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867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八.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八.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八.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八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八)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

能否树立正确历史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

然而,一些人认为历史观问题属于学术观点问题,与政治无关。

事实上,历史观争论是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化、隐蔽化的重要表现。

唯心史观脱离历史发展实际,常常以假设代替史实,对历史的认知和评价不是基于“回到历史现场”的客观审视,而是来自罔顾特定历史情境的主观臆断。

但历史不容肆意假设,尤其是当这一假设暗含某种政治意图、带有某种政治目的的时候。

当前,唯心史观的集中表现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它常常披上学术外衣,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解读的幌子,在脱离时代背景与历史实际的情况下,对支离破碎的史料进行篡改、拼接,进而得出所谓历史真相。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

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才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形而上学史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看待历史,否认社会矛盾,否认社会发展,否定社会革命的作用,其典型表现是历史终结论。

历史终结论认为,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证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已成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

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

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

社会主义实践在苏东受挫,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

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昧于表象不明大势,或囿于一隅不顾全局,这些都是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表现。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产生全球性影响;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国方案。

事实证明,历史并未终结。

线性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它忽视社会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简单化。

在线性史观“进步”和“落后”的两极论述下,不同民族被分置于线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独特的内在发展逻辑被忽略或掩盖。

在此框架下,西方国家理所应当地把“文明”引入其他“野蛮”国家,帝国主义的殖民过程就此合理化。

事实证明,西方模式并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径,当前的西方之乱就是最好注脚。

世界文明发展的道路从来都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各有其存在价值。

各国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与共同努力。

人类必须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中跳出来,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历史合力论,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郭海成《在理性辨析中树立正确历史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历史观是属于学术还是政治问题使得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复杂和隐蔽。

B.披着学术外衣、借口还原历史真相而随意主观臆断的唯心史观有很强的迷惑性。

C.把殖民过程合理化的西方模式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径,也不再适应当今社会。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依靠文明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窠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在介绍不同的历史观之前先解说了历史观的正误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B.文章通过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比以及具体事例来论证唯心史观的错误。

C.文章在讨论历史终结论时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作为论据证明历史没有终结的观点。

D.文章表述进步落后的内容是论证线性史观忽略各民族独特发展逻辑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后,一个国家的人心才能凝聚、国家和民族才能强盛。

B.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要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过程。

C.苏东的社会主义实践受挫证明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形而上学史观的失败。

D.要想不犯形而上学史观的错误就不能用静止片面、零散孤立的眼光观察历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街头巷尾之伦理

许地山

在南口那边站着一个巡警。

他看是个“街知事”,然而除掉捐项,指挥汽车,和跟洋车夫捣麻烦以外,一概的事情都不知。

那一头来了一个盲人,一手扶着小木杆,一手提着破柳罐。

他一步一步踱到巡警跟前,后面一辆汽车远远地响着喇叭,吓得他急要躲避,不凑巧撞在巡警身上。

巡警骂他说:

“你这东西又脏又瞎,汽车快来了,还不快往胡同里躲!

”幸而他没把手里那根“尚方警棍”加在盲人头上,只挥着棍子叫汽车开过去。

盲人进了胡同口,沿着墙边慢慢地走。

那边来了一群狗。

它们一面吠,一面咬,冲到盲人这边来。

他的拐棍在无意中碰着一只张牙咧嘴的公狗,被它在腿上咬了一口。

他摩摩大腿,低声骂了一句,又往前走。

“你这小子,可教我找着了。

”从胡同的那边迎面来了一个人,远远地向着盲人这样说。

盲人已经两天没回家了。

他蓦然听见叔叔骂他的声音,早已吓得魂不附体。

叔叔走过来,拉着他的胳臂,说:

“你这小子,往哪里跑?

”盲人还没回答,他顺手便给他一拳。

盲人“哟”了一声,哀求他叔叔说:

“叔叔别打,我昨天一天还没吃的,要不着,不敢回家。

叔叔一面骂,一面打,把盲人推倒,拳脚交加。

破柳罐也摔了,掉出几个铜元,和一块干面包头。

叔叔说:

“你还撒谎,这不是铜子?

这不是馒头?

你有剩下的,还说昨天一天没吃,真是该揍的东西。

”他骂着,又连踢带打了一会。

盲人想是个忠厚人,也不会抵抗,只会求饶。

路东五号的门开了。

一个中年的女人拿着药罐子到街心,把药渣子倒了。

她想着叫往来的人把吃那药的人的病带走,好像只要她的病人好了,叫别人病了千万个也不要紧。

她提着药罐,站在街门口看那人打他的瞎眼侄儿。

路西八号的门也开了。

一个十三四岁的黄脸丫头,提着脏水桶,朝街上便泼。

她泼完,也站在大门口瞧热闹。

路东九号出来几个人,路西七号也出来几个人,不一会,满胡同两边都站着瞧热闹的人们。

他们当中怎么没有一个人走来把那人劝开?

难道看那盲人在地上呻吟,无力抵抗,和那叔叔凶神恶煞的样子,够不上动他们的恻隐之心么?

盲人嚷着救命,至终没人上前去救他。

叔叔见有许多人在两旁看他教训着坏侄子,便乘机演说几句。

这是一个演说时代,所以“诸色人等”都能演说。

叔叔把他的侄儿怎样不孝顺,得到钱自己花,有好东西自己吃的罪状都布露出来。

他好像理会众人以他所做的为合理,便又将侄儿恶打一顿。

盲人的枯眼是没有泪流出来的,只能从他的号声理解他的痛楚。

他一面告饶,一面伸手去摸他的拐棍。

叔叔快把拐棍从地上捡起来,就用来打他。

棍落在他的背上发出一种霍霍的声音,显得他全身都是骨头。

叔叔说:

“好,你想逃?

你逃到哪里去?

”说完,又使劲地打。

街坊也发议论了。

有些说该打,有些说该死,有些说可怜,有些说可恶。

可是谁也不愿意管闲事,更不愿意管别人的家事,所以只静静地站在一边,像“观礼”一样。

叔叔打够了,把地下两个大铜子捡起来,问他:

“你这些子儿都是从哪里来的?

还不说!

盲人那些铜子是刚在大街上要来的,但也不敢申辩,由着他叔叔拿走。

胡同口的大街上,忽然过了一大队军警。

听说早晨司令部要枪毙匪犯。

胡同里方才站着瞧热闹的人们,因此也冲到热闹的胡同去。

胡同里的人,都到大街上看热闹去了。

这里,盲人从地下爬起来,全身都是伤痕。

巡警走来说他一声“活该”!

他没说什么。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街知事”,巡警却“除掉捐项,指挥汽车,和跟洋车夫捣麻烦以外,一概的事情都不知”,说明这是出工不出力的主。

B.小说开头写道盲人被巡警骂、被狗咬,细致地表现了盲人这一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的可怜,也烘托并渲染了阴冷的气氛。

C.盲人的叔叔一面打骂,一面演说,最后还将两个大铜子拿走,亲人尚且如此,众人面对此事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D.“他没说什么”,不仅照应了前文“盲人想是个忠厚人,也不会抵抗”,也写出盲人被侮辱被损害早已成为了习惯。

5.小说发生地在“街头巷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6分)

答:

                                    

                                    

6.小说除盲人外,还集中写了群像,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类人的特征。

(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贯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

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市场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冲突。

以美国IBM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通,以及本地化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这些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

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高于主权风险(46.9%)。

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生存和发展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

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摘编自光明网《沈骑:

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

的基础性工作》)

材料二:

“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大文明、上百种语言,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取得共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人类文化的基地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高远文明境界。

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

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有与它崛起相关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能较好地与该国的标志性公司及个人相结合,即能够比较自然且有效地被呈现。

比如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脸书”和扎克伯格,谷歌和拉里·佩奇,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等就成为“美国梦”的新偶像……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比如简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其实传统文化更多是资源,只有被成功转化,才能转换为软实力。

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才能打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

应对文化挑战还要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广大民众都是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

如果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抑制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的疏离。

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触犯了所住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

(摘编自中华网《建设“一带一路”

上的中国文化圈》)

材料三: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上有多种文明和上百种语言并存,国家(地区)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

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

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消除潜在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顺利实现。

对于文化对话的内容,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国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展示在各国民众面前,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近感。

中华文化要想得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就要加强双向良性互动和合作沟通,即考虑各国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宣传。

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他们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跨境语言”,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起到很强的润滑和推动作用。

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已为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留学生。

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

培养了大量国际知名汉学家。

这些人都是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约有50多种国家通用语和200多种民族语言,且大多为非通用语种。

而目前我国此类人才奇缺,亟须培养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和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领域和行业专才。

由于我国自身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传播力不够、少数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国人在国外旅游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等问题,对国家形象造成了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好感与认同。

(摘编自《光明日报》《以文化对话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都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深度思考,都强调了语言对文化的互通、共识和共融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

B.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对跨国企业的重要性。

C.材料二中每一个帝国崛起的事实,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华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是中国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的必经之路。

D.材料三着眼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以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确保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美国IBM的语言战略和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生存和发展境遇,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语言在世界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

B.材料二侧重报道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复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挑战,及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C.材料三指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在与沿线国家文化对话方面的优势、劣势及不足,这些劣势和不足急需语言建设来消除和弥补。

D.三则材料虽摘编自不同的媒体,但由于考虑所面对的读者群体,材料在用词方面有相同特点,故而文章风格完全相同。

9.要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外,我们还须做出哪些努力?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钱勰,字穆父。

生五岁,日诵千言。

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

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

襄曰:

“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

”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

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

勰谢曰:

“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

”定官制,勰方居丧。

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

奉使吊高丽。

勰入请使指,帝曰:

“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

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

勰曰:

“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

”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

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

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

“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

”其人谰曰:

“无有。

”勰曰:

“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

”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诧。

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

召拜工部、户部侍郎。

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

轼曰:

“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翰林缺学士,章惇①三荐林希,帝以命勰。

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

帝曰:

“朕固知之,毋庸避也。

”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

“台臣论徐邸事,其辞及雍②。

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

”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

“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

”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

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

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 ①章惇:

时任宰相。

②雍:

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B.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C.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D.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B.居丧,守孝。

古代尊亲死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活动,表示哀悼。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俸禄等职事,长官为户部尚书。

D.朕,文中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不能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

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

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

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

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5分)

译文:

                                    

                                    

(2)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晚次湖口有怀

刘长卿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诗人频繁地想要遥望帝乡,这一行为暗指诗人对政治中心和建立功名的渴望。

B.“万里心来去”看似只有“心”在运动,但实际上“心”是随着“身”一起运动的。

C.第三句聚焦于空间的“小”与细节,第四句则侧重空间的“大”和全景,形成对比。

D.“扁舟”指小船,而“舟”与“船”在古诗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情感内蕴和使用语境。

15.本诗第七句化用了屈原的“洞庭波兮木叶下”,请赏析其化用之妙。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15

班级: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请在答题区域内答题

 

5.                                    (6分)

6.                                    (6分)

9.                                    (6分)

13.

(1)                                (5分)

(2)                                 (5分)

15.                                  (6分)

16.

(1)                                (2分)

(2)                                 (2分)

(3)                                (2分)

20.                                  (5分)

21.                                (6分)

22.(60分)        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