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采访技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5810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docx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闻采访技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docx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浅谈新闻采访技巧

张丽贝

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2011级一班

指导教师:

修婷

摘要:

采访对新闻写作来说极为重要,只有做好了新闻采访,才能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

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采访时要熟练运用新闻采访的技巧,善于提问、关注细节、做好记录,采访后期要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关键字:

新闻采访记者提问技巧

采访对新闻写作来说极为重要,有“三分写作,七分采访”之说。

采访的基本任务是:

迅速的了解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

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必须全面掌握、,只有做好了新闻采访,才能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新闻采访的技巧。

一、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1、采访要讲程序,尽量预约,尊重采访对象的时间和工作安排。

在做时间不是很紧的采访时,就要尽量提前预约,以备受访者有安排,这是一个成熟记者必须养成的好习惯,也是对受访者的尊重。

预约的一般方法是电话联系,约定具体采访时间、地点。

2、明确报道思想,获取新闻线索。

分析选题,确立要点,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1)采访选题确定后,记者要进行深入分析,挖掘选题的深刻内涵以及受众感兴趣点,以确定采访要点,寻求切合的采访提问角度。

这是记者采访前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2)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3、了解背景,深化主题背景材料是指一切与采访对象有关的非直接性资料,包括与选题相关的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等。

记者采访前认真研究了解背景,能够丰富、加深对采访对象的认知,深化报道主题,拓展节目内容,引发观众收视兴趣。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

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

4、研究采访对象,以利交流采访前,记者要熟悉采访对象的生平事迹、职业特点、专业特长、文化素养,还要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家庭、语言表达习惯等,以便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

二、采访之初

1、要给采访对象留下好印象。

因此要提前到达,注意仪表大方得体。

2、必须说明自己的身份,采访的目的。

3、问采访者是否介意录音。

三、采访过程

(一)采访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1、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

新闻记者和采访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两者之间都感觉陌生。

因此,被采访对象容易与记者产生距离感,难开金口。

作为有经验的老新闻记者,一般不喜欢单刀直入,而是想方设法同被采访对象套近乎,营造和谐融洽的采访气氛,以便于沟通与交流,常常从采访对象最关心、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谈起。

2、态度和蔼,气氛和谐

记者和采访对象无论是在语言交流上还是在感情交流上都是平等的,决不能有意无意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提问题,这不仅深深影响着采访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新闻媒体的看法。

不论是对高层领导政要,还是对普通人都应摆在相同的位置上来看待,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视”。

特别是在采访高层领导人时不要奉承,更不要以部下的卑微仰视提问。

因为以记者身份出现的采访者是大众的代表。

3、认真的倾听

记者要始终认真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

认真倾听是获取更多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识别和证实间接材料的一种手段;是访问者的一种虚怀若谷之情;是对被访者的一种尊重。

由于你的认真倾听,被访人自然乐于同你对话,乐于回答你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从对方的回答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刨根问底,以免错失良机。

倾听时,千万不能左顾右盼,要把目光注视到对方的面部,千万不可流露出对被访者的谈话不感兴趣的神情。

当非常健谈的被访者把话题扯远,谈话“跑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打断被访者的话,要见机行事,巧妙地把话题再拉回来。

当被访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叙述不清时,千万不要显现焦躁的神色。

要善于引导被访者疏理思路,抓住要点提问,使谈话言之有物。

还有当被访者谈的时间过长,谈的内容重复,你已经不感兴趣时,千万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免使对方的思绪“短路”。

当发现被访者身体欠佳,精力不旺,只给记者较短的采访时间时,千万不可强求延长专访时间。

4、在倾听中提取新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抓住线索,寻根究底,是最能体现新闻记者采访功力的。

有经验的记者在充分准备的同时,还乐于倾听被采访对象的发言,从中发现新线索,以此激发被采访对象的谈话激情,将采访引向深入。

5、注意提问技巧的运用

6、注意仔细观察

(二)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

“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挖掘新闻事实的价值,使报道的思想观点得以具体化、深刻化。

因此,根据采访意图和对象随时调整谈话策略,灵活应用多种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

1、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

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

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最好的提问应该是“闭合式”和“开放式”很好的结合:

1)可以以闭合式提问开头

2)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

记者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2、提问的方式

(1)正问。

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2)侧问。

也叫迂回法。

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

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

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

(3)反问。

又称激将法。

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

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4)追问。

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

(三)提问的具体技巧

1、简单明了,开门见山记者的提问切忌笼统和概念化。

有些记者常常会提出诸如“谈谈感想”、“谈谈体会”、“当时是怎么想的”等问题。

事实证明,这些概念化的、貌似开门见山的提问,不仅无法引起采访对象的兴趣,反而会使采访对象感觉无从谈起,茫然不知所措。

2、宜小不宜大,小中见大记者在设计采访提问内容时,一定要遵循以小见大的原则,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3、层层深入,深化主题记者的提问的层层深入,力求使主题得到深化。

4、紧扣主题,兼顾其他记者在采访中,不仅要紧扣主题提出问题,还应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设计一些与此相关的问题,以便使内容更加丰富,满足受众对信息了解的不同需求。

5、记者在当面采访中,要注重和采访对象的交流,比如眼神不要闪烁,而应该专注,或者通过神态上的变化,来和采访对象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6、记者在提问时不要不懂装懂,有时应该谦虚,没有弄懂的地方和细节一定要补充求证; 

7、提问的问题不要很长,如果包含了太多层次的意思,可能会让问

题显得没有重点,所以最好问题一个个问; 

8、从侧面迂回提问

新闻记者采访要达到预期效果,前提是采访对象乐于作答。

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被采访者并不愿意接受采访,即使出于无奈与记者会面,也会往往表现出沉默、少语等状态,使采访变得困难。

俗话说:

“点将不如激将”,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从反面提出问题或者有意误解对方意思,以刺激、激发对方情绪,使其不吐不快,或认识到不说出来反而会对自己构成不利,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9、以探讨的形式展开讨论

新闻记者的采访目的,在于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具体事实和观点。

而且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的提问占主导地位,即你如何提问,人家就会如何作答,提问不当就会影响到回答的质量。

所以,实践中有些记者会预先设计好一个话题,以与对方探讨的形式,诱使对方倾泄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三).仔细的观察

观察就是“用眼睛采访”,就是“察言观色”。

被访者的举止言谈、性格神情、嬉笑怒骂、兴趣爱好都是我们访谈时需要观察的。

有人说,记者的全部生涯就是一个提问者、聆听者和记录者。

实际上,一个称职的记者还是“眼观六路”的观察家。

他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容易被常人忽视的细节。

观察中特别不要忽略能反映本质的细节,细节描写能增强现场感。

把采访现场和生活中捕捉到的人物的动作、声音、笑貌等细节加以再现,会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人物的真实性。

观察采访的作用

(1)、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性材料;

(2)、有利于获取生动、形象的现场材料和细节材料;

(3)、有利于获得真情实感,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4)、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成为记者的一种不可剥夺的采访手段。

(四)、如何做笔记和记录

1、记录的几种主要方式:

(1).心记: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

心理学叫“有意识记”。

在以下情况下最好用心记:

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作文字笔录。

心记有什么好处?

一、不容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二、不容易分散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唯一的选择。

心记的缺陷:

容易忘记,不易掌握

(2).笔记:

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的记录方式。

记笔记的形式:

详记:

“有闻必录”;

简记:

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

缩记:

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

如社会主义——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

笔记的记录内容

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

人:

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

物:

形状、颜色、特点

景:

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

天:

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

地:

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

记重点的材料:

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

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

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

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

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记者招待会的讲话)

记下易忘点:

数字、人名、地名、物名

记下背景材料

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想到)

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

采访本切忌都记满,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方便采访过程中记录记者本人的思考、疑问、备注。

(3).画记:

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象以及现场作的图画。

通常是指画图。

要求:

一快、二准、三形象。

(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画图对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有显著作用。

(4).录音记录:

就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作采访记录。

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

好处:

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

缺陷:

采访对象不一定适应;后期整理比较费时;录音效果不一定好;设备本身需要准备充分。

四、采访后期

1、用简单的问题开始,然后抓准机会问一些关键性的,甚至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而一旦过了这两个阶段,就应该缓和下来,给采访对象留一些余地,然后就可以结束采访。

不管用怎样的方式,应该感到是由采访对象结束这场采访的。

2、在采访结束之前,还可以作一些核对工作,如果觉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话,比如说数字、人名还有一些关键性的细节,都可以抓住最后的机会核对。

在告辞前,结束采访的话应该用礼貌,表示感谢,同时还要表示,希望能够继续联系,以便进一步获得有关资料。

3、采访后的资料整理与采访工作的实施、采访前的准备同样重要。

(1)文章的写作(消化、理清脉络、明确写作思路、筛选材料)

(2)资料的保存

(3)整理采访日记

参考文献:

【1】李秀梅.新闻采访技法论【J】.学术交流.2006.105(9):

190-192

【2】刘晓渡.素质.技巧.激情,新闻工作者三要素【J】.军事记者.2006.9:

28-29

【3】沈旭成.论记者采访的基本技巧【J】.新闻采访.2006,4:

9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