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464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doc.docx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doc.docx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doc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拓展精练(8)

 

现代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取景器里的人

李梅

(1)在常人眼里,乞讨者脸上流露出来的大多是卑微哀求的表情。

那表情的背后是什么?

我不禁把镜头对准了他们。

(2)一老妪在乞讨的空档,坐在花坛的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与一老翁聊天。

两人不知聊些什么,但我的镜头中老妪一脸的平和安详。

仿佛是坐在自家地头上,说着田里的青苗瓜果,让你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3)许多在路边的乞讨者,都像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类动物羚羊,弱者的地位使得它们的警觉神经尤为发达,像是一个永远在岗哨的士兵。

那根比发丝还纤细的神经,被撕成两条,一条用来正常的活动,一条用来警戒。

或许在乞讨者的眼里,我们这些在周围走来走去的城里人,就如同羚羊眼里看到的在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危险时刻在潜伏中。

(4)步行街出口处,一位白发老者经常坐在那里乞讨。

他举着钱缸,带着哀求的目光不停地向过往的行人作揖。

(5)一心想拍近景特写,想清晰地拍出他那种无助哀怜的目光。

小相机的焦距有限,一步步地走近,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

他害怕地看着我,我也害怕。

①知道他害怕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

他的眼神被恐怖淹没,刹那间,忽地从地上爬起,朝我抡着拐棍,那架势就是在乡村通常所见的打狗架势。

一脸的怒不可遏,完全不是刚才的卑微委琐状。

(6)垃圾桶旁边的围墙上,开满了红红粉粉的蔷薇,公寓的楼房被鲜花环绕,长长的花墙堆积无数的娇艳,美丽得几近奢侈。

几个头戴围巾的农村妇女拿着大大的蛇皮袋来到这里,她们把桶里盛垃圾的塑料袋一个个拿出来,抖掉垃圾,积攒起来。

然后,她们在垃圾桶里翻拣一些认为合适的东西,放到蛇皮袋里。

转脸间看到我的镜头,赧然。

以花墙为背景,拍下了在垃圾桶旁拾荒的妇女。

(7)那天走在步行街,路过一豪华写字楼,湖蓝色的玻璃幕墙,大理石廊柱的拱形门厅。

这样的写字楼在城市里不胜其数,让我停下脚步的是,廊柱门厅台阶前,几个民工或立或坐在吃着盒饭,偶然间传来一阵笑声,他们有着明亮的快乐。

(8)写字楼前的步行街上,每到白领们午餐后“放风”的时间,常常会看到一些衣冠楚楚的职业男女。

可是,在写字楼前的门厅台阶上,看到这些吃饭的民工,突然就有了异样的感觉。

巍峨气派富丽堂皇的写字楼,一下子就无情地把这些民工与一座城市剥离开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边缘另类。

他们虽然在这里做着与那些白领同样用以维生的活计,但他们的笑容不属于这里,就像他们的普通话无法扎根城市的方言。

(9)在按下快门的同时,②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利。

(10)相机是我们的一双眼睛,忠实记录下我们瞬间看到的内容。

但瞬间只是一个点,一个具有发散性的点,许多镜头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都在那个点之下延伸发散着,直抵心灵的最深处。

我们能看到许多的点,却往往无法看到由点到心灵之间的路。

(1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伸出手来,绘一条路,将让我们人类的一些动作拥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选自《散文百家》2008年第10期)

1-2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下列对散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我的镜头里,老妪与老翁聊着田里的青苗瓜果,让我感到平和安详。

B.职业男女每当看到写字楼前的吃饭的民工,就会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C.文章中描写的弱势群体主要是乞讨者、拾荒者和民工。

D.我们看到的是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对他们的关注、同情与帮助。

E.文章结尾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进一步表达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2.下列对“取景器里的人”面对镜头的心理概括正确的是(3分)()

A.白发老者面对我的镜头,一直保持无助的状态。

B.乞讨者有时平和安详,有时警觉、害怕,甚至是愤怒、憎恶的。

C.拾荒者面对我的镜头,大体上是坦然的。

D.民工面对我的镜头,有点局促不安。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4分)

①知道他害怕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

②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利。

 

4.第(3)节和第(6)节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技巧,请选择一小节分析其主要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4分)

 

一名商人的“游子”情结

刘炎迅

刘庄村和小河湾村是河北省唐山市境内两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但在11月7日这一天,它们显得特别。

澳大利亚华侨富商董配永将在这天正式启动敬老金发放项目,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慈善公益项目。

一早,村里的腰鼓队、舞狮队早早操练起来;中年妇女都身穿戏服、头戴花翎,用浓重的油彩画出别致的脸谱;上了岁数的老人们分排坐在操场上,身边堆放着成堆的油、米等农副产品,这些都是董配永在澳大利亚的农场生产出来的,“绝对绿色,让老人们身体健康”。

“董娃是咱们自家人”

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

主角出场了。

这个主角个头不高,微胖,眼睛小而有神,下巴留着半寸长的山羊胡子,很多年前,他是这个村子的孩子,他叫董配永,目前是华夏董氏兄弟集团的执行董事。

在村民们看来,这是个“有钱人”,但和报纸上看到的那些有钱人不同,“董娃是咱们自家人,他心肠可好”。

董配永站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宣布,他将捐资两亿元人民币设立敬老基金,用于刘庄村和小河湾村的敬老事业,两村60岁以上老人今后每月可获得300元至2000元的敬老补助。

仪式结束后,董配永走到老人们身边,拉住他们的手,用家乡话与他们聊天。

老人们大多行动不便,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董配永则俯身蹲在他们身旁。

董配永说,他们五兄弟小的时候,父母经常教育他们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遗憾的是我们的父母没有来得及实现。

为了实现父母的遗愿,也为了报答家乡,董配永以父母的名字冠名,将在父母生活过的两个村庄分别设立“天华敬老基金会”和“淑珍敬老基金会”,从2011年9月开始,这两村的老人每月可以拿到由这两个基金会发放的敬老金:

60至69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300元;70至79周岁,每人每月400元;80至89周岁,每人每月600元;90至94周岁,每人每月1000元;95至99周岁,每人每月1600元;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2000元。

操场上,工作人员在派发用红包封好的敬老金。

一位老人说,感觉像是过年呢。

董孩儿真有孝心。

四周,印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彩旗随风招展。

“衣锦还乡太俗气,毫无意义”

董配永一开口依旧是浓重的唐山口音,嗓门很大,他习惯吃自己种植的农副产品,用自己生产的生态牙膏,“牙膏还可以吃,补钙”。

他生性好客,来了客便嚷着要杀猪宰羊。

每次见到朋友,都会拿出自家挤的牛奶待客。

这个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男人,年近知天命,越发意识到生命可贵,“活着为啥,对自己好些,对老人好些。

这才是根本。

”他说。

董氏兄弟五人从1992年开始创业,几年下来,公司越做越大,成为一家以煤炭为主业,集矿山开采、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投资、生态农业开发、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国集团,如今总部设在北京,集团下属控股、参股的公司及办事处五十多个,员工20000余人。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人遇难。

那一天,13岁的董配永的外祖父、外祖母、两位表妹和一位堂哥等五位亲人罹难。

董配永常常会梦到那些惨状:

到处是尸体。

震后的惨状令人绝望,不过困境中人们相互扶助的情形也让他终生难忘。

“在那次地震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人的帮助是多么可贵。

当你挪开一块砖,递上一杯水时,都给受灾的人带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董配永说。

因为这些经历,一路将生意做到澳洲,他始终将“感恩”放在心里。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向地震灾区捐了1000万现金;西南五省干旱,他向旱区捐赠了价值218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今年7月上旬,看到杭州吴菊萍挺身而出勇救坠楼女婴,他又给这位“最美妈妈”吴菊萍和坠楼女婴送去20万元人民币和补品。

这位“全国劳动模范”经常对人说:

“如果遇到大灾大难,我无动于衷,既是我个人灵魂的耻辱,更是对父母善良品行的亵渎。

尽管“很有钱”,董配永一家过着一日三餐家常饭、一年四季普通衣衫的平淡生活。

他本人从不购置名牌服饰,几乎整个夏天都穿一套粗布半袖短裤、一双军胶鞋、一把蒲扇、手边一个用罐头瓶子做的茶杯。

这次回到幼年生活过的村庄也是如此,他觉得“衣锦还乡太俗气,毫无意义”。

对于自己的善举,董配永很淡定,他说:

“如果我们骨子里不流淌道德的血液,那么充其量就是低级的脊椎动物。

(节选自2011年《中国新闻周刊》第42期,有删改)

5、从全文来看,董配永和村民们从报纸上看到的那些有钱人有哪些不同?

(4分)

6、简要说明文中小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5分)

7、这篇新闻报道中提到了唐山大地震的事和董氏兄弟创业扩大生意的事,这两件事与董配永捐资设立敬老基金做慈善的事有何关系?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3.(4分)第③小节:

主要运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

作者根据经济地位、生活状况将乞讨者和城里人分别比喻(类比)成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和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2分),形象地刻画出乞讨者恐惧不安的心理,表现出贫富悬殊和情绪相悖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2分)

第⑥小节:

主要运用了反衬(衬托)的表现手法。

作者以美丽的花墙反衬垃圾桶旁拾荒的妇女(2分),逼真地刻画了贫富悬殊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

(2分)(如表现手法答为“细节描写”并能恰当分析亦可)

 

5.(5分)特点:

用文中主要的人物典型语言及他人的评价性语言作小标题。

(2分)

作用:

①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形象。

小标题一用老人们对董配永的评价从侧面突出他关爱老人、懂得感恩道德品质,小标题二用董配永自己的语言直接表现他的乐于助人、回报家乡,为人低调的精神品质。

②提纲挈领、使行文条理清楚,把董配永做慈善事业的各种材料有序地、重点突出地组织起来。

③人物语言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特点2分;作用3分,作用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即给3分)

6.(6分)①唐山大地震和董氏兄弟创业扩大生意这两件事是董配永捐资设立敬老基金的主体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丰富和深化了主体新闻事件的内涵。

②唐山大地震的事补充说明了董配永他乐于助人、热心慈善事业的原因。

董氏兄弟创业扩大生意的事补充说明董配永做慈善有坚实的经济后盾,增强了主体新闻的可信度。

③使董配永为富好仁的道德品质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使主体新闻的意义更清楚和突出,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http:

//WWW.

语文知识复习

拓展精练(22)

 

1.选出下列字形正确的一项()

A.袅娜镶边垝垣义愤填膺B.斑驳训鸽凋零婆娑起舞

C.淅沥桑葚铛窈窕淑女D.蒲苇玳瑁鸳鸯夜槌而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卓尔不群出其不意兵荒马乱名副其实

B.毕恭毕敬垂拱而治世外桃源题纲挈领

C.挥洒自如剽窃成果耳懦目染揠苗助长

D.未竟事业名门旺族积重难返座无虚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震惊全国的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公开审理是_______________公开、公正和讲原则的体现。

(2)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两页纸的_______________表;实在让人咋舌。

(3)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___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法制勘误心酸B.法制刊误辛酸

C.法治勘误辛酸D.法治刊误心酸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

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

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秋之于人,何尝有别?

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D.“行啊,”小王停了一会儿说:

“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7.下列句子不属于通感的一句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红杏枝头春意闹。

C.下雨的时候,我爱它的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其中《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它与北朝民歌《敕勒歌》并称为“乐府双璧”。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士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的第一句做题目。

D.儒家经典的“五经”为:

《诗》《书》《礼》《易》《乐》《春秋》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士之耽兮,尤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B.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C.彼尔维何,维常之花。

D.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0、下列句子属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长余佩之陆离B.步余马于兰皋兮

C.不吾知其亦已兮D.鸷鸟之不群兮

11、下列加点的“相”字与“叶叶相交通”的“相”字读音和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儿已薄禄相B.还必相迎取

C.会不相从许D.相见常日稀

 

参考答案

AACCCCCBDCD

 

 

 

 

高一语文下册拓展精练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语文知识复习

拓展精练(47)

阅读题

一、小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

①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让成千上万的网民得到了一种别样的娱乐体验后,“恶搞”一词就大放异彩。

自此,恶搞的潮水越过影视大片,漫向名人、经典、历史、文化……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恶搞”大潮中,近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恶搞者已从过去的草根人物,变为现在的专家、教授;“恶搞”的范围也从娱乐圈扩大到学术圈;恶搞对象从娱乐人物、事件,转移至传统文化,如以孔子为噱头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正使这场“恶搞”运动,从消遣娱乐演变成文化颠覆。

②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娱乐圈的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在这个娱乐化时代也无可厚非。

但时下恶搞之风正从少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变成了一种集体狂欢。

在一些专家学者笔下,原本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倒,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

要知道,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

他们中一些人对于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③优秀文化的传承是要有纽带的,这个纽带就是文化偶像和经典。

当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何在?

当传统文化被解构,并且只有解构而没有架构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文化的脊梁一个个被消解之后,华夏文化该如何挺立?

日本动画片风靡世界,韩国电视剧在亚洲引发了“韩潮”,而国内的学者却在制造“孔子狗”、“李白仔”、“岳飞贼”之类的“恶作剧”,这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秩序的破坏,更给中国的“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④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不可避免会有颠覆传统的现象和对权威崇拜的质疑。

“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

但“恶搞”也应该有一个底线,民间对于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的“恶搞”,只是为了让人开心一笑。

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恶搞”现象的出现,实在是一种拔自己文化根的行为。

因为,“恶搞”损害的绝不仅仅是文化本身,还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

⑤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作为代表社会、文化良知的学者专家,理应耐得住寂寞,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端正学术操行,假如一味地“恶搞”文化,传播虚假、偏执的理念,最终伤害的是文化的尊严。

⑥今天的学术研究、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尚化、娱乐化、商品化的冲击。

“恶搞”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敬畏。

其实,背后是文化犬儒倾向。

当我们把神圣、崇高统统打倒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守住精神家园呢?

1.下列对“恶搞”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从而达到对文化的颠覆。

B.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

C.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翻,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

D.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敬畏。

2.下列不能作为“‘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对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B.当中国传统的文化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就会动摇。

C.国内学者对文化偶像的“恶搞”,不仅破坏了世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秩序,更给中国的“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D.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恶搞”文化会产生颠覆传统、质疑权威崇拜的现象。

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后,“恶搞”的大潮从”恶搞”的范围、对象到“恶搞”者身份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B.“恶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积极的一面,它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

C.对任何文化都不能“恶搞”,因为这会损害文化本身,更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在拔文化的根。

D.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专家学者要耐得住寂寞,要能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承担社会责任,保持文化良知,端正学术操行,不伤害文化的尊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李君虚幼有清誉。

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

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

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

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

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

“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

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

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

“人无知者。

”李君虚曰:

“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

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

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

“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

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帝不从,珍奇寻又叛。

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帝怒曰:

“卿痴不足与议事。

”李君虚惧而奉旨。

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

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

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

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不延首目送之延:

邀请

B.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寻:

不久

C.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

娶公主为妻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令:

美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④李君虚惧而奉旨。

⑤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⑥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君虚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李君虚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李君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D.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李君虚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

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注】①檐牙:

屋檐如牙齿一般。

②蝶衣:

蝴蝶的翅膀。

晒粉:

蝴蝶的翅膀上多粉。

③落落:

稀疏的样子。

④嘈嘈:

杂乱的声音。

8.这首诗是运用了反衬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请具体说明。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