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市学年高三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8391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市学年高三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江苏省扬州市市学年高三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江苏省扬州市市学年高三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江苏省扬州市市学年高三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江苏省扬州市市学年高三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市学年高三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市学年高三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市学年高三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市学年高三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市学年高三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试题

高三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B.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C.ATP中含有核糖,形成时需要酶的催化;酶中可能含核糖,形成时需要消耗ATP

D.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ATP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4、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

能量来源不同: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

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或细胞质基质。

【详解】A、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A错误;

B、酶可以作为催化剂,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也可以作为反应的底物被相应的酶分解,B正确;

C、ATP中含有核糖,ADP和Pi形成ATP时需要酶(ATP合成酶)的催化;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故RNA酶含核糖,RNA通过转录形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

D、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少,故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有氧呼吸)不相等,D正确。

故选A。

2.下图是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图中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它是细胞内的“酶仓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③过程的完成不穿过膜,也不消耗能量

B.图中①~③过程既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也属于特异性免疫

C.溶酶体内的酶为胞内酶,由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

D.溶酶体中含酸性水解酶,细胞质基质近中性,其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溶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胞吞,②表示吞噬细胞形成囊泡,与溶酶体融合,③表示溶酶体水解形成细胞产物,对细胞无用的物质胞吐排出细胞外。

【详解】A、图中①过程表示胞吞,③过程表示胞吐,都不穿膜,但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图中①~③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并将其水解,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溶酶体内的酶由附着在内质网中的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含有水解酶的囊泡,也就是溶酶体,C错误;

D、溶酶体中含酸性水解酶,细胞质基质近中性,因此细胞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3.研究发现细菌中的天然蛋白质分子伴侣GroEL可作为携带疏水药物的纳米机器,肿瘤微环境中的高浓度ATP可以激发GroEL改变构象,蛋白构象的变化导致其内部由疏水微环境变成亲水性环境,进而主动释放携带的药物来杀伤肿瘤细胞,实现了药物的精准可控释放。

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肿瘤细胞中的DNA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B.高浓度ATP激发GroEL蛋白构象的改变与肽键的断裂有关

C.肿瘤微环境中高浓度的ATP在肿瘤组织液中合成

D.分子伴侣GroEL的合成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共同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的功能与它的空间结构有一定关系,空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就失去了它的功能;

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的癌变;

3、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对细胞增殖具有调控作用,癌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可能与DNA中两种基因的损伤有关,A正确;

B、蛋白构象的改变可能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肽键不一定断裂,B错误;

C、ATP的合成场所主要在线粒体,不是在肿瘤组织液中合成,C错误;

D、分子伴侣GroEL源自细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A。

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或模型建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照片不是物理模型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C.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桶中小球数量相等模拟了生物体内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D.提取绿叶中色素时,可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作为提取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提取色素原理:

色素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分离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2、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原理:

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详解】A、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科学家用电镜拍摄的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照片不是物理模型,A正确;

B、概念模型是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现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模型属于概念模型,B正确;

C、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由于生物体内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故两个桶中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C错误;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以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替代无水乙醇提取色素,D正确。

故选C。

【点睛】

5.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d表示等位基因)。

孕妇甲为该病患者,其丈夫正常。

现用放射性探针对孕妇甲及其丈夫和他们的双胞胎孩子进行基因诊断,诊断结果如图(空圈表示无放射性,深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色圈的2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探针利用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个体2表示该孕妇的丈夫,基因型为XdY

C.个体1、3表示该夫妇的双胞胎孩子,他们性别相同

D.个体1与正常异性婚配,所生女儿全部患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空圈代表无放射性,深颜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则图中孕妇甲既含有D基因,也含有d基因,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DXd);个体1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基因型为XDY;个体2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基因型为XdY;个体3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且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所以其基因型为XdXd。

【详解】A、用放射性探针对孕妇甲及其丈夫和他们的双胞胎孩子进行基因诊断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孕妇甲为该病患者,其丈夫正常,则个体2表示该孕妇的丈夫,基因型为XdY,B正确;

C、个体1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基因型为XDY为患病男孩,个体3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且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所以其基因型为XdXd为正常女孩,C错误;

D、个体1的基因型为XDY,所生女儿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为1,D正确。

故选C。

6.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中一组实验如下图所示(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培养物),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不经过步骤②操作,对该组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

B.若继续分离出子代噬菌体,其中大部分会含有32P放射性

C.若沉淀中含有较强放射性、悬浮液中几乎不含放射性,即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D.若①中培养液里含有32P,则子代噬菌体的DNA、RNA分子中均会带有放射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步骤,用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在本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如果搅拌不充分会导致部分噬菌体外壳附着在大肠杆菌表面,但对沉淀中放射性没有影响,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离心后上清中放射性会增加。

【详解】A.搅拌是否充分对该组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A正确;

B

合成子代噬菌体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部分含有32P放射性,B错误;

C.分别用被32P、35S标记的两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子代噬菌体合成DNA、R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不含有放射性,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RNA分子中不会均有放射性,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T2噬菌体侵染细薗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和实验步骤中具体操作的意义。

7.研究人员将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H4C1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

将DNA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分别对

应下图中的两个峰,则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为

A.4hB.6hC.8hD.12h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将DNA被14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5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5N。

【详解】将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H4C1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DNA变性离心后,得到14N-DNA占1/8,15N-DNA占7/8,则子代DNA共8个,繁殖了3代,细胞周期为24/3=8,C正确。

8.Akita小鼠是一种糖尿病模型小鼠,该小鼠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干扰了胰岛素二硫键的形成,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累积在内质网中,导致相关细胞的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空间结构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的加工

B.内质网功能紊乱会诱发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

C.Akita小鼠体内胰岛A细胞会大量凋亡

D.Akita小鼠体内肝脏细胞合成糖原的速率减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由此可见,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详解】A、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A正确;

B、根据题意“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即内质网功能紊乱会诱发凋亡基因的表达,B正确;

C、胰岛素基因在小鼠胰岛B细胞表达,则Akita小鼠胰岛B细胞大量死亡,C错误;

D、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根据题干信息,Akita小鼠胰岛素合成受阻,则体内肝脏细胞合成糖原的速率减慢,血糖浓度升高,D正确。

故选C。

9.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如图中曲线Ⅰ表示)、膜电位变化(如图中曲线Ⅱ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只有钠离子的浓度会发生变化

B.图中A点后,细胞膜内钠离子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

C.曲线Ⅱ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钠离子的浓度有关

D.图中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2、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中除了Na+

浓度会发生变化,K+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

B、图中a点后,Na+开始内流,而不是细胞膜内Na+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B错误;

C、曲线Ⅱ的峰值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所致,所以其大小与培养液M中Na+的浓度有关,C正确;

D、图中c点时为动作电位,此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错误.

故选C。

10.下图是种群的社群压力对种群数量影响的调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社群压力增大会导致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明显减少

B.社群压力增大会导致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明显减少

C.社群压力仅通过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方式对种群数量进行调控

D.社群压力增大引起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数量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有外源性调节与内源性调节两大类,题图所表示社群压力为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该图中显示了种群的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机制进行对种群数量的调控。

【详解】A、由题图可知,社群压力导致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A错误;

B、社群压力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加,导致低血糖、休克,B错误;

C、根据题图可知,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免疫三种调节方式控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调控种群数量,C错误;

D、由题图分析可知,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D正确。

故选D。

11.下图为横放的萌发后的玉米种子,据图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茎出现不同的向性,此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a、d侧

B.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受赤霉素和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且调节作用的原理相同

C.根、芽合成的生长素能从c运输到d、从a运输到b,反映了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

D.玉米种子萌发初期,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了淀粉的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

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详解】A、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茎分别出现不同的向性。

但由于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只有根的近地侧为抑制作用,此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d侧,A错误;

B、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诱导淀粉酶的产生,促进了淀粉的水解,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而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B错误;

C、生长素极性运输指的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并不是从c运输到d、从a运输到b,C错误;

D、小麦种子萌发初期,赤霉素增加,能诱导淀粉酶的产生,促进了淀粉的水解。

为种子的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花可以为传粉昆虫传递物理信息或化学信息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的作用

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声音信号吸引鸟类捕食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植物的花可以为传粉昆虫传递物理信息(颜色)或化学信息(花香),A正确;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没有体现信息传递的作用,B错误;

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但信息传递不完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D错误。

故选A。

13.“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知,历朝历代或多或少皆存在对环境保护的明确法规与禁令,用来规范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根据这一理念和生态学知识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西北地区建立“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

B.将生活垃圾回收后直接撒到农田中即可作有机肥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主张适度采伐原则

D.为了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

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资源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详解】A、西北地区缺水,“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适于在南方建立,A错误;

B、生活垃圾中可能含有废弃塑料、电池等造成土壤污染的物质,所有将生活垃圾回收直接撒到农田中作为有机肥是错误的,B错误;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提出不过分伐树,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主张适度采伐原则,C正确;

D、将植物秸秆焚烧会污染空气,D错误。

故选C。

14.在发酵技术中要避免杂菌污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泡菜制作加食盐、蒜、生姜及其他香辛料,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B.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进行消毒

D.与自然发酵相比,选用人工培养的菌种更易被杂菌污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无菌技术是实验室获得纯净培养物的重要措施,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可以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污染;实验过程中防止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2、

(1)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2)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

【详解】A、泡菜制作时调味料除了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外,还要加入少量白酒能使泡菜更加脆爽、清香同时还能起到抑制杂菌生长的作用,A正确;

B、不同微生物发酵的适宜温度不同,因此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

C、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进行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C正确;

D、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过程中利用了严格的灭菌措施,可以防止其它杂菌污染,且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错误。

故选D。

15.我国科学家成功将小鼠的颗粒细胞(卵泡中卵母细胞周围的细胞)转化为GV卵母细胞,进而恢复减数分裂并顺利培育出健康后代。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类似于脱分化,其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B.过程②表示减数分裂,GV卵母细胞不具备受精能力

C.过程③,受精后的X

细胞会再释放出一个极体

D.上述过程中涉及的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属于细胞工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中①类似于脱分化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④表示体外受精。

【详解】A、过程①类似于脱分化,其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正确;

B、过程②表示减数分裂,GV卵母细胞不具备受精能力,其分裂形成的X细胞才具备受精能力,B正确;

C、过程③,受精后的X细胞会再释放出一个极体,C正确;

D、上述过程中涉及的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属于胚胎工程,D错误。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6.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正确的是()

农谚

解释

A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

B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

C

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量

D

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

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CO2和无机盐,增加产量

A.AB.BC.CD.D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

(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3)光照强弱的控制;

(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5)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可看出该农业增产措施主要是白天升高温度,夜间降低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A正确;

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可以看出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B正确;

C、“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农作物种植密度合理可以增产,原因是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而非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错误;

D、“田里无粪难增产”,说明粪(有机肥)可增产,原因是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D正确。

故选ABD。

17.硝酸甘油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舌下黏膜薄且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NO,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时,尽可能坐好,因为硝酸甘油会使某些人的血压急剧下降,可能会造成跌倒危险

B.NO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由突触前膜胞吐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C.肾上腺素能舒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且作用迅速,可见NO和肾上腺素对心脏血管壁外平滑肌的调节结果一致

D.心肌供血不足是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推测心肌缺血时疼痛的发生,可能是心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刺激心脏神经导致的

【答案】AC

【解析】

【分析】

题干中描述“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NO”,由此可知NO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的。

【详解】A、由于硝酸甘油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血管扩张后人体的血压会下降,此时尽可能坐好,防止血压急剧下降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而跌倒,A正确;

B、在该题中NO的作用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符合神经递质作用的机理,B错误;

C、肾上腺素可以加速心跳与血液流速,推测其能够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