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数学教案12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733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7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数学教案1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9数学教案1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9数学教案1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9数学教案1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9数学教案1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数学教案123.docx

《9数学教案1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数学教案123.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数学教案123.docx

9数学教案123

数学第九册全册备

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资助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包括小数、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综合应用

(一)

(二)、方程及总复习七个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算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互化。

并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两点间较远距离的方法,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密铺,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密铺图形。

6、进一步学习统计表,会填写较复杂的统计表;了解统计表中的“合计”、“总计”的具体意义,会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对统计表进行初步的分析;理解统计表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7、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和计算公式。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

8、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以及综合应用等领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方法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2、在调查、探究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过程。

3、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适时渗透转化、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尝试根据给定的可能性,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

5、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转化、对应、方程、假设、还原、统计、数形结合等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

2、在调查、探究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不挑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节约用水、健康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4、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5、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建立“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

6、渗透转化、对应思想。

7、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8、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

9、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正确确定小数乘、除法中积、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2、利用图形特征解决一些较灵活的实际问题。

3、对学生户外学习活动的组织及任何一种测量方法的掌握要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如何找等量关系。

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时间

教学课时

教学内容

第1--3周

15

小数乘法

第3-4周

10

小数除法

第5周

十一假

第6周

5

小数除法

第6-7周

10

小数除法

第8周

5

探索规律整理与复习

第9周

5

综合应用

(一)

第9周

5

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

第10周

5

期中考试

第10-11周

5

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

第12周

5

欣赏和设计图案及探索规律整理与复习综合应用

(二)

第13周

5

统计与可能性

第14周

5

统计与可能性

第14周

5

统计与可能性

第15周

5

用字母表示数

第16-17周

5

方程

第18周

5

探索规律整理与复习

第19周

总复习

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示或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5、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示或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从算理上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经历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的探究过程。

2、能从大量的实例中通过观察、对比理清规律,总结计算法则。

3、提高估算能力,能根据计算式题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估算。

4、根据学生已有的的知识经验探讨小数乘除法中积商和因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5、能结合实际问题合理提出解决策略,并进行正确计算。

6、正确确定积、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体现课标思想:

本单元教学重在数的运算上。

发现算理,总结计算方法。

是在整数的乘除法基础之上进行的。

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数的运算规律,能够进行数的不同形式的转化和内在联系。

同时加强估算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解答实际问题,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经历用已学知识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

通过观察小数乘法的算式,通过交流比较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解答小数乘法的过程,注重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利用已有知识解答小数乘法,并能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计算,观察,对比,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

 

4

×2=

40

400

4000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十倍,积也跟着扩大十倍。

反之一个因数缩小十倍,积也跟着缩小十倍。

二、尝试计算,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例题1]

周末,爸爸、妈妈和芳芳一起到超市购物。

买了3听可乐,6个水杯。

再买0.5千克苹果。

买这三种商品各需要多少元?

(杯子2.8元/个可乐4元/听苹果4.5元/千克)

1、通过计算购买可乐所需多少元导出关系式:

单价×数量=总价。

列式:

4×3=12(元)

2、计算购买水杯所需多少元。

计算买6个水杯的价钱,也就是求6个2.8相加的和是多少。

谁能列式?

(2.8×6=)

谁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答?

(可以将2.8元化成28角,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

谁能用我们上节课复习的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计算?

(竖式)

2.8×6=16.8(元)

2.8扩大10倍>28

×6×6

16.8<缩小10倍168

注意:

小数乘法列竖式的时候是末尾对齐!

练习:

2.9×31.7×4

3、计算买苹果的价钱。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列式?

4.5×0.5=

4.5扩大()倍>45

×0.5扩大()倍>×5

()<缩小()倍225

4、得出结论:

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积的变化规律算出得数。

练习:

练一练0.6×1.22.9×0.8

三、巩固计算明确规律。

[试一试]

1、计算书第4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思考问题: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小数乘法运算中,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2、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练习:

P5练一练(3)P6练习一

(1)

五、作业:

P6练习一(4)前4个

六、教学流程图:

 

六、板书:

 2.8×6=16.8(元)

2.8扩大10倍>28

×6×6

16.8<缩小10倍168

   

课后反思:

学生能主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知识学会,在练习中很多的学生不够认真,出现计算马虎的现象。

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大计算准确性的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巩固简单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探索新的解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能利用因数变化的规律,寻求新的解题途径。

积的小数末尾是0时,根据小数性质要把0划掉,以简化小数。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学难点:

积的小数末尾是0时,根据小数性质要把0划掉,以简化小数。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练习:

3.6×40.12×623.6×3.14.9×0.5

2、比较下列小数大小:

3.60○3.67.56○7.560

3、改变数的大小:

1.45扩大100倍是1.45缩小100倍是

二、探讨新方法[例题2]

1、出示问题

(1):

15×0.4=

2、谁能试着计算?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4、计算这类题目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5、练习题:

练一练1

6、刚才我们遇到了小数乘法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计算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小数的性质,积的末尾0占小数位但不写入结果中。

7、出示问题

(2):

0.24×0.15=

8、根据刚才我们得出的结论,试着计算这题。

9、把你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和你组内的同学讨论讨论看看同学有没有好的办法。

10、汇报讨论结果。

11、找学生在黑板演示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对照自己的列式师生共同规范书写格式)

12、总结规律:

积的小数位不够时要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13、练习:

练一练3

对照自己的列式师生共同规范书写格式.

四、作业

 练一练2.计算

板书:

0.24×0.15=

课后反思:

学生能主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知识学会,在练习中很多的学生不够认真,出现计算马虎的现象。

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大计算准确性的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熟练计算小数乘法,能处理好积的位数不够使用零站位。

通过具体情景理解为什么有的时候机会比另一个因数小,并尝试通过练习寻找规律。

养成利用小数位数和积与因数的关系进行估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使学生能熟练、准确的计算小数乘法,并能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结果的处理方法。

掌握小数乘法中因数的大小与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因数的大小与积的关系的规律的应用。

教学用具: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2.4×12               6.1×1.1

             3.1×11               1.23×0.31

             11.5×32             6.4×2.24

1.计算,并找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关系。

(主张由学生在计算中自主发现,教师只作适当指导;末尾有0的和位数不够的特殊情况注意引导)

2.利用这一规律判断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0.33×1.2     7.6×5     5.99×2.77      3.567×4.60.23×0.01

3.指出一名学生黑板演算0.23×0.05(提示:

竖式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怎么样处理积的问题)

4.讲解,注意积的处理。

二、理解积的大小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1.出示生活实例:

苹果2元一斤,如果我要买4.7斤共应花多少元?

如果我要买2斤应花多少元?

0.5斤呢?

0.3斤呢?

2.在这些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探索积的大小与因数的关系)

(在计算中,我们发现了计算的积过比第一个因数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你能想一想在什么时候会小,什么时候会大么?

3.计算,结合计算小组验证,总结规律。

4.5×76.7×2.111.3×1.2

40×0.52.5×0.44×0.3

4.小组汇报。

总结规律。

5.有没有特殊的情况?

(举例:

将苹果的价钱改为1元/斤)

再次计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6.补充刚才总结的规律

小数乘法中,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当一个因数小于1,积就小于其中另个因数;

当一个因数等于1,积就等于其中另个因数;

当一个因数大于1,积就大于其中另个因数;

三、练习:

验证规律

0.12×623.6×31

0.035×321.08×25

四、作业:

板书:

小数乘法

<<

当被乘数大于0,乘数=1时,积=被乘数。

>>

课后反思:

学生能主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知识学会,在练习中很多的学生不够认真,出现计算马虎的现象。

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大计算准确性的练习。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熟练小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单的应用题计算。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1.2×0.40.13×0.51.7×0.32.4×0.03

0.8×0.50.25×0.40.125×0.80.15×0.8

二、在里填上“>”、“<”或“=”。

65×0.865720×0.980.989.8×19.8

三、不计算,直接说出下表各栏的积各有几位小数

因数

2.6

0.13

14.02

87

1.96

5.05

因数

0.8

0.75

6.3

0.44

0.7

0.09

⑴让学生独立判断,用手势表示。

⑵应该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四、计算

47×0.6206×0.25314×2.8520×9.595×0.104800×0.32

五、分析下列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1、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5米。

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有一个长方形,宽20.5米,长是宽的1.2倍。

长是多少米?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一张办公桌的售价是136元,一张写字台的售价是办公桌的1.35倍。

一张写字台的售价是多少?

六、思考题:

2.×2.=6

这两个因数均为一位小数,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七、作业:

练一练

分层测试卡基础练习

课后反思:

学生能主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知识学会,在练习中很多的学生不够认真,出现计算马虎的现象。

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大计算准确性的练习。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进行估算,提炼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再对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寻找最佳方案。

教学重点:

学会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仪式。

教学难点:

估算方法的最佳选择。

教学用具: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1.3×42.6×0.50.4×0.42.8×31.1×0.2

1.9×21.8×40.3×0.27×0.810×7.3

2、练习估算:

498×13402×2139×3175×19

二、学习估算:

1.出示问题:

[例3]张佳的地面是长方形。

(长3.11米,宽3.9米)请你先估计房间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再计算出房间面积。

2.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及自己的计算方法。

3.把3.11看作3,3.9看作4相乘。

3.11---33.9--4

3×4=12(平方米)

4.为什么要把3.11看作3,而不看作4呢?

3--0.11--3.11--0.89--4

(因为3.11与3之间的差距要小,为了保证估算的准确性,所以把3.11看作3而不看作4)

5.3.9同理

6.精确计算房间的面积,对比谁算得最接近正确答案。

7.练习:

书上9页试一试。

(注意问题的语言叙述也能判断估算时采用的方法)

三、总结:

想一想怎样估算?

四、作业:

分层测试卡基础练习

五、板书:

3.11---33.9--4

3×4=12(平方米)

课后反思:

学生能主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知识学会,在练习中很多的学生不够认真,出现计算马虎的现象。

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大计算准确性的练习。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或实际需要,正确取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小数乘法;正确求积的近似值。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准备题:

按照要求取下面各数的近似值。

2.9495(保留一位小数)≈

3.9504(保留三位小数)≈

4.9983(保留两位小数)≈

5.8092(保留整数)≈

(二)引入: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小数乘法所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要求取近似值。

二、学习新课:

(一)[例4]:

刘梅和王芳去商店买红丝绳,刘梅买了2.3米,王芳买了2.6米。

红丝绳2.98元/米,刘梅付了多少钱?

1、学生读题、列式:

2.98×2.3

2、学生计算:

 

2.98

×2.3

894

596

6.854

 

3、想一想:

平时生活中涉及到钱时,一般用的单位是什么?

(元、角、分)

在实际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那么对于这道题的结果,应该怎样?

(把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取近似值:

应当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

(四舍五入)

2.98×2.3≈6.85(元)

(二)小结: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当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取它的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

1、按照“四舍五入法”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4.0285

5.3806

0.9064

9.9746

2、计算下面各题。

(1)1.45×2.3(保留一位小数)

(2)0.425×1.9(保留两位小数)

(3)0.729×0.55(保留三位小数)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57.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2.6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小时?

4、思考题:

(1)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4.5,原来两位小数最小是(),最大是()。

(2)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4.50,原来三位小数可能是()至()之间。

四.板书2.98×2.3=6.854

2.98

×2.3

894

596

6.854

五、作业:

练一练

课后反思:

学生能主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知识学会,在练习中很多的学生不够认真,出现计算马虎的现象。

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大计算准确性的练习。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计算熟练四则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中变换数字,使学生自主地将运算方法运用到小数中,体会运算法则、运算顺序的一致性。

教学重点:

在计算中体会小数的两三步计算步骤和方法与整数的相同,并知道在解决问题上的思路也是相同的。

教学难点:

能体会出小数的解决策略与整数之间的相同性。

为解答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4+0.68-4.332.4×0.51.2×0.62.1-0.6  

5.2×2 0.28+0.392.2×0.72.4×0.63.7+6.3

二、利用整数的计算,引出小数的计算。

1.出示问题:

[例5]妈妈骑车每小时可行10千米从家到单位用半小时,爸爸每小时比妈妈快3千米,从家到单位也是用半小时。

从家到爸爸的单位有多远?

(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2.学生列式计算。

从中复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计算的方法。

3.修改条件:

爸爸每小时比妈妈快3.5千米。

你会计算么?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4.先说一说计算顺序,再尝试计算

5.练习:

12页试一试(重点介绍中括号的写法和用法。

6.通过以上的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小数混合计算方法)

三、练一练:

2.4-2.4×0.12+3.651+(4.1-2.5)×0.012.6×[3.71-(2.4+0.31)]

四、作业:

P14T23

板书:

小数乘法

整数混合计算方法:

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

小数混合机算:

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

[]中括号

课后反思:

学生能主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知识学会,在练习中很多的学生不够认真,出现计算马虎的现象。

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大计算准确性的练习。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整数简便计算,学习小数在计算时的简便计算。

渗透数学中只是之间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