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6876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授课

教师

课题

3.4升华和凝华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和危害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物理的精神。

教学

重点

升华和凝华

教学

用具

烧杯、热水、碘锤、食盐、毛巾、冰块、烧瓶、酒精灯、灵敏温度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听故事,雪花从何而来?

小实验:

灯泡壁变黑实验

问题:

物质果真可以不经过液态,直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变化吗?

一、升华凝华定义及举例

1、模拟实验一:

碘的升华、凝华实验

用碘锤模拟灯泡开、关时的情况,引出课题

2、解释灯泡壁为什么变黑

3、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实例,教师配合图片

4、模拟实验二:

学生利用易拉罐,冰块,食盐制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霜形成的原因

5、霜降来临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介绍熏烟防霜

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由刚才碘的实验中为什么将碘锤放入热水,引出升华需要吸热;再由升华的逆过程,想到凝华应该是放热。

验证实验: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总结: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反馈练习:

将以下现象按升华、凝华进行分类,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①冰冻的衣服一样会干

•②霜的形成

•③寒冷的冬天冰雕作品慢慢变小

•④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⑤衣橱里的樟脑球慢慢消失

•⑥雾凇的形成

•⑦房间里的固体清新剂越来越少

•⑧用久了的灯丝会变细

三、升华吸热的应用

1、通过视频观看古代人的求雨和现代人的人工降雨

2、通过视频介绍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以及干冰的用途。

3、解释舞台上的雾是怎样形成的?

最后,回到开始的故事,解释雪花从何而来?

课堂小结:

整节课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达标检测

五、科学技术社会

阅读水循环填写水的三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课后作业:

1.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结合身边的实例和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节水建议。

2.查资料:

是否有液态的碘?

听故事

观察实验,初步猜测钨丝在灯泡壁中发生的物态变化

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给出升华、凝华定义

解释原因

举出升华凝华实例

模拟制霜

 

观看视频《闯关东》片段

引导学生分析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观察烧瓶中的现象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思考温度变化的原因

反馈练习

 

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解释雪花的成因

小结

 

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升华和凝华》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这一章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常见物质有三种状态,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六种物态变化。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可以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发生熔化和凝固;可以在液态和气态之间发生汽化和液化。

但是对于物质能否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物质从气态能否直接变成固态心存疑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真实的看到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存在。

所以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多个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而且通过制霜实验让学生亲自经历观察凝华现象,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兴趣。

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对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情况有所了解所以学生对于升华、凝华的吸、放热情况可以有初步预测。

但对于凝华放热只是经过推理得到,说服力并不是很强,所以本节课利用温度传感器,将碘升华后凝华的温度真实地测量并显示出来。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学生平时也不太关注,通过本节课展示的大量图片,让学生对物理世界充满好奇,让这种好奇化作细心观察的动力。

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初二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最好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升华和凝华》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基本达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判断出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可以解释升华、凝华现象的形成,并且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升华、凝华现象。

对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通过实验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此知识的认识。

本节课开始设计的小灯泡实验很成功,能清楚的看到灯泡壁变黑。

学生碘锤实验效果很好,学生能近距离的观察到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印象很深刻。

后面的制霜实验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亲眼所见霜的形成,有种很神奇的感觉,充分体会到物理的有趣,使学生们再次燃起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中展示了很多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

通过《闯关东》电视剧片段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是物理,深刻的体会到物理的有用。

干冰的使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有用。

本节课中最难的实验是用温度计显示碘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之前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控制好碘的质量和温度是实验的关键,本节课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比较明显,能清楚的反应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效果不错。

《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这节课是前面已经学过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的要求。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为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准备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思考、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课件展示,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准备给学生提供以下机会:

(1)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分析归纳;

(2)操作、尝试的机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一教学理念。

《升华和凝华》测评练习

1、填空题

(1)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后会变小甚至消失,在此过程中,卫生球发生现象。

(2)霜的形成是现象。

(3)人工降雨是飞机在空中喷洒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从周围空气中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空气中的遇冷凝结下落变成水滴就成了雨。

2、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干了

B.江面上形成大雾

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

(2)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小,这主要是由于()

A.整个雪人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升华和凝华》课后反思

本节课知识上的要求比较低,要使课程设计充实,所以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制霜,现象明显,效果很好。

增加的两个演示实验效果也很好,尤其是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实验,突破了原来讲授的方式,让

学生直观的看到吸热放热导致的温度变化,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在几段视频的播放中,可以缩短熏烟防霜、求雨的视频长度,增加

引入时学生对雪花如何形成的初步分析讨论,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几个实验的设计过程,可以说是颇费心机,有一定的创新性,具体体现在:

1.一开始灯泡壁变黑的时间过长,调整电压或调整灯泡的额定值,尽可能在5秒左右的时间灭掉。

多次实验后,寻找合适的电压过程:

①额定电压2.5V的灯泡,用学生电源6V很短时间就烧坏,但是灯泡壁不黑。

用4.5V要3分钟以后才烧坏,灯泡壁变黑。

②2.5V的灯泡,用4节干电池大约1分钟烧坏,最后用5节干电池,5秒左右烧坏,灯泡壁变黑。

2.碘凝华吸热的实验改进:

借用了灵敏温度计,实验效果大大改进。

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空烧瓶开始加热到70度,碘颗粒越小越好,用量为一药匙尖,这样碘颗粒升华后正好在烧瓶的瓶颈附近凝华成美丽的图案,灵敏温度计的触点正好在此位置,对于温度的变化显示更有说服力。

当把酒精灯移走时,灵敏温度计的示数是先下降,后上升,温度上升充分证明了凝华是放热过程。

3.在冰块制霜的实验中,冰块的大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不容易晃匀,太小加上盐以后很快就化成水了。

实验中注意提醒学生的手要拿着易拉罐罐口,不要拿罐壁,否则会把手粘上。

《升华和凝华》课标分析

《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课标》要求:

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结合学情、课程内容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升华与凝华的过程,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升华、凝华现象的主要特征。

2、通过播放舞台上的"烟雾"以及"人工降雨"的场景,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思考,讨论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尝试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具体问题。

4、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初步认识物态变化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升华和凝华现象,增进对自然现象的了解,强化对科学的求知欲。

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道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讨论中持的正确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