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新疆兵团学前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
《国培计划新疆兵团学前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计划新疆兵团学前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培计划新疆兵团学前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国培计划(2016)”——兵团学前、中小学教师
远程网络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兵团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号)、《生产建设兵团第四个五年管理周期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2014-2018年)》(兵教发〔2014〕12号)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5年评估总结和2016年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司函〔2016〕4号),结合兵团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6)”—兵团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研修,了解互联网+学科教学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教师的常规研修和专题研修提供工具支持、资源支持、专家与培训者指导和大数据分析支持等,从而为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生成和积累一批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成果。
(二)具体目标
1.提高学员师德修养、专业理念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牢固树立服务兵团的信念。
2.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促进兵团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完善提升自己的成功经验。
3.促使学员改进教学实践行为,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
4.建立以示校为核心的学校发展共同体
(1)用共同体的团队智慧,助力每个学校的校本发展。
(2)实现校际联手、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3)通过学校共同体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
5.着力开发、提供网络协同研修工具和学科教学工具,做好通用教育教学数字资源的整理与推荐;做好线上与线下研修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反馈,利用大数据分析,支持教师反思改进与自主发展。
6.通过培训,帮助学员们建立跨区域的学习共同体,共享集体智慧,建立校、团场多级人才库和信息技术资源库,将兵团教师的精品课借助奥鹏教育平台推向全国。
二、培训对象
兵团学前、中小学全学科教师
三、网络研修时间
2016年6月20日——2016年10月20日
四、培训方式
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利用教师工作坊的组织形式,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学习目标。
具体体现为五个结合:
1.在线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交叉开展,有利于学员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教学,促进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转化。
2.专家讲座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强化情景体验,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3.主题研修和自主选学相结合
主题研修规划与大量选学课程融合,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不断强化技能,提升经验。
4.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相结合
案例解析指导实践工作,切实可行,效果显著。
5.问题解决与成果分享相结合
不断将生成资源收集整理,组建区域资源库。
五、培训容
(一)容设计
课程按照教育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课程标准的要求,分为“综合类”、“专题类”、“技术素养类”、“教师专业发展类”四类课程,覆盖所有课程主题,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能力”为核心,围绕日常教学中“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开展研修活动,深刻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
本项目培训容具体见下图:
(二)预设课程结构
本次培训网络学习与训后跟踪紧密结合,采用混合研修方式,线上线下结合,预设与生成资源相互补充,激发学员的学习。
分层设计课程:
课程满足不同起点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个性化选学需求。
从学时安排上:
按照培训学时的两倍以上提供选学容,可供教师中不同层次的学员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学习容。
从活动设计上:
力求激发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当前热点话题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上加大力度,设计多样的研修活动和任务,使教师学有成效。
从课程容上:
每个研修活动都配备了丰富的资源包。
包括不同层次的研修任务要求、微课视频、教学案例、工具软件、参考文献等,供学员按需选择。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1)四个套餐课程包选学:
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课程按设置四个套餐,支持学员在套餐课程包下自主选学,支持学员参与校本研修。
本项目按照三个维度区分学习者层次:
其一是学习者本身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
其二是教师日常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
其三是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上的侧重。
将课程按照“偏重优化课堂教学”、“偏重转变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根据难易度分别设置“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两个级别的套餐,使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起点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个性化选学需求。
因此,学员可选的套餐课程包如下四类:
课程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2)提供学习微课及检索工具
为了满足学员日常教育、教学、学习的常态化需求,奥鹏教育提供了2994个信息技术小技巧、小经验,并制作成微课,方便学习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帮助。
这些微视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a)办公软件小技巧:
ppt小技巧、word小技巧、excel小技巧、wps小技巧等;电脑安全与维护小技巧:
电脑操作小技巧;
b)音视频软件小技巧;
c)思维导图小技巧;
d)社交软件小技巧:
微博小技巧、微信小技巧、QQ小技巧;
e)学科工具软件:
例如化学学科的chemoffice、chemwindow;数学学科的mathcad、mathlab、几何画板等。
(三)测评
(1)前测与课程推送
a)平台提供测评工具
依据项目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在培训前采用教育部提供的诊断测评工具包在奥鹏教育平台进行自测。
b)平台自动推送课程套餐
平台根据学员自测结果自动向学员推送不同类型的课程套餐,供学员在套餐下选学。
c)学员根据需求选课
在平台推送的课程套餐中,学员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课程学习。
为满足个性化需求,学员可打破课程的完整性,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章节学习,完成规定学时即可。
(2)培训测评
提供培训过程测评。
学员完成网络培训学时构成
完成总学时
学时构成
150学时
信息技术应用套餐:
50学时
学科课程:
50学时
校本研修:
50学时
(四)研修活动
本项目主题活动共四次,总题:
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下设四个分题,分四次活动完成。
要求:
1)坊主组织学员围绕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的研讨交流活动;汇集活动成果。
2)每个学员需从每次主题活动任务的参考选题中自选一题完成,提交线上研讨交流。
也可自定每次活动中的具体选题,完成后提交。
3)坊主要做好任务选择的协调工作,达到本坊合力完成每次主题活动的所有任务,最后形成工作坊研修成果包。
该活动依托“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将送教、工作坊、网络研修紧密结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形成一体化设计,以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第一次主题研修活动
研修主题: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
第一次
线上研修
线下研修
主题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
任务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案例评析
信息技术应用岗位实践,完成一个“教学设计”案例
方式
工作坊交流研讨、学员互评、专家评析
个人撰写“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案例,同伴交流,岗位实践
时长
4周
4周
师资团队引领
专家团队、坊主进行方向引领与方法指导
进修学校教研员指导学校校教研组或校际协作组协助完成
预期成果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案例集
成果形态
教学设计文本材料
第一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
a)技术支持的教学资源准备
b)技术支持的教学系统设计
c)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设计
d)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设计
e)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设计……
第二次主题研修活动
研修主题:
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
第二次
线上研修
线下研修
主题
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
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
任务
“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案例评析
信息技术应用岗位实践,完成一个“教学实录”案例
方式
工作坊交流研讨、学员互评、专家评析
个人撰写“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案例,同伴交流,岗位实践,
时长
6周
6周
师资团队引领
专家团队、坊主进行方向引领与方法指导
进修学校教研员指导学校校教研组或校际协作组协助完成
预期成果
“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案例集
成果形态
微课、课程片段(选一)
第二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
a)技术支持的新课导入
b)技术支持的重难点讲授
c)技术支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d)技术支持的现场作业
e)技术支持的课堂小结……
第三次主题研修活动
研修主题:
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第三次
线上研修
线下研修
主题
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任务
“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案例评析
信息技术应用岗位实践,完成一个“教学评价”案例
方式
工作坊交流研讨、学员互评、专家评析
个人撰写“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案例,同伴交流,岗位实践。
时长
4周
4周
师资团队引领
专家团队、坊主进行方向引领与方法指导
进修学校教研员指导学校校教研组或校际协作组协助完成
预期成果
“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案例集
成果形态
微课、课程片段、文本材料(选一)
第三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
a)技术支持的三维目标达成度评价
b)技术支持的课程资源开发整合评价
c)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评价
d)技术支持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评价
e)5.技术支持的生成资源呈现与利用评价……
第四次主题研修活动
研修主题:
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
第四次
线上研修
线下研修
主题
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
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
任务
“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案例评析
信息技术应用岗位实践,完成一个“教学反思”案例
方式
工作坊交流研讨、学员互评、专家评析
个人撰写“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案例,同伴交流,岗位实践
时长
4周
4周
师资团队引领
专家团队、坊主进行方向引领与方法指导
进修学校教研员指导学校校教研组或校际协作组协助完成
预期成果
“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案例集
成果形态
教学叙事+反思笔记
除了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第四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
a)技术支持的教材研读反思
b)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反思
c)技术支持的教研组活动反思
d)技术支持的课堂调控反思
e)5.技术支持的家校沟通反思……
六、阶段安排
本项目的培训阶段和任务安排详见下表:
培训阶段
阶段环节
目标任务
预期目标
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50学时)
第一阶段
1.研修团队组建
2.诊断测评
3.完成选课
1.线上破冰活动,组建研修小组
1.组建以校为单位的线上、线下研修小组,并建立50人为单位的工作坊
2.个人提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完成工作坊和研修小组的建设
2.个人预设研修目标
2.线上培训团队组建工作坊
1.坊主完善组织确定研修主题
2.专家指导主题设计并诊断
制定研修计划
3.参加诊断测评
1.进行诊断性前测
2.实施团队给以选课指导
完成前测任务
4.完成选课
根据所在学校信息技术条件、自身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以及自身学习提高的意愿等三个方面的测评依据,自主选择平台中适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的培训课程包,选好课程包后再按要求完成选课计划。
完成个人的选课计划,形成个人的培训课程表
第二阶段
(课程引领)
提升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素养
1.线上完成课程学习
1)偏重优化课堂教学(基础/进阶课程)
2)偏重转变学习方式(基础/进阶课程)
1.增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意识,结合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和条件,设计适宜的信息化教学策略,改进讲解、示、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
2.了解技术支持的学习类型及活动,能结合不同信息技术环境和条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创新学习方式,管理、评价、支持学生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3.学员网上研讨
4.参与工作坊主题研讨活动
1.学员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
2.学员能通过平台对课程学习的考核
3.理念提升,清零心态
4.形成信息技术应用的自觉性
5.厘清个人专业发展路径
2.根据研修阶段,开展以“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研修活动
分阶段的四个分主题: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
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
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
详见下文:
网络研修活动设计
每位学员形成各主题的信息技术应用一个成果
3.学科课程学习
进行学科课程学习,提升教学策略
提高学科教学能力
4.专家答疑与指导
1.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进行答疑
2.通过学科简报对课程学习进行引领
3.专家指导坊主发起的主题研讨活动
1.答疑解惑
2.经验普及
第三阶段
研修总结
总结与反思
1.以研修小组为单位对每个人进行诊断和优势挖掘,形成研修的管理规要求
2.以工作坊为单位对每工作坊工作进行总结,形成工作坊研修的管理规要求
3.专家于过程中进行引领
1.总结校本研修管理规要求
2.总结工作坊研修的管理规要求
中小学教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50学时)
提升教学策略,优化教学
1.学科课程学习
进行学科课程学习,提升教学策略
提高学科教学能力
2.根据研修阶段,开展以教学设计为主的研修活动
提交个人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每位学员形成各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3.小组优中选优
1.研修小组线下活动打磨成员的四个研修主题成果
2.研修小组选出前三名推荐到工作坊
3.研修小组将应用技能成果发布于坊社区,成员进行研讨与互评
小组中选出优秀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4.工作坊评优
坊主组织活动,对优技进行线上点评.打磨,再选出优品
工作坊中选优
5.专家答疑
1.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进行答疑
2.通过学科简报对课程学习进行引领
3.推送优质资源或推出热点问题进行引领
1.答疑解惑
2.经验普及
3.引领指导
校本研修(50学时)
预设课程
学员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学12学时预设课程
研修活动
校本研修活动共计38学时,在每阶段预设课程学习后,围绕所学容进行
送培活动
送培活动
根据研修具体需求进行区域专家送培活动
进行区域性面对面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结、展示与反思
1.学校评选本校优质课程
学校对学员提交的优质“实践分享课”进行分教研组评选,评出本校优质课程,建立本校优质课程资源库并在学校间公开展示,为校本研修提供资源支持。
完善学校资
库的资源
2.教师工作坊评选精品课程
教师工作坊根据学员提交的优质课程进行评选,评出坊优质课程,建立坊优质课程资源库并公开展示。
完善工作坊资源库的资源
3.区域评选优质课程
区域社区展示各坊评出优课,
立区域优质课程资源库并公开展示。
完善区域资源库
资源
4.总结与反思
1.以研修小组为单位对每个人进行诊断和优势挖掘,形成研修的管理规要求
2.以工作坊为单位对每工作坊工作进行总结,形成工作坊研修的管理规要求
3.专家于过程中进行引领
1.总结校本研修管理规要求
2.总结工作坊研修的管理规要求
七、考核评价
(一)考评原则
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合格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要求学员完成对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学习,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和线上线下活动。
(二)考评方式(分角色考核)
1.参训学员考核评价
考核模块
考评细则
分值
学习任务(50%)
1.课程学习:
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中的课程学习;课程总学习时间大于等于600分钟。
若实际学习时间少于600分钟,则视为学习任务不通过。
2.作业与活动:
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中的:
(1)个人研修计划;
(2)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3)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
(4)教师学习研修档案;注释:
若总学习时长少于600分钟,则视为学习任务不通过,最终的考核成绩为不合格。
50
坊论坛(6%)
学员通过“坊答疑区”栏目参与主题性话题或教研问题研讨。
发布一个帖子加1分,回复一个帖子加1分。
6
参与集体活动(20%)
学员通过“研修活动”栏目参加工作坊/项目活动,参加一次工作坊/项目活动加10分。
20
作业成绩
(24%)
每份作业经坊主批阅为合格加3分;批阅为良好加5分;批阅为优秀加6分。
24
说明
研修结束,根据每位学员完成表中各项考核容情况,按各考核项目折成分数,总分100分,综合评定成绩,合格(≥60分)、不合格等级,不合格者不能取得本次培训合格证书,优秀等级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重要条件之一。
100
2.工作坊坊主考评
考核项目
考核方式
活动组织
组织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研修活动,1次活动记5分,本项满分为30分。
研修简报
发布5期工作坊简报,每发布一期研修学习及活动简报记5分,本项满分为25分。
资源建设
推送不少于20份优质资源,每推送一份记1分,本项满分为20分。
作业批点
按要求批阅本坊所有学员的所有作业,并重点点评不少于20人作业。
作业批阅20分,点评5分,本项满分为25分。
总分共计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
(三)考评结果的应用方式
1.骨干培训者评价结果应用
评价结果应用方式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评价结果反馈到骨干培训者所在区域教育行政和师资培训部门,作为所在区域对骨干培训者工作考评的组成部分;
(2)奥鹏建立优秀骨干培训者资源库,在后续培训项目中优先聘用;
(3)建立与骨干培训者的经常性联系,对骨干培训者的专业发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2.学员评价结果应用
(1)为考评合格学员颁发通过培训测评的结业证书,培训学时纳入当年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优秀等级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重要条件之一;
(2)优秀成果加工提升后向实践推广,并进入本土化资源库;
(3)不合格者与当地商量采取一定的措施补考或补学。
八、组织管理与专业指导
(一)组织管理
1.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局项目管理者、区域管理员)
(1)负责本项目的培训组织管理,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研修工作开展。
做好培训者团队的遴选工作。
会同培训机构做好对本地“教师工作坊”的管理,做好对项目校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
将各级培训者和教研员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评,登记培训学分。
(2)协助组织当地专家及教研员,与奥鹏配合,对本区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的开展进行指导。
(3)了解关注本区域教研员学习情况、坊主工作情况,反映培训动态,沟通情况信息,宣传典型事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培训结束后,完成本区域评价数据统计,做好本区域培训总结工作和评优工作。
2.奥鹏项目组
(1)依据教育局项目管理者的意见,进行研修规划的设计。
(2)依据项目进展,提供相应网络课程供学员选学。
(3)奥鹏提供“教师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以便学员进行相应的研讨交流。
(4)组建教师研修工作坊,并指导坊主有效地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根据研修规划组织校本研修活动
在坊,根据研修规划,结合本坊学员的情况和学科特点,指导学员线上研讨和线下实践,及时批阅学员的研修活动。
第二,发布坊公告
按照培训方案要求,工作坊坊主须根据本坊学习情况和培训进度发布工作坊公告。
第三,精品课和优课的深度研讨
选择坊专家对名师精品课的点睛分析和对“教师优课”的点评,组织学员研讨。
第四,统计学情督促学习
按照培训方案要求,工作坊坊主须查看本坊学习统计数据,了解本坊学员个体学习行为,掌握整个工作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鼓励或督促本坊学员按要求学习在线课程、积极参与在线研讨与交流、认真完成并按时按要求提交专题作业/教学设计/研修日志等。
同时,工作坊坊主须全程跟进工作坊学员的学习,了解本坊每位学员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积极的学员予以鼓励,对学习行为消极的学员予以关注与督促,并通过班级QQ群、论坛、E-mail、短信、或见面等方式与学员进行沟通,指导学员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引导学员养成远程学习习惯,同时了解学员工作与生活情况,通过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帮助学员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五,发布坊简报
工作坊坊主须按照进度安排的要求定期编写工作坊学习简报,容包括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典型案例评析,前阶段学习的总结与反馈,下阶段学习的引领等,同时总结本坊上阶段学习情况,公示工作坊整体学习情况数据统计。
第六,进行本坊研修总结,提炼培训经验
培训结束后,撰写工作坊总结,反馈本坊培训情况、优秀成果、工作心得体会等。
3.项目校校长
项目校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为参训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校本研修工作提供保障支持,建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机制,构建校/跨校的网上研修与网下研修相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模式。
项目校校长为主管校本教研的校长或负责人,负责本校教师校本研修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辅导工作。
具体职责:
第一,与工作坊坊主无缝对接,准确把握本校各学科教研组的研修任务、研修过程和研修效果要求;
第二,组织本校校本研修实施小组的工作;
第三,优选各组“目标磨课”优课,纳入学校资源库。
(二)专业指导
专家团队承担本研修项目的专业引领和教学指导工作,本研修项目整体教学管理工作在项目办的统一协调领导下,设置以下专业指导团队:
1.奥鹏专家团队(国家级)
由国家级学科专家(1-2位)担任首席专家,组成辅导团队,组成人员包括多次参加国培项目的经验丰富的教研员及一线教师。
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整体研修教学指导计划,在研修前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在研修中设计组织主题活动,指导工作坊活动,引导学习进程,编制简报,组织在线研讨等。
2.区域专家团队(区域级)
由当地学科专家及教研员组成,负责与奥鹏专家教学团队协同工作,结合区域社区工作,统筹区域相关线上、线下研修活动,指导本区域学员学习研修过程,汇集推荐本区域资源,以及区域校本研修活动过程监控及成绩考评等。
由本地区骨干培训者或教研员组成,根据项目整体方案设计区域校本研修计划。
3.工作坊研修小组(教研组)
由工作坊研修小组长(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本校学科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组织教师参与线下校本研修活动,汇集优质资源等。
4.工作坊坊主
由本地名师及骨干教师组成,主持本坊学习及研修工作,指导本坊教师学习,组织本坊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活动,汇集优质资源,提交活动简报、评价本坊学员研修活动成绩等。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
2016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