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Q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DOC.docx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Q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Q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DOC.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Q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DOC
[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
“像六指猴吗?
”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
”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
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
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
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
“好玉。
”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
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
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
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
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
“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
“玉呢?
大人催要。
”
黑衣人说:
“盗不来。
”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
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
“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
“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
“大人的嘴,大着呢!
”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
“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
“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
”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
“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
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
“真是六指猴呀。
”
吴知府笑道:
“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
要的是玉!
”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
“大人高明!
”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
“我不配。
”东家伸手拉起他说:
“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
侯六说:
“不能再为您赶马了。
”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
“走正道吧!
路平整,好走!
”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
“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
”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
“何必呢!
”
侯六说:
“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
”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
“再为您赶一趟吧。
”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
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
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16.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
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
B.侯六听到东家与东家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C.知府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
D.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种鲜明的表达效果。
E.侯六将盗回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
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16.[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细腻鲜活,生动传神”不恰当,特别是“细腻”二字,文中的描写极其简略,根本谈不上“细腻”。
B项,“这种叙事中的闲笔”错。
虽是不经意的一笔,却从侧面佐证了东家对侯六关心备至,恩重如山,为后文写东家舍玉救侯六以及侯六盗玉回报东家做铺垫。
17.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
请分别做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①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
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
②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
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
[解析]本题的题干指向清晰,文本中某物在情节方面的作用:
线索,串起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照应相关内容等。
而在人物塑造方面往往是以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品质,要注意的是该物往往不只对一个人物有衬托的作用,解答要全面。
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18.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答案]①侯六的性格特点是知恩图报、迷途知返、行侠仗义。
小说通过东家关心侯六婚事、侯六主动投案、东家舍玉救侯六、侯六窃玉及账本、结尾时茶客们的谈论等情节,生动地写出了侯六侠义性格的内涵。
②东家的性格特点是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待人宽厚。
小说通过人们对东家乐善好施的传扬,东家关心侯六婚事、舍玉救侯六、为侯六担心等情节,具体写出了东家仁义性格的内涵。
[解析]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性格题是高考的常见题型,答题时一定要既有总评,又有分析,答案呈总分式结构。
分析时要从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要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有的作品还要注意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助小说中其他人之口对人物的评价。
19.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答案]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
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解析]小说阅读的试题解答维度往往是:
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
本题看似考查的是小说的写法,其实我们可以把它转换过来,也就是这样短小的段落对“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各有什么作用。
要注意的是,必修、选修模块中,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要有机地嵌套进去。
[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
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
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
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
十点钟我就回来。
”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
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
“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
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
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
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
”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
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
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
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
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⑦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
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
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间。
⑧“到那里去!
”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
“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
⑨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
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
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
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
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
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
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
“我这是在哪里?
我这是在做什么?
为了什么呀?
”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
“上帝,饶恕我的一切!
”她说,觉得无力挣扎。
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
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1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答案]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人物心理变化的体悟,也是考查考生对故事情节的梳理。
第一段,明显看出她已经绝望;等来了渥伦斯基的来信,但信上的内容让她很绝望;于是她向月台走去(卧轨自杀),显然是对生活彻底绝望。
13.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特点:
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
作用:
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答此题必须审好题:
“特点”是“描写的特点”,而不是“周围人的特点”;“作用”既可理解为描写的作用,也可理解为周围人的作用。
14.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答案]内心活动:
恐惧、迷惑、悔恨。
意义:
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认真捕捉安娜的心理描写句——“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
我这是在做什么?
为了什么呀?
”“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从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出她的内心活动。
15.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答案]“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
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
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
解答此题,要结合小说的情节。
此时的安娜已被火车碾过,是渐渐死亡的过程,亦是作者对她一生的总结。
在文尾又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抻 面①
阿 城
铁良是满族人。
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
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
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
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
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
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_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
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
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
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
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
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
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
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
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
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
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
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
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
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
“是这个意思。
”就招呼上路了。
铁良后来跟人说:
“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①抻(chēn)面:
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
抻,拉长。
17.概括文中铁良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抻面手艺高超;本分敬业;知恩报恩;有生存智慧。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欣赏作品的形象这一考点。
这要求考生认真梳理情节,根据小说形象塑造的方法,分点作答。
从小说第一段可看出他的朴实;从因抻面而出名可看出他的自强自立;从他一系列抻面的细节描写中可看出他的手艺高超和认真敬业;从他对公家人及对待被定为反革命的老人的行为可看出他知恩报恩的品质;从他对“反省”的解释可见其生动幽默的特点;从学徒到很有名气的人,从一开始对公私合营的不太愿意到听人力说后的接受,表现出他的生存智慧。
18.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答案]
(1)“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票。
”
(2)“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3)“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
”运用比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
(4)“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
‘是这个意思。
’”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老头儿”对铁良抻面手艺的肯定,衬托铁良抻面手艺高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找出哪些不是直接描写抻面手艺的,并思考这些内容和直接描写抻面手艺的关系。
19.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答案]
(1)揭示了铁良体悟到的抻面之道。
(2)表露了铁良对那个“运动多了”的特殊年代对人的随意“揉捏”的无奈与不满。
(3)表达了作者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反思与批判。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时丰富含意,品味不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对句子的理解,要从两方面作答:
一是表层意思,二是深层意思。
而对句子的深层意思的理解往往包含了对修辞手法的赏析,答题时,一定要指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而分析其表达效果。
1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古渡头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
”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
“钱?
你有多少钱呢?
”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
“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
”
“从军队里回来。
”
“军队里?
……”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
“唔!
……”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
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
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
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
唉!
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
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
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
……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
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
只是,我呢?
……我,我有一个桂儿。
你知道吗?
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
你怕不认识他吧?
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
“他们?
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
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
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
我,我不肯,脸上一拳!
……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
“小伙子!
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
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
‘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
’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
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
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
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