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部分答案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093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部分答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细胞生物学部分答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细胞生物学部分答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细胞生物学部分答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细胞生物学部分答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部分答案 2.docx

《细胞生物学部分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部分答案 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部分答案 2.docx

细胞生物学部分答案2

第一章绪论

1、细胞分裂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类型。

2、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4、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展开研究的科学。

5、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人是英国学者列文虎克。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三、填空题

1.细菌的细胞质膜的多功能性是区别于其他细胞质膜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包括以脂质及蛋白质为基础的细胞膜结构系统、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传递系统与表达系统和有特异蛋白质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分别为70S和80S。

4、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

5、与动物细胞相比较,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与细胞器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中心粒。

6.DNA病毒的核酸的复制与转录一般在细胞核中,而RNA病毒核酸的复制与转录一般在细胞质中。

7.目前在细胞与病毒的起源与进化上,更多的学者认为生物大分子先演化成细胞,再演化成病毒。

8.根据核酸类型的不同,引起人类和动物产生疾病的病毒中,天花病毒、流感病毒属于DNA病毒;引起艾滋病的HIV属于RNA病毒。

五、翻译

1、virus病毒2、viroid类病毒3、HIV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4、bacteria细菌

六、问答题:

2、简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

答:

①基因组很小,多为一个环状DNA

②没有以膜为基础的各类细胞器,也无细胞核膜

③细胞体积一般很小

④细胞膜多功能性

⑤DNA复制,RNA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的结构装置没有空间分隔,可以同时进行,转录与翻译在时间与空间上市连续进行的

5、简述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27页

答:

①DNA病毒

侵染细胞后进入细胞核【除痘病毒】,在病毒DNA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转录、翻译病毒的“早期蛋白”;早期蛋白主要功能是调节病毒基因的表达以及病毒DNA的复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宿主DNA复制与转录;病毒DNA复制之后表达晚期蛋白,晚期蛋白是病毒包装过程中所需要的蛋白。

②RNA病毒

一般在细胞质内复制,RNA(﹢)病毒的RNA本身就可以作为模板,利用宿主的代谢系统翻译出病毒的早期蛋白,而RNA(-)病毒必须以本身RNA为模板,利用病毒本身携带的RNA聚合酶合成病毒的Mrna;早期蛋白抑制宿主DNA的复制与转录,催化病毒基因组RNA的合成;病毒mRNA与宿主的核糖体相结合翻译出病毒的结构蛋白等晚期蛋白;新复制的RNA与病毒蛋白组装。

③反转录病毒

在宿主细胞核中复制,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在病毒自身携带的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病毒DNA分子,整合到宿主DNA,以此段整合DNA为模板,合成新的病毒基因组RNA和mRNA,后者与核糖体相结合,翻译出各种病毒蛋白,其中包括病毒的反转录酶,最后装配子代病毒。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

1.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和镜架及样品调节系统三大部分。

2.目前,植物细胞培养主要有单体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两种类型。

3.电子显微镜使用的是电磁透镜,而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是光学透镜。

4.体外培养的细胞,不论是原代细胞还是传代细胞,一般不保持体内原有的细胞形态,而呈现出两种基本形态即成纤维样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5.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可用于检测某一细胞中两个蛋白质分子是否存在直接的作用。

6.在电镜制样技术中,通常用的技术有超薄切片技术技术,由此获得的切片厚度一般为40-50nm;冷冻蚀刻技术技术主要用来观察膜断裂面上的蛋白质颗粒的膜表面形貌特征。

7.在活细胞内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常用的技术是酵母双杂交技术。

8.可用于验证细胞膜的流动性的技术是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9.细胞生物学研究常用的模式生物有大肠杆菌、酵母、线虫、果蝇、斑马鱼、小鼠、拟南芥。

第四章细胞质膜

二、填空

1、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质膜膜脂的重要组分,它对于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强膜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都有重要作用。

2、在生物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越多,相变温度愈高,流动性越低。

3、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4、证明膜的流动性的实验方法有细胞融合结合免疫荧光标记和荧光漂白恢复。

5、构成膜的基本成分是膜脂,体现膜功能的主要成分是膜蛋白。

6、就溶解性来说,质膜上的外周蛋白是水溶性,而整合蛋白是脂溶性。

五、问答

2、根据其所在的位置,膜蛋白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59页

答:

三种类型

①外在膜蛋白水溶性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膜脂或膜蛋白分子结合,易从膜上分离但膜结构并不被破坏,如磷脂酶。

②内在膜蛋白脂溶性与膜结合紧密,均为跨膜蛋白,只能通过去垢剂处理时膜崩解才能分离,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结构上分为胞质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胞质内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是内在膜蛋白与膜脂最基本的结合方式。

③脂锚定蛋白与脂分子共价相连,水溶性部分位于脂双层外可分三种类型

ⅰ脂肪酸结合到膜蛋白的N端甘氨酸残基,此种方式固定的蛋白均在胞质一侧,如酪氨酸蛋白激酶突变体v-Src.

ⅱ由15或20碳链长的烃链结合到膜蛋白的C端的半胱氨酸残基上,有时还有另一条烃链或脂肪酸链结合到近C端的cys残基上,双重锚定使膜蛋白与膜脂结合更牢固,此种方式固定的蛋白均在胞质一侧,如GTPase超家族的Ras(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Rab(介导膜泡的融合)

ⅲ通过糖脂锚定在细胞质膜上,不同细胞的这类糖脂都含PI基团,因此又称GPI锚定方式,此种方式固定的蛋白均在质膜的外侧。

6、膜的流动性有何生理意义?

有哪些影响因素?

如何用实验去证明膜的流动性?

答:

Ⅰ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质膜也是所有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细胞增殖等重要声明活动的必要条件。

Ⅱ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很大程度上由脂分子本身性质决定,脂肪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高;不同膜脂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鞘脂的相变温度一般高于磷脂;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着双重调节作用,通常起着防止膜有液相变为固相以保证膜脂处于流动状态;在细菌和动物细胞中常常通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来调节膜脂的相变温度仪维持膜脂的流动性。

Ⅲ膜蛋白的流动性通过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证明,有成斑、成帽现象,细胞骨架影响膜蛋白的运动,也影响膜脂分子的运动,膜脂分子与膜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是影响膜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填空

1、Ca2+泵主要存在于质膜膜和内质网膜上,其功能是将Ca2+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中储存起来,维持细胞基质内低浓度的Ca2+。

2、小分子物质通过简单扩散、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入细胞内,而大分子物质则通过吞噬或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

3、H+泵存在于细菌、真菌、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将H+泵出细胞外或细胞器内,使周转环境和细胞器呈酸性性。

4、协同运输是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方式,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梯度的转移方向,可分为同向和反向两种方式。

5、根据激活信号的不同,离子通道可分为_____电压门控通道_____、____配体门通道____________和应力激活通道。

6、根据胞吞的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将胞吞作用分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和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

3、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异同

答:

同:

①都结合在膜上。

异:

②载体蛋白通过与特异溶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改变以实现物质的跨膜转运,通道蛋白通过形成亲水性通道实现对特异溶质的跨膜转运;

③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底物选择性,饱和性,能够被竞争性抑制。

通道蛋白多是离子通道,其选择性取决于通道的直径、形状等,转运速度极快,动力来源于电化学梯度,没有饱和性,有特殊的门控机制

4、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答:

同:

①同属于胞吞作用,消耗能量。

异:

①吞噬作用是特殊的胞吞作用,发生于特化的吞噬细胞如原生生物的摄食方式、吞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清除病原物或衰老死亡细胞;胞饮几乎发生于所有的真核细胞,连续摄入溶液剂可溶性分子。

②吞噬作用形成的吞噬泡直径一般大于胞饮泡.

第六章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名词解释

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接受和释放电子的分子和原子为电子载体,由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序列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3、ATP合成酶:

最终生产ATP的装置,由球形头部和基部组成,在线粒体中分布在内膜上,头部朝向线粒体基质;在叶绿体中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头部朝向叶绿体基质,合成动力是质子驱动力,合成机制是结合变构机制。

二、填空题

1、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_细胞质膜_____上,而真核细胞则位于____线粒体内膜_上。

2、线粒体的质子动力势是由___质子浓度梯度___和_____H+跨膜电位差__共同构成的。

3、线粒体的内膜通过内陷形成嵴,从而扩大了______内膜表面积_______。

4、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可以被分为__叶绿体膜_、__类囊体___和___叶绿体基质_三个部分。

5、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由___原质体____分化而来。

在叶绿体的分裂过程中,分裂环的缢缩是叶绿体分裂的细胞动和分子力学基础。

6、光合作用单位是由______反应中心色素___和______捕光色素__组成的功能单位。

7、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可分为光反应和碳同化反应。

8、线粒体在超微结构上可分外膜、内膜、膜间隙和线粒体基质。

9、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内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膜是单胺氧化酶、膜间隙是腺苷酸激酶。

10、叶绿体中每3个H+穿过叶绿体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线粒体中每2个H+穿过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

11、由线粒体异常病变而产生的疾病称为线粒体病,其中典型的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克山病。

12、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步:

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光合碳同化。

13、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并且在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Rubisco,它的大亚基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而小亚基由核基因组编码。

14.当植物在缺乏NADP+时,会发生循环光合磷酸化。

15.线粒体和叶绿体一样,都是一种动态的细胞器,表现为分布和位置变化等。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答:

这两种细胞器都拥有自身遗传物质(mtDNA;ptDNA\cpDNA),编码一部分必须RNA和蛋白质。

这下蛋白质通过线粒体和叶绿体酶和核糖体系统进行翻译。

2. 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

答:

①相同点:

ⅰ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ⅱ都能够合成ATP

ⅴ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②不同点:

ⅰ叶绿体中进行光合磷酸化,而线粒体中进行氧化磷酸化;

ⅱ叶绿体中ATP合酶在类囊体膜上,头部朝向叶绿体基质,线粒体中ATP合酶在线粒体内膜上,头部朝向线粒体基质;

ⅲ线粒体有嵴结构,叶绿体有内囊体结构

ⅳ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产ATP,而叶绿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试比较循环式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的不同点。

答: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的电子传递经过两个光合系统,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建立质子梯度,驱动ATP的合成,在此过程中,电子单方向传递,故称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中由光能驱动电子从PSI开始,经PC回到PSI,电子循环流动过程释放的能量通过Cytb6f复合物转移质子,建立质子梯度,驱动ATP的合成。

4、试比较光合碳同化三条途径的主要异同点。

答:

⑴相同点①本质上都是将ATP与NADPH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物质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⑵不同点①卡尔文循环是高等植物共有的碳同化基本途径,具备合成糖类产物的能力,CAM途径(景天科植物等干旱地区肉质植物)、C4(C4植物,甘蔗、玉米、高粱)途径质起到固定、浓缩、转运CO2的作用,不能单独形成糖类产物。

②CAM途径、C4途径固定CO2是PEB羧化酶,C3途径固定是Rubisco酶

③CAM途径在叶肉细胞中进行,C4途径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

④CAM途径在夜晚固定CO2,C4途径在白天固定CO2

5.  试比较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的异同点。

答:

⑴相同点①都是将电子传递与磷酸化反应偶联,产生ATP

②都是在完整的膜上进行

⑵不同点①氧化1由物质氧化驱动电子传递,2由光能驱动

②耗氧2放氧

③相关蛋白质复合物,酶不同

④叶绿体中平均3个H质子穿过ATP合酶产生1个ATP,线粒体中平均每2个H质子穿过ATP合酶产生1个ATP

第七章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二、填空题:

1、内质网可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类,它们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和合成脂质。

2、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主要分为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其中则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指的是蛋白质上的Asn残基与N-乙酰葡糖按直接连接,而O-连接糖基化则是蛋白质上的Ser、Thr、Pro、hyPro与N-乙酰半乳糖胺直接连接。

3、肌细胞中的内质网异常发达,被称为肌质网。

4、高尔基体凸出的一面对着细胞核称为形成面或顺面。

凹进的一面对着细胞质膜称为成熟面或反面(transface)。

顺面和反面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囊泡。

5、高尔基体由是顺面膜囊、中间膜囊和反面膜囊组成。

6、根据溶酶体所处的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大致可将溶酶体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质体。

7、电镜下可用于识别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特征是成晶格状结构的尿酸化酶。

它的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

五、问答题

3、试比较N-连接和O-连接的寡糖。

答:

①发生细胞器N-连接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O-连接在高尔基体

②与蛋白质直接相连的糖基N-连接N-乙酰葡糖胺

O-连接N-乙酰半乳糖胺

③发生蛋白质残基N-连接靶蛋白三氨酸残基(Asn-X-Ser,X为出Pro以外任意氨基酸)序列天冬氨酸残基上

O-连接靶蛋白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

4、试述内质网的主要功能及其质量监控作用。

内质网应激反应(ERS)

①内质网腔内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超量积累,引发未折叠蛋白质的应答反应

②固醇调节级联反应

第八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信号肽:

(signalpeptide)蛋白质N端序列,一般有16~26个氨基酸残基。

引导合成中的肽链转移至内质网。

导肽:

(leaderpeptide)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蛋白与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大多数蛋白也是在某种信号肽序列的指导下进入这些细胞器的,这种信号序列称之为导肽。

二、填空题:

1.具有将蛋白进行修饰、分选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被称为细胞内大分子运输交通枢纽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3.信号假说中,要完成含信号肽的蛋白质从细胞质中向内质网的转移需要细胞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和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停泊蛋白)的参与协助。

4.在内质网上进行的蛋白合成过程中,肽链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共翻译转运。

而含导肽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再转移到细胞器中的方式称为后翻译转运。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

二、填空题

1.根据信号转导机制和受体蛋白类型的不同,细胞表面受体又分属

三大家族,即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和酶联受体。

2.受体一般至少有两个功能结构域,即____结合配体_的功能域和____产生效应的功能域。

3.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可分为3类,即气体性信号分子、

亲水性信号分子和亲脂性信号分子。

4.细胞内信号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靠蛋白质模式结合域所介导的。

5.细胞内有两类在进化上保守的起着分子开关的蛋白,一类是GTPase超家族,这类蛋白从失活态向活化态转换,由GEF所介导;反之由RGS、GAP所促进,由GDI所抑制;另一类是通过使靶蛋白磷酸化,通过打包激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从而调节靶蛋白的活性。

3.DAG通过两种途径终止其信使作用:

一是被DAG激酶成为磷脂酸,进入磷脂酰肌醇循环;二是被DAG酯酶水解成单脂酰甘油。

4.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主要有cAMP、cGMP、和Ca2+。

5.硝酸甘油之所以能治疗心绞痛是因为它在体内能转化为NO,引起血管舒张,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和心肌的需氧量。

3.

4.试述Jak-STAT信号通路。

答:

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又称Jak-STAT信号通路。

1

2受体与细胞因子的特异性结合,受体二聚化,各受体偶联的酪氨酸激酶靠近,交叉磷酸化彼此酪氨酸残基,Jak激活;

3

4激活的Jak磷酸化受体胞内段的酪氨酸残基,产生具有SH2结构域或PTB结构域胞质蛋白锚定位点;

5

6STAT通过SH2结构域与受体结合,Jak磷酸化STAT的C端酪氨酸,STAT从受体上解离;

7

8两个磷酸化STAT通过彼此的SH2结构域结合成二聚体,暴露NLS,转移到细胞核内与特定基因的调控序列结合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

第十章细胞骨架

微丝(microfilament):

又称肌动蛋白丝(actinfilament),是纤维状的肌动蛋白(F-filament),直径约7nm细胞骨架的组成成分,由肌动蛋白单体(G-filament)组装而成。

微丝有极性,大部分细胞中的微丝处于不断地解聚与聚合中。

不同细胞内微丝的组织形式和功能取决于微丝结合蛋白。

细胞松弛素能够抑制微丝的聚合。

鬼笔环肽与微丝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阻止微丝解聚,常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显示细胞中的微丝分布。

中间丝(intermediatefilament):

又称中间纤维,直径约为10nm,细胞骨架的组成成分,由中间丝蛋白组成。

中间丝存在于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内。

不同类型细胞内中间丝蛋白类型不同,因而中间丝被认为是区分细胞类型的身份证。

中间丝无极性,比微丝微管稳定。

微管组织中心(MTOC),在活细胞内其微管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成为微管组织中心,包括中心体,纤毛鞭毛的基体。

驱动蛋白(kinesin):

细胞内参与物质运输的马达蛋白之一,沿微管运动,由2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水解ATP提供能量,介导从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出芽小泡的运输。

胞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dynein):

细胞内参与物质运输的马达蛋白之一,沿微管运动,拥有马达结构域和货物结合域,水解ATP提供能量,介导内质网至高尔基体之间,细胞胞吞泡至细胞内部的膜泡运输。

踏车行为(treadmiling):

微丝与微管在体外组装过程中,亚单位在正极不断添加而微管、微丝延长,在负端去组装而微管、微丝缩短,微管、微丝的整体长度几乎保持不变。

肌球蛋白(myosin):

马达蛋白之一,沿微丝运动,拥有马达结构域,调控结构域和货物结合域,水解ATP提供能量。

Ⅱ型肌球蛋白(传统类型肌球蛋白)在骨骼肌,平滑肌中构成粗肌丝,是高度稳定的结构,在收缩环中则是临时性的结构。

非传统类型的肌球蛋白与细胞膜的形状改变,物质运输有关。

MAP:

微管结合蛋白,大部分在神经细胞中表达,稳定微管的结构。

MAP具有一个或多个带正电的微管结合域,与带负点的微管结合。

4、简述三种细胞骨架在细胞内装配的特点。

①微丝:

在细胞内,微丝的组装受到外部信号的调控。

活化的Arp2/3复合物与细胞膜或其他细胞结构提供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新的肌动蛋白在正极端加入,Arp2/3复合物位于负极端,Arp2/3复合物也可以结合在已有的微丝上,使微丝交联成网;

加帽蛋白与微丝的正极端结合,阻止微丝的解聚或过度组装;

微丝交联蛋白中的成束蛋白使微丝使微丝平行排列,凝胶形成蛋白使微丝连接成网状。

割断及解聚蛋白可加速微丝的解聚或形成大量的组装位点,加速微丝的组装。

胸腺素β4与肌动蛋白单体结合,抑制微丝的组装,而前纤维蛋白与肌动蛋白单体结合只抑制微丝负极端的组装。

②微管:

微管在细胞内的组装往往起源于一个特殊的部位,称为微管组织中心,(MOTC),如中心体或鞭毛纤毛的基体。

中心体的无定型致密周质中含呈螺旋状排列的γ-蛋白,游离的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有序地加到此环上,这样,微管的负极端在中心体,正极端为β-微管蛋白。

③中间丝:

首先由中间丝蛋白构成二聚体,两个二聚体以反相平行的方式组成四聚体,四聚体组成横截面由32个中间丝蛋白组成的中间丝。

中间丝蛋白可在已经存在的中间丝的多个位点通过交换的方式加入。

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质

一、名词解释:

核小体(nucleosome):

染色质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

每个核小体由约200bpDNA超螺旋盘绕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份子稳定核小体的H1,八聚体核心有H2A、H2B、H3、H4构成。

核纤层(lamin):

一种由中间丝蛋白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是核膜的重要支撑,还是染色质的锚定位点。

哺乳动物的核纤层主要由laminA、laminB、laminC三种核纤层蛋白构成,laminA、laminC具有组织与发育时期的特异性,但laminB则在哺乳动物所有细胞表达。

二、问答题:

1、概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答:

核被膜,不连续双层膜结构,位于细胞核的最外层,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界限,一方面构成了核、质屏障,另一方面控制核内外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核孔,核膜融合而成,核孔上镶嵌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核质交换通道。

核纤层,核膜内侧的蛋白骨架,维持细胞核的形状、大小和锚定染色质等

染色质,遗传物质的载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质与染色体子相互转变。

核仁,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最显著的结构,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球形小体。

核仁是r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基加工组装的场所。

核基质,又称核骨架,蛋白网架结构,可能与DNA复制、基因表达和染色体组装等有密切关系。

3、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各自的主要特点。

答:

①按形态特征、活性状态分和染色质的性能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压缩程度低,处于相对伸展的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染色质,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

并非所有的常染色质都有转录活性。

异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异染色质又分为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constitutiveheterochromatin)和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heterochrom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