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考试复习重中之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8462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考试复习重中之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科考试复习重中之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科考试复习重中之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科考试复习重中之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科考试复习重中之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考试复习重中之重.docx

《内科考试复习重中之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考试复习重中之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考试复习重中之重.docx

内科考试复习重中之重

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

降糖药的种类:

磺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快速促胰岛素释放剂、胰岛素。

监控糖尿病病情好坏程度的指标最好:

糖化血红蛋白。

(反映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尿病临床表现:

一、代谢紊乱症状群:

1、“三多一少”:

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屈光改变,视力模糊二、并发症和伴发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3、OGTT试验中,2h血糖值水平≥11.1mmol/L口服药物治疗:

(一)促胰岛素分泌剂:

a.磺脲类: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甲磺丁尿)b.非磺脲类:

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二)双胍类,主要用于治疗T2DM:

促进外周组织利用GS(苯乙双胍)(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抑制小肠粘膜的α葡萄糖苷酶,延缓糖吸收(阿卡波糖)(四)胰岛素增敏剂,降低胰岛素抵抗,格列酮类

Ⅰ型Ⅱ型糖尿病区别:

主要条件:

Ⅰ型,Ⅱ型。

2血浆胰岛素:

绝对缺乏,降低/正常/升高。

3胰岛素释放试验:

反应低下/无反应,延迟反应/无反应。

4胰岛素抵抗:

少见,常见。

5酮症倾向:

明显,应激状态下可出现。

次要条件:

1发病年龄:

青少年多见,成人。

2病情:

急/重,轻/缓慢进展。

3体重:

消瘦,多肥胖。

4并发症:

急性代谢紊乱酮症酸中毒,慢性并发症肾衰、失明等。

5血中胰岛素细胞抗体多阳性,多阴性。

6口服降糖药:

多无效,多有效。

7胰岛素治疗:

必须,口服药无效/并发症。

8发病率:

0.2%,2%-4%

内分泌系统

甲亢的临表:

1多无全身症状,基础代谢率正常。

当增大到一定程度,则出现各种压迫症状①压迫气管②压迫食管③压迫颈部大V④压迫喉返N⑤压迫颈交感神经交链。

弥漫性:

多见于青春期,质软、光滑、两侧对称。

结节性:

存在包膜。

扩张滤泡集结成结节,常为多发2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1∶6,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20~40岁为多。

3.甲状腺肿程度不等的弥漫性、对称性甲状腺肿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3.眼征突眼为重要而较特异的体征之一,诊断:

功能诊断

(1)在临床上,遇有病程较长的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低热、腹泻、手抖、心动过速、心房纤颤、肌无力、月经紊乱、闭经等均应考虑甲亢的可能性。

(2)血FT3、FT4增高及血TSH降低(<0.5mu/L)者符合甲亢;2.病因诊断排除高分能甲状腺结节等其他原因所致甲亢。

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补充营养,精神紧张不安或失眠重者,辅用安定类镇静剂。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2)其他药物治疗3)放射性131I治疗(4)手术治疗,需慎重选择适应征。

3.甲状腺危象防治4.浸润性突眼的防治严重突眼不宜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慎用131I治疗。

5.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妊娠可加重甲亢,故宜于甲亢治愈后再妊娠。

6.胫前粘液性水肿的防治轻型病例不需治疗。

抗甲亢药物:

PTU(丙基硫氧嘧啶)MM(他巴唑、甲硫咪唑)

 

泌尿系统

1肾病综合征概念:

所引起的生理改变:

1大量蛋白尿2血浆蛋白变化3水肿4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1)诊断标准:

A.尿蛋白>3.5g/dB.血浆白蛋白<30g/LC.水肿D.血脂升高(第一项和第二项诊断必须有)(2)病理类型:

①微小病变型肾病→儿童多见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成人多见③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双轨征”,血清C3持续降低④膜性肾病→中老年多见

2急性肾炎治疗:

1多饮水,勤排尿:

促细菌和炎症渗出物排出2碱化尿液:

碳酸氢钠,减轻膀胱刺激症3去除诱因

3尿毒症产生并发症的原因:

1有些症状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有关2有些症状与尿毒症毒素有关a小分子含氮物质b中分子毒性物质c大分子毒性物质3肾的内分泌功能障碍

4肾盂肾炎鉴别诊断:

1急慢性:

肾小管功能异常;肾盂肾盏变形;肾脏形态大小异常2上下尿路:

全身表现;上尿路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

抗体包裹细菌,白细胞管型或颗粒管型,膀胱灭菌后尿培养3急性尿道综合征:

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症;女性多见;仅有尿路刺激症;排除病原体感染4慢性肾小球肾炎:

无尿路刺激症状;尿蛋白量较多,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肾小球功能损害;尿沉渣白细胞不增多,尿细菌阴性5前列腺炎:

男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液检查;影像学检查

5肾炎的鉴别诊断:

(1)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根据全身表现尿白细胞数增多尿路系统症尿细胞检查阳性,诊断不难确定。

但需与急性下尿路感染特别是膀胱炎相鉴别:

1、尿中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2、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为膀胱炎3、参考临床症状:

有发热(>38℃)或腰痛肾区扣击痛或尿中有WBR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4、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六周内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亦或经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

(2)慢性:

1、尿路感染病史1年以上而且持续有细菌尿或频繁复发者。

2、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减退者(如肾浓缩功能差尿比重低酚红排泄率下降)3、X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的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

6急性肾衰:

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急骤下降的临床综合症,其血肌酐平均每日增加44.2~88.4μmol/L。

临床表现:

分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

少尿型典型过程,表现有原发疾病,急性肾功衰竭引起的代谢系乱和并发症三方面。

1.少尿期一般持续5~7天。

(1)尿量常明显减少<400mL/d为少尿,<100mL/d为无尿。

(2)系统症状①消化系统症状出现最早,常有厌食、恶心、呕吐,严重者消化道出血,少数可出现肝功能衰竭、黄疸等,为预后不良征象。

②由于体内水分过多,出现气促、端坐呼吸、肺湿性啰音等心力衰竭表现,血压可高可低。

③肺部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④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性格改变、神志模糊、定向障碍、昏迷、抽搐等。

⑤严重急性肾衰竭可有出血倾向,可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生化及电解质异常血肌酐、血尿素氮上升,酸中毒、高钾血症、低钠血症。

(4)心血管系统:

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心包炎等。

2.多尿期持续1~3周,尿量可达3000~5000mL,尿比重常偏低。

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

系统症状大多逐渐减轻,易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

3.恢复期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尿量正常或偏多。

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尿比重有所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常偏低。

肾小球滤过功能在3~12个月内恢复正常。

诊断:

一旦发现患者尿量突然明显减少,肾功能急剧恶化(血肌酐每日升高≥44.2μmol/L)时,即应考虑急性肾衰竭的可能,特别是有心力衰竭、失钠失水、感染、休克或应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等情况时,更应高度警惕。

在确定为急性肾衰竭后,应按下面次序鉴别其次:

肾前性、肾实质性、肾后性。

治疗:

1.少尿期的治疗重点为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氮质潴留,给予足够营养和治疗原发病。

控制水、钠摄入应按照“量出为入”的原则补充入液量。

高钾血症的处理最有效方法为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低钠血症的处理一般仅需控制水分摄入即可。

2.多尿期的治疗治疗重点为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治疗原发病和防治各种并发症,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并逐渐减少透析次数直至停止透析。

3.恢复期的治疗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随访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对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应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以防其毒副作用。

7慢性肾衰竭:

是一个临床综合征。

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

分为三阶段:

①肾功不全代偿期GFR>50mL/min,血肌酐<178μmol/L,血尿素氮<9mmol/L②肾功不全失代偿期:

GFR>25mL/min,血肌酐>178μmol/L,血尿素氮>9mmol/L③肾功衰竭期:

GFR<25mL/min,血肌酐>445μmol/L,血尿素氮>20mmol/L.分期方法:

肾功能代偿期:

肌酐清除率减少至50-80ml/min,血肌酐133-177umol/L,无症状,肾功能失代偿期:

肌酐清除率减少至20-50ml/min,血肌酐186-442umol/L,可有轻度贫血、多尿、夜尿。

肾功能衰竭期:

肌酐清除率减少至10-20ml/min,血肌酐451-707umol/L,贫血明显,夜尿增多,水、电解质失衡,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尿毒症期:

肌酐清除率减少至10ml/min以下,血肌酐大于707umol/L,临床表现及血生化异常明显。

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2.各系统症状

(1)心血管和肺症状①高血压有少数患者可发生恶性高血压。

②心力衰竭是常见死亡原因。

③心包炎多为透析相关性。

④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⑤呼吸系统症状酸中毒呼吸深而长

(2)血液系统表现①贫血为尿毒症必有症状。

②出血倾向③白细胞异常容易发生感染,(3)神经、肌肉系统症状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是慢性肾衰的早期症状之一(4)胃肠道症状,最早最常见症状。

(5)皮肤症状皮肤瘙痒是常见症状,6)肾性骨营养不良症(7)内分泌失调(8)易于并发感染尿毒症常见的感染是肺部和尿路感染。

(9)代谢失调及其他。

诊断:

1.基础疾病的诊断肾脏影像学检查和肾活检。

2.寻找促使肾衰竭恶化的因素①血容量不足②感染;③尿路梗阻最常见为尿路结石;④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⑤肾毒性药物⑥急性应激状态⑦高血压⑧低钙血症、高磷血症或转移性钙化。

治疗1.治疗基础疾病和使肾衰竭恶化的因素,及时诊断治疗慢性肾衰基本疾病,是处理肾衰的关键。

2.延缓慢性肾衰竭的发展

(1)饮食治

(2)必需氨基酸的应用(3)控制全身性和(或)肾小球内高压力首选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4)其他高脂血症的治疗与一般高血脂者相同,高尿酸血症通常不需治疗。

(5)中医药疗法

8慢性肾衰并发症:

一水、电解质失调1钠、水平衡失调2高钾血症3代谢性酸中毒4磷钙平衡失调和肾性骨营养不良症;二心血管和肺并发症1高血压2尿毒症性心包炎3心力衰竭4尿毒症肺炎;三血液系统并发症;四感染;五神经精神和肌肉系统症状;六其他

 

呼吸系统

1肺炎:

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2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咳嗽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痰

3细菌性肺炎临表:

热病容,少数有呼吸急迫和紫绀,重症病人体温可高达39~40℃,血压下降休克体征,胸部检查患恻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可增强或减弱,叩诊有浊音,听诊可有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罗音,少数可有胸膜磨擦音或呼吸音减弱。

4肺炎链球菌肺炎临表:

上呼吸道感染、突然寒战、高热(稽留热)、全身酸痛,针刺样胸痛。

咳嗽,痰少→增多,粘液脓性,铁锈色。

消化道:

恶心、呕吐、腹泻,肩或腹痛。

休克、神经系统症状。

热病容、口唇疱疹、实变体征、罗音、胸膜炎。

并发症:

感染性休克、化脓系性胸膜炎、心内膜炎、心肌炎、脑膜炎。

5葡萄球菌肺炎临表:

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明显,反复寒战、高热、咳嗽、咳脓性痰或脓血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和胸痛。

严重病例还可有显著的衰竭和休克表现。

血源性者以脓血症症状为主。

呼吸音减弱、湿罗音、胸膜炎体征

6肺炎的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G

(2)支持疗法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

(3)并发症的处理应用抗菌药高热多在24h内退却,若体渐再升3天仍不退,多有肺炎球菌的肺外感染。

(4)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①补充血容量②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如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等。

③控制感染,加大青霉素剂量,每日400万~1000万u静滴。

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于病情严重者可应用。

⑤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输液太快,可发肺水肿,心力衰竭,随时监测。

注意血气分析。

⑥补液过多过速或伴有中毒性心肌炎时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应及时减慢输液,酌用毒毛花甙K或毛花甙丙静脉注射。

7肺脓肿临表:

1症状:

高热、咳嗽、咳大量浓臭痰、乏力、韩战、纳差等,严重者出现气短、胸痛、胸闷等。

2体征:

可无体征,可有局部湿罗音,可出现表浅部位的叩诊浊音等。

3辅助检查:

白细胞升高,脓液培养可找到致病菌,并选择敏感抗生素。

痰液分层:

泡沫、混浊粘液、脓性坏死组织。

胸片或CT:

可发现肺部病灶及液平面等。

支气管镜:

辅助治疗或吸痰培养等。

8一二型呼衰的诊断标准:

1型呼吸衰竭:

PaO2<60mmHg;2型呼吸衰竭:

PaO2<60mmHg;PaCO2?

50mmHg

呼衰的治疗

(一)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

(1)清理吸咽部异物,平卧,头后仰,下颌向上,易保持呼吸道通畅。

(2)必要时咽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3)注意湿化、易于排痰2给氧①急性呼吸衰竭PaO2明显降低→可迅速致死,急救时可高浓度给氧,即PaO2>60mmHg时使FIO2<50%注意氧中毒。

②慢性呼吸衰竭:

持续流量吸氧(1~3升/分)鼻导管吸氧时吸入气氧浓度计算公式为:

FiO2=21%+氧流量(L/分)×4。

3机械通气

(1)指标:

①呼吸骤停②PaCO2明显升高,PH值急剧下降,伴意识障碍或自主呼吸无力。

③严重缺氧。

一般方法给氧,PaO2不能接近安全水平。

④分泌物阻塞气道,插管吸痰仍不能维持有效通气。

脱离呼吸机的指征①低流量吸氧PaO2达到50mmHg以上(6.7kPa)PaCO2恢复基础水平②病情较为稳定。

基本纠正危重状态③先湿化给再试脱机15-30分钟,观察患者呼吸状况,查血气、可耐受则延长脱机时间→自主安全呼吸。

(二)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1治疗基础病2氧疗3支气管扩张剂4抗生素5止咳化痰6治疗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

胸膜腔由胸膜壁层和脏层构成,是不含空气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

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

此时胸膜腔内压力升高,甚至负压变成正压,使肺脏压缩,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产生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碍。

分类:

闭合性(单纯性),交通性(开放性),张力性(高压性)临床表现症状:

1、常有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突感一侧胸痛、气急、憋气,可有咳嗽、但痰少,数小时后逐渐平稳;积气量较大者或者原来已有广泛肺部疾患,病人常不能平卧2、张力性气胸由于胸腔内骤然升高,肺被压缩,纵隔移位,出现严重呼吸循环障碍,病人表情紧张、胸闷、甚至有心律失常,常挣扎坐起,烦躁不安,有紫绀、冷汗、脉快、虚脱、甚至有呼吸衰竭、意识不清。

3、体征:

少量气胸体征不明显,大量气胸时,气管向健侧移位。

视诊:

患侧胸部隆起触诊:

呼吸动度及语颤减弱叩诊:

过清音或鼓音,心或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听诊: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泡破裂音:

左心缘处听到与心跳一致的声音胸内振水音:

液气胸时

9肺结核:

临表:

胸内淋巴结肿大,增殖性病变,渗出性,干酪性,空洞。

并发症:

喀血,感染,播散,呼吸衰竭,肺心病。

治疗1一般性治疗2药物治疗3对症处理(糖皮质激素,喀血处理)4手术治疗5预防(教育,隔离,卡介苗)

原发型肺结核常见于少年儿童,血行播散型常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继发型多见于成人。

10肺癌:

临表一、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1)咳嗽2)咯血或血痰3)气短或喘鸣4)发热5)体重下降,二、肺外胸内扩展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胸痛2)声音嘶哑3)咽下困难4)胸水,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6)Horner综合症,三、胸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2转移至骨骼,3转移至腹部,4转移淋巴结,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及全身衰竭等症。

四、肺外表现:

1)杵状指(趾)及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2)异位促性腺激素—内分泌紊乱3)分泌抗利尿激素,4)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5)神经肌肉综合症,6)高钙血症,7)类癌综合征。

晚期病人可出现:

一、全身症状:

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及全身衰竭,二、全身衰竭肿瘤压迫或侵犯引起的征象:

1)声音嘶哑2)膈肌麻痹3)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4)颈交感神经压迫综合症5)臂丛神经压迫综合症,治疗:

1手术治疗(适应证)2放射治疗3化学药物治疗4免疫治疗5特殊治疗6对症支持治疗,肿瘤坏死或并发感染时均可有发热,前者称为癌热。

后者抗炎治疗有效。

小细胞癌以放疗为主,非小细胞癌以手术为主。

肺癌治疗:

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综合。

1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肺心病临表: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肺部原发疾病表现:

COPD表现,慢性咳嗽、喘息病史;逐渐加重呼吸困难;肺部叩诊过清音,听诊干湿罗音。

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体征,P2↑(提示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SM、剑突下心脏收缩期搏动(提示右心室肥厚、扩大)。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

(1)低氧血症:

除胸闷、心悸、心率增快和紫绀外,严重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2)二氧化碳潴留:

头痛,多汗,失眠,夜间不眠,日间思睡,出现睡眠规律倒错。

重症出现幻觉、神志恍惚、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和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以致死亡。

右心衰竭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及紫绀进一步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少尿。

体征:

发绀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严重者可出现舒张期杂音。

肝肿大伴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明显,并可出现腹水。

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急性肺水肿或全心衰竭。

并发症一、肺性脑病二、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三、心律失常四、休克,感染性?

心源性?

失血性?

五、消化道出血六DIC。

治疗1积极控制感染2改善肺功能①解痉平喘②祛痰③氧疗④呼吸兴奋剂或呼吸机辅助通气⑤营养支持疗法3控制心力衰竭①利尿剂②强心剂③血管扩张剂3其他:

控制心律失常②糖皮质激素的应用③并发症的处理④加强护理,康复治疗。

12支气管扩张:

是指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一场扩张。

临床以慢性咳嗽、可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特征。

 

消化系统

1各类型胃炎诊断:

1急性单纯性胃炎诊断:

诊断:

病史:

夏秋季、不洁食物史、潜伏期<1d、自然病程<1w。

症状:

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检查:

血常规—正常或WBC?

粪常规—少量RBC、WBC,无脓C或吞噬C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2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诊断:

既往大多无胃病史,但有本病诱因。

突然发生呕血/黑便。

急诊胃镜检查(24h内)能确定诊断。

2胃癌前期包括哪些疾病:

最重要的癌前病变:

肠化生,异型增生。

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限于粘膜下层以上、不论其面积多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

限于粘膜层的癌称粘膜内癌;已侵至粘膜下层称粘膜下层癌;癌病灶在10mm内的称小胃癌;癌病灶在5mm内的称为微小胃癌;内镜活检确诊为癌,但手术病理检查未发现癌灶者为超微癌。

胃癌的前期病变1癌前疾病:

(1)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息肉;(3)胃溃疡;(4)残胃炎2癌前病变:

(1)肠型化生;

(2)异型增生临床表现

(一)上腹部疼痛

(二)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疲乏无力*进行性消瘦*精神萎糜(三)恶心、呕吐:

食后饱胀轻度恶心感进食不顺利感(四)消化道出血(五)进行性贫血

3肝硬化病因:

病毒性肝炎,我国68%,乙肝为主,丙肝,慢性酒精中毒,欧美常见,合并乙肝,化学毒物或药物,血吸虫病,胆道疾患(淤胆)肝脏淤血,遗传和代谢疾病(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隐源性肝硬化

4肝硬化临表:

肝功能代偿期,症状轻、缺乏特征性、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及腹泻等。

肝脏常肿大,部分患者有脾肿大,可出现肝掌、蜘蛛痣及肝病面容。

肝功多正常或有轻度异常。

肝功能失代偿期1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①全身症状②消化道症状③出血倾向及贫血④内分泌失调。

5肝硬化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饮食三高两低一忌(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禁忌饮酒)补液支持治疗;2药物治疗:

抗肝纤维化药物(青霉氨、秋水仙碱)肝治疗(肌苷、肝泰、降酶药、门冬氨酸钾镁、抗病毒药:

干扰素、中医中药:

桃仁、红花)3腹水治疗4门静脉高压治疗5并发症治疗6肝移植手术

6原发性肝癌:

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肿痛或钝痛,2.肝肿大肝呈进行性肿大3.黄疸晚期出现4.肝硬化征象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可有脾大、腹水、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等表现。

5.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有进行性消瘦、食欲不振、发热、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少数肝癌者,可有特殊的全身表现,称为伴癌综合征。

6.转移灶症状肝内血行转移早。

辅助检查:

1.甲胎蛋白测定(AFP)2.血清酶测定。

3.B型超声显像,4.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5.X线肝血管造影。

诊断:

对凡有肝病史的中年、尤其是男性患者有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肿大,应作AFP测定和上述检查。

争取早期诊断。

对高危人群检测AFP结合超声显像检查每年1~2次是发现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

AFP持续低浓度增高但转氨酶正常,往往是亚临床肝癌的主要表现。

在排除活性肝病,妊娠,胚胎瘤外,AFP>500μg/L持续1月,或AFP>200μg/L持续8周,可确诊原发性肝癌。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有肝外肿瘤表现,2.肝硬化若肝硬化病例有明显的肝大,质硬的大结节等3.活动性肝病肝病活动时血清AFP呈短期升高,4.肝脓肿一般有明显炎症的临床表现,5.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腹膜后软组织肿痛,6.肝非癌性占位性病变如肝血管瘤,多囊肝,包虫肝病等可用CT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MRI和超声检查帮助诊断,治疗;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方法,手术适应征为:

①诊断明确;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②肝功能代偿良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正常的50%,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③心肺肾功能良好,能耐受手术者。

肝动脉栓塞化疗(TAE)为非手术首选方法。

7幽门梗阻临表:

节律性疼痛—不规律,呕吐隔夜食物,脱水、电介质紊乱,胃型、蠕动波、振水音。

8急性胰腺炎:

诊断:

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1抑制和减少胰液分泌2解痉止痛3抗生素:

轻者不用,重者足量使用广谱4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5营养支持6激素:

出血坏死型酌情用7腹膜灌洗。

内镜治疗: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主要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胆道紧急减压,引流和去除胆石梗阻。

中医中药:

清胰汤,尤其是对水肿型胰腺炎效果好,应早应用。

外科治疗:

并发脓肿、假性囊肿者,不能除外胃肠穿孔、肠梗阻等,合并胆石病,胆道梗阻而无内镜治疗条件者,经内科治疗后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等病情加重者。

急性胰腺炎诊断:

轻症:

剧烈而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轻度发热,上腹部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同时有血清淀粉酶和(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排除其它急腹症者,即可诊断。

重症:

轻症+局部并发症和(或)器官衰竭。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判断:

1、全腹剧痛及腹膜刺激征2、腹水出现3、高热不退4、低血压与休克5、低血钙6、高血糖7、低氧血症8、出血倾向9、多脏器衰竭

急性胰腺炎特征性症状是腹痛,特点是:

(1)饮酒和饱餐后发生

(2)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时可减轻(3)程度不一(4)钝痛,刀绞样痛,钻痛,绞痛(5)呈持续性,可阵发性加剧(6)不能为一般胃肠痉挛药缓解

Grey—Turner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少数患者因胰酶、坏死组织以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层渗入腹壁下,致两侧腹部皮肤呈暗灰蓝色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即可确诊(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48小时开始↓,持续3~5天),多数急性胰腺炎属于轻症胰腺炎

轻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措施:

(1)禁食

(2)胃肠减压(3)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4)止痛治疗(5)抗生素(6)抑酸治疗

9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1)一般急救措施:

平卧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积极补充血容量,尽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