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大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133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1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儿知识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育儿知识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育儿知识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育儿知识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育儿知识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育儿知识大全.docx

《育儿知识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儿知识大全.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育儿知识大全.docx

育儿知识大全

给孩子获得成功的尝试

  在2000年—2002年的2年时间里,我们曾在昆明康慧培婴早期教育中心做过这样一个“测试宝宝问题解决能力的游戏”:

  

我们准备了一个“小房子”,“小房子”的质量很轻,1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轻易地举起来;“小房子”的骨架都是安全的软塑钢材料,孩子的力量就可以轻松地让房子发生变形;房子的四周都是网状,这样孩子在里面就可以看到外面而不会感觉到恐惧;房子的顶部有一个圆形的洞,底部有一个方形的洞,孩子可以从这两个洞口出来。

  

然后我们把孩子放到“小房子”里面,鼓励孩子从里面出来。

  

我们来看看,孩子们都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出来——  

有的孩子尝试把“房子”慢慢推倒,自己的身子也随着倒下,然后从顶部圆洞口爬出来;  有的孩子经过观察,托着底部的方形洞口,把“房子”举起来,然后从底部洞口钻出来;  

有的孩子努力举高一只腿,用胳膊撑住身体,然后慢慢地从顶部洞口爬出来;  

有的孩子在惊慌之中,无意把“房子”弄倒,发现了出口,然后爬出来……  

测试结果发现:

虽然各个孩子采取的方法不一样,但大部分孩子都能从“小房子”里出来。

而且当把孩子重新放到房子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去尝试用新的方法从“房子”里出来。

  

在这里,我们不想说明用哪种方法爬出来的宝宝“聪明”,只是想通过这个测试,向家长展示如何通过游戏手段来激发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可能,您也可以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纸箱子,让您的宝宝试一试,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相关理论  ——创造一个孩子易于进行多种尝试并获得成功的环境  

在上面的测试游戏中,孩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爬出来,让孩子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获得多种尝试的机会,会促进宝宝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所以,您应该提供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使孩子可以受到鼓励去实验各种各样的想法。

如果您给孩子提供的游戏有诸多的限制、有很多的规则,让孩子的尝试行为总出现各种“错误”或是“失败”,这样的游戏是不利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同时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尝试的积极性。

  

双语不用教早教网:

容易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方式,会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建立信心。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拿棒棒糖  您准备一个普通的放卫生纸的塑料纸桶,再准备一根棒棒糖和一根绳子。

然后您把棒棒糖栓在绳子上,并把糖放在卫生纸桶里。

您最好用绳子绑在糖的“重心”位置,这样一拉绳子,糖正好可以平平地卡在纸桶的圆口上。

然后把准备好的游戏材料给宝宝,鼓励宝宝把纸桶里的棒棒糖拿出来!

  

【讲解】通过设计巧妙的游戏,让孩子可以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够东西  您可以把孩子想要的玩具放在高台上,在玩具上栓上绳子,把绳子垂下来,引导孩子去取玩具,但不要提醒孩子去拉绳,看孩子会不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就能去拉绳子把玩具取下来。

同时,家长还可以在孩子的手边放一件可以利用的工具,比如衣架、小棍子或小板凳,引导孩子用工具拨下来或搬小板凳踩上去够玩具。

如果孩子自己不能理解如何去做,家长可以使用工具做一次示范,但不容许手把手地教。

  

【讲解】学习使用工具不但帮助宝宝建立间接思维能力,而且在游戏中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1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了看动作就能理解动作事物关联的思维能力,所以要求家长尽可能是肢体动作的示范,而不要过多地手把手的指导。

  

(3)绕绳子  把绳子两端绑在孩子手腕上,让孩子把绳子从身前绕到身后来。

看孩子能否自己完成,然后您再做示范,如何把绳子从脚下绕过来。

在游戏过程中注意绳子不要甩在其他小朋友身上。

  

【讲解】游戏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促进孩子身体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

游戏中孩子可能不配合会大哭起来,家长不要强迫孩子。

  

(4)摘水果  您可以在屋子里栓一根绳子,在绳子上吊一些水果,绳子的高度适合,能让孩子手提篮子能稍稍跳起一些就够得到。

您也可以在四周放一些板子,看孩子是否会动脑筋把板子垫在脚下把水果够下来。

  

【讲解】2岁以上的孩子大部分是能够跳起来了,但孩子的跳跃动作却非常的吃力,往往跳起以后还没有原来高,而且上身动作也比较紧张,要想跳起来并伸手去够水果是非常难的。

所以我们准备了一些可以帮助孩子的工具,但家长不提示,看孩子是否会自己解决问题。

游戏的目的既锻炼了孩子的跳跃动作,又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给孩子提供宽松的游戏环境?

  

在宽松的游戏环境下,孩子会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宝宝独立性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所以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创设适合的环境帮助孩子成长:

  

1.提供的游戏要适合孩子的认知和动作能力发展水平;  

2.提供的游戏要有多种解决方式,以鼓励孩子能进行多种尝试;  

3.游戏材料要保证最大程度的安全,可以让孩子独立操作;  

4.尽可能不提供帮助;  

5.生活中经常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办法”。

  

※致家长的话  不要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要让宝宝成为独立的人,让他会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学习、独立地学会解决问题……这个需要双语不用教早教网:

您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

面对宝宝的“无理哭闹”

宝宝太爱探索了,尽管您多次地告诉过他这个危险、那个不能动,但他还是可能对您的警告“置之不理”。

如果是不太危险的东西也就罢了,问题是孩子很可能正在玩耍一件特别危险的东西,比如刀子或是洗便盆的草酸。

这个时候,您只有采取强制手段及时地从宝宝手中“抢”走危险品并再次大声地强调“不能玩!

”您的“突然举动”一定会吓着宝宝,他会哇哇大哭起来。

您很想让宝宝多哭一会让他记住,但又很心疼。

怎么办呢?

  

※测试——家长如何处理问题?

  

1.您已经告诉过宝宝不能玩厕所里的“杀虫剂”,并且强调了非常危险,但不小心还是被宝宝拿到了,您不由分说地抢走宝宝手中的“杀虫剂”,甚至还顺手打了孩子一下,以示“强烈警告”。

这个时候宝宝会大哭大叫起来。

对于宝宝的哭闹行为,您是怎么解决的?

  

A.不理他,任他发泄,实在烦了就干脆把他放到卫生间里,留他一个人在那儿哭,让孩子长长记性。

否则他以后还玩!

  

B.好好劝说,再次告诉他这个东西很危险,所以不能玩。

如果他还继续哭就任由他哭,冷处理。

  

C.好好劝说,并以给糖果或玩具作为停止哭闹的条件,防止孩子哭得过激伤害身体。

  

D.不理他,您在一边摆弄其他玩具,吸引宝宝自己参与过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和他讲道理,并要求宝宝承认错误。

  

在您的生活中可能没有发生过和测试中同样的情况,但一定有过相似的情况,比如宝宝做了错事,您批评了他、甚至惩罚了他,他会哭闹;当宝宝的欲望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无论您怎么解释他都不听,无理地哭闹。

在面对宝宝的这种哭闹行为时,您是否也有和以上测试中相似的感受和行动呢?

  

※对于宝宝的哭闹,您是怎么应对的呢?

  

(1)如果您的做法和A家长相似:

  

您可能是一位缺乏耐心的家长,您的处理结果很可能是:

宝宝以后不当着您的面玩,但他会背着您玩。

而且,宝宝的性格会逐渐变得胆小,还会无缘无故地特别依恋您。

这是因为,您的举动会让宝宝以为您不要他了,所以他会特别地双语不用教早教网:

依恋您,甚至会时刻地紧拉住您的衣服,不让您离开寸步。

千万别这样做,您过激的行为让宝宝无法应对这突发的变化,他还太小!

  

(2)如果您的做法和B家长相似:

  

那您需要的不是耐心,而是了解一点点教育的“技巧”。

您的处理结果当然会让孩子记得,但您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更合适的、积极的调节心理的方法。

而不是任由宝宝自己摸索,有的宝宝会一直哭很长的时间,这样会很危险。

  

(3)如果您的做法和C家长相似:

  

您的宝宝从此可能会学会“赖皮”的招数来“对付”您,一定要警惕了!

同时也要提醒您,对宝宝的教育要做到坚持原则。

  

(4)如果您的做法和D家长相似:

  

您是一位比较聪明的家长,宝宝不但完成了自我反省和自我判断的过程,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应对现实变化做出相应的心理调节。

如果您摆弄的玩具或游戏特别吸引宝宝,宝宝非常想参与,但他因为做错了事而又有所顾及,就在这样的“思想斗争”中,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反省。

  

您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D家长的方式是最可取的一种方式。

 当然,在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时,您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处理,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应该如何教育?

  

1.您要强忍住怒火,千万不要当时就大动肝火,否则,您的行为只会教会孩子生气的时候可以这个样子,继而会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

  

2.当孩子正在“无理哭闹”时,您没有必要马上跟孩子讲道理,宝宝在那个时候都比较激动,是很难听进去任何道理的。

等他平静下来您再告诉宝宝他的错误,然后再给予适当的惩罚,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3.采取积极的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开展新的游戏、播放孩子喜欢的卡通片等,千万不要采取消极的方式,更不要“恐吓”孩子——再哭就不要他,这样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

  

4.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时,让他稍微哭一会儿再采取措施。

  

5.千万不要为了制止孩子的“无理哭闹”就给予不合理地承诺和物质刺激。

  

※致家长的话  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时,您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但千万不要打孩子!

您会和孩子说话吗?

  语言是进行交流的载体,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

如果没有语言,宝宝如何和外界进行交流?

您又如何了解宝宝的需求?

宝宝又如何知道您的愿望呢?

  2岁左右的宝宝,他能说很多话了,即使他不能很好地用句子来表达,但他基本是能理解您的意思了。

可有的时候,您会发现宝宝似乎“听不懂您的话”,这是怎么回事?

  ※测试题——“拿拖鞋”

  首先,请您把鞋架上的鞋、卫生间里穿的鞋、卧室里穿的鞋收整齐放在它们原来的位置上。

您下班了,觉得很累,坐在客厅沙发上休息、看电视或吃水果。

接下来,您想去洗澡,想让宝宝帮您去卫生间里拿您洗澡时穿的拖鞋,您会怎么对宝宝说呢?

  A.宝贝,拖鞋(手指示强调),帮妈妈拿双拖鞋!

  B.宝贝,妈妈想去洗澡,帮妈妈拿双拖鞋,好吗?

双语不用教早教网:

  

C.宝贝,去那儿(手指卫生间方向),帮妈妈拿双拖鞋,好吗?

  D.乖宝贝,您能帮妈妈一个忙吗?

(得到答复后再继续)妈妈想去洗澡,你帮妈妈去卫生间里拿那双小狗的塑料拖鞋,好吗?

  在平时生活中,您一般采用类似哪种形式的沟通方式?

您的宝宝能理解您的意思,并完成您给他的任务吗?

※您和宝宝说话的方式正确吗?

  

(1)如果您经常用A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的时候会不理您,对于您下的命令全当“耳旁风”。

尽管您可能会重复而耐心地说几次,但效果不佳。

您只好自己动手了。

您可能会在合适的时候教育您的宝宝,“妈妈给你买好玩的玩具,给你买好吃的果冻,你帮妈妈拿双拖鞋都不愿意?

这可不是乖宝宝!

”即便是有这样的“事后总结教育”,效果又如何呢?

是不是效果也不明显。

  这是什么原因,是您的宝宝没有爱心,还是听不懂您的话呢?

  其实,更多的原因不在宝宝,而在您的说话方式上。

因为您的语言里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而您的“事后教育”里又有太多的抱怨。

孩子是不能理解他有什么“义务”的,他需要的是鼓励和参与的兴趣。

  在这里要提醒您,您可能在其他事情上也有同样的情况,记得要尝试经常去鼓励孩子!

  

(2)如果您经常用B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可能会发现,宝宝有时会出现执行的错误,他可能会给您拿来一双其他的鞋,或是拿了卧室里的软拖鞋。

然后您可能才会反复强调“妈妈要洗澡,你想想,应该去卫生间里拿洗澡穿的拖鞋啊!

  是孩子听力有问题听不懂您的话吗?

  不是,是您下的命令语意不清晰、语言信息太少,孩子一时不能判断去拿什么、去哪儿拿,所以出现了执行的错误。

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通过直接的口语去快速判断后面隐藏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也要提醒您,您平时和宝宝说话的方式词语可能有些贫乏,给宝宝的语句太简短。

这样下去,您宝宝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会受到影响了!

建议您要习惯使用长一些的复杂语句和宝宝说话,如果宝宝听不明白,您可以重复双语不用教早教网:

几次,但不要拆成短句或是词汇来表达意思。

  (3)如果您经常使用C模式和宝宝说话:

  虽然宝宝能很好地完成您的任务,但您可能会发现,宝宝平时和您说话的时候,也喜欢用大量的肢体动作来表达他的意思,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意思。

有的时候表达不能完整,或是大人不太理解他的意思,他就会非常着急,甚至语言结巴。

  这是什么问题呢?

  这种现象是隐藏在许多家庭中的问题,是您把孩子的言语理解能力弱化了,长期用肢体动作、眼神暗示等形式配合语言来表达意思,孩子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随着孩子的成长,所需要表达的意思会越来越复杂,这时这种类型的孩子就会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

  所以,针对2岁以上的宝宝,当您和他讲话的时候,建议您尽可能减少肢体动作。

  (4)如果您经常使用D模式和宝宝说话:

  您的宝宝不但很乐意接受您的任务,还会完成得比较好。

因为在您的命令中,您不但首先尊重了孩子的意愿,然后用孩子容易感兴趣的话题(小狗),激发了孩子参与的兴趣。

  同时您可能还会发现,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甚至会使用比较长的句子来表达他的意思,他经常会使用一些您没有教过他的词汇来表达他的意思,尽管有的时候他表达得并不那么贴切,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

但没有关系,您需要做的是耐心地倾听,等把孩子的意思听明白以后,用更标准或更贴切的语言帮孩子总结,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更大地发展。

  ※相关理论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

2岁左右的宝宝进入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语言理解能力也发展到了长句理解阶段。

这个阶段,您在和他说话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使用适合的表达方式促进宝宝各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

  1.禁止用娃娃语,比如吃饭饭、喝水水等。

  2.不能把完整语句拆散成词汇方式来表达,比如,“香蕉,苹果,宝宝,吃这个,那个?

”应直接使用规范的、完整的语句,比如“宝宝想吃香蕉还是苹果?

”如果您考虑到孩子太小可能听不懂长句才这样做,那您可以多重复几遍,或使用的句式长度或难度略高于宝宝的理解能力,但不要拆句子。

  3.规范语言,不要模仿孩子说话。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他表达开灯的时候,可能会说“亮亮灯灯”,打电话会说成“叮叮话话”。

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是孩子语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

如果您在表达这些意思的时候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就会起到不良的影响,让孩子以为他的表达是正确的。

  4.减少肢体言语表达形式,尽量使用口头言语来表达。

在孩子难以理解的时候再适当地配合以肢体动作。

  5.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语句要清晰、连贯、易懂,不要使用复杂的词汇。

  ※致家长的话  用适合的方式和宝宝对话,宝宝会更理解您的意图。

喜欢反复做事的“傻”孩子

  您可能看见过这样的情景:

双语不用教早教网:

  

沙滩上,一个孩子拎一只小桶拿一个沙铲,他不停地往小桶里铲沙,装满后又倒出来,然后再装满,再倒出……

  宝宝的儿童房里,他用小积木搭高楼,您很希望他可以搭高一些,但他往往是搭上5、6块,就把高楼推倒,然后再重搭,乐此不彼……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您会发现他经常会有这样“莫名其妙”的重复性行为。

您怎么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喜欢反复做一个很“简单”的动作?

  ※相关理论  ——孩子的重复性行为是独立学习的过程

  幼儿需要参与到各种积极的活动中来进行学习并掌握概念。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对游戏材料或动作过程的反复地体验,以便探索和试验这些新概念,或是接受他们暂时不能理解透彻的概念。

同时“重复性”学习和自我锻炼过程,也是幼儿自发地提高某种身体能力(大运动能力、手部精细动作)的独立学习过程。

比如,当幼儿掌握跳跃动作以后,他会反复自我练习,直到他能很随意地跳起。

  在这里特别指出:

幼儿重复性学习过程是幼儿自发的独立学习过程,他和我们成人鼓励孩子反复练习某种能力的过程是不同的。

前者是自发的、主动的,而后者是诱导的、被动的。

在宝宝的学习过程中,二者是伴随孩子成长的。

  因此,家长要正确地理解孩子的重复性行为是进行独立学习的过程,而且还应该在孩子进行这种重复的独立性学习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

  

※测试篇——您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增强他的独立学习能力吗?

  当您看见宝宝在反复地做一个动作,或重复地在完成一件“工作”,您会:

  A.用其他玩具或事物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巧妙地终止孩子这种“无聊”的行为。

  B.询问孩子到底想干什么,然后帮助孩子完成。

  C.尽量不打扰宝宝,让他尽可能自己单独操作。

  分析:

  A.您是一位不太会帮助宝宝巩固学习能力的家长。

您以您的学习方式来判断宝宝这样的行为是“无聊”或“无用功”,说明您不太了解3岁以下婴幼儿的学习特点。

您需要学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欣赏宝宝的重复探索行为,让宝宝在自己独立地、反复地探索过程中感知信息,增强能力。

双语不用教早教网:

  B.您是一位很关心宝宝的家长,但您的做法却不会让宝宝喜欢。

您很想帮助他,而他可能根本不“买账”,甚至会因为您过分主动的帮助而感到烦躁,因为您打扰了宝宝的独立思考和探索。

宝宝的反复探索行为,并不一定代表宝宝想获得什么更新的结果,很可能宝宝是在表示一些他没有理解的信息,也可能是在验证自己的某种能力。

您不要去打扰他,让他一个人慢慢地来。

  C.您是一位很懂得让宝宝独立学习的家长。

宝宝的学习是需要反复的,通过这些过程,宝宝增强了自己的某些能力,也巩固了对一些概念的体验和理解。

如果您能在一段时间以后再次引导孩子玩同样的游戏,效果会更好。

  ※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穿纽扣  给孩子纽扣和带子,要求孩子穿进去并且学会拉线。

等孩子熟练了穿纽扣的动作,您提供两颗相同孔状的小纽扣给孩子,引导孩子用线同时穿过两颗纽扣。

在穿之前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对齐纽扣孔,然后再一起穿过去。

  【讲解】孩子学习穿纽扣并且能拉线需要有较强的双手协作能力。

一般来说,孩子做事情不会考虑完整性,以为纽扣穿进去就可以穿另一颗了,往往一松手,纽扣就滑出来。

有的孩子不会连续完成两个动作,这也需要加强训练。

  

(2)拉绳取物    在孩子面前放几样玩具,其中红色的玩具用红色的绳子栓,绿色的玩具用绿色的绳子栓,把绳子交叉放置,先让孩子反复拿同一样东西,反复几次以后,帮助孩子发现规律,强调同颜色的东西被相同颜色的绳子栓着。

然后您可以增加更多的东西,在放置的时候故意把线弄得很乱,下命令让孩子去拿××东西,看孩子能不能拿对。

  【讲解】同颜色的事物被同颜色的绳子栓着,孩子看见绳子就能联想起相同颜色的事物,这是训练孩子色彩对应关系。

通过建立红—红的相同概念,从而建立绿—绿等其他颜色的对应关系,通过这样反复的过程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一种学习能力。

  (3)听儿歌做动作  妈妈可以经常反复给孩子念同一首儿歌,并在儿歌的容易识记部分增加动作,刺激宝宝对儿歌声音信号作出动作。

比如“小脚踏踏、小手拍拍”(磁带《踏踏步》)。

  【讲解】建立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孩子理解并表达语言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儿歌和动作就不再是节奏过于缓慢的动作了,更需要家长给孩子有一定节奏的训练和稍微复杂的动作。

  (4)多米诺骨牌  家长帮助孩子排牌,看看谁排的牌一推就可以全部连着倒下。

交给孩子自己尝试吧!

  【讲解】这是一个较难完成的平衡、专注、距离、知觉综合训练游戏。

孩子在这个训练中提高了手眼的协调性和手控制能力。

孩子从推倒骨牌的一瞬间可以得到快感,而为了这一短暂的快乐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搭的过程中不小心就会倒,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不怕失败,坚持就是胜利。

孩子的坚强意志就是在“坚持一会儿”中磨练出来的。

要使骨牌能一个接一个倒下,又需准确的空间距离感,这个游戏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对培养孩子的情商很有益。

尽管多米诺效应的物理原理孩子理解不了,但在游戏中,孩子能够感知,一个东西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5)螺丝配对  给孩子至少3对不同形状的螺丝(配对螺丝螺母和螺栓颜色要一样),3对螺丝的颜色要各不相同,把螺母和螺栓分开,让孩子找到合适的配在一起。

双语不用教早教网:

  

【讲解】2岁左右的孩子对事物的不同形状的对应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

在考察孩子识别并摆放形板块的能力测试中,尽管大部分孩子不能准确一一完成,但都能反复尝试并最终放进去,说明孩子有图形对应意识了,只是图形识别能力还需要提高。

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有颜色配对的暗示下独立完成形状配对。

希望家长在游戏中减少直接指导。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进行独立学习,在生活中您还应该这样做:

  1.学会欣赏孩子的反复探索行为;

  2.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创建游戏环境,帮助孩子反复玩耍或操作一下曾经掌握的事物或玩具,观察孩子几次探索有什么不同;

  3.鼓励孩子独立操作,尽量减少帮助;

  4.不可以强迫孩子按照您的意图来反复练习某种能力,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规律。

  ※致家长的话  孩子有孩子的学习方式,成人有成人的学习方式。

孩子是以改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环境,而成人则是想努力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

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专注力真的很“差”吗

  作为一名专业从事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的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总会听到家长这样说:

“宝宝小的时候挺专心的,给他讲故事他能听完一个故事,教他认图片或做游戏,他可以玩好一阵儿。

现在长大了,反而不如原来专心了,无论做什么、玩什么,他都不能坚持,一会就分心了。

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孩子的专注力是不是真的很差?

  孩子的专注力真的很“差”吗?

  ※相关理论

  自从宝宝能够轻松地移动自己的身体开始,宝宝就进入了探索的高峰期,这个时期是以宝宝会爬行和直立行走作为明显标志的。

这段时期的宝宝,他们会对任何他们可以去的地方或能够得着的东西进行探索,而这种探索是没有明确目标的,他并不一定是想“得到什么”,也不一定是想“知道为什么”。

发自体内的探索需求强烈地驱使着宝宝“四处乱蹿、到处看看”。

所以这个阶段的宝宝表现出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专注力不集中。

双语不用教早教网:

  宝宝的这种现象是正常的,随着宝宝的成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大约2岁半左右的时候,很多宝宝对事物的探索开始深入了,这个时候他就会“安静”下来。

即便是这样,因为宝宝还小,他也最多可以集中7—10分钟。

  所以,您大可不必担心。

如果您认为宝宝的专注力真的很差,那您应该检查一下宝宝的生活环境是否太嘈杂,玩具是否太多了,然后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做一些容易安静的游戏,坚持下来就会收到效果的。

  ※您是一位会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家长吗?

  1.孩子的玩具您是怎样放置的?

  A.整理在玩具箱里,等孩子需要的时候再给孩子拿出相应的玩具。

  B.随意放在孩子房间一角。

  2.孩子每天有固定的看儿童节目或是看书的时间吗?

  A.有。

  B.没有。

  3.孩子每天有没有独立玩耍的机会?

 A.有。

  B.没有,一般都有大人陪伴。

  4.当孩子对一件玩具失去兴趣想要更换新玩具时,您会:

  A.陪宝宝再研究一下这个玩具还有什么玩法。

B.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