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5521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58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带反思.docx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带反思.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带反思.docx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带反思

XX学校

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

姓名XXX

2019-2-21

课题

数据收集和整理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9-2-2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从而初步了解统计表。

体会统计的价值。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用统计表呈现数据。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方法

调查统计、小组交流、讲解法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统计思想、分类计数思想、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创设情境:

学校准备给同学们订做校服,你认为哪种颜色的校服合适?

引发学生提不同意见,板书。

问题:

有不同意见,该怎么办?

二、教学新知

1、解决办法:

看大多数同学喜欢什么颜色,就做什么颜色的校服。

2、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3、讨论,选择调查的方法。

确定调查的范围(咱们班学生)和方式(举手)。

明确规则:

每人只能举一次手。

4、调查并记录数据。

5、认识统计表。

6、你能从统计表中知道什么?

说说你的结论,为什么?

7、完成课本第2页填空。

认识调查基数小的时候,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简单分析。

2、练习一第2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季节,并简单分析。

四、效果检测

1、提问,你学到了什么?

怎么收集数据?

怎么整理数据?

2、学习巩固第2页。

 

积极思考,提解决办法

 

经历调查的全过程

 

参与调查

 

认识统计表

 

参与调查并做好记录,简单分析完成填空

 

认识调查是收集数据的最简单的方法,统计表是整理数据的好方法

 

教后反思

上课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经历了解决“做校服选哪种颜色”的全过程,通过调查,我们班喜欢蓝色的最多,我们班可以做蓝色的校服。

全校选这种颜色的校服合适吗?

有不同意见,有认为合适的,有认为不合适的,更多的人感觉茫然。

例题调查数人数,确定规则后举手数,是我数的,要求举手举过头顶,各种颜色一遍过,能对上总人数。

练习让学生主持调查,发现不少问题:

有人临时更换自己的意见,举手一半又放下或者数过了又举手,出现对不上总数的问题;后来叫两人同时计数,会出现计数结果不一致的问题。

有趣的现象:

调查最喜欢的季节,全班36个人,喜欢秋季的寥寥无几。

课题

数据收集和整理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9-2-2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给定的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方法

调查统计、小组交流、讲解法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统计思想、分类计数思想、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用举手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用表格来整理数据,解决了一个校服颜色的问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据收集整理”。

二、教学新知

1、创设情境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班里要从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该怎么办?

2、讨论。

举手选举合适不?

可能会伤害到他们,那该怎么办?

不记名投票。

3、明确不记名投票的流程:

每人发一张选票,将自己的意见写上,交到一起进行统计。

统计的时候要有人唱票,有人监督,有人负责记录。

4、模拟投票,收集投票准备唱票。

5、提问:

该怎么记录?

找有不同意见的人同时记录,对比记录的好处。

6、讲统计结果填入统计表。

7、小结,用正字来记录投票,简单方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提醒注意“最喜欢”,只能选一个。

讨论投票还是举手?

完成调查并填空。

2、分析练习一第3题的统计表。

3、分析练习一第4题统计表。

4、独立完成练习一第5题。

四、效果检测

学习巩固第2页。

 

体会通过举手调查的局限性。

 

了解投票的流程

 

模拟投票

 

讨论该怎么记录?

体会用“正”字来记录投票数据的好处

 

完成调查

教后反思

备课时发现本节课有两个难以讲明白的地方,一是为什么投票而不举手,二是用符号统计票数时“正”字的引入和好处。

例题中设计的两个人学生都不认识,投票时自然不存在尴尬或者怕得罪人的现象,刚开学也没有合适的情境需要投票,上课时还是用例题进行投票,统计票数时要求每个人都进行记录,发现不少人记录的数据不准。

检测时发现李雨萌不知道“正”字如何用。

课题

平均分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9-2-2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讲解法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数感,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要把东西分一分,该怎么分?

学生说一说每种东西该怎么分,引出“公平”的概念。

要公平,必须每人分得同样多。

二、教学新知

1、问题:

把6颗糖分成3份,可以怎样分?

2、活动:

每个人用6个圆片纸来分一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

3、交流:

如果每人1份的话,哪种分法最公平?

4、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5、小结:

区分总数、份数、每份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8页做一做。

11页第1题。

四、效果检测

学习巩固第5页

 

认识公平,初步感知平均分

 

用纸片来模拟操作分糖

边分边用语言描述分法

 

完成练习

教后反思

大部分学生假期预习过这部分内容了,知道什么叫平均分,对于还能怎么分,不是平均分的情况却不肯动脑筋去想了。

不说平均分,只说分一分,如4个苹果分给两个人,第一个人1个,第二个人3个行不行,居然都答不行。

学生们预习过后,重点放在判断分的结果是否是平均分上。

课题

平均分例2、例3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9-2-2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掌握等分和包含分的方法。

2、在分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总数、份数、每份数。

3、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会操作平均分。

教学难点

会操作平均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讲练结合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什么叫平均分?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2

A、理解题意,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强调平均分,分完后每一份的数量应该同样多。

B、用纸片模拟操作,并画出来。

C、交流

分法:

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三个三个地分……

画法:

用箭头或者每份下画1。

D、引导学生语言描述分的过程,强调“平均”。

2、教学例3

A、理解题意: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B、用纸片模拟分,并画图表示。

C、交流分法

画法:

圈一圈

D、语言描述分的过程。

3、小结

两道例题有什么区别?

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

一样的地方是都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9、10两页“做一做”。

四、效果检测

学习巩固第6页。

 

默写平均分的定义

 

用纸片模拟分

尝试画图表示分的方法

交流分法

 

语言描述分法

 

用纸片分、画图表示

 

区别两道例题

教后反思

两种平均分的方法,包含分的画图比较简单,圈一圈就能看出分的结果是多少份了;等分的画图表示有难度,表现为学生思路不清晰,不知道一次分几个,预习过会除法的直接圈出来了,不会的不知道从何入手。

课题

除法的含义例4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9-2-2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

2、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数形结合,语言表达能力,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什么叫平均分?

平均分有哪两种情况?

二、教学新知

1、复习等分的分法:

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A、自己动手画图分一分;

B、交流分法;

C、这种情况叫做等分。

2、教学例4

A、明确题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B、知道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C、尝试画图表示分法,指着自己的图语言描述分法。

D、你能把这件事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12÷4=3

E、认识除号,会读式子。

F、能指着式子说出每个数字的含义。

3、小结

今天学习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里等分的情况,会用画图和算式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完成13页“做一做”。

四、效果检测

学习巩固第7页1~4题。

 

学生尝试画图分一分

交流自己的分法

 

理解题意

 

尝试画图、说分法、用式子表示

 

认识除法

 

教后反思

平均分香蕉的习题,原计划简单复习下分法,就开始学习除法的,但上课时发现因为香蕉的总数比较大,不少人不会分了。

要么直接圈3个大圈,每份8个,要么画箭头连线数不清。

叫了几个人黑板上画画讲讲练练,半节课就过去了。

调整为借助这道习题进行除法的教学。

学生经历了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算式表征,一课时的内容用了两课时,完成了练习和比赛环节。

关于后进生,大部分还是习惯不好:

薛中庸不抬头、李俊熙总是小动作、李晨华东张西望、郑博文布置比赛内容时又没听懂、李俊豪一说开始做呢就伸脖子看同桌的。

练习时发现崔博琳不会除法,总是把除数和商写反了。

检测时发现李晨华写的都是乘法算式。

第二节补充了加减乘除的含义,乘法知道,加减法都不知道。

说了好多遍还是不会说,难道还得背一背?

课题

除法的含义例5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9-2-2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数形结合、语言表达能力、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有18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要分多少颗?

1、学生画图分一分、列算式表示。

2、写出读法。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5

A、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学生能复述)

B、尝试画图分一分,说一说分的过程。

C、尝试列式表示分的过程

20÷4=5

D、指着式子说一说含义。

E、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结

今天的除法和昨天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等分:

总数÷份数=每份数

包含分:

总数÷每份数=份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14页“做一做”

四、效果检测

学习巩固第8页。

 

完成练习,复习画图、列式表示等分除

复习读法

 

能复述题意

 

画图、列式表示分的过程,能用语言描述

 

认识各部分名称

 

建立除法的模型

 

完成练习

 

教后反思

两种除法都学了以后,有不少人迷了,知道列式,但除数和商会写反。

上课时又强调分的过程的语言描述,着重强调分的结果在等号后边。

午后做练习,仍发现不少人不会指着图或者除法算式讲。

第8题看图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部分人乘法只写一个;除法两个算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大都说不出来。

能用式子表示分的过程,反过来还得会说一说式子的含义。

这一点还得继续练习。

课题

除法的含义

课型

练习课

上课时间

2019-3-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结合情境熟练地用语言描述除法。

教学难点

建立等分除和包含除两种模型。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模型思想、抽象思维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你还记得两种除法的公式吗?

等分除:

总数÷份数=每份数

包含除:

总数÷每份数=份数

默写公式。

二、专项练习

1、举例说明两种除法,自己设定一个平均分的东西,结合具体情境把每种除法编一道题。

2、交流,点名读题,评议。

3、根据给出的除法算式12÷3=4编题,先画图,再编题。

力争编出两种类型的题。

4、交流评议。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17页9、10、11题。

四、效果检测

1、18÷6=()

画图并编题,用等分除来做。

2、15÷5=()

画图并编题,用包含分来做。

 

背诵两种除法模型

默写

 

设定场景自己编题

 

根据算式画图并编题

 

完成课本练习

 

比赛检测效果

 

教后反思

两种平均分,给出式子编题,属于逆向思维,经过练习一部分学生建立了清晰的模型,看着画的图能很容易编出指定的题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迷茫状态,两种经常弄反。

也有几个学生对提问题感到困难。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直观性比较强,看着画的图编题的效果比看着公式编题的效果好,抽象能力不强。

上课还得关注学困生的表现。

不管学生的座位如何变动,从听课、练习到检测,得全程关注。

不然到下课才发现不会,没时间处理了。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9-3-4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探索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过程。

2、使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初步形成算法。

3、会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教学重点

探索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索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过程。

会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你能用下面的算式编一道题吗?

18÷2=

引导学生用两种模型来编题。

(画图,口述编题)

二、教学例1

1、理解题意,能复述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是哪种分法?

包含分。

2、尝试列式

12÷3=

指着式子讲一讲被除数和除数的含义。

3、尝试求商

A、画图自己分一分求商

B、还有其它方法吗?

C、看课本上的两种方法。

4、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从图中可以看出,分的结果刚好是4个3,要想几个3是12,也就是口诀三()十二来求商。

5、小结

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最简便。

三、巩固练习

完成18页“做一做”

四、效果检测

学习巩固第9页1、2题和第10页1、2题。

 

画图、同桌口述编题

体会画图求商的麻烦

 

复述题意

 

列式

 

尝试求商

找更简单的求商方法

 

理解用口诀求商

 

练习用口诀求商

教后反思

练习开始练习用口诀求商的思路,要求学生按照课本格式去说:

先想乘法问题,再说用哪一句口诀,最后得出结论商是多少。

同桌两人练习说了几分钟,大部分人不懂说啥呢,只会说出得数是多少。

口诀求商的思路,应该算是难点。

备课是没有意识到,只是让学生经历几种方法求商,对比哪种简便,忽略了用口诀求商的思路练习。

习惯方面:

听讲习惯太差,虽然一再强调眼睛盯着老师,注意听,还是有不少人手钻到课桌下做小动作,或者眼睛看着别处发呆。

思考的习惯没有,一提问,就张紫墨等两三个人回答,大部分人都在发呆。

让想到的举手,一般得等一会儿,大部分人才开始犹犹豫豫地举手。

可心、雨苗也有不认真听讲的现象。

可心是发呆,雨苗两次和郑博文在桌子下玩耍。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9-3-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探索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过程。

2、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来写出两道除法式子,并能做出合理解释。

3、会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来写出两道除法式子,并能做出合理解释。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模型思想,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点名说思路:

10÷2

二、教学例2

1、看主题图,你能编个什么题?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A、每屉放4个包子,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B、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放4个包子,可以放几屉?

C、一共有24个包子,平均放到6屉里,每屉放几个?

编题后列式计算。

3、观察这几个算式,都用了哪一句口诀?

4、思考:

除法和乘法有什么联系?

三、巩固练习

完成19页“做一做”,讲思路。

四、效果检测

学习巩固12页1、2、3题。

说思路,重点是口诀

 

看图编题

 

不同的题,提醒学生用词准确,如“一共”、“平均”

 

列式计算

 

完成练习。

教后反思

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图,放手让学生自由编题,大部分不动脑筋不肯思考。

当有人提出乘法问题的时候,不少人却列除法式子。

还有几个人编的题,条件和问题不搭配。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9-3-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能用除法解决等分和包含分两种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验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举例说明一个乘法算式对应()个除法算式。

2、3个数能写几个算式?

A:

3、7、21

B:

6、15、9

二、教学例题3

1、读题: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盒子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2、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注意“平均”别丢了,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3、怎样解答?

分析问题,哪个是要分的总数,哪个是份数,哪个是每份数。

4、独立列式计算

15÷3=5(只)

指着自己的式子讲一讲每个数字的意思。

5、解答正确吗?

该怎么验证呢?

用乘法来验证。

6、小结:

刚才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7、独立完成第

(2)个例题。

全班交流。

8、比较与总结

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等分除:

总数÷份数=每份数

包含除:

总数÷每份数=份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五1、2、3、4题

四、效果检测

学习与巩固第14页1~4题

 

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时候对应1个,什么时候对应两个

 

各写出4个式子

 

能复述题目,会用自己的话说,分什么,怎么分

 

独立列式计算

能用语言讲式子

 

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强调及时验证

 

小组讨论

 

点名上黑板做,注意格式

教后反思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练习课

上课时间

2019-3-8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辨析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能根据具体情境正确解问题。

3、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验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辨析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能根据具体情境正确解问题。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模型思想,数感,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辨析四则运算的含义。

加法:

表示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减法:

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除法:

已知积与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二、练习

1、用21÷3=7编一个故事。

A、自己编一个,可以是包含分,也可以是等分。

B、同桌互相交流,检查对错。

C、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格式:

条件最少两个,逗号逗号或者逗号句号,结果不以问题呈现,可以描述成结果。

2、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3、练习五第5题

中国结分上下两部分来做,最后组装。

一个中国结需要上边的和下边的6个。

理解有困难的画图。

4、看下图写出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111111111111

5、练习五第8题,区分乘除法。

三、效果检测

 

辨析,记忆。

 

编故事,同桌互相讲,然后写下来。

 

完成练习

 

教后反思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型

复习课

上课时间

2019-3-11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本单元知识,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含义,能融会贯通。

3、熟练掌握2~6的除法口算,提升准确度和速度。

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梳理本单元知识,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2~6的除法口算,提升准确度和速度。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讲练结合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计算能力,数感,几何直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平均分?

举例说一说

自由举例,同桌互相说一说;

画图并列式,支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2、画图说明下面的算式:

2+3=55-3=2

2×3=66÷3=2

自己尝试画图,同桌交流。

二、练习提升

1、怎么求商?

点名举例说明。

2、如何能快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