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41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2.docx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2.docx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2

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内容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3

12.14

13.15

14.17

15.20

急性喉炎

【讲解病因】

急性喉炎是一种主要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急性炎症,为小儿常见急性喉梗阻原因之一,常发生于1~3岁的小儿,多见于冬季。

【说明表现】

典型病例发病前1~2天,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出现发热、声音嘶哑,重者出现犬吠样咳嗽、吸入性喉喘鸣,患儿常烦躁不安,面色发绀,呼吸及心率加快,因喉头粘膜水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喉梗阻。

【介绍治疗】

1、抗生素:

一般不用抗生素,如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

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能减轻喉部梗阻,避免作气管切开。

3、氧疗:

如有呼吸困难可持续湿化氧吸入治疗,缺氧加重、紫绀明显,可行气管插管给氧或气管切开术。

4、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重点教育】

1、饮食:

给予温凉流质饮食或暂禁食。

2、活动:

应卧床休息或减少活动。

3、复查时间及指征:

一般不需复查。

【特殊交待】

1、应送就近医院住院治疗。

2、患儿取半卧位或头颈背垫高斜坡卧位,保持体位舒适。

3、尽量将所需要的检查及治疗工作集中完成,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影响患儿休息。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5、耐心细致地喂养,避免患儿进食时发生呛咳。

病毒性脑炎

【讲解病因】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80%以上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其次为虫媒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轻者能自行缓解,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

【说明表现】

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史、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史,该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决定于神经系统受累的部位,病毒治病的强度。

轻者仅有表情淡漠、嗜睡、发热、头痛、呕吐等,重者表现为神志不清、抽搐、肢体活动障碍或瘫痪、失语,出现脑疝,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介绍治疗】

1、抗病毒:

根据病毒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等。

2、对症治疗:

控制高热和循环衰竭,降低颅内压,抢救呼吸和循环衰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需要。

【重点教育】

1、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肉饼汤等。

昏迷者给予鼻饲。

2、体位与活动头痛者可抬高头肩部,病重患儿尽量不要搬动头部,腰椎穿刺后采取去枕平卧4~6h,早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先在床上活动,而后逐步下床活动。

3、复查时间及指征 定期复查脑电图,一旦出现头痛、呕吐、惊厥等症状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特殊交待】

1、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将呕吐物吐出,以防窒息。

2、保持皮肤、床单位清洁、干燥,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褥疮。

3、抽搐时,将压舌板包裹纱布放在上、下臼齿之间(牙关紧者勿强行撬开)以防舌咬伤。

昏迷患儿每日口腔护理两次。

4、有肢体瘫痪患儿,应保持肢体功能位,及早加强功能锻炼和肌肉按摩,以促进康复,有语言障碍者,指导家长协助患儿进行语言训练。

化脓性脑膜炎

【讲解病因】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疚病,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说明表现】

发病前数日常有上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继之高热、头痛、精神萎靡,小婴儿表现易激惹、不安、双目凝视等。

神经系统表现有:

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惊厥,部分患儿出现肢体瘫痪。

【介绍治疗】

1.抗生素治疗:

原则为尽早采用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选用可穿透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2.对症及支持疗法:

病初数日严密观察生命特征、意识、瞳孔和血液电解质浓度,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重点教育】

1.饮食:

给予富有营养、清淡、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如牛奶、稀饭、蒸蛋等)少量多餐;昏迷或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者,应给静脉高营养。

2.体位与活动:

绝对卧床休息,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恢复期可先床上活动,而后逐渐下床活动。

3.复查时间及特征:

坚持用药不少于2~3周,在疗程中对无并发症的患儿不需反复进行脑脊液检查,仅在临床症状消失,接近完成疗程中需检查一次,若已正常用药至规定疗程即停药,经治疗后临床无好转或好转后又恶化者,应及时复查脑脊液或CT检查。

【特殊交待】

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避免不良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3.保持皮肤,床单位清洁、干燥,勤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

4.抽搐时,将压舌板包裹纱布放在上、下臼齿之间(牙关紧闭者勿强行撬开)以防舌咬伤。

昏迷患儿每日口腔护理。

5.体温超过38.5℃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防止高热惊厥,鼓励患儿多饮水,出汗后及时更衣。

6.恢复期患儿,应进行功能训练,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癫痫

【疾病概述】

癫痫俗称“猪婆癫”,是由于脑功能异常所导致的慢性疾病。

引起癫痫的病因很多,遗传及凡是引起脑部器质性损害或全身性缺氧、代谢异常等均可导致癫痫(如颅脑损伤,颅内出血,脑缺血缺氧,颅内肿瘤,老鼠药中毒等)。

【介绍治疗】

1.病因治疗:

有代谢、内分泌紊乱者,要采取适当措施,有颅内占位性病变,应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

按不同癫痫发作类型选择不同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安定、咪唑安定、卡马西平、妥泰等。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为慢性反复发作的意识障碍和肌肉抽动,也可表现为感觉、情感、行为或植物神经功能异常。

【健康教育指导内容】

1.饮食: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不偏食,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

2.体位与活动:

癫痫发作时,应就地平卧,头偏向一侧,癫痫发作后应让病儿充分休息,不应马上活动。

平时应积极鼓励患儿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但应避免参加一些危险性大的活动。

如爬树、攀高、游泳、骑车、开汽车等。

3.复查时间和指征:

开始用药每2~3周复查一次,半年后可3~6个月复查一次,定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

如癫痫发作次数频繁,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或有其它合并症,必须及时来院就诊。

【特殊交代】

1.抽搐发作时,将病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服,裤带,用压舌板包裹纱布放入上、下臼齿中,防止舌咬伤,勿用力按压病儿肢体,防止骨折。

2.嘱病儿有肢体麻木,眩晕,心悸,幻觉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平卧。

3.应坚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擅自停药,减量,以免引起病情复发或加重。

4.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紧张,以免诱发癫痫发作。

5.患儿外出佩戴病历卡,卡上注明姓名,联系电话,疾病名称,急救方法,药物名称,以防突然发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讲解病因】

ITP是指外周血小板减少、引起皮肤、粘膜,甚至内脏出血的一种原因未明的出血性疾病。

与免疫因素、脾脏因素、毛细血管因素,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

【说明表现】

起病急骤,主要为自发的皮肤及粘膜出血;多数为散在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亦可见大片的瘀斑、以四肢为多。

半数以上的患儿有鼻衄、齿龈出血。

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史。

呈自限性,少数可转为慢性。

【介绍治疗】

1、一般治疗防止各种创伤,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2、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

3、脾切除。

4、免疫抑制剂疗法常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

【重点教育】

1、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少刺激、无渣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2、活动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出血严重时绝对卧床休息。

3、复查时间及指征出院后1~2周检查血小板计数,持续6个月至1年以上。

【特殊交待】

1、不要用力擤鼻涕、宜用软毛牙刷刷牙。

2、活动时避免身体挤压和外伤,进行各种穿刺检查后要局部施压5~7分钟。

3、内衣柔软、宽大、舒适、常擦澡、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

4、保持大便通畅,多食蔬菜、香蕉。

5、注意观察大、小便颜色、性状、皮肤紫癜、瘀斑情况。

6、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受凉感冒。

7、皮质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停止吸用,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

G-6-PD缺陷症

【讲解病因】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是由于先天性缺乏G-6-PD这种酶,当小孩在食蚕豆或服用某些氧化性药物时,引起红细胞破坏从而引起贫血。

【说明表现】

起病急,以酱油尿或葡萄酒色尿,皮肤苍白、黄疸,巩膜发黄为主要表现。

【介绍治疗】

1、立即停止进食蚕豆或相关药物。

2、严重贫血及时输血。

3、药物治疗:

碳酸氢钠、肾上腺皮质激素。

【重点教育】

1、饮食: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如牛奶、鸡蛋、新鲜绿色蔬菜等。

2、保持病室安静,多给小孩饮水。

3、贫血严重者卧床休息。

【特殊交待】

1、注意观察小便的量及颜色。

2、终身禁食蚕豆及氧化性药物,如阿司匹林、磺胺类等。

3、小孩发病时家长主动告诉医生,小孩患有蚕豆病。

病毒性心肌炎

【疾病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常见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以及埃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流感病毒。

发病以秋冬季节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病理病因】

 任何病毒感染均可能累及心脏。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可引发心肌炎,以柯萨奇病毒最常见。

病变分布可为局灶性、散在或弥漫性,多以心肌间质组织和附近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少数为心肌变性、溶解和坏死等变化。

慢性病例多有心脏扩大、心肌间质炎症浸润和心肌纤维形成的瘢痕组织。

心包可肴浆液渗出,可发生粘连。

病变波及传导系统时,可导致心律失常。

【主要表现】

症状轻重差异较大。

轻者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重者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甚至猝死。

一、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半数患者病前1~3周内有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史,继而出现心悸、气促、心前区不适或隐痛及体温不相称的心动过速等,有时有恶心、头痛、食欲减退。

二、严重者因心力衰竭引起气短、端坐呼吸、浮肿,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个别严重的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三、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此时很可能掩盖心肌受损的症状。

【健康指导内容】

一、辅助检查

(一)血液检查:

白细胞可轻度增高,但左移不明显。

(二)心电图:

约1/3病例有复极波异常,可表现为ST-T改变。

此外,心室肥大、Q-T间期延长、低电压等改变也可出现。

(三)X线检查:

约1/4病人有不同程度心脏扩大,搏动减弱,其扩大程度与心肌损害程度一致,有时可见心包积液(病毒性心肌心包炎),严重病例因左心功能不全有肺淤血或肺水肿征象。

(四)放射性核素检查

(五)心内膜心肌活检(EMB)

【介绍治疗】

1.应用改善心肌细胞营养与代谢的药物,如维生素C、B、辅酶A、肌酐、ATP、二磷酸果糖等,一般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重者如暴发型或有心力衰竭、休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短期内心脏急剧增大、高热不退者才使用。

2.治疗原发病,给予抗病毒治疗。

如有呼吸道感染,心前区疼痛症状应给予对症处理。

使用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药物,如人白细胞干扰素,聚肌胞,胸腺素,转移因子等。

3.并发症治疗对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给予对症处理。

【重点教育】

1.饮食:

急性期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心力衰竭者要限制钠盐摄入。

2.活动: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待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方可下床活动,一般需3个月左右。

心脏已扩大或出现过心功能不全症状者应延长至半年,合并心力衰竭等重症患儿应休息6~12个月至症状消失,心脏恢复正常大小,恢复期仍适当限制活动3~6个月。

3.复查时间及指征:

慢性患儿定期复查,尤其是有心脏增大、早搏、I度或II度房室传导阻滞、非特异性ST-T改变的患者应长期定期复诊。

痊愈的患儿如出现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症状应随时到医院就诊。

如发生头晕、昏厥、阿斯综合症应立即送入医院治疗。

【特殊交待】

1.加强卫生宣教,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为使心肌炎更好恢复和心律失常得以控制,应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

3.如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定期检查心电图,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当用药后症状不减轻或出现其它症状时,应报告医生,不可擅自停药或改用其它药物。

4.此病患儿可因再次病毒感染而使病情反复,过早恢复体力劳动可推迟病情恢复甚至使病情加重。

1、过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补充富含V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心肌代谢与恢复;戒烟酒。

2、急性心肌炎病情稳定后即可带药出院,出院后需继续休息较长一段时间,一般为3-5个月,应向病人及家属强调休息的重要性,避免劳累。

3、鼓励病人适当锻炼身体,如散步,呼吸功能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注意避免受凉,预防呼吸道感染。

4、学会自测脉搏方法,一般正常60-100次/分,发现异常或有胸闷,?

?

心悸等不适时应及时复诊。

川崎病

【疾病概述】

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综合症。

其病因发病机理不明,是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多侵犯冠状动脉,部分患儿形成冠状动脉瘤,其中少部分患儿冠状动脉出现狭窄,血栓,甚至导致心肌梗死。

【病因病理】

川崎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曾怀疑尘螨传播的立克次体和疮疱丙酸杆菌(prupionilacteriumacnes)是川崎病原因,但未补被证实;也有报道与逆转录病毒有关,曾在川崎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发现与逆转录病毒相关的逆转录酶活性。

日本研究发现,川崎病患者HLA-BWzz频率约比普通人群高2倍;而美国波士顿地区流行中,则HLA-BW51检出率增高。

因此,遗传易感性和感染可能是川崎病的病因。

本病主要见于小儿,2岁以内发病率最高,10岁以后发病少见,男孩多见,男女之比约2.3:

1,无明显季节性。

川崎病急性期T淋巴细胞减低、循环T4细胞活化、T8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活化。

这些免疫异常可能由嗜淋巴组织病毒感染引起,而病毒对内皮细胞的亲和性可能是多发性血管炎的原因。

最近发现,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增殖因子、活化细胞膜表面抗原、细胞间粘附因子等可能在川崎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研究发现川崎病呈以IgG1、IgG3增高为特点为B细胞多克隆活化,B细胞生长活化、分子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活性均值明显增高,肿瘤坏死因子也增高。

另外、急性期血液凝固性增高与血小板激活,可能与动脉瘤形成有关

【主要症状】

高热,常为不规则热,可高达40℃,持续可达5天以上,高热时可有烦躁不安,嗜睡,可引起抽搐。

同时,躯干出现多形性红斑,不发生疱殄或结痂。

急性期手足坚实性肿胀,掌跖及指趾端潮红,持续一周左右开始消退,在指趾末端沿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蜕皮,此症为本病特征性表现。

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表面不红,但有触痛。

【健康教育指导内容】

一、辅助检查

(一)血液检查

(二)心电图

(三)超声心动图

【介绍治疗】

1.急性期:

(1)阿司匹林为治疗本病首选药物。

热退后继续口服,持续用药达2~3个月。

(2)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发病7天内使用效果较好。

2.恢复期:

阿司匹林小剂量口服,抑制血拴形成。

有冠状动脉异常,服药至少一年,有冠状动脉瘤形成,则无限期的使用。

潘生丁口服,能抗血小板聚集。

1.发热:

本病以高热为首要症状,高达40℃,持续5天以上,当出现高热时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或冰敷,避免因高热引起抽搐。

2.饮食:

给予清淡、易消化、少渣食物,以软食为主,避免进食硬性食物时损伤胃,肠粘膜引起出血。

3.活动:

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应避免剧烈活动;当有冠状动脉瘤存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排便困难时可使用开塞露,避免排便用力时冠状动脉瘤破裂造成大出血。

4.保持口腔卫生及皮肤的清洁。

发热时多喂开水,口唇干裂时可涂抹淡鱼肝油,保持内衣的清洁干燥,皮肤出现脱屑时切勿抓挠,可局部涂抹润滑油。

5.复查时间及指征

(1)定期随访。

每月复查一次,然后3个月~半年~l年~儿童期再检查一次。

(2)有心血管病变,宜用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每半年复查超声波一次,随诊数年,直至CAA消失。

【特殊交待】

1.消除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打消顾虑,积极与医务人员合作。

2.按时按量服药,每2周复查血小板直至正常,病程于6~8周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及a1球蛋白以判断炎症是否静止,病程3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若异常应每6~12个月复查,并到专科门诊随访,以继续接受治疗和指导。

婴儿捂热综合征

【疾病概述】

由于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所致缺氧、高热、大汗、抽搐、昏迷和呼吸衰竭为一组综合征。

好发于寒冷季节,以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

【讲解病因】

1、一般有明确捂热史,如怀抱小儿,乘坐车船,就医外出途中包裹过严过紧过厚以及居室内温度过高等均可发生。

2、起病急,危重,开始多有高热,体温可达40~41℃。

全身大汗淋漓。

湿透衣被,头部散发大量热蒸气,面色苍白,拒奶,哭声低,大汗后体温降或不升,全身湿冷。

3、高热大汗使水分丢失出现脱水状态,表现烦躁,口干,尿少,皮肤花斑或厥冷。

4、中枢神经受累:

可表现频繁呕吐、尖叫、反应迟钝、凝视、反复抽搐或昏迷。

5、呼吸系统受累:

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唇周发绀,甚至出现心率失常,腹胀,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介绍治疗】

1、降温:

立即去除捂热原因,撤离高温环境,将小儿移至空气新鲜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迅速采用物理降温如冰垫、温水擦浴等。

2、给氧:

改善机体缺氧症状。

如鼻导管、头罩、面罩、持续正压(CPAP)或机械通气。

3、止惊:

首选安定、鲁米那。

反复抽搐者给予咪唑安定持续泵入。

4、补液: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5、对症处理:

给予能量合剂、VitC、VitE、自由基清除剂。

【重点教育】

1.饮食:

按需给予,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2.活动:

平卧,头稍高,少搬动,抽搐进头偏向一侧。

3.复查时间及指征:

症状轻者无须复查,症状重者根据病情选择专科复查。

【特殊交待】

1、提倡母婴分睡,勿蒙被过严或含奶头睡在母亲腋下。

2、外出时不要用衣被包裹得太紧太厚,注意适当通风透气。

3、纠正农村地区给小儿“打包”的习惯,要注意包扎时不宜太紧太多束缚小儿的正常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