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816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二.docx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二.docx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二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019-2020学年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

语文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

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正是在追求人已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

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含己为人”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

一些西方学者以“为己”一词为依据,认为中华文化是利己文化,这显然是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误读。

据知,“为己”一词始见于《论语》。

在《宪问》中,就弟子所问古今学术差异这一问题,孔子答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何谓“为己”和“为人”?

孔子未曾展开讲,这个问题是由随后的荀子解决的。

在《劝学篇》中,荀子将“为己”之学定位为“君子之学”,而将“为人”之学称为“小人之学”。

荀子的结论是: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西汉经师孔安国取荀子之说以释《论语》,将“为己”训为“履而行之”“为人”则解作“徒能言之”。

魏晋时期,玄学家何晏著《论语集解》,以孔安国之说为基本依据。

从此,把“为己”释作“履而行之”的经典解读一直为历代经师所传承。

可见,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为己”,乃是讲修为自己,是指学者个人的道德修持和践履。

(摘编自陈祖武《中华文化追求人已和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楚,就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B.《尚书》中也出现有“先人后己”的思想,如《大禹谟》中主张可以做到“舍己从人”。

C.从中华文明史来看,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是人们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D.荀子认为,“为己之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君子之学”,学习的目的是不断完善自我,升华自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探讨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接着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己”一词的真正内涵。

B.文章第二段引用名言,例证翔实,探讨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列举了诸多思想主张。

C.文章围绕“为己”一词,剖析了中西方文化在理解上的差异,目的是大力批判西方的利己文化。

D.从全文来看,中国文化中的“为己”和西方学者眼中的“利己”全然不是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中华文化的传承看,孔子、孟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进一步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

B.中华文化追求人已和谐,这要求人们始终将他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考虑个人利益。

C.中华文化是把个人和他人融为一体,追求人己相互依存,希望个人与他人和谐共生的文化。

D.中华文化探究的核心是人,探究的不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而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全球人口数量增加,垃圾增速远超人口增速,固体废弃物处置几乎成为许多城市的“心病”。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

固体废物污染强度高,危害着人们的生存环境。

固体废物根据其产生源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三类:

工业废物、农业废物和城市垃圾。

固废垃圾处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在我国,固废妥善管理和处置工作目前主要遵循这三个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国君向笔者说:

“减量化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减少废物的产生,为城市减负;资源化指可回收物或固体废物作为原料进入生产和消费环节,只有废物作为原科变成产品回到消费者手中,才算是资源化;无害化指固体废物和垃圾的处理处置符合排污许可证即排放标准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空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卫生要求都要符合相关标准。

根据这一原则,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的行动,使中国的固体废物处置事业迅猛发展。

(摘编自《绿色生活,变废为宝》,《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4月9日)

材料二:

2014年各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无害化处理率

(数据来源于《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处理规模分析图表》)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流入,垃圾产生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

据统计,2015年全市垃圾产生量已达790万吨,日均清运量2.17万吨,日处理能力1.52万吨,处理缺口达每天6500吨。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2017年10月30日,北京市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的目标。

目前,北京市在垃圾处理上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环卫专业作业单位向社区延伸,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化。

但居民初次分类效率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更多的是依赖物业公司二次分类,集中分类和资源利用环节靠后。

造成该情况的原因,一是分类回收标准不明晰、回收设施不健全。

目前分类回收桶摆放只深入到社区层面,且并未实现全市覆盖。

二是垃圾回收效率低,处理成本偏高。

由于目前北京市主要采取“按人按月”收取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方式,垃圾分类和收集信息手段薄弱,在垃圾分类与否、垃圾产生体积上并未对市民形成数据管理和实质性的奖惩。

三是垃圾处理网络与垃圾回收网络衔接不力。

可回收物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衔接、有害垃圾分类与危险废物处理衔接、易腐及厨余垃圾分类与生物质资源化利用衔接,这“三个衔接”并不完善,生活垃圾网络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

(摘编自《健全奖惩机制,推进垃圾分类》《中国日报网》,2018年7月18日)

4.下列不符合固体废物减量化处理原则的是(3分)()

A.实行净菜进城

B.石油液化气、煤气、天然气代替煤炭

C.酒店提供一次性卫生商品

D.以“小而精、简而美”为原则设计产品包装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垃圾分类不只是物理拆拣,更指向生产生活观念的变迁。

通过分类让垃圾减量,就是为城市减负。

B.虽然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在全国整体已接近饱和,伯部分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和甘肃)仍有快速扩张的机会。

C.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但难就难在将其顺利归位。

每位公民都必须以负责任的心态积极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D.提高“按人按月”收取的垃圾处理费数额,有利于解决垃圾回收效率低、处理成本偏高的问题。

6.请结合材料,提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马灯

鲍尔吉·原野

那年我到坝后,干什么去已经忘了,但脑子里挂记着那盏马灯。

我们住在大车店的一铺大炕上,睡20多人,都是马车夫。

白天,我和主车夫老杜套上我们的马车,拉东西。

把东西从这个地方拉到那个地方,好像拉过羊圈里的粪。

那羊圈真是世上最好的羊圈,起出20多公分厚的羊粪,下面还有粪,黑羊粪蛋子一层一层地偷偷发酵,甚至发烫,像一片一片的毡子,我简直爱不释手。

并沉醉于羊粪发酵发出的奇特气味中。

晚上,我们住大车店。

大车店没拉电、客房挂一盏马灯,马厩挂一盏马灯。

晚上,车夫们掰脚丫子,亮肚子,讲猥亵笑话。

马灯的光芒没等照到车夫脸上就缩在半空中,他们的脸埋在黑暗中,但露着白牙。

不刷牙的车夫,这时也被马灯照出洁白的牙齿。

苇子编的炕席已经黄了,炕席的窟窿里露出炕的黑土。

肮脏的看不出颜色的被褥全在马灯的光晕之外。

房梁上,悬挂着一尺左右,像暖瓶一样的马灯。

灯的玻璃罩里面的灯蕊燃烧煤油。

花生米大小的火苗发出刺目的白光,马灯周围融洽一团桔黄的光芒,仿佛它是个放射黄光的灯,马灯的玻璃罩像电吹风的风筒,罩子四周是交叉的铁丝护具。

装煤油的铁盒是灯的底座,可装二两油。

蛾子在屋顶缭绕,它们靠近灯,但灯罩喷出的热气流把它们拒之灯外。

不久,车夫们响起鼾声,这声音好像是故意发出的极为奇怪的声音。

你让一位清醒的人打鼾,他发不出梦境里的声音,他忘记了梦中的发声方法。

有人像唱呼麦一样同时发出二、三个声音,有低音、泛音和琶音,有许多休止符使之断断续续。

有人在豪放地呼出嚕之后,吸气却有纤细的弱音,好像他嗓子里勒着一根欲断的琴弦,而且是琵琶的弦,仿佛弹出最后一响就断了,但始终没断。

打呼噜的人大都张着嘴,但闭着眼。

他们张嘴的样子如同渴望被解救出来。

我半夜解手回屋,背手踱步,在马灯的光亮下视察过这些打鼾的车夫,洞开的嘴还可以寓意失望,吃惊和无知。

他们是够无知的,把这个村的羊粪拉到另一个村的地里。

其实,我看到那个村也有羊圈。

那时候,农村里的一切都归公社所有,拉哪个羊圈的粪都一样。

就像一家人,把这个碗里的饭拨到那个碗里一样。

车夫们睡姿奇特,如果在他们脸上和身上喷上一些道具血,这就是个大屠杀现场或者先烈就义图。

有人仰卧,此乃胸口中弹,有人趴着,背后中弹。

有人侧卧并保留攀登的姿式,证明他气绝最晚,想从死人堆爬出去报信但没成功。

即使不解手,我也希望半夜醒来到外面看看夜景。

夏夜的风带着故乡性,它从虫鸣、树林、河面吹来,昆虫在夜里大摇大摆地爬,爬一会儿,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

月亮瘫痪在一堆云的烂棉花套子里。

我看到夜越深,天色越清亮。

接壤黑黲黲的土地的天际发白。

可见“天黑”一词不准,天在夜里不算黑,有星星互相照亮,是地黑了。

被树林和草叶遮盖的地更黑,这正是昆虫和动物盼望的情景。

在黑黑的土地上,它们瞪着亮晶晶的眼睛彼此大笑。

夜风裹着庄稼、青草和树林里腐殖质的散发的气味,既潮湿、又丰富。

我回屋,见马厩里的马灯照着马。

木马槽好像成了黑石槽,离马灯最近那匹马大张着眼晴往夜色里看。

灯亮照亮它狭长的半面脸颊,光晕在它鼻梁上铺了一条平直的路。

马在夜色里看到了什么?

风吹了一夜却没有吹淡夜色。

那些踉跄着接连村庄的星星就像马灯。

喝醉了的大车店老板手拎马灯,如同拎一瓶酒。

他走两步路,站下想一想,打一个嗝。

青蛙拼命喊叫,告诉他回家的路,但他听不懂。

夏夜,马灯是村庄开放的花,彻夜不熄。

马灯的提梁使它像一个壶,但没有茶水,只有光明。

马灯聚合了半工业化社会的制作工艺,在电到来之前,它是有性格,有故事的照明体,它是移来移去的火,是用玻璃罩子防风的火苗之灯。

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

马灯照过的模糊的房间,现在被电灯照的一览无余,上厕所也不必出门了。

(《鲍尔吉·原野散文精选集河在河的远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与马车夫们白天拉发酵的羊类,晚上与他们住在大车店一起掰脚丫、聊天。

B.“我”半夜起身解手,得以有机会观察到车夫们的睡相以及昆虫、马匹等的活动。

C.描写昆虫、月亮、青蛙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了亲切、祥和的夜间生活氛围。

D.大车店挂马灯,马厩挂马灯,醉酒的大车店老板拎马灯,马灯有重要的时代特色。

8.第三段写出了马灯的哪些特点?

这样写有何用意?

(6分)

9.作者在结尾写到“它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但很快又变成了文物”。

请根据文意,说明“变成了文物”的含义,“比蜡烛更接近工业化”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扦燕晋之师。

穰苴曰:

“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日:

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

“何后期为?

”贾谢曰:

“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召军正问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对曰:

“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

“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

“驰三军法何?

”正曰:

“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

“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

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

田氏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

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

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

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

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

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

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B.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C.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D.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孽:

指庶子。

庶,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所生之子。

文中借此交代穰苴的身份。

B.闾伍:

均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

文中泛指军队基层单位。

C.下漏:

把铜壶下穿一小孔,壶中立箭,蓄水,使之下漏,以箭杆显露出来的刻度计时。

D.骖:

指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文中的“左骖”,指用三匹或四匹马拉车时左边的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穰苴临危受命。

在晋燕进犯齐国的危难关头,他因晏婴的推荐被景公召见,用才智征服景公,一番谈论后被任命为将军。

B.穰苴富有谋略。

他深知自己出身卑贱,没有威望,难以服众,于是请求国君派宠臣为监军,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

C.穰苴体恤部下。

安营扎寨后,他亲自过问士兵的饮食,探问疾病,和士兵平分粮食,照顾体弱多病者,深受士兵的拥戴。

D.穰苴深谙兵法。

齐威王广泛效仿他的用兵之道,并派大夫把他的思想著成兵法,这一兵法也得到了司马迁的赞誉。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晏婴乃荐田穰苴曰: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2)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陆游①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三山,这首词正作于此时。

②玉瀣:

美酒。

③《黄庭》:

道家经典。

④元:

同“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第一句描写词人的居住环境,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了清幽宁谧的特点,但“苍烟”“落照”又渲染出暮霭苍茫、落日残照的凄凉氛围。

B.上阕三、四句写词人生活的闲适,喝完了玉瀣就在竹林中穿行散步,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正是对“丝毫尘事不相关”的具体描写。

C.下阕开头三句表明词人贪恋这种自在旷达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在意,其中的“啸傲”指词人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

D.下阕末尾两句陡然一转,抱怨造物者无情,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

全词基调苍凉悲壮,既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也抒发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15.结合全词,说说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词人形象。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如果想要典雅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荷叶、荷花等服装图案的喜爱,我们可以借用屈原《离骚》中的“,”两句。

(2)《荀子·劝学》中,“”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中,以想象未来的欢聚宽慰妻子、安慰自己,反衬今夜的孤寂与愁苦的名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

“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

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

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

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C.然而,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D.然而,中原地区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茶味纯,香气浓。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延年益寿之功效。

B.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健脾养胃,延年益寿,而且还有生津止渴,清凉解暑之功效。

C.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健脾养胃,延年益寿,而且还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

D.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能健脾养胃,延年益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从营养学上看,无论哪种肉汤,①。

因为肉汤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绝大部分营养还是锁定在肉块中。

但对一些病弱者来说,虽然肉块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但因为②,他们无法充分消化吸收其中的蛋白质,甚至还可能会给消化系统和肝、肾带来负担,而为体弱者提供肉汤,③,增强身体抵抗力。

因此,古人认为肉汤有“滋补”作用,也不能说完全错误。

21.阅读下面的漫画《儿孙满堂》,请对漫画讽刺的现象进行简要评说,并有针对性地拟制一则公益广告词。

要求:

评论语言连贯得体,不超过70字;公益广告词生动形象,不超过30字。

(5分)

(1)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益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古今贤文》)

③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尚颜)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⑤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必修5第一单元训练卷

语文

(二)答案

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