目标:

—要具体和量化,便于检查实施的效果。

措施:

—是回答怎么做,是具体的展开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时间:

—是指具体完成的时间(月或日)。

(此栏常错误写成“全过程”、或“年内”)

2.每条对策的实施,要按照对策表中的“措施”栏逐条实施,并且有对应的逐条效果验证。

3.实施过程的描述,实际上是进入实质性的质量改进阶段,各种改进与结果尽可能采取数据、图表来表达,体现图文并茂,切记通篇文字。

4.10“效果检查、巩固措施、总结与打算”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收集的数据与目标无关,常用柱状图、折线图、直方图进行对策前后的效果对比。

2.经济效益的计算:

实际效益=产生的收益-投入的费用。

并经企业有关部门的确认(有具体计算过程,不能只有财务部签署意见)

3.巩固期的长短一般取3-6个月

4.无形的社会效益评价不能遗漏

5.在巩固期内要及时收集数据,以确认效果仍维持在良好状态。

6.“巩固措施”中,没有将有效的改进措施纳入标准化工作,如作业指导书、企业标准、企业工法等,如已纳入相关的标准,则必须有证明材料。

7.总结应从专业技术方面、管理技术方面、小组综合素质三方面展开。

在综合素质方面,可采用“综合素质评价表”,也可采用“雷达图”,也可采用“QC小组活动总结评价表”。

8.应明确下次QC小组活动的课题。

 

五、常用图例的正确画法

5.1排列图

说明:

正确的排列图应具有以下要求:

1.频数必须大于50;

2.频数与频率相对应;

3.其他缺陷的频数必须大于1;

4.检查项目必须是缺陷的名称;

5.绘图应规范,并且无缺项(图名、制图人、日期等)

 

5.2因果图

说明:

正确的因果图应具有以下要求

1.“5M1E”不缺项(指人、机、法、料、环、测);

2.单一问题;

3.分析层次不少于第二层(尽可能分析至第二、第三层);

4.绘图应规范,并且无缺项(图名、制图人、日期等)。

 

5.3关联图

说明:

正确的关联图应具有以下要求

1.“问题”,椭圆框表示“原因”,“箭头”表示原因与结果间关系;

2.关联图的主题不只一个,通常为2个;

3.图中一定要有若干相关的因素,否则不能称为“关联图”;

4.绘图应规范,并且无缺项(图名、制图人、日期等)。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