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如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1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是由图中甲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的
B.物质乙、丙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C.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一定在结构2上
D.结构2在有丝分裂时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结构1是生物膜,甲为磷脂分子,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乙为蛋白质,决定生物膜的功能,A错。
物质乙为蛋白质,基本单位为氨基酸,蛋白质和丙为DNA为结构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B错。
萨顿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矮染色体上,C错。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状态,而染色质存在于分裂间期,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化合物和细胞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从2天到21天不等,目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已知主要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接触感染者的尸体.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是()
①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②所有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一定是病毒;
③埃博拉病毒可在实验室中用液体培养基培养;④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
⑤病毒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DNA或RNA构成,①正确。
细菌和真菌等液可能为致病因子,②错。
病毒无法独立代谢增殖,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必须用细胞进行培养,③错。
病毒增殖、变异等能力强,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④正确。
病毒不能独立代谢增殖,寄生在细胞内,细胞才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⑤错。
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者RNA,以DNA或者RNA为遗传物质,⑥正确。
综上所述,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病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下列有关酶和ATP及相关生命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过程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B.人成熟的红细胞能产生无氧呼吸酶也能产生ATP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因而酶促反应不消耗ATP
D.细胞中的ATP均产自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等膜上
【答案】A
考点:
本题考查酶和ATP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豆浆煮熟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不需要用盐酸处理,可直接用健那绿染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淀粉酶分解淀粉生成还原糖葡萄糖和蔗糖,不能分解蔗糖生成葡萄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但不能用碘液检测,如果淀粉被淀粉酶分解完,与碘液反应不出现蓝紫色,蔗糖也是,不能判断,A正确。
豆浆煮熟后,其二硫键等化学键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但仍然含有肽键,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正确。
酵母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呼吸方式,C错。
健那绿为活性染色剂,可以直接通过细胞内将线粒染成蓝绿色,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水稻是真核生物,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C.蓝藻无叶绿体,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D.硝化细菌无核膜、核仁,能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水稻是真核生物,有线粒体,在氧气充分时进行有氧呼吸,缺氧进行无氧呼吸,B错。
蓝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和核仁,转录和翻译同时在细胞质进行,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6.胰岛素是由“胰岛素原”在高尔基体内转变而成.“胰岛素原”有86个氨基酸,1条肽链;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两条肽链.由此推知()
A.编码胰岛素的基因至少含有312个碱基
B.一个胰岛素分子的合成中最多有87个tRNA分子的参与
C.高尔基体中有催化肽键断裂的酶
D.胰岛素原由核糖体直接转运到高尔基体中
【答案】C
【解析】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7.将某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20
25
30
35
40
45
光照下CO2吸收总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黑暗中CO2释放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A.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C.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D.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光照下每小时CO2吸收总量表示实际光合速率,黑暗中每小时CO2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
在35℃的条件下,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净光合量=12×实际光合速率-24×呼吸速率=12×3.25-24×1.50=3,有机物积累,能正常生长,A正确。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的条件下,净光合量=12×3.50-24×3.00=-30,有机物消耗,不能正常生长,B错。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时,净光合量=24×实际光合速率-24×呼吸速率=24×(1.75-0.75)=24,有机物积累,正常生长,C错。
昼夜不停地光照,净光合量=24×(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量最大即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差距最大,据表格分析,温度为35℃时,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75为最大,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8.如图表示在夏季的一个晴天,某阳生植物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C3、C5的含量变化,若某一天中午天气由艳阳高照转为阴天,此时细胞中C3、C5含量的变化分别相当于曲线中的哪一段()
A.d→e段(X),d→e段(Y)B.c→d段(X),b→c段(Y)
C.d→e段(Y),c→d段(X)D.b→c段(Y),b→c段(X)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午天气由艳阳高照转为阴天,光强下降,光反应速率下降,提供的和ATP含量下降,C3的还原下降,消耗下降而有所积累,生成的C5含量下降,另一方面,CO2继续与C5生成C3,C5继续消耗,故C3短时间上升,相当于曲线中的d→e段(X),而C5短时间下降,相当于曲线中的d→e段(Y)。
综上所述,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9.细胞呼吸与酶和ATP都有关,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的产生和消耗均在线粒体内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需呼吸酶完全不同
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转移到ATP中D.没有线粒体的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和以及ATP,A错。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不同化学反应过程,根据酶的专一性,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需呼吸酶部分不同,但二者第一阶段反应相同,都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生成丙酮酸和以及ATP,B错。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C正确。
好氧型原核生物如蓝藻进行有氧呼吸,但其无线粒体,D错。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0.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面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甲细胞发生单体分离,细胞两极都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下一个时期为末期,该细胞为植物细胞,细胞中央会出现细胞板,最终形成细胞壁,A错。
图乙细胞一条染色体含2条单体和2个DNA,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B错。
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
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a组染色体数为N,表示精子或次级精母细胞;b组为2N,表示精原细胞或初级精母细胞;c组染色体数为4N,表示记忆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是四分体出现在次级精母细胞为b组,D错。
考点: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对生物是有利的;②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以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④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少;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⑥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内环境稳定和抵御外界环境干扰非常重要,①正确。
体外培养给于适宜条件,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②正确。
在个体细胞分化不可逆,③正确。
癌细胞恶性增殖,细胞周期变短,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少,容易转移,④错。
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⑤错。
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⑥错。
综上所述,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2.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追踪研究元素及物质的转移变化途径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相关的应用及结果错误的是()
A.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可能含有18O,但尿液中会含有H218O
B.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的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C.用15N标记的DNA置于14N的核苷酸作原料的溶液中进行复制,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可以分析得出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D.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白鼠吸入18O2后,18O2后直接参加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与生成H218O,而H218O继续参加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生成和CO2,A错。
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DNA原料,细胞核和线粒体均含有DNA,核糖体含RNA,不含DNA,B正确。
15N标记的DNA置于14N的核苷酸作原料的溶液中进行复制,经密度梯度离心后,亲代都是重DNA(两条链都是15N),第二代都是中DNA带(含15N和14N),第三代出现中DNA带和轻DNA带(两条链都是14N),分析得出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C正确。
噬菌体为细菌病毒,无法独立增殖,不能直接培养基培养,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得到含32P的细菌,再用含32P的细菌培养得到含32P的噬菌体,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技术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3.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异常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异常都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
C.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有两次,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只有一次
D.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分别使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化后期,有丝分裂不发生,A正确。
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分配不平均,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都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子细胞,B正确。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C正确。
DNA复制导致DNA含量增倍,染色体复制导致一条染色体含2条单体,而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
考点: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4.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利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与此实验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B.噬菌体和宿主细胞中基因的遗传均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长时间保温会影响上清液的放射性
D.若1个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产生了100个子代噬菌体,则子代中含32P的与不含32P的噬菌体比例为1:
99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
噬菌体和细菌都无染色体,基因不在染色体上,遗传均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
长时间保温会导致子代噬菌体裂解细菌,离心后释放到上清液,但由于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参加子代噬菌体的增殖,离心后在上清液,子代噬菌体外壳不含35S故放射性本来就主要在上清液,不影响,C错。
DNA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两条32P链一旦复制,就分离到2个子代DNA中,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2P,98个子代DNA不含2P,比例为1:
49,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5.如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图中黑色个体代表已不能提取相应遗传物质的个体)()
A.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B.比较8与3的Y染色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X染色体DNA序列D.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男孩8Y染色体来自6,X染色体来自7,而7X染色体来自3和4,与2无关,A错。
3将X染色体传给7,不将Y染色体传给7,而8Y染色体来自6,与3的Y染色体无关,B错。
8的X染色体来自7,与5的X染色体无关,C错。
8Y染色体来自6,而5和6的Y染色体相同都是来自1,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6.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
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A.7:
6:
3B.9:
2:
1C.7:
2:
1D.25:
10:
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亲代为TT(2/3)和Tt(1/3),豌豆为严格自花传粉植物,TT(2/3)自交,子代为2/3TT;Tt(1/3)自交,子代为1/3×(1/4TT+1/2Tt+1/4tt)=1/12TT+2/12Tt+1/12tt;综上所述,子代为9/12TT+2/12Tt+1/12tt,即TT、Tt、tt的数量之比为9:
2:
1,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7.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I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l、Ⅱ﹣2片段)。
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P:
刚毛(♀)×截毛(♂)→F1全刚毛
杂交组合二P:
截毛(♀)×刚毛(♂)→F1刚毛(♀):
截毛(♂)=1:
1
杂交组合三P:
截毛(♀)×刚毛(♂)→F1截毛(♀):
刚毛(♂)=1:
1
A.I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C.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I片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I片段的基因分别在X和Y的同源区段,与性染色体的遗传相关,故与性别相关,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A正确。
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都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
假设截毛基因为b,如果位于Ⅱ﹣1片段,杂交组合二亲本为XbXb×XBY,子代为1XBXb(刚毛):
1XbY(截毛);如果位于I片断,杂交组合二亲本为XbXb×XBYb,子代为1XBXb(刚毛):
1XbYb(截毛);综上所述,无法根据杂交组合二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C错。
只有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才能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8.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该细胞以后的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发生基因突变,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为AaaaBBb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为AaBB、aabb或者Aabb、aaB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着2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4个精子为AB、aB、ab或Ab、ab、aB;故产生3种配子,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9.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着丝点分裂最可能发生在()
A.CD段B.BC段和FG段C.AB段和FG段D.BC段和HI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BC段表示同源染色体从n对增加到2n对,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增倍,故AF段表示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形成新精原细胞;而GH表示同源染色体从n对降为0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不分裂,故FGH段表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而HI段表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其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单体分离。
综上所述,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0.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科学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豌豆细胞内各种基因在有性生殖时遵循孟德尔定律
B.利用电镜和微摄影技术拍摄到细胞膜呈暗一亮一暗的图片属物理模型
C.类比推理法的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需通过实验验证
D.植物根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可观察到末期植物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没有提出基因,A错。
利用电镜和微摄影技术拍摄到细胞膜呈暗一亮一暗的图片属实物模型,B错。
类比推理法的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需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C正确。
构成细胞有丝分裂用盐酸解离细胞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的动态分裂过程,D错。
考点:
本题考查科学方法、科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1.如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流动图解,1、2、3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2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中
B.3过程以mRNA作为模板,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C.翻译时,图中3过程mRNA每次能结合多个核糖体,产生的各肽链氨基酸序列不同
D.若图中mRNA为果蝇白眼基因的转录产物,则在果蝇的触角细胞中不能检测到该mR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为DNA复制,2为以DNA为模板形成RNA,为转录,由于DNA主要位于细胞核染色体上,故复制和转录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A错。
3过程以mRNA作为模板,在核糖体合成多肽,从左到右多肽逐渐延长,故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B错。
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是同一个mRNA,故反应形成的单体氨基酸序列相同,C错。
白眼基因只在眼睛细胞表达,不在其他细胞表达,即白眼基因只在眼睛细胞转录,不在其他细胞转录,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2.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①携带遗传信息;②能转运氨基酸;③能与核糖体结合;④能转录产生RNA;⑤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其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