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期复习苏大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6801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期复习苏大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期复习苏大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期复习苏大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期复习苏大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期复习苏大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期复习苏大应用.docx

《国际经济学期复习苏大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期复习苏大应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期复习苏大应用.docx

国际经济学期复习苏大应用

一、名词解释

1、关税同盟:

各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并对非成员国的商品进口建立统一的关税制度。

2、共同市场:

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取消关税,还取消了对生产要素(如:

资本、劳动)流动的限制。

3、最惠国待遇原则:

在对进出口或有关进出口而征收的、或者为进出口产品的国际收支转移而征收的关税以及任何国内税费方面,在征收这些税费的方法方面,在与进出口有关的所有规则与手续方面,任何缔约国给予原产于或运往任何其他国家(地区)的产品的任何好处、优惠、特权或豁免,应当立即和无条件的给予原产于或运往所有其他缔约方境内的相关产品。

4、灰色区域措施:

是指成员国采取在关贸总协定法律原则的规定边缘之外的某些贸易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在总协定实施过程中为监督措施所不及的漏洞之中,他们既不是合法的,也不是非法的。

5、外汇倾销:

是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贬值来达到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

6、保税区:

又称保税仓库区,是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的特定地区和仓库。

外国商品可以保税进出,可在区内对商品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加工和制造。

7、出口加工区: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机场附近交通便利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范围,新建和改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础设施,并提供减免关税和国内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商在区内投资设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

8、科学工业园:

以加速新技术研制及其成果应用,服务于本国或本地区工业的现代化,并便于开拓国际市场为目的,通过多种优惠措施和方便条件,将智力、资金高度集中于高薪技术研究、试验和生产

9、绝对配额:

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

10、相对配额:

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者收附加税甚至罚款。

11、技术性贸易壁垒:

是指进口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所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规定。

12、关税升级:

关税税率随着加工程度的逐渐深化而不断提高,最终产品高于中间产品,制成品高于初级品。

13、出口管制:

国家通过法令和行政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所实行的管理与控制。

14、非关税壁垒:

关税措施以外的其他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在关税水平不断降低的背景下,非关税壁垒已经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15、进口附加税:

是指一国海关对本国进口商进口商品时除征收一般关税外,根据某种目的所加征的一种关税。

16、荷兰病:

20世纪60年代,荷兰北海一带发现大量天然气,随着天然气的大量开采和出口,荷兰盾变得坚挺,非石油出口部门的竞争力下降了,人们把这种综合病称为“荷兰病”。

17、幼稚产业的标准:

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坎普标准

18、普雷维什命题:

发展中国家在南北贸易中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而进口工业制成品,而初级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工业制成品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19、要素充裕度:

实物单位定义法

假设A、B两国拥有的资本K总量分别为TKA和TKB,拥有的劳动L总量分别为TLA和TLB。

如果A国的要素禀赋比例TKA/TLA

要素相对价格定义法

如果wA/rA

20、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比例。

在两产品X和Y,两要素(资本K和劳动L)经济中,如果在工资利率一定的任何情况下,Kx/Lx

21、提供曲线:

又称相互需求曲线,是指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条件下,一国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组合。

22、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商品相对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供给会增加,而密集使用其他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供给会减少;反之亦然。

23、名义有效汇率:

是根据一定的权重对测算国与若干样本国家的名义双边汇率进行加权得到的汇率。

实际有效汇率:

实际有效汇率是用本国和国外物价水平对名义有效汇率进行调整之后的汇率,反映一国在世界市场上成本或价格竞争力的变动。

24、掉期交易:

是指同时买进和卖出一种货币、但买与卖的交割期限不一致的一种外汇交易。

25、外汇暴露:

在外币与本币的汇率发生变动时,其价值将受影响的那部分外币债权或债务。

26、基准汇率:

各国货币同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

27、管理浮动汇率:

政府为了使外汇市场汇率朝着对本国有利的方向浮动,对市场汇率进行或明或暗的各种干预,使汇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28、铸币平价:

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

二、问答题

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有哪些主要的解释?

这些解释的说服力如何?

一)里昂惕夫之谜

虽然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但是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要低于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1、要素密集倒转论

2、人力资本高效论

3、自然资源贫乏论

4、产品需求偏好论

5、关税结构扭曲论

6、技术领先论

说服力:

1、要素密集倒转论

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但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的情况下,这可能会造成误会。

即,里昂惕夫可能会过高估计进口品的资本密集度。

2、人力资本高效论

里昂惕夫:

美国的资本生产和劳动力一样,比其他国家高,而且倍数又差不多。

3、自然资源贫乏论

里昂惕夫之谜并不存在于美国同日本、西欧之间的贸易,却存在于同加拿大和发展中国家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的贸易中。

如果剔除自然资源行业,研究只包含较低自然资源含量的制造品样本,这可以消弭里昂惕夫之谜,但没有给人们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分析模式。

4、产品需求偏好论

未能找到多少经验资料予以支持。

5、关税结构扭曲论

没有深入剖析这种影响的实际内容,也没有具体计量这种保护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里昂惕夫之谜,因而只是部分地解释了这个贸易悖论。

6、技术领先论

解释度不高

三)对里昂惕夫悖论及其解释的简评(此为补充,可以不看)

(1)里昂惕夫悖论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界碑。

里昂惕夫之谜的发现引导经济学家把过去忽略的因素引入国际贸易思想的研究中,引发了人们对国际贸易新现象和新问题的探索,促使学者们寻求一些新的理论体系。

(2)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贸易结构的计算分析,开辟了用统计数据全面检验贸易理论的道路。

(3)悖论及其解释结合实际,对要素禀赋论前提中的劳动同质、两要素模型和完全竞争等假定进行了修正。

以比较优势为核心、经过修正的要素禀赋论仍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之一。

(4)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促使人们关注传统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技术和人力资本等。

(5)对悖论的解释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大部分解释比较片面,不少解释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

2.相互需求理论的内容。

相互需求理论,又称“国际需求方程式”或“国际价值法则”。

1.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限是由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决定的;

2.实际贸易条件就是促使双方进出口都达到均衡的那种交换比率,它是由两国的相互需求决定的;

3.一国对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他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越接近该国的国内交换比例;

4.一项国际贸易活动所获利益的多少,取决于两国贸易交换比率之范围的大小。

两国国内交换比率的差异越大,可能获得的贸易利益也越大。

5.贸易利益在两国之间的分配取决于具体的交换比率,即实际贸易条件越靠近对方的国内交换比率,自己获取的利益份额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3.澳大利亚土地辽阔,印度劳动力丰富。

小麦相对于纺织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根据H-O理论,这两个国家将如何开展贸易?

为什么?

随着贸易的上升,这两个国家哪种要素获益?

哪种要素遭受损失?

为什么?

(仅提供原理,请自己结合回答)

H-O理论: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运用国家的生产要素丰裕度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来解释比较优势的来源和贸易模式的产生原因,该理论因此被称为H-O理论。

核心概念

要素丰裕度(对国家而言)

要素密集度(对产品而言)

逻辑的文字表达

产生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是价格与成本差异。

比较成本的差异根源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在要素派生需求相同的情况下,要素禀赋差异是导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在技术相同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是导致产品相对成本和相对价格差异的决定性因素。

各国在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导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不同、产品比较优势、进而引发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各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4.近年来,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许多国家对我国纺织产品进口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请利用要素禀赋论及相关理论分析其原因,并对这一做法做出简单评价。

理论见上题

相关理论可以考虑,仅为个人提议(1、要素价格均等化思想2、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3、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

评价:

(结合对狭义要素禀赋论的评价,自己发挥)

对狭义要素禀赋论的评价

1、贡献

(1)要素禀赋论假定产品的生产需要两种生产要素,这比相对优势论的“单一生产要素(劳动)”假定更符合实际。

(2)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和利益来源,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这是对斯密国际分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表明,即使两个国家技术水平相同、偏好相同,只要其初级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它们照样可以发生贸易。

(3)为一国如何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和获取贸易利益,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政策思路。

(4)要素禀赋论主要用来解释产业间贸易,当然也可以用来同一产业资本密集型(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2、不足

(1)要素禀赋论不能有效地、全面地解释要素禀赋相近、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2)狭义要素禀赋论存在诸多不符合实际的假设。

例如:

只考虑到传统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忽视了新的生产要素(如:

技术、管理)的作用;忽视了同类生产要素的异质性;假定不存在运输费用和贸易壁垒,等等。

这些都与实际相差甚远。

(3)要素禀赋论具有静态的性质,没有考察要素禀赋变动的原因以及由要素禀赋变动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变迁。

(4)支持性的证据不足。

里昂惕夫等人发现了诸多与要素禀赋论的预测相违背的实证结果。

此外,二战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取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要素禀赋论无力解释这种现象。

5.近年来,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企业越来越关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盗版”和“伪造”行为:

这些国家成功研发的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后被当地企业复制,但这些企业未向拥有专利的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

请分析这种现象将怎么样影响产品周期和发达国家对新产品的研制?

(仅提供原理,请自己结合回答)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经历诞生、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

弗农把这一事实概括为三个连续的时期:

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这三个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类型会发生变化。

1.在产品创新阶段,知识密集型,企业会将国内作为首先的生产地点.

2.在产品成熟、阶段,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企业开始向其他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以便维持或扩大其产品在国外的市场占有率,FDI由此开始.

3.在产品标准化(standardized)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在世界范围内努力寻找适当的产品生产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

6.重商主义的主要思想

经济资产或资本仅仅体现为国家所持有的金银货币;

经济利益来自于流通领域,而非生产领域;

对外贸易是积累财富的唯一途径;

增加财富的最佳方法是保持与他国的贸易顺差;

国际贸易的全球总量是不变的。

7.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概况:

一、理论背景

二、主要观点

(一)钻石模型

(二)国家发展阶段理论

三、评价

具体:

国家发展阶段理论

要素驱动阶段:

优势来源于一国的要素禀赋,即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

投资驱动阶段:

取决于资本优势。

大量地投资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创新驱动阶段:

来源于研发;

财富驱动阶段:

创新竞争意识明显下降,经济发展明显缺乏有力的推动力

8、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和汉密尔顿的制造业保护说有何异同?

答:

如图所示:

9、分析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答:

1、静态效果:

1、贸易创造效应

产品来源地从资源耗费较高的本国生产者转向资源耗费较低的成员国生产者。

2、贸易转移效应

产品来源地从资源耗费较低的非成员国生产者转向了资源耗费较高的成员国生产者。

3、其他静态效应:

(1)由于无需再设置政府官员来监督越过边境的伙伴国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可以带来管理成本的节约。

(2)依靠集体谈判能力,获取更有利的贸易环境。

2、动态效果:

1、获得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2、刺激投资;

3、加强市场竞争,推动利益增长。

10、19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答:

(1)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展。

第一、被保护的商品从传统的工业品和农产品扩展至高精尖产品部门,工业品的保护从纺织服装等敏感性产品扩展至钢铁、汽车、彩电、数控机床等。

第二、在服务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在开业申请、投资比例、收益收回等方面作出了保护性限制。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议的焦点之一。

(2)贸易保护措施由过去以关税壁垒和直接贸易限制为主逐渐被间接的、隐蔽的贸易限制所取代;

第一、关税水平虽呈下降趋势,但普遍采用阶梯式关税结构;

第二、利用GATT/WTO免责条款。

利用例外规定,进口国以“保护本国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平衡”或“避免进口国工业受到进口的严重危害”或“维护公平贸易”为名,从本国的需要和目的出发,采取与WTO规则不直接冲突的各种保护措施。

第三、广泛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隐蔽性和技术性强);

第四、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对供应商提出了社会责任要求。

(3)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第一、经济措施: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出口补贴、外汇倾销;

第二、组织措施:

广泛设立各种出口促进机构(包括最高行政长官领导的)和组织中介机构。

(4)不少国家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

政府首先确立战略性产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对这些产业实行适当的保护和促进,从而迅速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5)贸易壁垒从国家间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6)贸易保护制度越来越倾向于管理贸易制度

管理贸易强调对贸易的保护和协调

对内:

设立外贸管理机构、制定外贸管理法规、加强海关管理,等等。

对外:

签订贸易协定、成立国际经济组织和参与协调会,等等。

11、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出现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

答:

1、经济动因:

(1)可以把区域经济一体化看作是相关国家在无法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情况下的次优选择。

(2)获得市场;

(3)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4)增加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

2、政治动因:

(1)谋求政治修好,缓解矛盾冲突,稳定地区局势。

世行的研究表明,区域贸易协定除了促进贸易流动以外,还对消除政治冲突起着显著的作用。

Mansfield和Pevehouse(2000)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国如果属于同一个区域贸易协定,则其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降低50%。

(2)推动国内的制度改革。

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另一个政治动因在于,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外部的条约责任和有形、具体的承诺来促进其国内的制度改革。

(3)发挥整体合力,保持政治独立或增强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

无论是欧盟,还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有抗衡外部强大实体的目的。

(4)对于大国来说,加强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是重要的目的。

美国倡导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和美洲自由贸易区,就包含着增强对美洲国家控制力的动机。

(5)对于小国来说,寻求政治庇护构成其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重要原因。

1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该理论的主要缺陷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内容:

1、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

绝对购买力平价可用两国物价水平来表示:

R=Ph/Pf

2、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

汇率的变动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

缺陷:

1、使用PPP理论预测的长期均衡汇率会因所选取的基期汇率的不同而变化;

2、“一价定律”的存在是以自由贸易及没有交易成本为前提的;

(1)若本国为净进口国,t为每单位进口商品的关税及运输保险费用,则R=P/[(1+t)*P*]

(2)若贸易障碍的存在是稳定的,仍可用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来衡量汇率的变化。

3、没有考虑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4、仅仅基于货币性经济变量之上,而将实际性经济变量以及人们的预期心理因素都排斥在外;

5、将汇率视为因变量,将物价视为自变量。

13、J曲线效应及其原因。

答:

效应:

贬值后贸易量调整存在的这种时滞效应可用著名的“J型曲线”来描述。

即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原因:

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本国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口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之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延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