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综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324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综述.docx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综述.docx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综述

本论文版权属于新论文网,版权归新论文网所有

论文题目: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

摘要:

千百年来,爱情是永远不会老去的话题,爱情是痴男怨女永恒的信仰,爱情是流不完的血泪、写不完的小说、演不完的戏剧…女儿是水做的,水做的女子有水的柔情、水的妩媚、水的纯净、水的执着和水的刚性。

一旦遇上了、爱上了,便会将其当做全部。

现代女子还有事业可做,可古代女子呢?

她们似乎是专门为爱而生、专门为爱而活的。

追求自由恋爱,追求人性的解放,《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桃花扇》李香君以及《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天仙配》中的七仙女、《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梁祝》中的祝英台等等,这些典型的爱情代言人,一样的真情挚爱、不一样的爱情观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人们去回味、去传唱。

关键字:

朴素信仰付出专一自私过程忍耐惊世骇俗

提纲: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封建的时代,封建礼教的压迫残害,这些奇女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爱情?

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位置,她的择偶标准。

纵观上下五千年来的古代男女之间的爱情实在是可圈可点。

那些戏曲中流传千古的或凄美或圆满的才子佳人的爱情佳话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多情男女。

一、《西厢记》崔莺莺的爱情观

朴素而真挚的爱,可以冲破一切阻力,门第不能束缚爱。

崔莺莺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元稹的小说《莺莺传》中,后经元代王实甫改编成戏剧《西厢记》而被广为流传。

是一段典型的才子与佳人、大家闺秀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之所以会流传如此之广,几乎达到妇孺皆知的境地,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作者在读者面前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美丽女主角。

唤醒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盼,达到心灵共鸣。

这位女主角崔莺莺是一个深沉、含蓄而又内敛的相国小姐,内心世界丰富。

她自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因此她的心是海阔天空般的高远,她对爱情的渴望是充满着无尽美好的幻想。

在寺庙初遇到张珙的那刻“一世芳华仅为君开”,所有的爱情梦都寄托在张生一人身上,然而身处深闺的她一开始时胆怯的、惧怕的,对于如何冲破礼教的樊笼和未知的结局令她万分折磨。

一方面她的内心时刻涌动着纯粹而热烈的爱意:

她可以月下隔墙吟诗,以诗传情来大胆表白爱意,饱尝了相思之苦。

另一方面,她的身份、她的封建家长对她的约束让她迈出的步子千回百转。

所以就有了莺莺理智借故挑起事端来试探张生的真心。

是否真的值得自己一生依靠。

最终热烈的情感和真挚的爱战胜了传统的礼教,使崔莺莺做出以身相许的决定。

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结局。

我们在赞叹这个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美人时、在品味这段旷世恋情的同时不难看出,情窦初开的莺莺为了自己真挚的爱,从最初的好感,到理智的试探,彼此的了解后,几经权衡,冲破封建礼教的门第观念,最终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期间跌荡起伏的情节,在束缚面前能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真爱,又大胆的去表达,并努力的去争取。

这些内心的挣扎,反映在高阁中的闺秀们,一样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真爱,在封建社会女人地位不高的情况下。

能冲破阻碍追求自由恋爱是和现代人的恋爱一样的。

莺莺的爱是伟大的。

是个把握自己命运的奇女子!

二、《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观

爱是完美的信仰,忠于自己的感受。

《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著名剧作,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种特别的意义,更是还原了一个经典的形象。

剧中写出生在官宦人家的小姐杜丽娘在后花园游园后睡着,梦中与一个年轻俊雅的书生相爱,醒后寻梦不得,竟然抑郁而终。

而在死前曾把自己的画像埋入亭子的下方。

三年之后,进京赶考的书生柳梦梅路过此地发现其画像并受丽娘鬼魂之托为其掘开坟墓,丽娘复活,柳梦梅中状元,有情人终成眷属。

杜丽娘用自已的方式解读了爱的另一种真谛。

爱是完美的信仰,忠于自己的感受。

这个故事是凄美的,用现在的目光审视,又是那么的不现实。

丽娘是凄苦的,她是生活在自己爱的信仰里,一个美好的梦境,在她心里已经勾画出美好爱情的向往,就像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她爱的是自己勾画的一个影子,就像在水中看到两个相依相偎的倒影,实际知识只有她一个人。

在封建的压迫下是那样的无奈和辛酸。

在这方面丽娘没有莺莺那样有一个爱的信仰,就努力的去争取,理智的分析爱的忠贞性、可行性。

最后作品用神话色彩,给这个女人的爱画了个完美的句号。

那是善良的人们的心声和向往。

杜丽娘是懦弱的,现实中她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它代表了古时候大多数女子爱情的悲剧。

可她用死来反抗封建社会对女性、对感情的禁锢。

唤醒女人要追求爱的自由。

她是值得所有人去深思的,她的痴情与热烈、她的觉醒与抗争千百年来引起了多少痴情男女的共鸣。

三、《桃花扇》李香君的爱情观

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至死不渝。

若要说爱的贞烈当属孔尚任剧作中的那个李香君了,《桃花扇》令多少人感心动耳,坠落风尘非本意,李香君本是武将之女,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家道败落被迫成为青楼卖艺不卖身的雅妓,她风华绝代的容貌、琴棋书画样样出众的才情使她被列入秦淮八艳之一的行列,她让当地多少王孙公子、文人雅士为之倾倒,为求一见不惜一掷千金。

然而她偏偏爱上了身无分文的风流才子侯方域,自此素颜布衣、闭门谢客只等侯方域归来。

其间在面对强权威逼下她毫不犹豫一头撞在柱子上,打算以死明志,鲜血溅落在侯郎赠与她的定情物——一把绢扇上,被好友杨龙友拿去点染成一朵朵鲜艳的桃花,诉说着她与侯郎的缠绵缱绻的爱情故事。

如此可歌可泣的痴情烈女竟然在乱世中颠沛流离、患上绝症,经过数次的寻找、错过,然而和侯方域最后一面也没见着就香消玉殒...

纵观李香君的爱情观。

她认为,如果那个人值得爱,那就要无怨无悔的付出,至死不渝。

她和侯方域的爱情中不仅有封建礼教的压迫,还有政治的压迫。

但李香君从显赫家世到沦落风尘。

她从未放弃爱的追逐,知道生命出现情投意合的侯方域。

她的内心终找到归宿。

她和侯方域褪去妓女和官宦的外衣,真心相爱,都是何其伟大的。

虽然是时代造成悲剧,可李香君能坚持自己对爱的信仰。

她对爱无怨无悔的付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子们内心对爱的淳朴和坚韧。

作品中的李香君是一面旗帜。

四、《警世通言》杜十娘的爱情观

爱是专一、活着的尊严

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睿智的美丽女子,她虽误落红尘,过的是人间地狱般的生活,但是却活的超凡脱俗,她并没有对人生就此绝望,没有对命运妥协,她始终在计划有一天能从良,过普通人家女子的日子。

杜十娘的爱是建立在自身利益之上至上,她的爱带着十足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她和同时代的普通女子一样追求爱的专一性。

活着要有尊严,更为理性与现实。

她代表了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青楼女子的普遍愿望。

她们要和平常人一样生活,那就要付出太多,在没有地位的羁叛,她们常常置于死地后生。

就是十娘的那份决断与刚烈,那份视金钱为粪土的品质打响了底层的使人们对美好爱情生活向往的第一枪。

十娘身为一代名妓,她不缺银子,甚至富的流油,可是这些并不是她想要的,她不想过整日卖身卖笑没有人格的日子,她想要的是和一个忠厚老实的男人好好过普普通通的日子。

她攒尽珠宝首饰与银两,只为跳出火坑而准备。

她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叫李甲的嫖客身上,聪明的十娘做事是万分谨慎的,尤其这还是自己的终身大事,她几次三番从各方面试探李甲的诚意,用计让自己从妓院解脱,用自己的真情打动、鼓励李甲,让李甲带自己走。

李甲在面对十娘的款款深情时或许有那么一刻是动了真情的,所以他答应带她走,只是在路途中清醒下来之后,摆在眼前的的难关让他后悔自己的鲁莽与冲动。

而恰逢此时孙富窥见十娘美貌便对李甲提出将十娘卖给自己,李甲竟然答应了,十娘在获知的刹那间一颗心跌入冰窖,她的愤恨足以激起这江里的千层浪涛!

想这背信弃义的男人!

想自己凄凉悲苦的一生,活着再无意义!

于是她一句一声血泪控诉李甲的行径,一屉一盒珍宝抛洒自己残存的情义,这时的李甲才真正知晓十娘的诚意,伴随着十娘纵身跳入江水中李甲的悔恨冰冻三尺、再难融化。

命运捉弄人,世事变化太无常。

不能说十娘遇人不淑,也不能说李甲背信弃义,只能叹人们脑子里那根深蒂固的观念——身份对爱情与婚姻的影响。

杜十娘怒投百宝箱的事,昭示了她在希望破灭之后的绝望,把美好的希望带入大海,带到来世。

十娘用自己的死,唤醒世人为爱勇于斗争。

那些封礼教在真爱面前不算什么,有爱就要争取。

五、《长生殿》杨贵妃的爱情观

爱是忠贞不渝,自私的。

清初洪升创作的戏剧《长生殿》讲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唐代唐明皇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国势强盛,但他却从此沉溺色,下旨选美。

因发现宫女杨玉环才貌出众,于是册封为贵妃,两人对天盟誓,并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之物。

杨玉环自册封为贵妃,荣耀及于一门,其兄弟姊妹俱有封赏。

这年春日,唐明皇与杨贵妃游幸曲江,秦、虢、韩三国夫人随驾,唐明皇因爱虢国夫人不施铅华的淡雅之美,特命她到望春宫陪宴并留宿。

杨贵妃知悉后,醋性大发,言语间触怒了明皇,明皇一怒之下,命高力士将她送归相府。

此后,唐明皇坐立不安,后悔不已。

高力士将此情景报与贵妃。

杨贵妃遂剪下一缕青丝,托他献给明皇,明皇见发思情,命高力士连夜迎接回宫,两人和好如初。

杨贵妃新舞《霓裳羽衣曲》压倒梅妃④《惊鸿舞》。

自此,三千宠爱,集于一身。

唐明皇为她,不惜劳民伤财,从海南运来荔枝。

唐明皇日日沉醉于温柔乡中,不思朝政,终于招来祸端,安禄山反叛,唐明皇奔逃蜀中避难,在马嵬坡,唐明皇无奈,被迫赐杨妃自尽。

杨贵妃死后,唐明皇自此心灰意冷,传位于太子,自己当了太上皇。

自蜀中归来,仍是日夜思念杨妃。

有一天做了一场恶梦后,访得异人为杨玉环招魂。

临邛道士杨通幽奉旨作法,找到杨玉环幽魂。

八月十五夜,杨通幽引太上皇魂魄来到月宫与杨玉环相会。

玉帝传旨,让二人居忉利天宫⑤,永为夫妇。

这戏剧中带着神话的色彩或许把二人的爱情夸大了,说皇帝和妃子间有真挚的爱情,可能谁也不信。

单凭那皇帝的后宫三千就让人难以置信他会专宠杨贵妃一人,但是偏偏白居易写下“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的诗句,真是不知令后宫那三千佳丽有多羡慕嫉妒恨。

言归正传,我们说的是杨贵妃的爱情观,我认为作为一个妃子,她除了爱皇上别无选择,那是她的任务、她的使命、她余生全部的、唯一的事情,即使不爱那皇上也得装作去爱。

我在想唐明皇一定也是一个文韬武略、气宇非凡的帅哥君王吧,所以杨贵妃去爱、去真的爱了。

倘若皇上是个老头子,那么二八年华的杨贵妃如何去爱?

在当时一夫多妻制的时代,杨贵妃能用自己的方式,表明自己对爱的至死不渝,揭露爱是自私的本质,用自己的智慧让唐明皇深深感受,我不是爱你的权力和地位,我是爱你的一个人。

没有身份的外衣,只有内心。

在看到这一点唐明皇才才在三千佳丽垂青她一人。

她能在宫闺斗争中坚守自己对三郎的爱是难能可贵的。

六、《天仙配》七仙女的爱情观

爱是付出的一种过程

长篇神话小说《天仙配》,主要讲述了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朴实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从天庭下到凡尘,冲破重重阻挠与董永结为夫妻,玉皇大帝得知怒不可遏,命令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为了不使董永受到伤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荫树下与董永泣别的故事。

这部神话小说虽为虚构,但是却怀揣着人们对于一种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渴望。

爱情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天上和人间的真情,仙女和凡人的真爱,那种超脱物质之外的爱情境界使人望尘莫及。

勇敢的七仙女在与天条戒律抗争中伤痕累累,但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感情。

人人都渴望成仙去过神仙般的日子,尤其在如今,爱情首先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谈恋爱首先要看对方的经济条件,否则一切免谈。

七仙女能放弃尊贵的天庭生活,跑到人间嫁给一个农民,勇气着实可嘉,原因是七仙女受心中的真爱驱使,是受她那只要和心上人做一对比目鱼、一对鸳鸯就是死又何惜的爱情观牵引。

真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只有爱过,才知情重。

在心里最终的不敢面对的结果面前,在生命面前,为了保全董永的生命,她选择了舍弃。

在冒天下大不违,在严密的天条律例中,在未知结果的情况下,还义无反顾的追求爱的过程,追求爱的信仰。

那是何其的勇敢和壮烈。

一种千年的铁树,在孕育的过程中,她不知道会不会结果,可是努力的去坚守。

这种过程不是一种美吗?

值得我们去深深的思考。

七、《琵琶记》赵五娘的爱情观

爱是一种坚定的信仰。

恒久的忍耐。

元代高明著作《琵琶记》讲了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爱情故事:

赵五娘与书生蔡伯喈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为由放弃参加科举考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

但父亲蔡公不允许,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

谁知皇榜揭晓自己竟中了状元。

又接到圣旨要将新科状元入赘牛丞相府为牛小姐夫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允,强迫其滞留京城。

那一边自伯喈离家后,家乡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

在婆婆和蔡公都死后她一路乞讨上京寻夫。

后来终于在牛小姐的帮助下和蔡伯喈团聚,留下了二女共侍一夫的团圆结局。

赵五娘的故事让人翕然泪下,不是撩拨它人们内心的那份善良和恻隐,而是她给人表达了她对爱的坚定的信仰和恒久的忍耐。

如果没有和蔡伯喈的真爱,她会坚守清贫;她会在在失去亲情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投奔自己心爱的人。

当然这种爱是基于双方的,那是她对蔡伯喈的了解,伯喈能在取得功名之后以尽孝只由,拒官、拒婚也是何等的痴烈。

赵五娘的爱情虽然也是坚贞的、感人肺腑的,也是顺从当时“从一而终”、“好女不嫁二夫”的爱情观。

反映当时大多数女子的普遍爱情观。

是封建礼教下约束的产物。

但其中至真至爱的情愫发人深省。

八、《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的爱情观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梁祝的故事堪称家喻户晓的经典。

祝员外答应了被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祝英台外出求学的请求,随后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

路上遇到梁山伯,二人义结金兰,又同窗同宿整三载。

三年的时光,英台不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个傻小子,在结束学业回家前,英台留下蝴蝶玉佩、请师母做媒许婚山伯。

走时,山伯长亭十八相送,英台通过多种比喻和暗示想让山伯明白自己是女儿家,同时也向他透漏自己的情义,无奈梁山伯那个呆头鹅竟然丝毫没有领会。

数月后山伯也辞学回家,向师母告别时才得知以往的种种...然后山伯兴高采烈地去祝家提亲,结果是晚了一步,马太守的儿子马文才已经先一步向英台提亲。

山伯回去后相思而亡,英台痛不欲生,就在她成亲之日跳入山伯坟墓,二人双双化为蝴蝶。

祝英台是个前卫、大胆、果敢的奇女子。

祝英台的爱情观表现出了古代女子从未有过的大胆和主动,她和杜丽娘、七仙女的不同在于,她是完完全全蔑视封建礼法的,在和山伯朝夕相处,深深的了解对方后,有共同志向和生活态度后,毅然大胆争取,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积极应对。

当得知山伯为爱抑郁死后,她的痛不欲生、为爱献身。

她的惊世骇俗的决定让铁石心肠的人都为之动容。

伴随着狂风大作、雷电交加,英台义无反顾的纵身跃入坟墓,与心爱的人共赴黄泉!

她的爱只建立在对生活的深深认识,是理智而又坚定的。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是大革命时期人们高尚的爱国热情和推翻黑暗社会的事业理想写照。

一种民族大义舍弃小我的体现。

那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则是在和平时期,不管什么年代对爱情追求的至高境界。

英台的殉情为这个凄美的爱情诠释的淋漓尽致,也是传颂古今不衰的颂歌。

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被赋予了感情,总会有那么一些催人泪下的故事,那些为了爱前仆后继的女子们或专一、或痴烈、或大胆、或刚烈、或坚贞、或深情...正是是她们为这苍白的生命绘制出一朵朵壮丽的奇葩,为中国的爱情史谱写出优美的赞歌。

细数这些奇女子,都是在封建礼教大时代下,探索自我,追求自由,追求男女平等,追求真爱的一种斗争,这是她们的共同之处,崔莺莺、杨贵妃、李香君、祝英台她们都有一个正确的爱情观,她们地爱情更为理智,都是基于朝夕相处,志趣相投的基础上,知道了爱的目的,隆隆烈烈的爱着,有坚守,有殉情都是完美的爱。

反观杜丽娘、赵五娘、杜十娘、七仙女她们地爱情或虚幻或朴素或现实无怨无悔的付出。

这些爱情都是浩瀚如烟的滚滚红尘中瞩目的星星,照亮我们的内心,追随真爱的影子。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在封建压迫下的奇女子为爱奋斗。

然我们现在的人们不也是压着名利,金钱的枷锁吗?

虽然现在妇女解放了,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可有多少能在这种枷锁下坚守自己的真爱。

正如王朔先生的话“我们明知这是个圈套,还心甘情愿地钻进去。

”客观的分析了当今爱情的现状,也在呼唤人们心灵深处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在恋爱态度、择偶标准、个人生活中爱情的位置、如何对待失恋。

正确的对待这些严肃话题,理智的分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目标。

才能找到自己的真爱,符合共同志趣的美好人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就是这样的浅浅哲理。

短暂的人生容不得我们蹉跎,当深深思索后你会发现他(她),原来你也在这里。

注释:

[1]秦淮八艳:

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顾横波、卞玉京、寇白门、马湘兰、陈圆圆。

[2]曲江:

西安城区东南部,唐代为皇家园林。

[3]虢国夫人:

杨氏,唐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

安史之乱时在出逃中被迫自杀。

[4]梅妃:

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

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

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

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

[5]仞利天宫:

天主释提桓因(帝释)的住处。

此城周围四万十千由旬,纯由黄金所造,城门都是以种种珍宝严饰,城中央有宝楼重阁,为琉璃众宝所咸。

参考文献:

[1]参见宁宗一等《元杂剧研究概述》“元杂剧现存剧本目录索引”,第393页,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

[2]参见戚世隽《明代杂剧研究》第二章“明杂剧作家作品基本材料”,第21-44页,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由于统计标准不一,李修生主编《古本戏曲剧目提要》计为209种,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3]林侑莳《全明传奇》收录247种,台湾天一出版社1985年。

《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列199种。

[4]参见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曲学大辞典》,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5]参见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6]《元代杂剧全目》,北京:

作家出版社1957年。

[7]《明代杂剧全目》,北京:

作家出版社1958年

[8]《明代传奇全目》,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9]《清代杂剧全目》,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10]参见刘效民《记傅惜华〈清代传奇全目〉手稿残页》,《文献》2002年第1期。

[11]《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