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难题梳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154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难题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难题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难题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难题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难题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难题梳理.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难题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难题梳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难题梳理.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综合难题梳理

第一章难点综合复习

专题一、浮力大小比较

同种液体看V排,不同液体看状态

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林采用了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将气球中装满水后系紧、然后将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记录弹簧测力计此时的读数,将气球缓缓浸入装水的容器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 气球未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B. 气球浸入水中的部分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增大

C. 气球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D. 气球全部浸入水中后继续往下放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

2、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其密度分别是0.8×103㎏/m3和0.4×103㎏/m3,甲、乙物块均用弹簧拉住,使它们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此时()(双选)

A.甲、乙物块所受浮力之比为1:

2

B.甲、乙物块所受浮力之比为2:

1

C.甲、乙物块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2:

3

D.甲、乙物块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1:

6

3、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早期使用氢气填充的气球和飞艇很容易燃烧起火。

后来使用不会燃烧的氦气替代氢气来填充气球和飞艇。

相同条件下氦气的密度约为氢气密度的两倍。

若忽略球皮和吊索的重力,则相同体积的氦气球与氢气球相比( )

A.氦气球的有效载重量约为氢气球的一半

B.氦气球有的效载重量约为氢气球的2倍

C.氦气球有效载重量比氢气球小很多

D.氦气球的有效载重量与氢气球差不多

专题二、分类讨论类别

常见的三种状态:

①都漂浮②都浸没③一个漂浮,另一个浸没

1、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克的水,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牛B.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克

C.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厘米3D.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2、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1∶2,将甲放入酒精(ρ=0.8ⅹ103kg/m3)中,乙放入水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3∶2,乙的密度是()

A、0.6ⅹ103kg/m3B、0.8ⅹ103kg/m3C、1.2ⅹ103kg/m3D、1.5ⅹ103kg/m3

3、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甲和乙,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是ρ甲:

ρ乙=2:

3.现将甲、乙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烧杯中,当甲、乙两球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F甲:

F乙=6:

5,两球的密度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专题三、液面升降问题

容器中固态物质投入水中后判断液面升降,实质是比较V排的变化。

因为液体密度不变,浮力只跟V排有关,所以转化为判断浮力的变化。

若浮力变大,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液面上升;若浮力变小,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液面下降;若浮力不变,则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液面不变。

1、艘漂浮在小水池上的小船,一人进行如下操作时,能使池中水面升高的是(  )

A.将船上的铁块投入水中

B.将水中的石块捞入船中

C.从水面捞木块入船中

D.将池中的水装一些入船中

2、如图所示一水槽内装有部分水,水面上浮有一木质小容器,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水的深度为H,现从水槽内取少部分水倒入容器内,则导致()

A.h增大

B.h减小

C.H增大

D.H减小

3、如图所示,底面积为400厘米2的圆柱形水槽内盛有适量的水.把质量为1千克、高为12厘米、横截面积为100厘米2的柱形物块,用弹簧测力计悬挂后让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厘米.弹簧测力计的称量范围为0-10牛,在刻度盘上从0牛到10牛之间的长度为10厘米.(取g=10牛/千克)求:

(1)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向水槽内至少注入多少千克水,弹簧测力计示数恰好为零.(柱形水槽容积足够大,以确保水不溢出)

 

专题四、溶液有关图像分析

有关图像的题型必看的四个地方:

①横坐标②纵坐标③起点④转折点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2、将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到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生石灰会与水反应,使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从开始到反应结束的过程中,温度先升高到最高温度后又恢复到原来温度,则下列关于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

 

ABCD

3、如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2)想获得乙物质的晶体通常采用;

(3)t2℃时将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其溶液的质量关系是;

(4)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5)将20克甲物质完全溶解于100克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温度范围是高于℃;

(6)接近饱和的丙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

(7)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专题五、计算质量分数时忽略溶解度

1、要使一定量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浓度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升高温度至30℃②降低温度至10℃③加2克硝酸钾④加入2克水

⑤蒸发掉2克水,再恢复到20℃⑥加入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克.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⑤C.②④D.全部

2、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

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食盐在20℃时溶解度为36克,下列操作可以实现目的是()

A.将100克15%的食盐溶液蒸发掉50克水,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30%

B.向50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5克食盐,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10%

C.向10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克食盐,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25%

D.将50克5%的食盐溶液蒸发掉25克水,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10%

专题六、结晶时析出晶体相关计算

不能将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跟蒸发的溶剂质量的关系与饱和溶液质量建立联系。

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

析出溶质质量:

蒸发溶剂质量=溶解度:

100克

1、t℃时,将一定量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  )

A.c═a+bB.c═2b-aC.c═a+2bD.c═2a-b

2、t℃时,将一定量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依次为1g、2.5g、4g,则硝酸钾溶解度为()

A.20gB.25gC.30gD.无法判断

3、20℃时,将硝酸钾饱和溶液100克和200克,分别加热蒸发掉20克水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各析出了晶体a克和b克,则a和b的关系是(  )

A.a<bB.2a=bC.2b=aD.a=b

4、20℃时,将一杯物质R的溶液分四次蒸去世10克水(不过滤),每次蒸发后均恢复在20℃观察杯底固体物质的质量,得下表数据

则第四次蒸发水后杯底固体物质的质量为______,物质R在20℃时的溶解度为______,物质R的溶解性属于______,第二次蒸发后所得溶液含R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案

专题一

1、【解析】A、气球未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其重力,气球的总重力不变,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故A正确;

B、气球浸入水中的部分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gV排可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变大,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G-F浮,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故B错误;

C、若气球的重力和体积均不计,因为气球中装满水,所以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气球全部浸入水中时,处于悬浮状态,气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由于题中没有说明气球的重力和体积均不计,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为0.故C错误;

D、气球全部浸入水中后继续往下放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gV排可知,气球所受浮力不变,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D错误.

答案为A、C。

2、【解析】

(1)∵

,m甲=m乙,ρ甲:

ρ乙=(0.8×103㎏/m3):

(0.4×103㎏/m3)=2:

1,

∴v甲:

v乙=1:

2;

全浸入水中,两物块受浮力:

F甲:

F乙=1:

2,故A正确、B错;

(2)∵甲、乙物块均用弹簧拉住,静止在水中,

∴F浮=G+F拉,

∴F拉=F浮-G,

设甲、乙物块所受弹簧拉力为F甲′、F乙′,V排=v物,

=

=

=

,故D正确、C错;

故选A、D.

3、【解析】气球的有效载重量等于气球所受的空气浮力。

虽然氢气的密度约为氢气密度的两倍,但是氢气的密度任然很小,气球内氮气的学科重力也非常小,所以相同体积的气球与氢气球相比,氮气球的有效载重量与氢气球差不多,选项D正确

专题二

1、【解析】

(1)假设大烧杯原来装满水,小球漂浮在水面上,小球所受浮力:

F浮=G排=m排g=0.1kg×10N/kg=1N,

∵F浮=G排=m排g=G球=m球g,

小球的质量:

m球=m排=100g,

排开水的体积:

v排=m排/ρ水=100g/1g/cm3=100cm3<v球.

放入小球后水深不变,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2)假设大烧杯原来装满水,小球沉入水底,小球所受浮力:

F浮=G排=m排g=0.1kg×10N/kg=1N,

∵F浮=G排=m排g<G球=m球g,

小球的质量:

m球>m排=100g,

排开水的体积:

v′排=m排/ρ水=100g/1g/cm3=100cm3=v球.

放入小球后水深不变,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3)假设大烧杯原来没有装满水,排开水的质量比100g大,小球受到的浮力、小球的质量和体积、容器底受到的压强都要变大.

故选A.

2、【解析】讨论沉浮的状态:

①如果两者均漂浮,则浮力均等于各自的重力,两者质量相等重力也相等,得到两者受浮力相等,与题不符,舍去。

②如果两者均浸没,V排=V物,V物之比2:

1,F浮=ρ液gV排,浮力之比为1.6:

1,与题不符,舍去。

③如果甲浸没沉底,乙漂浮,甲的浮力小于重力,乙的浮力等于重力,甲的浮力小于乙的浮力,与题不符,舍去。

④最后一种情况:

甲漂浮,乙浸没沉底;甲的浮力等于重力,乙的浮力小于重力,符合题意。

计算一下:

甲漂浮则有:

F浮甲=G甲=G乙=m乙g=ρ乙V乙g

乙浸没:

F浮乙=G排=ρ水gV乙

F浮甲:

F浮乙=3:

2

ρ乙V乙g:

ρ水gV乙=3:

2

ρ乙:

ρ水=3:

2

ρ乙=3ρ水/2

结果选D、1.5ⅹ10³kg/m³

3、【解析】A、B球体积之比V1/V2=(M/ρ1)/(M/ρ2)=ρ2/ρ1=3/2,V1/V2=3/2

若两个球都漂浮,则A、B球受到浮力之比为1:

1。

不符合题意。

若两个球都浸没,则A、B球受到浮力之比为3:

2。

不符合题意。

设:

A、B球受到浮力分别为F1、F2。

依题意,F1/F2=6/5,

A球漂浮,B球下沉,

F1/F2=(ρ1V1g)/(ρ水V2g)=(ρ1V1)/(ρ水V2)

代入数据6/5=(ρ1×3)/(1000×2)

A球密度ρ1=800kg/m3

B球密度ρ2=1200kg/m3

专题三

1、【解析】物体的重力为G,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捞到船上后漂浮在水面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

铁块浸没在水中时,V排=V=Gρg,漂浮时G=F浮=ρ水gV排′,所以V排′=Gρ水g,由于ρ>ρ水,

则V排′>V排,将船上的铁块投入水中,水面下降;

同理石块浸没在水中时,V排=V=Gρg,漂浮时G=F浮=ρ水gV排′,所以V排′=Gρ水g,由于ρ>ρ水,

则V排′>V排,将水中的石块捞入船中,水面上升;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和捞到船上后,所受浮力相同等于木块的重力,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水悬浮在水中时和捞到船上后,所受浮力相同等于水的重力,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水、木块放到船上后,水面高度不变.

故选B.

2、【解析】设L为容器在水下的长度,S为容器的底面积,

∵木质容器漂浮,

∴增加的浮力等于取出的水的重力,即△F浮=m水g,

∵F浮=ρ水gv排=ρ水gv,

∴取出的水的体积等于增加的排开水的体积,

∴容器内水深H不变;

由题知,木质小容器里的水增多、自重增大,

∵加水后木质容器仍漂浮,

∴木质容器受浮力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浸入水的体积变大,

∴h将减小.

故选B.

3、【解析】

(1)V排=100×10-4米2×2×10-2米=2×10-4米3

  F浮=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2×10-4米3=2牛

  G=mg=1千克×10牛/千克=10牛

  T=G-F浮=10牛-2牛=8牛

  

(2)T=0时,

=G

  

  =

  =10-3米3

  h1=

=10厘米

  ΔV1水=(h1-h2)(S容-S物)

  =(10厘米-2厘米)(400厘米2-100厘米2)

  =2400厘米3=2.4×10-3米3

  Δm1水=ρ水ΔV1水

  =1.0×103千克/米3×2.4×10-3米3

  =2.4千克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从8牛变为零时,弹簧缩短8厘米,物块升高8厘米,增加水的质量为:

  Δm2水=ρ水S容h3=1.0×103千克/米3×400×10-4米2×8×10-2米=3.2千克

  注入水的总质量为Δm水=Δm1水+Δm2水=2.4千克+3.2千克=5.6千克

专题四

1、【解析】A、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随着氯化钠的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至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温后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一定水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的逐渐溶解而使水变成硝酸钾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0开始逐渐增大,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D、加热蒸发不饱和氯化铵溶液,随水分不断蒸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但不是从0开始增大的.

A、该曲线图表示随固体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在变大,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实验操作结果相符;故A正确;

B、该图曲线表示,随加热时间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在不断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实验操作结果不符;故B不正确;

C、该图曲线表示,随固体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一定量开始增加,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实验操作结果不符;故C不正确;

D、该图曲线表示,随加热时间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0开始在不断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实验操作结果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A

2、【解析】A、溶剂量的减少使部分溶质析出;刚开始温度的升高也会使部分溶质析出.所以刚开始溶液的质量要下降,等CaO反应结束后,随着体系温度的慢慢恢复,溶液质量要再增大一点,但不会增大到原来的数值,故该图示错误.

B、溶剂量的减少使部分溶质析出;刚开始温度的升高也会使部分溶质析出.所以刚开始溶质的质量要下降,等CaO反应结束后,随着体系温度的慢慢恢复,溶液质量要再增大一点,但不会增大到原来的数值,故该图示正确.

C、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体系温度的升高会使Ca(OH)2的溶解度降低,即溶质质量分数降低,但体系的温度等反应结束后还会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还会恢复到原来的数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溶剂量也要减少,但溶剂量的减少并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减小)

D、因为CaO反应要消耗水,所以溶剂的质量要减小,故正确.

故选A.

3、【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乙>甲=丙;

(2)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想获得乙物质的晶体通常采用:

蒸发溶剂;

(3)t2℃时将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乙>丙;

(4)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5)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所以将20克甲物质完全溶解于100克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温度范围是高于t2℃;

(6)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接近饱和的丙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温;

(7)在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其次是甲物质,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故答案为:

(1)乙>甲=丙;

(2)蒸发溶剂的方法;

(3)甲=乙>丙;

(4)冷却热饱和溶液;

(5)高于t2;

(6)升温;

(7)乙>甲>丙.

专题五

1、【解析】由于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者是加入同温度下的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都还是2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等;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而降温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往饱和溶液中加水,就会稀释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减小,故选C.

2、【解析】A、由硫酸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看出10℃~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于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g,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7.7g硫酸镁固体,10℃时,72.3g水最多能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27.7g,则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7.7%,故选项说法错误.

C、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9.0g硫酸镁固体,该温度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0g:

100g=49:

100,故选项说法正确.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3、【解析】A、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6.5%不可能达到30%故此选项错误

B、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克×5%+5克)÷(50克+5克)×100%=13.6%故此选项错误

C、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克×15%+10克)÷(100克+10克)×100%=22.7%故此选项错误

D、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克×5%)÷(50克-25克)×100%=10%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专题六

1、【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不饱和溶液蒸发掉多余的水后,会变成饱和溶液;如果继续蒸发水,就会有晶体析出的原理,并结合题意可得:

将其中的任意一份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就会析出ag晶体,并且继续将其中的另两份分别继续蒸发掉10g和20g溶剂(即题干中所说的蒸发20g和30g溶剂),那么它们又析出的(b-a)g和2(b-a)g晶体;它们析出晶体总质量分别是bg[即ag+(b-a)g]和cg[即ag+2(b-a)g].因此,可以得出c=a+2(b-a)=2b-a.

故选C.

2、【解析】根据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1g、2.5g、4g,可知该温度下5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1.5g,所以该温度下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

×1.5g=30g,故选C

3、【解析】根据题意“20℃时,分别将2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与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各蒸发掉20克水后,再降温到20℃,分别析出硝酸钾晶体a克与b克”,所析出晶体的质量均为20℃时20g水所溶解硝酸钾的最大质量,因此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即a=b.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

C.

4、【解析】由20℃时,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后,析出固体为1g,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后,析出固体为3g,知该温度下10g溶剂水中溶解2g该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第四次蒸发水后杯底固体物质的质量为3g+2g=5g;物质R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g;20℃时,溶解度为20g>10g,故为易溶物质;第二次蒸发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则含R的质量分数为:

20g20g+100g×100%=16.7%

答案:

5g  20g   易溶物质   1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