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案例与心得体会共4篇.docx
《画杨桃教学案例与心得体会共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教学案例与心得体会共4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画杨桃教学案例与心得体会共4篇
画杨桃教学案例与心得体会(共4篇)
篇:
画杨桃案例
《画杨桃》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指名读,正音:
“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
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
(边读边用笔做记号)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⑵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
态度是怎样的?
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
(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⑴朗读思考:
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
都说的什么意思?
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⑵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⑶师:
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
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
读后想到了什么?
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第三课时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
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
笔顺:
悉:
上部不是“采”。
二、巩固作业1、书写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第2篇:
画杨桃教学案例
画杨桃教学案例
师:
图画课上我是怎么画杨桃的?
我认为画的怎样?
生: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师:
同学们认为我画的怎样?
态度是怎样?
从文中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来的。
生:
同学们认为我画的不象。
从这两个句子看出“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
生:
从“哈哈大笑”一词说明同学们对我的嘲笑。
师:
老师又是怎么对待这件事的。
读一读,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
生:
读六自然段,找出表示动作的词(看、坐、审视、举起)师: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生:
因为同学们对我的嘲笑。
生:
老师审视之后发现我画的很准确,而同学们却认为不像,引起老师疑惑、沉思。
师:
“半晌”老师在想什么?
生:
可能在想怎样觉得这件事。
师:
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
老师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在我的座位上去观察杨桃。
师:
发现了什么?
生:
发现看到的杨桃和文中的“我”画的一样。
师:
同学们态度又有什么变化?
生:
同学们回答问题吞吞吐吐,感觉很不好意思。
生:
同学们的脸红了。
生:
同学们认识到自己错了。
师: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生:
因为同学们对刚才的嘲笑感到很惭愧。
生:
因为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
生:
因为老师看到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所以神情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了。
师:
同学们回答真棒。
生:
分角色朗读文中师生对话的部分。
第3篇:
画杨桃教学案例word文档
《画杨桃》教学案例
《画杨桃》是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六册(大修订)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简短生动。
它主要讲了一次美术课,我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发笑。
老师用事实教育学生,使同学们认识到,做事要实事求是,看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强化积累意识。
2、诵读老师和父亲的话,启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学会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教学重难点
品读老师的话,父亲的话,悟出其中含义。
教学准备
实物杨桃,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杨桃资料等。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特别是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含义,根据这一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共安排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杨桃实景,并出示实物杨桃,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此设计目的是创设一种情境,加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意识到课内课外处处可以学语文。
第1页第二个环节检查预习。
目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提高预习课文的实效性。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品读感受深的段落,领悟重点词句的含义,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第四个教学环节拓展延伸。
目的是从文本走进生活,从作者走进读者,使读者的情感认识逐步升华。
最后作业设计背诵积累最后两段送杨桃、画杨桃,及板书设计都紧扣教学重点。
同时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了学科的整合。
教学过程
课前课,由老师向学生问好谈起。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去夸奖老师、同学等。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这种水果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老师从大卖场买来了两个杨桃,请仔细看一下(看后,摆放在讲桌上),杨桃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
你们知道的真不少,相信,今天再读课文,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下来。
第2页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谁来说一说。
默读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重点段落
谁愿意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这一环节有随机性,根据学生思路、感悟随机进行教学。
但有一点,品读老师的话,应放在读懂中间对话的基础上进行。
否则,对老师的话的领悟,就没有根基。
老师此时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调整教案。
)1、品读父亲的话。
a、指读名,能说说吗?
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
师随机板书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b.自由练读。
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
看大屏幕自由练读。
c.指名读。
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d.评完后赛读。
e.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第3页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说。
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
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2、略读中间对话。
老师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
引导学生先读中间对话部分。
中间对话部分,你们想怎样读?
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中间部分。
边读边品味,怎样读出滋味。
分角色朗读。
从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
师: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
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
请看大屏幕,我们再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
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最后指生,脱离课本向学生讲好这段话。
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
第4页——。
齐读最后一节。
四、拓展延伸
老师、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那么“我”到底懂得了什么?
课文学到这里,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师:
1)小结:
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学会老老实实做人、做事,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课下背诵最后两段话。
并抄写在读书笔记上,让这些教诲也让我们一生受用。
桃送给大家,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一画。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题西林壁》齐诵。
板书设计画杨桃
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第5页
第4篇: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画了杨桃,老师课前收集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
你们看过画后发现了什么问题?
(不一样:
椭圆形、五角星)你的发现真了不起,为什么同一个杨桃同学画出来的却不一样呢?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学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课件5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轻读文中第二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很认真、一丝不苟)我画完了是怎样的心情?
(高兴)
(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师:
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
.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表现是怎样的?
老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哈哈大笑?
(有几个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
是因为我画的根本不像杨桃了。
他们是怎么笑我的?
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
出示: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学生比读(读出嘲笑、讥讽的语气)出示: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课件6“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
(同桌练读)
师:
你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
同学们嘲笑我。
师:
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练读一下,谁愿意来读?
师:
你愿意读谁的话?
师:
你想当老师,那谁愿意读同学的话两学生分角色读。
师:
刚才的两位同学读得不错,我们再请两位同学练读一下,争取比他们读得更好,谁愿意?
(再叫一组同学练读)
师: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的表情怎样?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
老师变得严肃了。
出示课件7“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
师:
你从他们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
这位同学不好意思。
生乙:
他很难过。
生丙:
说话有点结巴,支支吾吾的。
师:
说得真不错,看完以后,这位同学很惭愧,特别不好意思。
谁能把这种不好意思读出来?
叫一名学生和老师分角色读。
(大屏幕同时出现两组对话)课件8师:
大家仔细比较一下这两次对话有什么不同?
生甲:
标点符号不一样。
生乙:
第一次用了感叹号,第二次用的是省略号。
师:
对,两次的话都一样,但标点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我国的语言文字确实很了不起。
师:
大家仔细比较一下这两次对话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话中同学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
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
学生互相评价。
师:
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
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
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
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的态度和他们一样吗?
她是怎么做的?
(四)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课件9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
(1)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看了看走到坐审视回举起问(说明老师是从我的角度观察事物的。
)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
“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
(3)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5)“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
2、理解“严肃”。
当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听了同学们的回答,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半晌。
)(“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
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
他沉没了“半晌”。
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
(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师:
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变得严肃了,他并没对同学们批评、指责,他又怎么做了?
接着,他请觉得好笑的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的角度观察,让他们亲眼看到杨桃是否真的像五角星。
3、想象说话。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
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课件10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
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
(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
他们请求我的原谅。
他们说:
“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
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
原谅我们吧!
”。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
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
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
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
师:
此时“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
所以老师的态度也严肃变为和颜悦色了。
“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和颜悦色:
老师脸色非常和蔼。
“和颜悦色”写出老师讲道理时以理服人的态度。
)
(一).出示老师的话
课件11
(1)读了这段话,你读懂得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a.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b.我从中懂得了画画要看到时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要实事求是。
c.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2)、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
(二).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
课件12
师:
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相似)。
读老师的这段话当中,哪一句话与父亲说的话很相似,找一找?
讨论,老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
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不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
他们讲的内容一样。
)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
(特别、十分)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
)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
(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
五、总结全文
师:
他们的话因为使作者懂得一个,课件13看问题更从不同角度看,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要尊重客观实际情况。
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画画是这样,做人、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
正因为作者从小就牢记着父亲和老师的教导,实事求是地做事,实事求是地做人,后来才成了著名的作家。
六、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课件14同学们,“杨桃”**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
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
七、作业:
课件15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
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
与朋友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