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________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
③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
④渐激渐深,至石之半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5)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案】
(1)经过,经历;被;表反问语气,吗;到,到达
(2)D
(3)①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
②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
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4)D
(5)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注意“阅”的翻译。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做到分类辨析,理解记忆。
本题采用排除法,ABC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D中的是“助词,的”。
故选D。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翻译第
(1)句时,要注意“棹”“曳”“如是”等的正确翻译。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知,D项不正确,讲学家只是提出了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行动。
故答案为D。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
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阅读文本可知,这个故事说明了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故答案为:
(1)经过,经历;被;表反问语气,吗;到,到达
(2)D。
(3)①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
②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
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4)D。
(5)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点评】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就要求学习中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
“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母曰: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
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射手。
②典郡:
掌管郡务。
③伎:
通“技”。
④金鱼:
古人的一种佩饰。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 及守荆南回(和,与)
C. 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致力,从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3)【甲】文中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评价的句子是:
________;【乙】文中陈尧咨的母亲打他的原因是:
________。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B
(2)①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3)无他,但手熟尔;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解析】【分析】
(1)及:
等到
(2)此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
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翻译时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尤其要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本题注意“八九”“颔”“岂”的正确翻译。
(3)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来分析。
故答案为:
(1)B
(2)①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3)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点评】解答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学生对文言文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类型试题,需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查找句子。
通过分析可知:
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陈母的杖打,足见其对儿子要求的严格,治家的严谨。
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老翁说:
“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
“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接着老翁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
“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陈晓咨说:
“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
“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3.阅读下面文言文
(一)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骗)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1)
(一)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
A. 写老父见多识广,他的主意十分好。
B. 写鲁人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C. 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D. 写愚人只要虚心好学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2)
(二)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
A. 死读书本,只会一叶障目,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B. 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C. 读书必须联系实际,否则就会把事情搞坏。
D. 书不可不读,但不可读得太多;书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2)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故答案为:
(1)C
(2)B
【点评】中心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
孙权劝学(略)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恐已暮矣。
________
②盲臣安敢戏君乎?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尔
(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4)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
【答案】
(1)迟、晚
;怎么
(2)①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③只是应该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4)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安”的意思是“怎么”。
(2)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
广泛浏览群书。
往事:
了解历史。
(3)回答本题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示例:
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可知到孙权“善于引导”;吕蒙“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晋平公的“善哉”可知他“热爱学习、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师旷“善于引导”。
(4)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即可。
【点评】
(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何泽为洛阳令。
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
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
“陛下未能一天下①以休民②,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
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
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
”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选自《新五代史》)
【注释】①一天下:
统一天下。
②休民:
使人民休养生息。
(1) 文中“数践民田”中的“数”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
使 民 何 以 出 租 赋 吏 何 以 督 民 耕?
(3)通过选文,可以看出何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多次,屡次
(2)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3)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
【解析】【分析】
(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数践民田”:
曾经多次践踏百姓的田地。
“数”:
多次,屡次。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译为:
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两个意思之间划开。
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
(3)可分析“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的动作描写,“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等语言描写,即可分析出何泽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
故答案为:
⑴多次,屡次
⑵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⑶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按照现代语法进行断句。
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⑶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结合其主旨进行分析理解。
【参考译文】
何泽担任了洛阳的首令。
唐庄宗喜欢打猎,曾经多次践踏百姓的田地,(于是)何泽(为了劝谏庄宗)于是藏在草中等候庄宗。
在马前直谏道:
“陛下没能够一统天下来使人民安康,却暴敛穷苦的百姓来供应部队。
如今田里庄稼将要成熟,为什么要践踏农田来害庄稼呢?
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
陛下不听我的话,希望你让我在马前死了吧,来让后世知道陛下的过失。
”庄宗大笑,为了这件事停止了打猎。
6.阅读《爱莲说》,回答下列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蕃:
________ 鲜:
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从作者对莲花的赞美来看,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答案】
(1)多;很少
(2)①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解析】【分析】
(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蕃”,多;“鲜”,很少。
(2)重点字词:
“亵”亲近而不庄重;“同予者”,像我一样的。
(3)结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得出:
作者把“莲”喻为“君子”,君子应该是在混浊的世道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故答案为:
⑴多;很少
⑵①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⑶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文章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文章的大意,感知情节,然后根据文章中对莲花的描写,联系君子的品质来作答。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7.课内文言文阅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 本文作者________(人名),除“醉翁”之外,他晚年又自号“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以此自矜________
②释担而立________
③但微颔之________
④笑而遣之________
(3)请结合作者对卖油翁的描写,分析康肃由“问”到“忿然”的原因。
(4)请写出两点卖油老人的过人之处。
【答案】
(1)欧阳修;六一居士
(2)自夸;放;点头;打发
(3)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惊讶,而是“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问”;当老者说出“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使康肃变得“忿然”。
(4)见多识广;技艺精湛;富有智慧;善于说理……
【解析】【分析】
(1)本文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
欧阳修: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为:
“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这六个“一”)。
(2)本题中的“颔”名词用如动词,“点头”;“遣”是“打发”的意思。
(3)陈康肃公“尝射于家圃”,而卖油翁看后表现出“睨之”“微颔”的神情,便使得陈康肃产生疑问;当卖油翁对陈康肃的射箭技艺用“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进行回应后,使康肃变得“忿然”。
作答时结合语境将陈康肃从“问”到“忿然”的过程概述出来即可。
(4)结合文本内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概括即可作答。
文章叙写卖油翁酌油时,用“取”“置”“覆”“酌”“沥”等词语,突出了他有娴熟的技能;而用“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则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见多识广;从卖油翁用行动来印证自己的话语并让陈康肃“笑而遣之”,可见其思维敏捷、富有智慧。
据此可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⑴欧阳修;六一居士
⑵①自夸;②放 ;③点头;④打发
⑶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惊讶,而是“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问”;当老者说出“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使康肃变得“忿然”。
⑷见多识广;技艺精湛;富有智慧;善于说理……
【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
”老翁说:
“(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卖油翁)于是说:
“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8.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窒,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①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②斗储,③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④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安贫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