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277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课时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课时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课时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课时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备课.docx

《课时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备课.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备课.docx

课时备课

25.玲玲的画

一、课文简介:

《玲玲的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这是一篇描写事件的小故事。

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阅读上的困难不大,因此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的解读和对学生能力的拓展上。

学习语言的过程,应是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获取的过程。

《玲玲的画》虽是一篇比较容易理解的课文,但要让二年级的学生去理解这篇课文当中所蕴含的道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利用课文的文本,并结合生活实际去带领学生深入的体会和理解课文内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去感悟课文内涵,并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读中识字、积累语言、感悟语境。

从而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在活动当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理清事件变化的过程,通过事件的变化过程体会人物的变化。

(四)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开拓学生的动脑能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清坏事变好事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当中爸爸所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培养肯动脑筋的习惯。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

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会认“玲”等8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当中爸爸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三)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一)准确识记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当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培养肯动脑筋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一)生字词卡片。

(二)课件:

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

你想认识她吗?

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

(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

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

师:

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运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ɡ”,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两个同学每人一段等,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

(1)课文当中主要人物都有谁?

(玲玲和爸爸)玲玲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①做事认真

②爱动脑筋、聪明

(2)课文当中的爸爸又有哪些特点呢?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①和蔼可亲

②善于引导孩子

(3)课文中哪些词语或者是语言能表现他们的特点?

①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

②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③认为爸爸和蔼可亲,从爸爸的话当中可以看出来。

4.重点理解爸爸的话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5.读完这句话,你有怎样的体会?

(1)爸爸为什么说“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

①这件事情糟糕吗?

分析玲玲画这幅画的背景。

体会出玲玲对自己的画是满意的,而且画师要去参赛的,弄脏了就没时间再画新的了。

②重读第一段,体会玲玲“满意地端详”中的“满意”一词,感受玲玲的心情。

③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读2—6自然段,提取信息。

④就在画弄脏了,而且也没有时间的情况下,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

(着急)

(2)那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①要想把“坏事”变成“好事”,需要我们怎么做?

(动脑筋)

②在坏事变成好事的过程当中,玲玲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此时爸爸说了什么?

她想了想,此时她都会想些什么?

③想完之后,玲玲又是怎样做的?

先认真观察,经过积极动脑筋,最终想出办法,取得成功。

(3)再来读一读,体会这时玲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满意地笑了)

这里的“满意”和之前那次的“满意”有没有什不同之处?

(4)是不是所有的“坏事”都能变成“好事”?

为什么?

(重点理解“往往”)

6.再读爸爸的话,读完这句话,你又有怎样的体会?

理解课文蕴涵的道理,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四)交际训练

1.这样的事,生活当中你遇到过吗?

谁来跟大家说一说。

(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处理的?

2.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提示学生尽量结合课文所学)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处拟,要求有三个栏目:

1.你认识吗?

(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你知道吗?

(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

3.你能猜出来吗?

(收集一些相关的字谜)。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

动脑筋

好事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会写“叭”等9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三)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一)正确书写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课文当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培养肯动脑筋的习惯,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扩展。

四、教学准备

(一)生字词卡片。

(二)课件:

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

五、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1.要求认读所出示的生字词。

2.学生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对字词的掌握。

3.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1)玲玲画的画出现了什么问题?

最后怎样了?

(2)用“先、再、然后、最后”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只要能说清楚故事的大概即可。

但要要求学生说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由学生对课文内容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教师可以担任旁白)

(三)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1.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

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2.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

(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3.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4.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注意让学生从生字的结构方面进行评议)

(四)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1.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抄写完之后说一说:

通过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做?

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说一说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五)小结

玲玲在画画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困难,但是她没有放弃,而是在听了爸爸的话之后,积极的动脑筋来解决问题,最终将一件原本看起来很糟糕的事情变得非常的有意义了。

希望大家再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也能向玲玲学习,多动脑筋,积极思考,争取更大的进步。

(六)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课后复习题:

1.组词

肯(   )(   )(    )

脑(   )(   )(   )

楼(   )(   )(    )

2.形近字辨析组词

令(   )狗(   )扒(    )

领(   )句(   )叭(   )

玲(   )狐(   )八(    )

3.结合课文内容将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来

课后小记:

 

26.蜜蜂引路

一、课文简介:

《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小文章。

本篇课文围绕着一件看似很简单的小事展开,叙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在这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当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只要肯动脑筋,很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通过这个故事,了解列宁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文章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问题随着列宁的观察和思考逐层推进,以列宁观察和思考的变化带动课文内容的加深,最后返回到所得的结果当中,过程清晰完整,语言生动具体,刻画人物细致,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二)能正确、流利地读课后练习的两组句子,并比较出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学重点:

(一)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比较出课后练习的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二)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PPT

(二)生字、生词卡片。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会认6个生字。

(二)能正确、流利地读课后练习的两组句子,并比较出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学重点:

(一)会认6个生字

(二)并比较出课后练习的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三)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识字读词

1.一只小飞机,飞入花丛中。

嗡嗡,嗡嗡,忙采蜜,不停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只小“飞机”是什么吗?

(蜜蜂)那蜜蜂两个字应该怎么写呢?

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怎样写。

(教师示范写“蜜蜂”)

2.谁来说一说我们还学过哪些和这两个字相近的字?

蜜——密蜂——锋峰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蜜蜂引路》。

谁来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引”字的?

学生说识字方法:

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一竖。

4.那么蜜蜂怎么会引路?

它又是给谁引路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今天这篇课文《蜜蜂引路》。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个自然段)。

2.读课文,正音。

3.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效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整体内容。

1.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谁给谁引路,怎么引路,结果怎样)

课文主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列宁通过蜜蜂的指引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2.那么列宁是依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蜜蜂怎么能引路呢?

它是怎么引路的呢?

课文当中的哪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过程呢?

(依靠蜜蜂找到养蜂人,主要是在第三自然段进行介绍的。

3.请大家小声读第三自然段。

是蜜蜂带着列宁到养蜂人的家吗?

(是列宁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引领着列宁,并不是蜜蜂在带领列宁)

4.列宁是怎么“一边走一边看”的?

他都发现了什么?

他又是怎么想的?

(板书:

仔细发现和观察)(可用表格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框架依据)

发现:

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想:

有蜜蜂就会有养蜂人。

5.他又观察到什么?

又是怎么想的?

(板书:

认真思考)

观察:

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想:

蜜蜂采蜜要回家,蜜蜂的家就在养蜂人的家的附近,而蜜蜂的家附近只有一所小房子。

那所小房子一定就是养蜂人的家。

6.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

你从哪里知道的?

(板书:

作出判断)

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7.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人呢?

因为他善于观察,并且在观察之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学习课文的其他段落,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词语。

(衬托人物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找)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哪位同学能结合看插图,说说“惊讶”是什么意思?

惊讶:

十分的惊奇

2.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因为列宁以前常常都是要派别人来找养蜂人的,而这次他是独自一个人来到养蜂人的家的,没有依靠任何人的向导。

3.“常常”是什么意思?

常常:

经常

课文当中还有一个词语叫做“往常”,谁能结合下面的两个句子来说一说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1)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2)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往常:

指以前经常

4.列宁这次来找养蜂人并且告诉养蜂人,他有“向导”,那么他的向导是谁?

列宁的向导是蜜蜂。

(五)总结全文。

1.请大家再来读课文,读完之后谁在来说一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可以尝试着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说一说?

看看哪位同学说的最具体,最通顺。

2.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3.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

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扩展阅读《瓦特发明蒸汽机》

(七)练习作业

1.用“先——再——然后——最后”的形式将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过程写一写。

2.近义词区分填空。

(1)往常经常常常时常平常

①放学后,他()到操场打球。

②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

③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

④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2)果然居然突然

①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早上一出门,天()下起雨来。

②他平时上课都很调皮,但是不知怎么了,今天他()认真听讲了。

③天阴沉沉的,()下起雨来。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作出判断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会正确书写课文当中的生字。

(二)能够在识字、书写的基础上对所学生字进行扩展。

二、教学重点:

(一)会正确书写课文当中的生字。

(二)能够在识字、书写的基础上对所学生字进行扩展。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熟练使用和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哪位同学能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当中,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

(学生回忆,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2.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课文的题目叫《蜜蜂引路》。

(二)复习生字,读准字音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后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在读的过程当中把字音读准确。

2.出示词语卡片,结合词语认读生字。

学生轮读,抢读

3.扩展组词

针对生字扩充词语

(三)对比扩展,认记字形

1.出示生字,让学生根据生字的结构进行分类。

2.根据所学生字,扩展形近字。

如:

峰——蜂牙——讶

将形近字由学生扩展成词语,进一步进行区分。

3.有哪些字的笔顺和笔画需要注意?

(学生自由举例)

教师范写生字:

敲、派、谈

学生仿写生字。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格当中的位置,按要求写字。

注意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要写得紧凑。

教师在田格当中示范书写“附、敲、谈”,注意左右搭配。

2.重点指导写字

(1)蜂:

注意笔画,笔顺特点。

右半部分由7笔组成,下面的三横要以竖串联起来,上下出头。

(2)派:

注意右边的笔顺。

右半部分的笔顺是:

撇、撇、撇、竖提、撇、捺

(3)谈:

注意右上的“火”的最后一笔点,不是捺。

3.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注意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及时修正写得差的地方)

(五)扩展资料袋——列宁简介

列宁(1870—1924)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

1870年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

1887年在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时,就参加了学生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活动。

他组织和建立了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和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又领导了粉碎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

1921年起领导党和国家从战时共产主义转为实施新经济政策,并指明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进一步前进的道路。

1924年1月21日病逝。

列宁把他的一生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献给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同各种敌人进行了坚决无情的斗争,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制定了理论和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田格当中的空白部分

2.生字和词语抄写

 

板书设计:

蜂——峰

讶——芽

蜂派谈

课后小记:

 

27.寓言两则

一、课文简介:

《寓言两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课文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这是两篇运用寓言形式讲述道理的小故事。

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阅读上的困难不大,因此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的解读和对学生能力的拓展上。

学习语言的过程,应是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获取的过程。

《寓言两则》虽是两篇比较容易理解的课文,但要让二年级的学生去理解这两篇课文当中所蕴含的道理需要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发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利用课文的文本,并结合生活实际去带领学生深入的体会和理解课文内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去感悟课文内涵,并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读中识字、积累语言、感悟语境。

从而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在活动当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三)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教学重点

(一)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二)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四、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五、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

《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二)生字、生词卡片。

(三)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一、教学目标:

(一)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

(三)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二、教学重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课文《寓言两则》,那么谁能来讲一讲什么叫寓言?

学生简单理解,教师明确: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齐读课题。

学习“揠”。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那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了?

结果怎样?

(概括文章大意)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2.相信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读会了,要是课文里的词娃娃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焦急 喘气 一大截 巴望 自言自语 白费 筋疲力尽 总算

生认读,多种形式读。

3.写写“费、算”。

4.请同桌互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能把句子读通顺,课文读准确。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完课文,小朋友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

(拔苗助长)

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

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

指名回答。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

(1)“巴望”是什么意思?

你能换个词语说吗?

希望、盼望、渴望。

写写“望”

(2)谁来读一读?

(3)农夫天天到田里去看,他的心情会怎样?

(焦急)

(4)农夫这么心急,会对禾苗说些什么呢?

3.但禾苗有向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

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1)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2)比较句子,去掉“好像”可以吗?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3)你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哪句更加确切?

4.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

(焦急)谁来给它找找近义词?

(着急)

练习写“焦”字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很焦急?

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谁愿意来读一读?

(2)再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他当时的样子。

(3)谁愿意来边读边演一演?

(4)齐读,看看能不能把这个人焦急的心情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

6.农夫看到禾苗长得这么慢,他心里非常(焦急)。

板书:

焦急

(四)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过渡:

读2.3自然段,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2.3自然段

1.指名说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

拔苗

2.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

(筋疲力尽、喘气)

3.他人是很累,但是他心里呢?

(高兴)

所以这两段读时要又累又高兴,自己去试一试。

4.老师想来读一读,师范读。

谁愿意来挑战老师?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点明寓言。

1.他这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