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904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和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2.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体会化学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

化学式量的理解和计算;

理解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质量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微课)标签上的化学

 

(学习目标)

(唤起记忆)水的化学式的意义

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化学式还反映了

各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学生展示)

带着问题观看

 

读并思考

思考并回答

 

思考

让学生感受化学在身边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

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

化学式的意义是本节课的基础和前提,为本节课铺垫

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化学式量

(活动探究一)你能比较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质量大小吗?

(化学式量概念)或相对分子质量

(试一试)CO2的化学式量

(教师)纠正出现的问题,给出其他的做法

(巩固)展示实验室中Ca(OH)2的标签,计算化学式量

(教师小结)当化学式中有括号时的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查阅书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并计算,同桌互查

学生倾听理解

学生计算并展示,发挥小组的作用

对照自己的计算理解并总结

从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入手,让学生乐于敢于去思考

学生自然就会联系到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通过氢气氧气的计算可以理解这个概念

计算常见简单物质的化学式量,学生熟悉就敢动手,容易获得成就感

明白相同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可以合并乘以个数

增大难度,让学生学会计算带括号的化学式量的计算

方便学生计算

二、各元素的质量比

(联想与拓展)化学式还能比较同一分子

中不同元素质量关系

(活动探究二)计算1.一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2.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关系(出示一个水分子和无数水分子图片)

(教师小结)一个水分子中各原子的质量比,和无数水分子中各原子的质量比相等,无数水分子组成水这种物质,无数氢氧原子就是氢氧元素,因此物质中中各元素质量比等于一个分子中各原子质量比

(练习)VC中碳氢元素

质量比

(小结)12×6得带括号,划到最简比

(巩固)展示生活中化肥NH4NO3的标签,计算化学式量

(问)在求各元素的质量比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小结)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合并计算;要注明谁比谁

(问)这个化肥标签上的32%什么意思?

 

学生计算

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理解

 

学生思考并计算,同桌互查

 

学生计算并展示,发挥小组的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承上启下,过渡

 

从易到难,从微观分子的原子质量比到宏观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这种过渡设计,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思考

总结规律便于解决这方面的习题

 

从简单的开始练习,学生容易接受

纠正学生细节上的问题,养成严谨的习惯

练习同种原子不在一起的化学式类型,让学生养成细心读题的习惯,还有练习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类题的注意事项,加深印象

让学生养成严谨规范的答题习惯

激起探究的欲望

三、元素的质量分数

(活动探究三)自学交流1.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2.根据例题,写出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关系式

(小结)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

(学以致用)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你还会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吗?

(思考推理)质量分数用百分数表示,百分数什么意思?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百分之四十,那么100g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200g呢?

(练习巩固)1.5g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学生打开课本阅读自学,讨论

小组展示

 

学生计算并展示

学生口头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列式计算

这个知识学生有模糊的认识,难度不大,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

 

用公式让学生更明确

进一步巩固

加深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从百分数导入,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更容易理解

学会迁移运用,解决课堂开始遇到的的补钙问题

四、化学服务于生活

利:

化学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例如可以通过测定奶制品中的含氮量盘算蛋白质含量是否合格等等

弊:

被不法分子利用,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视频)三聚氰胺发生的化学实质

五、课堂总结

六、习题巩固

学生思考

 

观看并思考

 

体会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把知识系统化,让脉络更清晰,再一次强化重点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以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从第一单元开始就接触了水、氧气、氢气等物质的化学式,第三节物质组成表示的前两课时也已经学习了化学式的意义、化合价、化学式的写法,在前两课时里学生掌握的比较慢,但是学习的比较扎实。

到这节课为止,学生能透彻理解了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且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质量关系,并且知道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那么组成物质的各元素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质量关系,这一点联系前面学过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的意义,学生能很容易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渗透相对分子质量应该不是很难。

一个分子中的各原子的质量之比很好计算,那么稍微提示一下学生,物质是由无数个分子构成的,无数个分子中的某原子统称某元素,学生已经在第二节学习过元素了,就很容易理解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分子中原子的质量比。

下边的质量分数也就自然而然的很好理解了,质量分数中的百分比学生有数学基础,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理解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元素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的意义是本节课的基础,掌握好这几点知识本节课学生接受起来的难度就不大。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对化学式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理解掌握熟练是本节课的前提。

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化学服务社会的德育理念。

教学起点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药品、化肥、工业产品的标签微课,而且各种标签一直贯穿在整节课中,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视频中提出的问题又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前置作业是让学生搜集整理常见标签,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就必然会深入的思考,对本节课的内容也会去主动预习。

达到了“不愤不启”的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最后求算出哪一种补钙效果更好,还有微课中对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事件的解释,更加体现了化学式的定量计算对生活的意义,呼吁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心,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德育教育。

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本节课利用了微课、视频、学生前置活动、启发探究、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加入了活泼的元素,改变了计算课枯燥的特点。

3.挖掘教材透彻。

以生活化的情景入手,内容真实,现实性强,同时又摆脱了陈旧的教材本位主义,我们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我们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服务,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

不但让学生明白了怎么做,还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4.学生参与度高。

小组合作利用度比较高,而且真正起到了组长带头作用,一帮一的合作方式让学生掌握效果更好。

5.有张有弛,重难点突出。

化学式量的理解是这一节课计算的开端,是学生从相对原子质量到化学式量的转变,是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这里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消化吸收时间。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数学的百分比紧密联系,学生好理解,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教材分析

1.教材理念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第3课时的内容。

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定量计算,其前提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化学式的意义,本节课承接在化学式的意义和化学式的书写之后,学生已经知道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那么组成物质的各元素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关系。

让学生先思考利用什么来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获得认知。

2.教材内容

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

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物质和标签上的化学式了解本节课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义——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比较不同分子的质量大小,让学生学会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量)的计算——然后通过比较同一分子中不同原子的质量,让学生学会计算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通过认识生活中标签中的质量分数,让学生理解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并学会计算——理解了质量分数和百分数的概念,快速学会计算某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3.德育渗透

计算出钙片中钙元素的含量,就解决了课堂开始提出的生活中的问题,列举化学式的计算在测定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红酒中二氧化硫含量测定等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化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利用视频解释三聚氰胺、皮革奶事件的原理,说明化学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唤起、呼吁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评测练习

随堂例题练习:

1.计算二氧化碳(CO2)的化学式量。

(相对原子质量C-12O-16)

求氢氧化钙[Ca(OH)2]的化学式量。

(相对原子质量:

H-1O-16Ca-40)

2.维生素C可以防治坏血病,富含在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化学式是C6H8O6,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相对原子质量C-12H-1)

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N-14H-1O-16)

3.计算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吗?

(Ca-40C-12O-16)

4.1.5g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课堂检测:

1.尿素是一种常见的化肥,纯净尿素化学式为CO(NH2)2,请计算: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2)尿素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

(3)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4)30g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C-12O-16N-14H-1)

2.小强在公共场所围墙上看到一则化肥广告。

尿素化学式CO(NH2)2含氮量50%,请你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帮他分析这则广告是虚假广告吗?

课后反思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是一节计算课,学生的思维由定性向定量转变,定性是定量的前提,化学式的意义学生要透彻的理解,所以在这一节课之前对化学式的意义一节的内容花费了很长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怎样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和更乐于去主动探究,这个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和生活的联系。

所以我制作了一个关于标签中的化学的微课,在其中设置了很多的疑问,以便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乐于探究;设置了一个活动,课堂前置作业是让学生去收集药品、食品的标签,观察化肥的标签,让学生能亲身体会到化学服务于生活,学生自己去做的事情,能更积极的投入到本节课的探究中来。

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那么化学式是怎么样反应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关系的呢?

我从学生熟悉的氢气和氧气入手,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者的质量大小,我本来设计的是实际质量和相对质量,还制作了一个微课说明相对质量之比等于实际质量之比,但是学生回答的答案都是用相对质量来比较,我有点低估学生的能力了,于是又去掉了这个微课和实际质量。

从氧气氢气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过渡到了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量)。

在课堂中我在化学式量这里用的时间太少了,总觉得这个知识是最简单的了,但是事实情况是学生掌握的不是太好,化学式量是下边所有计算的基础,这里不夯实,下边的计算就很难开展了,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

而且在设计氧气的相对质量时,我用了2×16=32,所以学生在二氧化碳化学式量的计算时,也有很多用了12×16的,所以后来又改成了16+16,避免引起误导,可见,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问题。

在化学式量的计算时就给了学生稍微充足一点的时间去讨论、消化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