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个投资失败案例带来的投资忠告.docx
《35个投资失败案例带来的投资忠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个投资失败案例带来的投资忠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5个投资失败案例带来的投资忠告
35个投资失败案例带来的投资忠告--
众所周知,投资是企业创建和发展的基础。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毫无准备地下海"试水",结果因投资失误而步履维艰,甚至惨遭淘汰。
因此,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创业者来说,如何正确投资,回避投资误区,就成为"试水"成功与否的关键,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必修课。
本文针对中小创业投资者,从投资思维、方法、技术等方面入手,就容易导致创业投资者"走麦城"的35个问题提出忠告,指出造成其失误的根源以及走出困境的路径,旨在以具体事例传承投资智慧,使创业投资者在摩拳擦掌之时,能够从中获取真正具有指导性的知识和技巧。
1.投资项目过于单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菜肴慢慢变成了抢手货。
一位投资者看到此景,毅然抛开了一直处在考察中的其它投资项目,一心一意搞起了特色养殖。
这位自称相信"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投资者,力排众议,倾其所有,将全部资金都投入到他选定的特色养殖项目上,并坚信在自己的苦心经营下,一定能够从这个项目上获取丰厚回报。
但去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却使其梦想破灭。
虽然单一投资因为资源和资金的集中,在项目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常常会给企业带来好的收益,但单一投资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放大的风险只要发生一次,就可能使投资者多年积累起来的财富毁于一旦。
形象地讲,投资过于单一,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打翻,鸡蛋也就全部摔破了。
而由多项目构成的组合性投资,可以大大减少单一投资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作为一名缺乏经验的创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定要尽可能拓展投资思路,培养多角化投资思维方式,保持投资项目的多元化,并注意在项目与资金之间达成平衡。
2.投资规模过大,资产负债比率过高
王平对自己准备投资的电磁炉项目充满自信,他认为这个项目一定能给他带来不菲的收益,加上通过关系,他轻而易举就从银行"套"到的大笔资金,更加信心爆棚。
他很看不起同行们缩手缩脚、小打小闹的样子,心想自己绝不能跟他们一样,要干就大干一场。
这种心态使他忘记了自己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他一心只想扩大投资规模,将"摊子"铺得越来越大,甚至提出"大就是好"的口号,连上两条生产线。
企业负债随着他的盲目投资滚雪球般地扩大,王平却毫不在乎,一点也不感到害怕。
在他看来,等企业一运转起来,什么债都可以还清。
但等他的企业运转起来了,别人的钱也赚够了,开始拼命压价。
王平的产品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顿时陷入了危局之中。
一开始就喜欢把摊子铺得很大,几乎是一些创业投资者的共性,殊不知种种危机就蛰伏其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爆发。
同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人们容易信心超支,对未来估计过于乐观,藐视风险,从而形成投资泡沫,一旦有风吹草动,泡沫瞬间破灭,投资者就会陷入危局和困境。
投资者应从风险与收益平衡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投资导向,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并且将投资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在具体投资时,应将资金分批次、分阶段投入,尽量避免一次性投入,应留有余力,以防万一环境变化,风险发生,手中再无资金可以周济,以致满盘皆输。
3.过度相信他人,不亲自进行市场调查
一位北京白领因所服务的外资企业准备撤出中国而失业,就想寻找一个合适的项目自己投资做老板。
听到消息后,一位朋友跑来向他竭力鼓吹××项目的美好前景,并说如果他相信自己,"只要你投资20万元,其他一切事情全部由我来做。
到时候,咱们俩五五分成。
"这位朋友又一一列举了自己的市场调查数据,分析了市场前景,结论是:
××项目前景一片光明。
这位白领受朋友蛊惑,不仅对20万元投资一口应允,而且在将钱交给那位朋友之前,也没有亲自或委托他人重新对这一项目的市场前景和这位朋友的办事能力进行任何调查。
结果他的朋友拿到钱后,没多久就将项目做垮了,这位白领的20万元投资当然也跟着打了水漂。
通常,创业者对他人尤其是亲密朋友的意见都容易过度信任,认为朋友的话即代表了市场的真相,自己无需再对市场进行调查,从而导致投资失败。
在做投资决策时,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的意见与建议,哪怕这个人是赫赫有名的专家、你的亲兄弟、你的父亲母亲。
毛主席说: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尝一尝。
这是万古不渝的真理,投资者更要牢记在心。
4.急于获取回报
温州有家私营企业的小老板,看到别人因生产某种塑料产品钱都赚疯了,不由得也心急火燎起来,赶紧筹集了资金,决定也要尽快投资上马这一项目。
就在这时,他手下的一名技术员劝告他说:
"老板,你只要将开工时间推迟4个月,我们就能安装调试好一种目前最先进的设备来生产这种产品,产品比现有设备生产的产品要好得多,相信也会畅销得多。
"不料,这位老板听了却很不高兴地说:
"推迟开工4个月?
你知道推迟开工4个月意味着什么吗?
那意味着我们将白丢掉上百万元的利润。
"并且命令马上开工。
但不出那位技术人员所料,工厂开工没几个月,就因为配套技术陈旧、产品科技含量太低而使产品陷入滞销。
这位老板不得不重新投入巨资对才开工没多久的工厂进行技术改造。
创业者在初涉投资时,易受眼前利益驱动,而忽视长远利益,采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这样做虽然能够使企业一时获利,却丧失了长远发展的后劲。
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
5.不愿寻求投资合作伙伴
国内一家生产消毒液的知名企业,在去春"非典"之前,就面临着市场需求与企业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
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提议找"外援",以"合资"方式弥补资金缺口和化解投资风险。
但该企业老板却担心无法控制合作伙伴,同时认为有那些找伙伴、谈合作的工夫,不如自己慢慢滚动发展,因而将此建议束之高阁。
去春突然出现的"非典"疫情和急剧放大的消毒液市场,终于让这位保守的老板吃到了苦头,不但没有赚到本来应该赚到的钱,而且被其他几家同类企业借着"非典"契机一举超过,沦为业内的二流企业。
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既要讲独立,也要讲合作。
适当的合作(包括合资)可以弥补双方的缺陷,使弱小企业在市场中迅速站稳脚跟。
如果创业者不顾实际情况,一门心思单打独斗,就很有可能延误企业的发展。
毕竟,分享利润总比谁也没有利润好。
春秋时代战国七雄尚讲合纵连横,投资者还是需要有一定胸襟。
6.迷恋主导权而寻求过度弱小的合作伙伴
为了在合作项目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享受说了算的痛快,两年前,苏北某知名造纸厂放弃了与许多大企业及颇具实力的投资机构的合作机会,而决定与一家小型企业洽谈合作,共同投资一个新项目。
谁料在合作项目执行接近尾声时,突然出现一个意外情况——该工程的排污项目验收不合格,需要再投入一笔资金进行改造。
这家造纸厂向合作方提出共同承担排污项目的改造资金,但对方却向他们道歉,表示自己做这一项目已经是勉为其难,再拿出更多的资金已是力不从心。
该造纸厂只好转而向银行寻求贷款,但所贷到的资金离项目所需仍有相当距离。
该造纸厂于是寻求其他的合作伙伴来解决资金难题。
新找到的合作伙伴希望该厂原来的合作伙伴退出该项目,而后者则坚决不肯退出。
三方僵持不下,最后该造纸厂只好忍痛放弃了这一项目。
谁都想说了算,谁都想当"主人",但主人不是谁都能当的,不是谁都能够当好的,当家做主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更大的责任。
创业者在寻求合作伙伴时一心追求话语权,但软弱的合作者却可能在你需要时,不能给予你及时和有力的帮助,反而有可能使一些更强大的潜在合作伙伴却步不前,弃你而去,使你丧失更多的机会。
7.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江苏某乡镇的电子仪表厂是一家刚刚起步的企业,为加速企业发展速度,该厂准备开发一个环境监测仪器新项目。
但因自身实力不足,便决定寻找一个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这一项目。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终于找到一家愿意出资100万元的企业。
大喜过望的电子仪表厂合资心切,对该企业只作了一番肤浅的了解,便草率地签下了合作合同。
签约后半年,电子仪表厂即发现合作伙伴对合同缺乏诚意。
该厂为加快项目开发速度,资金总是按时到位,而合作伙伴答应的100万元投资却一拖再拖,最终影响到项目开发速度,丧失了抢占市场的最好时机。
创业者因急于发展企业,对合作方的信誉、实力疏于考察,极易为企业留下隐患。
在涉及到资金投入时,一定要强调资金的到位期和资金到位的比率。
创业者在合作合资前,务必对合作伙伴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对合作伙伴的品行、经营能力、资金实力等等,都要有翔实的了解,以减少投资风险。
8.未与合作伙伴达成共识就实施
某科技开发公司发明了一项专门用于检测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量的新产品——检测液,但因其严重欠缺开发资金而无法投入生产。
一位投资者十分欣赏他们的研究成果,决定与其合作,投资50万元,扶助其产品投产。
新产品生产出来后,问题却出现了,投资方对生产方的市场运行方式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自视为"救世主"的投资者,在不了解行情的情况下强行要求对方改正,而对方又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对,执意不肯听从,双方僵持不下,迟迟达不成共识。
拉锯战影响到公司生产和市场运作,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公司士气,使人心涣散。
公司很快陷入面临破产的险境,投资者的50万元也因此而灰飞烟灭。
作为一个投资者,需要的是耐心与细心。
不能认为自己是投资者,就颐指气使,将自己当成救世主和百事通,这样极容易引起合作者的反感,激化矛盾,导致两败俱伤。
一个理智的投资者,应学会尊重合作方的意见,并尽力弥补对方在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不足,做到有节制、有分寸,遇到问题充分交流,必要时要能够求同存异,克己从人,以争取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9.选择实力远超过自己的投资伙伴
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决定自主创业。
他们看好了一个很有市场的投资项目,但因自己刚毕业,经济基础薄弱,不得不寻求投资合作伙伴,以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经过多方考察,他们选择了一家极具实力的大型企业,对方为这一项目投入了足够的资金,同时也占据了大部分的股权。
资金问题解决了,但在经营、管理、人力等诸多问题上却达不成共识。
由于对方是大股东,根本不按这几个大学生的思路运作,结果不仅项目失败,还挫伤了几个大学生的创业信心,使其在破产的边缘徘徊。
这几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抱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想法,单纯认为只要有了资金,其他问题都好解决。
而事实上,由于合作伙伴过于强大,揽权、抢权意识强烈,几个人虽然有知识有想法,却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中。
尤其是对于刚出道的创业者,在以股权融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双方力量的平衡问题。
虽然不能一心想着"制住"对方,但也一定要随时警惕被对方"制住"。
10.进行没有希望的"友情"投资
王、先生同为一企业下岗人员,创业时这两位兄弟般的好友同时经营了两家同类性质的公司。
开始的时候,双方的经营状况还差不多。
但一年之后,当先生开始考虑如何壮大自己的企业,考虑长远发展的时候,先生却资金耗尽,面临破产境地。
求贷无门的先生着急地求上门来。
面对多年的朋友和同事那羞愧落魄的样子,先生先生根本不是搞企业的料,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将原计划用来扩大生产的资金资助好友。
然而几个月之后,先生花光了借来的钱,可企业却毫无起色,而先生也因为这笔不小的"友情投资",使公司因资金紧张而陷入恶性循环,一蹶不振。
商场不认友情,只讲事实。
先生在明知道对方能力不行的情况下,顾及友情仍勉强将自己本来不多的资金投资,结果既没救活好友的企业,也使自己沦入困境。
投资者在投资时,一定要记住,感情代替不了理智,不要被感情的温情面纱蒙蔽住眼睛,迷惑了头脑,最后为了"讲感情",其实却伤害了双方的感情。
11.情绪化的投资策略
先生是一家集体企业的经理,几年来,连续投资的几个新项目均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流产了。
一系列的投资悲剧使他受到周围人的奚落和怀疑,这让他的自尊心大受打击,也更激起了他的"斗志"。
恰巧这时,有下属又呈上一个据说是一本万利的新商机,急于翻本和挽回形象的赵经理连看都没有细看,更别说什么科学评估该投资项目了,当即批准。
用赵经理的话说就是:
"一回不成,两回不成,我就不信这回还不成!
"可惜市场很快回了话:
他的投资又泡汤了。
为了这一次又一次的投资失败,赵经理的精神几乎崩溃。
不害怕失败是好事,失败乃成功之母。
但胆大不等于鲁莽。
创业者因无法忍受屡屡投资失败的压力,激起赌徒心理,以情绪化的思维决策方式去决定投资方向、投资项目,则必败无疑。
情绪化是最可怕的投资陷阱之一。
一个创业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冷静而客观地决策,如果觉得自己把握不住,可以请专家或组织智囊团来帮助自己,不能让情绪左右了自己的头脑,导致投资一错再错。
12.忽视投资回报,投资陌生行业
经营刚上轨道的食品厂张厂长求财心切,马不停蹄地打算上马一些新项目。
张厂长喜欢读书看报,知道现在专家们都在讲企业经营要多元化,也想"多元化"。
他决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内一试身手——办个服装厂。
由于张厂长从来没有搞过服装,对服装行业两眼一抹黑,而他在食品行业积累的经验在服装行业又完全用不上,结果不到1年,张厂长的服装厂就败下阵来,而且还拖累了主业。
一个企业经营者爱学习、有上进心是好的,但张厂长在学习时却不善于分辨,忘记了对于一个投资新手来说,不熟不做乃是一条普遍法则。
盲目进入不熟悉的新行业,既使一个经营者过去积累的经验不容易发挥,又浪费了时间和宝贵的资金。
13.对投资项目认识不足
VCD机曾是一种高档耐用消费品。
几年前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时,南方某企业决定改行做这种产品。
这虽然需要一笔非常大的资金,但他们经过多方筹措仍坚持了下来。
可惜等该厂产品上市时,其他跟风者的产品也接踵而至。
市场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而该厂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与别人打价格战。
在最初的一批货卖了100万元以后,该厂的产品便再也销不动了,不得不乖乖地退出了VCD机市场。
经此一役,该厂元气大伤,至今未能恢复。
一个赚钱的而技术水平要求又不太高的产品,肯定会吸引一大批跟风者,市场很快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一旦达到饱和,必定会有大规模的价格战。
一个企业领导者必须对国内市场这一特性有充分的认识。
如果企业资金实力又不足,营销跟不上,那么必死无疑。
投资者应冷静评估投资项目,对自身实力和目前市场状况保持清醒认识。
南方这家企业在确定上马VCD机项目之前,就必须对VCD机目前已经达到的社会保有量、产品市场容量、自身实力、竞争者状况等进行充分调查,并作出客观评估,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决定该项目是上马还是不上马,上马又胜算几何,是否有别的更好的可替代项目。
14.不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
几年前,某燃气热水器厂正筹措上马一新项目时,从媒介中得到一条市场最新消息:
市场风向将发生某种转变。
这种转变将使该厂正在进行的燃气热水器项目变得不合时宜。
厂长心里十分矛盾,为自己已投入的数十万元资金痛心不已。
后又一想,现今市场风云多变,一时的信息不利并不能代表未来,也许这一项目建成后,市场需求风向又会转过来呢?
他决定继续对这一项目进行投资。
结果,当他又投入了数十万元建成了新项目后,因为市场风向一直并未如其所愿地发生转变,各种电热水器挤占了传统的燃气热水器市场很大的份额,使这家工厂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投资者获取有利的市场信息,不能正确地分析投资的利弊得失,并以此来调整原有的投资策略,趋利除弊,而是抱持一厢情愿的心态,这是导致这家燃气热水器厂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投资者在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市场趋向的变化,努力使项目与市场趋向保持一致。
一旦出现新的情况,应根据变化后的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如果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有投资决策已变得明显不合理,就应壮士断腕,以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当断不断,会反受其乱。
15.轻易放弃投资项目
江苏一家乡镇企业经过严格调查、慎重考虑,终于选准了棉花加工这一投资项目,踌躇满志地着手兴建。
一切工作都按计划进展得十分顺利,但项目进行到后期,却遇上国家对纺织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压锭),棉纺市场一时趋于疲软。
该厂领导因此惊慌失措,就像握着一个定时炸弹,一心急于脱手。
谁知当他们刚刚以低价将该项目转手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随着国家对纺织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迈向深入,棉纺织市场发生了强烈的反弹,接手该项目的投资者迅速将项目完工,因此大赚了一笔。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投资者必须保持良好心态,冷静分析:
变化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
是政策性的,还是市场性的?
惊慌失措只能导致决策失误,决策失误又必然导致投资失败。
投资者在决定上马一个项目时,就应该对市场和政策的各种变化做出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应变。
16.光靠运气进行的投资
辽先生本来并不是优秀的弄潮儿,但良好的机遇使他一下海就连着挖到了好几桶金,而且这几桶金的份量都还不轻。
这使他信心倍增,认为命运之神站在自己一边,他怎么都能赢。
前不久,他又看中了一个新型铝合金门窗项目,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这次他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改良塑钢门窗以其良好的密封性,保温隔热隔音的性能,使他的新型铝合金门窗在当地断了销路。
投资方向的错误使其备受打击,经济上也受到很大损失。
几次好运气就让先生得意忘形,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可幸运不能永随。
以运气为拐杖来度量财富之路,早晚要跌跟头。
这次投资失败给了先生一个教训。
"好运连连,一帆风顺",只不过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事。
投资是一门科学,要尊重其规律,否则受到惩罚,只能算是咎由自取。
17.对合作缺乏真诚频频违约
先生精明过人,人称"小精灵"。
在与一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项目时,为了让自己占到更大便宜,他在脑子里把小算盘拨了又拨,极力寻找合作条款的空档,不按合约规定办事,屡屡推诿、延迟、压缩投资时间和数额,寻找各种借口让对方替其出资、垫资。
对方也并非傻瓜,他的小九九很快被察觉。
因为他的失信行为,使对方对合作丧失了信心,从而在投资上与他相互扯皮,大大延长了项目的开发时间。
当他们共同开发的产品上市后,竞争对手的产品早已在市场上广泛推广。
剩给他们的只是残羹冷炙,投资回报少得可怜。
私心太重,合作缺乏诚意,不信守承诺,是投资合作中常见的事,亦常常成为投资失败的诱因。
事实上,一个人太过聪明,总企图在合作中占点小便宜,把合作伙伴当做傻瓜,结果一般都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旦双方反目或互相扯皮,受损失的是合作双方。
作为一个投资者,如果你打算寻找一个合作伙伴,你就一定要有与对方真诚相处的准备,1加1等于2,1减1就是零,1虽比2小,但却大于零。
所以,如果你不能做到与合作对方真诚相处,最好还是一个人单干。
18.迷信专家,过于相信专家的能力
山东一家啤酒厂为了在南方某市开发新市场,精心从厂里挑选出几位"行家"派到该市坐镇。
行家们到了那座南方城市,沿用在北方老家的成熟办法进行操作,谁知结果却是卖力不讨好,市场反应极为冷淡。
当有人向厂长汇报时,这位厂长答道:
"万事开头难。
他们都是专家,不用担心,应该相信他们。
"抱着这种思想,尽管长时间见不到投资效益,厂长却表现得极有耐心。
等来等去,等了一年,又等了一年,等到第3年,这位厂长按捺不住了,他信任的那几个专家在南方的厂子,投出去一堆金子,抱回来的却是一堆砖头。
职工怨气冲天,厂长亦自感无法交待,只好打发那几位灰溜溜的专家回家待岗。
近年来,经常会有一些自称专家的人在各种媒体发布消息:
"在未来若干年内,某某类型的产品将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成为领导消费潮流的主导力量。
"总会有很多人认为机不可失,在未进行市场调查时,就赶紧投资上马生产这一产品。
面对周围人疑惑的目光,他们总会朗朗解释道:
"这可是某某专家说的,绝对不会错。
"所以,一年到头总会有许多这样那样的专家在媒体上指点江山,也总会有许多听了专家的话而投资失败的倒霉蛋指着专家骂娘。
专家不是万能的。
投资者对专家在投资中的作用往往不能准确定位。
对专家的话偏听偏信,当专家出现失误时,因他们是专家而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往往造成投资失败。
创业者不能过分迷信专家,既要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又要以自己的智慧加以判断、甄别;对专家既要大胆使用,又要合理地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专家在投资中的功效,增加投资的成功率。
19.只相信金钱操纵市场
"只有不合格的投资,没有不合格的项目。
只要舍得投入,再不好的项目也能产生好的收益。
"这是浙江某塑料制品厂厂长的"投入万能论"。
为了体现自己的投入万能论,这位厂长收购了当地一家任何人都不看好的濒临破产企业,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
从"根"上开始,对该企业的设备、厂房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换代,同时投入巨量资金打广告。
然而天不遂人愿,这个厂生产的产品就是无人问津。
尽管厂长咬紧牙关,进一步加强了广告投放力度,但市场反应依旧。
不久,厂长终于支撑不住败下阵,这项投资以全面失败告终。
过度迷信金钱的力量,不听人劝,投资没有前途的项目,是投资者常犯的错误。
须知即使是市场经济,金钱也不是万能的。
创业者如果执意要用金钱的力量使太阳围着月亮转,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必然要遭到惩罚。
20.对广告认识不足
一个新崛起的化妆品生产厂老板,目睹了同行前辈们通过大力的广告宣传造成的销售旺盛局面后,颇受启发,也准备投入10万元将企业好好宣传一下。
一位下属建议说:
"经理,10万元似乎不够,恐怕难以使宣传到位。
而不到位的宣传,是达不到你所预言的宣传效果的。
"老板却不以为然地说:
"不就是上上电视,发发传单吗?
10万元还不够?
肯定够!
"结果,10万元花出去了,人们依然对这个厂子和这个厂子的产品毫无印象。
创业者对于广告宣传缺乏认识和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广告宣传策略,不但达到宣传效果,也浪费了企业宝贵的资金。
有时因为广告宣传主题不到位,反而会弄巧成拙,影响企业形象,阻碍企业产品的销售。
广告是一门学问,学好了可以帮人成事,学不好也可能坏事,这一点创业者不可不察。
21.缺少谈判签约经验
一日,一家同类大企业的管理者在参观一个民营小厂的新项目后,表示非常感兴趣,希望能与该厂合作,共同发展。
对此,这个民营小厂厂长当然是求之不得。
在谈判中,没什么经验的小厂厂长对于对方的种种要求满口应允,很快与对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但这位厂长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逐渐发觉,合同中有许多条款对自己的发展非常不利,如合同规定了产品由对方包销,却未明确产品的价格和定价方式。
而合作的结果也表明,这个民营小厂厂长辛苦半天,最后不过是在为对方做嫁衣裳。
创业者在谈判签约的时候,往往心情激动,抱着一种"受人恩泽"的感觉,同时因为缺乏经验,缺乏合同知识,在对合同条款没有弄清吃透,缺乏深刻细致理解的基础上,便草草与人签下合同,等发现合同不公平,甚至上当受骗时,往往已为时过晚。
创业者要认真学习合同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话,不妨上上商业训练班,增加一些这方面的操作经验。
同时要明白,任何商业合同原则上双方都应该是共同受益的,在商场上没有人会向你施舍,所以不必存在什么感恩心理。
抱着一种感恩戴德的弱者心理与人谈判商业合同,有百害而无一利。
要学会在谈判、签约时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在坚持自身权益和必要的妥协之间寻求平衡。
签合同时,尽可以讨价还价,一旦合同签定,便要严格履行。
22.只求盈利不进行创新
于某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创业者,两年不到的时间就将自己的企业打理得井井有条,生产稳定,产品畅销,盈利丰厚,在苏北颇有名气。
时间一长,他就在生产管理、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上形成了套路,不肯越"雷池"半步,信言"以不变应万变就是企业的生命",认为企业产品只要销路好、盈利高,就不需要再寻求变化,不需要再研制开发新产品,不需要再进行创新投资。
为此,他还特别制定了绝不"另起炉灶"的固城守池发展战略。
结果没出两年,就被同行们挤出了圈子。
作为一名投资决策者,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如果紧抓住昔日的辉煌不放,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则无异于自杀。
拒绝创新投资的直接结果就是产品老化,使企业自身竞争力下降,为竞争对手打开缺口。
投资者应有"忧患"意识,在企业今天尚能赢利的时候,想到企业明天假如不能赢利了该怎么办,绝不能好大喜功,固步自封。
须知办企业就好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好的投资者都是"生产一代、储存一代、设计一代",永远充满新意。
23.忽视无形资产
天资聪颖的吴某白手起家,在备尝创业的艰辛后,总算天遂人愿,利用本地丰厚的自然资源柴蒿,苦心研制出了新型保健产品——蒿茶,一上市就大受消费者欢迎,利润一天高过一天。
吴某企业兴旺的时候,当地商标注册代理机构多次登门拜访,劝其花点钱为自己的产品申请注册商标,但吴某根本不予理会,认为只要市场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