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史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850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城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方城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方城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方城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方城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城史话.docx

《方城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城史话.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城史话.docx

方城史话

方城烩面,香飘中原

  

烩面简介

  方城烩面在豫南很有名,无论你走在豫南的哪个小县城,总会不经意间就看到街边的餐馆门面上写着正宗方城烩面,作为一个地道的方城人,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走进去吃的,因为我知道再正宗也做不出来地道的方城烩面来的,有时间离家时间长了忍不住烩面的诱惑,才会走进去吃上一碗,吃完对心理上是一种安慰,可实在是吃不出家乡烩面那种沁人心肺的烩面味道来.

  方城烩面在方城的历史并不长,据方城做烩面最出名的长江师傅说,在八十年代初期,街道上组织一些人开一家小饭馆,开始尝试着做烩面,一边做一边总结经验,结果做出了方城烩面这个大品牌.

烩面特点

  方城烩面有三大特点。

特点一:

  第一是汤,方城所有的烩面馆里,在下烩面的小锅边上,都有一口一米左右的大锅,在大锅的边沿又用白铁皮接起一米左右高,在这样一个大锅里加上水,放上羊骨头,然后把收拾干净的羊肉放进去煮,一次能放上几只大羊的羊肉,待羊肉煮好了捞出来,就留下了一锅原汁原味的羊肉清汤用来下烩面。

特点二:

和面

  第二是和面,和面一定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用一定比例的盐水来和面,一遍一遍的揉面,然后把面醒上一段时间再揉,如此反复使面更加筋道,最后把面揪成一两重的小块,用擀杖擀成一柞长的面饼抹上油放在托盘中待用,发展到如今大多数烩面馆都用机器和面,但是和面中间很有技巧,同是一样费力和出的面,吃起来却是非常的不一样,面和的好的烩面盛到碗里吃起来又光滑又筋道,面和不好的烩面盛到碗里吃起来又糟又虚泛的不好吃。

特点三:

拉面师傅

  第三一定要有一个拉面高手的大师傅来掌灶,拉面师傅拉起面来像一个艺术家,只见烩面饼在师傅手中上下翻飞,一转眼的功夫拉成厚薄均匀二指见宽三尺见长的面片来。

大师傅还要调理味道,把煮好的面凭经验按分量盛到碗中,所以说大师傅是烩面馆的灵魂人物。

相关介绍

  下烩面是一个很壮观的场面,客人多的时候,一锅要下十斤左右的面,大师傅先在下烩面的锅中加入煮好的羊肉清汤,等汤开锅后开始拉面,一次要拉一百多个烩面饼下到锅中,面下到锅中之后,在煮面的空档,大师傅在锅台上摆上三四十个大海碗,碗按盛的分量大小不同,大碗能盛半斤面,小碗也是寻常家庭很少用的大碗,在碗中放上作料和羊肉臊子,一切准备停当,面也正好煮好了,把青菜放到锅中稍煮一下,开始盛面,大师傅左手一个舀子,右手一个笊捋,由于热气的熏蒸,一边唏嘘着一边麻利的盛面,看上去是面馆中的最动人的风景,大师傅按份量分毫不差的盛好,然后放上芫荽,蒜苗,浇上小磨油,只见碗中绿色的芫荽,白色的蒜苗,红色的辣椒,加上点点黄色的小磨香油,一下子使人胃口大开。

  烩面馆是没有伙计负责端面的,所以面要出锅的时候,灶台边上已经站满了手拿筷子被烩面的香味馋的等不及的客人,把面端到桌上,真正的老客人是不急于用筷子搅动碗中的面的,而是先闻一下满碗的香味,然后喝上几口清香的羊肉汤,再用筷子搅动碗中的面,挑起面来放入嘴中吸溜开吃,喜欢吃辣椒的还会放上特制的辣椒,这特制的辣椒也是方城烩面中不可缺少的,它是用羊肉炸出的油和上辣椒面而成,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配上烩面的味道,那种滋味真的无法比拟,即使一个个辣的满头大汗也浑然不觉,用"过隐"这两个字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一百多平方的面馆中客人都把头俯在碗上一片吸溜声,很是壮观,这时的食客是给个县长也不换面前的烩面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特色饭菜,据许多到外地开烩面馆的人说,用同样的工序做出的烩面总是没有家乡的味道地道,因为少了方城的水。

  方城烩面的味道就像方城人一样厚道实在。

  方城烩面看似容易做,可是要达到真正的口味绝非一般人所能做的。

欲辨其是否正宗方城烩面,一观汤,二看面,三尝辣椒油。

  汤,用羊骨,全羊骨架,置入清水锅里大火炖煮,两个小时后起浮沫,撇干净后,放旧调料袋提味。

下羊肉块,然后换新调料袋加味。

调料主要有:

大茴、花椒、姜、胡椒等。

盖严。

武火烧溢,嘭嘭作响。

之后,文火炖之。

数小时后,满屋醇香,起看肉烂如泥,汤浓如奶。

面,选上等小麦面粉,水和面,盐和水,盐是其中关键。

把面揉搓成团成絮。

揉,下力揉,面皮光色亮润,面筋力如胶。

用湿布盖压盘性。

性起,静坐,,把面分成每块一两左右的面剂,推擀成椭圆形面片,两面再抹上一层小磨香油,以防沾连,一个个油光光白亮亮,整齐地叠放入盘,以备用之。

———此为制面之法,有三字令:

柔、韧、光。

  辣椒油,方城烩面的上等调味作料,犹如做菜要用味精一样。

制辣椒油,须用羊油和方城所产的小型红尖辣椒。

把辣椒、少许花椒放入滚油之中,观其色泽,辣椒以暗黄为宜,色勿过暗,香味溢出,即可捞出,放凉、捣碎,加入溶化的羊油之中即成。

———此为辣椒油制法。

制辣椒油有三字令:

麻、辣、香。

  面片下锅,是做烩面的一个关键性技术环节,一般为掌舵高手方能站锅下面。

下面片时,掌舵高手犹如艺术表演,艺高胆大,只见两手提起巴掌大的面片,双臂张开,一拉、二摔、三扯、四撕,胳膊上下左右翻动,长长的面片在怀里翻飞起舞,令人眼花缭乱,立时便成了宽如指,薄如纸的丈余长的面片儿。

饭未到口,眼福先饱。

把面片儿下入滚羊肉汤中一滚,往锅内下一些青菜,菠菜最佳,小白菜则次之。

两滚即熟。

摆上海碗,加上羊肉臊子,放入少许味精,盛少许羊肉汤,捞入面片儿,再加上蒜苗、芫荽(通称香菜),加上鲜红的辣椒油,白者青白,红者艳红,真堪称神州美食一绝。

小史店粉浆面

豌豆粉浆面源于方城县小史店镇,如今,方城县家家都有做粉浆面条招待客人的习惯。

这种粉浆面条制作精细,选料独特,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堪称方城小吃一绝走进方城县城,不时可看到手扶推车叫卖浆面的小贩,只要花上一元钱,便能吃上一碗,两元钱就能吃个肚子圆。

相传明朝正德年间,小史店街是漯河和赊店(今社旗)的交通要道。

有一姓史的商贩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生意兴隆。

有一年小麦欠收,但豌豆收成不错,饭店里便天天做豌豆饭,因豌豆有股豆腥气,一时间生意萧条。

恰在这时,京城一位钦差带着兵丁路过,到此店吃饭。

店主因无上等米菜下锅,怕招来灾祸,急得团团转。

看着盆里磨碎的豌豆和桌上堆的面条,店主急中生智,找来藿香、韭菜叶、切得粉碎,用香油和以盐、碱,又把豌豆浆用白布过细,葱花在锅里炒开,把面条下到锅里,再把菜料拌入,喝起来味美可口。

钦差一悦,一阵夸奖,便问何饭如此味美,店主顺口笑道:

“豌豆粉浆面条。

”豌豆粉浆面条的名声很快传开了,邻近乡村的人都来这里喝粉浆面条。

从此粉浆面条成为民间喜爱的风味小吃,经久不衰……粉浆面是方城的特色小吃,有着独有、清香的美味,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不妨来一碗粉浆面,管保绿色、健康、解馋!

方城博望锅盔

在河南的名锅盔中,方城博望镇的锅盔可以算是佼佼者了。

博望锅盔质脆肉厚,香甜宜口。

它重约2-2.5公斤,直径1尺(33厘米)有余。

虽然厚达到2寸(0.6厘米),用刀切开颜色好像生面一样,但吃起来筋香柔韧,丝毫没有夹生的感觉。

博望锅盔用发酵面、干面反复盘揉,做成盾牌形状上锅炕,待两面凝结后,把数个锅盔叠立起来放在锅内,不加水,用文火蒸烤至熟。

烤好的锅盔不焦不糊,具有生面的颜色、熟馍的味道。

  博望锅盔,系用白面烤制的一种特色食品。

外形似锅,又类头盔,通体白色,如生面晒干一般,直径一尺余,厚二寸,每个重达四斤,食之酥香爽口,耐嚼耐饥,且久放不坏。

   博望锅盔始创,传说是在三国时期,刘备火烧博望后,留关羽把守,时值天旱缺水,将士饥渴难耐,关羽上书诸葛亮恳请退兵。

诸葛亮回书关羽,要求其坚守,并教以“用干面,掺少水,和硬块,锅炕之,食为盔”,以此“响将士,放军心”。

旅游概况

方城,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因楚时修筑的长城叫方城而得名。

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可供观赏的风景名胜80多处。

是距今七千多年的独树大张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遗址,西汉廷尉张释之祠,东汉——汉光武帝——刘秀饮马的扳倒井遗址和湖阳公主修行的炼真宫遗址,北魏雕凿的佛沟摩崖造像,唐代四大名刹之一的普严寺,宋襄汉漕渠遗址,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碑,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纪念等景观;有号称北武当的黄石山以及七峰山、大乘山、三贤山、望花亭水库等自然景观。

其中,大张庄、平高台古文化遗址、楚长城、文庙、博望故城、佛沟摩崖造像和红二十五军独树镇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城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有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城--楚长城、号称北武当的道教胜地黄石山,西汉外交家张骞封侯处,汉代湖阳公主修行的千年道道观炼真宫,东汉光武帝刘秀“扳石得泉”饮马处扳倒井,三国刘备“火烧博望坡”遗址,始雕于北魏的佛沟摩崖造像,唐代四大名刹之一的普严寺等古代名胜。

建筑别致新颖、水秀山青的避暑游乐胜地望花湖水库游览区、鸭河口水库,玉瀑连珠、潭潭相连的七十二潭等景区令人留连忘返。

峰秀谷幽,林翠泉清的,风光迷人的省级大寺森林公园、省级七峰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更是游览的好去处。

火烧博望坡遗址等景点也被列为我国三国旅游线主要景点。

  

  方城的民间艺术源源流长。

闻名遐迩的文房瑰宝中国五大名砚之一的黄石砚,始创于汉代,盛于宋代,辉煌于当今,雕工精湛,勘称一绝,古代大书法家米芾、黄庭坚,当代大书法家启功等曾挥毫泼墨,予以高度赞誉。

1993年,方城黄石砚荣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金奖;1994年参加全国名砚展览,荣获石质、工艺双项金奖;1995年被国家轻工部列为名牌产品,并列为国家级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目前,已开发近百种新型产品,年产精品砚台5万方,产品远销国内26个省市和日本、美国、香港、台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重点景区

 省级森林公园——大乘山

  

  大乘山省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级景区,距方城县城15公里。

总面积433.1公顷,森林覆盖率95%,林木苍翠欲滴、葱郁繁茂、种类繁多,有“天然氧吧”之称。

公园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流云飞瀑落差40多米,十分壮观,千年古刹普严寺为河南四大名寺之一,享誉中外,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丝绸之路源头地标——摩崖造像

  

  位于方城县小史店镇东南8公里的香山山腰,是河南省西南部发现的唯一一处石雕造像。

造像分别镌刻在南北两块自然巨石上。

北石高约3.10米,宽约3.30米,南石高约2.60米,宽约2.70米。

总计雕像32龛138躯,最高1.4米,最低0.2米。

主要有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阿难、迦叶、比丘等。

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有的宁静端庄、和蔼可亲,有的金刚怒目、气魄雄强。

雕记得细腻,技法娴熟。

其风格与龙门石窟迥异,中有骑羊佛像,只在我国新疆地区出现过,佛像多为深眼高鼻的西域人形象,今经我国著名西域问题专家考证,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原山中建有香山寺。

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5月29日,央视10套《百科探密》栏目播出了《神秘的巨石佛像》节目。

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西域史研究专家杨镰在《文史知识》发表《丝绸之路二题》。

6月24日——26日南阳丝绸之路文化论坛在宛举办,数位国家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论证,认定方城是丝绸之路的源头,央视1、4、9、10套相继推出深度报道。

这里已忧为倍受世人关注的热点文化旅游景区。

  

  中州胜地——七峰山风景区

  

  七峰山省级森林公园,距方城县城30公里,总面积5100公顷,森林覆盖率76%。

山清水秀,景色如画,七峰并峙、水帘洞、七峰湖、獾洞沟、神仙洞、石川、金花姑娘庙、美女峰等景观使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中原第一大天然花岗岩洞——神仙洞,深数百米,洞内面积近万平方米,观奇者纷至沓来。

  

  黄石山风景区

  

  黄石山俗称小顶山,距方城县城30公里。

黄石山凌空而起,气势雄伟、酷似盆景。

黄石山道观始建于汉代,唐时名方城寺,李白、元丹丘曾在此对酒相待谈玄,是豫西南著名的道教胜地,有映仙湖、桃花庵、状元桥、真武庙、八角井、古银杏树等数十个景点可供朝拜浏览。

  

  国家AA级风景区——望花湖

  

  望花湖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AA级景区,距方城县城7公里,总面积1200公顷,这里水秀山青、湖光山色、碧波荡漾、一望无垠。

融水上游玩娱乐、岸边垂钓休闲、岸上特色餐饮与住宿为一体,是休闲度假的好云处。

  

  方城石川景区

  

  方城石川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的方城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

许平南高速公路、省道豫01线贯穿县境,石川景区紧邻省道S239线,交通极为便利。

  

  景区处于伏牛山生态旅游区东北入口处,面积2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762.3米,山青水碧,谷幽林密,石怪潭奇,泉涌瀑飞,有元代兵营遗址、金花姑娘传说轶事,帝王刘秀驻足留恋,诗仙李白至此赋诗。

别开生面的石川天然健康足道、依山傍水的天池商务休闲度假、惊险刺激的军事拓展训练、挑战极限的森林探险、眺游婀娜多姿的美女峰等旅游项目,吸引远近游人前来观光浏览。

  

  石川地质景观形成于1.5亿年前,山下梯级长达4公里,规模宏大,鬼斧神工,结构独特,钟灵毓秀。

石川内四季泉流不息,近百个石穴潭池形态各异。

川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穿越亿万年时空的原生态,春看花,夏戏水,秋采果,冬赏川,美不胜收,让你真正领略反璞归真的野趣之美!

  

  石川的四季美景,变幻出自然造化的诗意脸谱,被誉为“中华第一石川,亲水休闲仙境”,是游客山水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乐园!

  

  千年道观——炼真宫

  

  炼真宫景区位于方城县城西北角,是河南省唯一的皇家道观,东汉湖阳公主修真之地。

道教祖师张三丰也曾在此修炼。

炼真宫规模宏大、建筑宏伟、金碧辉煌、松柏苍翠,是观光游览、井香祈拜、满足心愿的理想选择。

  

  河南四大名刹之一——普严禅寺

  

  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的普严禅寺,又称普严禅院、大寺。

座落于距县城东南21公里的大乘山下,因千年来该寺作为大乘佛教临济正宗传经说法的道场,故又以佛教名山,称大主山为大乘山。

  

  据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由南岳怀让之曾孙吉本禅师来此传经播道,成为该寺宣扬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一代祖师。

先后有吉本禅师、慧果禅师、德遵禅师、慧灯禅师、云渐禅师、大洪僧人在此驻锡传灯。

曾有一高僧东渡日本传经,名播海外。

  

  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重建,改名崇宁万寿寺。

元明时重修,仍称普严寺,经宋元明清不断增修,规模更加宏大,闻名遐迩。

现存山门三间,中佛殿五间。

门前有千年银杏树两株,枝叶繁茂,苍劲挺拔。

四周青山宛若五朵莲花,有溪水子寺左潺潺流出,谷幽石奇,山高林密。

为方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严禅寺北宋时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为方城一大名胜。

建有山门、中佛殿、大雄宝殿及两庑。

共辖六寨(白龙寨、金门寨、周家寨、大寨、石头寨、贾寨),五寺(除该寺外,尚有主山寺、铁佛寺、草寺、小寺)、四庵(党家庵、和尚庵、里得庵、外得庵)、一阁(观音阁)、一洞(石佛洞)、一楼(望花楼),殿堂僧舍300余间。

另有历代高僧圆寂后所建的砖石塔三十多座,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石刻与碑记等一百多通,寺南一里许嶙峋怪石上,刻于宋代宣和元年的摩崖题字和范致明所撰碑文。

下辖郝砦的蝎子山寺、杨集的福兴寺、南召县留山的丹霞寺等。

留有吕洞宾烤树育子遗诗传说。

  

  金代,元好问人南阳知府,曾来此游览,挥笔赋《大乘夕照》诗云:

“山势巍峨翠作围,楼台金碧影相辉。

老僧托钵归来后,犹对斜阳补衲衣。

  

  中国长城之祖——楚长城“缯关”、夏路古道、故方城遗址

  

  方城境内的“缯关”由境内独树镇大关口楚长城遗址、杨楼乡黑龙潭村关山楚长城遗址、独树、杨楼交界处的“夏路”遗址和独树镇焦庄村“方城”城邑遗址组成。

砚河东岸杨楼乡境内有“楚狂接舆”、“子路问津”等遗迹。

  

  中原石林——德云山

  

  德云山景区,位于方城县县城东5公里处二郎庙乡境内,属桐柏山余脉,景区内石林以花岗岩为主,千姿百态,自然成林,被省旅游专家称为“全国少有、中原罕见”的奇观。

  

  德云山景区面积360亩,自然风光独特,基岩以花岗岩为主,山体岩石由于长期受风蚀剥化,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石。

这些峰石大者嶙峋峻峙,小者造化成群龟朝圣、金蟾出海、鳄钱捕食、海豹沐浴、鸢鹰观海、鹰蟾同栖、企鹅小憩、竹笋破土等,具有奇、美、巧、怪的特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里人文景观悠久。

北宋时期山寨、烽火台、兵营,依山而筑,有雄居于山峦之巅,有隐没于山林之间,有文字记载“雷劈石”上留有北宋范致君的碑文,还有“避风珠”、“目莲仙子”、“陈胜躬耕地”等迷人传说。

  

  德云山景区前邻艾鲁路,左边是省级大寺森林公园,右边是望花亭景区,西部为全国有名的四大风口之一。

现山顶安装有32台风里发电机组,有蹒跚公路直通山顶。

集自然、人文景观与山水、娱乐旅游为一体,中原不可多得的游览胜地。

  

  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故里——阳城

  

  陈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他以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揭竿而起,领导农民起义军一举推翻了暴秦的统治。

对于这位历史名人的籍贯,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记载是: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至于秦“阳城”在哪里,司马迁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后世遂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传统的说法有三种:

一云秦汉颖川郡阳城县,即“河南登封说”;二云汉代汝南郡候国阳城,即今“河南商水说”;三云安徽宿县,即今“安徽宿县说”。

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谭骐骧先生经过缜密考证后指出,宿县说纯属穿凿附会,登封说和商水说也是靠不住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祖籍“阳城”,指地是秦代设置于今河南方城的“阳城”,所以陈胜应当算作方城人。

贺金峰经考证认为,《史记•曹相国世家》中曾出现两个“阳城”县,与《史记•陈涉世家》中,“楚盗陈胜”、“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相互印证,可以肯定陈胜的故里就在今方城县境内。

  

  张释之祠

  

  又名张公祠,位于县城西关释之路北侧,占地3697平方米,系纪念西汉廷尉张释之的祠堂。

  

  张释之,据《史记》、《汉书》记载,堵阳(今方城)人,以资为骑郎,十年不得调,欲免归,袁盎以其贤,荐之文帝,始拜谒者仆射,后为廷尉,执法如山,刚直不阿,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赞语;景帝时,出为淮南王相。

后卒,归葬于葬于县城西北两公里的胡岗村旁。

  

  张公祠始建无考,元、明、清三代先后复建重修,历代贤士历此皆来拜谒。

明代南阳知府顾福有《谒张廷尉祠》诗云:

“晓出方城一驻鞍,先生严像肃衣冠。

青山有庙名难泯,赤子无冤死亦安。

直道曾匡王法正,片言能济孝文宽。

当时酷吏俱尘土,独许廷评入史看。

  

  清人刘清藜《张释之故里》诗云:

“揖客将军系重轻,况于结袜向王生。

堵阳城廓今何在,留得当年廷尉名。

  

  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历代法治建设教育基地。

  

  汉代名坝——堵阳东陂

  

  堵阳东陂位于方城东郊豫01线与许平南高速入口处往北约200米,因汉时方城名堵阳,故名。

《水经注》记载:

“赭水出赭阳县北山,数源并发,南流迳小赭乡,谓之小赭水。

世祖建武三年,成安候藏宫从上击赭乡。

东源方七八步,腾涌若沸,故世名之腾沸水,南流迳于赭乡,谓之赭水。

建武三年,祭遵引兵南南昌董沂于赭乡。

以水氏县,故有赭阳之名也。

《地理志》曰:

县有赭水,王莽曰阳城也。

汉哀帝改为顺阳。

赭水于县,以为陂,东西夹岗,水相云五六里,古今断冈两舌,都水潭涨,南北一十馀里,水决南溃,下注为湾。

湾分为二,西为赭水,东为荥源。

赭水参差,流结两湖,故有东陂、西陂之名。

二陂所导,其水枝分,东南至会口入比。

是以《地理志》比水、赭水,皆言入蔡,互受通称故也。

”为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南都赋》所载“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贮水渟洿,亘望无涯”中的“赭阳东陂”。

  

  刘备火烧博望遗址

  

  三国时期,方城地属荆州,一度为刘表、张绣势力范围,曹操率兵南征张绣,曾在博望境内梅林铺“望梅止渴”;刘备依附刘表后使屯新野,时诸葛亮在方城小史店山中结庵幽居后到南阳卧龙岗躬耕,刘备三顾,诸葛亮因感其真诚,出山相助。

建安八年,曹操命夏侯惇南攻,刘备命军屯博望,诸葛亮设计助刘备自烧屯伪遁,夏侯惇追击中计,被刘备军伏击大败,世称“诸葛亮火烧博望坡”。

  

  博望坡遗址位于河南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北负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博望坡先后为侯国,为县,为店,为驿,为镇。

西汉时,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被汉武帝于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封为“博望侯”于此,取其“广博瞻望”之意。

“博望”之名,由此而得。

相传,博望坡乃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古战场。

《三国演义》赞道: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陈寿《三国志•蜀书》载: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生,先主遣糜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拒夏侯、于禁等于博望。

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博望坡遗址曾出土折戟断镞和土层中烧坏谷物的灰烬,经考证为三国时遗物。

博望坡遗址尚留存一株柘刺树,高压5.9米,粗2.2米,枝盘旋,木质裸露,相传为火烧博望坡时的唯一幸存之见证。

博望坡遗址被国家确定为三国旅游景点之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亮躬耕遗迹

  

  位于方城县小史店西南十二里桂河南岸,现名叫刘八卦庄或刘庄。

据明嘉靖《裕州志•舆地•古迹志》记载:

“诸葛庵在石峡口东,世传诸葛孔明始结庵于此,后庵为火毁,遂居南阳。

今人仍建茅庵庙,有小石记。

”清乾隆《裕州志》卷一古迹志亦载:

“顺阳石峡州东九十里,世传孔明先生于此结庐,后乃徙南阳卧龙岗,今石峡口有小草庵,唐时石记犹存。

”清朝晚期这里仍名茅庵寺,村北原为大寺院,民国早期仍存四间房子,供奉着诸葛亮,每年农历9月9日诸葛亮祭日,村人都要唱大戏,焚香祈祷,人山人海,非常势闹。

  

  空军英雄杜凤瑞纪念馆

  

  杜凤瑞烈士纪念馆位于城东新区,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馆名“杜凤瑞烈士纪念馆”,是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和命名的“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基地”。

  

  红二十五军战斗纪念地

  

  距县城区26.5公里,系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与敌顽强战斗、血战致胜的纪念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文化史前文化

1976年6月,人们在深翻土地时发现了独树镇北大张庄遗址。

遗址文化层遗物中的石器分打制、磨制两种。

石片及废料较多。

打制石器器形一般较小,有尖状器、刮削器及盘状器,单面打制,个别琢磨过。

磨制石器一般通体磨光,有长条形石斧、弧形刃石铲、锯齿形石镰、单面刃石锛、圆柱形石磨棒及小型铲形器等。

还有方锥足鼎、双耳壶、圈足碗、浅腹盘、以及乳钉纹饰、粘贴口沿等,不仅反映出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之特征,而且包含了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之因素。

  

  此外,方城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还有赵河镇平高台、枣庄,杨楼乡邵岗,博望镇关坡刘,杨集乡傅庄,券桥乡游方庄,柳河乡汉王台,小史店镇东娄庄,古庄店乡金汤寨等11处。

其中,赵河平高台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考古调查足以表明,,在7000年前的旧、新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已经出现了人类社会的雏形,人民已经开始了谷物种植、酿酒,过着群居的集体生活,并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开展了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用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了原始文明。

缯文化

 依据《辞源》,“缯”为丝织品的总称。

据有关专家考证,早在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