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5489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4.docx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4.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4.docx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4

自测题4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候气是()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

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

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2.催气是()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

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

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3.行气是()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

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

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4.按截法是()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

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

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5.搬垫法是()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

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

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6.逼针法是()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

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

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7.推弩法是()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

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

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8.飞经走气四法可用于()

A.等待经气而至

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

D.调整经络气血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

9.弹震法可用于()

A.等待经气而至

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

D.调整经络气血

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

10.易出现触电感、向上下传导,远端放散等针刺感应的部位是()

A.腹部B.指趾末端C.四肢肌肉丰厚处

D.腰背E.头面

11.易出现沉压感针刺感应的部位是()

A.腹部B.指趾末端C.四肢肌肉丰厚处D.腰背E.头面

12.易出现痛感的部位是()

A.腹部B.指趾末端C.四肢肌肉丰厚处D.腰背E.头面

13.易出现痛感的组织层面是()

A.神经干B.肌肉C.骨膜D.血管E.肌腱

14.易出现麻感的组织层面是()

A.神经干B.肌肉C.骨膜D.血管E.肌腱

15.针刺前必须()

A.守神B.定神C.制神D.养神E.移神

16.进针要注意()

A.守神B.定神C.制神D.养神E.移神

17.针刺后要注意()

A.守神B.定神C.制神D.养神E.移神

18.《灵枢·官能》:

“用针之要,勿忘其()”

A.气B.血C.精D.神E.针

19.以下除了,均为行气法。

()

A.循摄法B.搬垫法C.逼针法D.推气法E.按截法

20.属于守气法的是()

A.循摄法、搬垫法B.推弩法、搬垫法

C.搜气法、推弩法D.弹震法、按截法

E.推气法、逼针法

21.属于行气法的是()

A.循摄法、搬垫法B.推弩法、搬垫法

C.搜气法、推弩法D.弹震法、按截法

E.推气法、逼针法

22.属于催气法的是()

A.循摄法、弹震法B.推弩法、搬垫法

C.搜气法、推弩法D.搬垫法、按截法

E.推气法、逼针法

23.爪切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

A.行气B.解除滞针C.切穴定位D.候气

E.催气

24.爪切法应用于()

A.行针时B.进针后C.出针时D.得气后

E.揣穴后

25.循法主要作用于()

A.经脉B.针柄C.腧穴D.针尾E.以上均不是

26.摄法主要作用于()

A.经脉B.针柄C.腧穴D.针尾E.以上均不是

27.循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

A.守气B.行气C.候气D.调气E.补泻

28.摄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

A.守气B.行气C.候气D.调气E.补泻

29.扪法应用于()

A.行针时B.进针后C.出针时D.得气后

E.出针后

30.出针时,可用()手法泻邪

A.弹法B.扪法C.按法D.颤法E.摇法

31.飞法可用于()

A.青龙摆尾B.白虎摇头C.苍龟探穴

D.赤凤迎源E.以上均不是

32.搜法可用于()

A.青龙摆尾B.白虎摇头C.苍龟探穴

D.赤凤迎源E.以上均不是

33.飞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

A.守气B.行气C.候气D.调气E.补泻

34.飞法主要作用于()

A.经脉B.针柄C.腧穴D.针尖E.以上均不是

35.按压行气法主要作用于()

A.经脉B.针柄C.腧穴D.针尾E.以上均不是

36.按压行气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

A.解除滞针B.控制针感传导方向C.补虚

D.泻实E.以上均不是

37.以下何法可诱导针下温凉()

A.搜法B.摄法C.弩法D.盘法E.搓法

38.以下何法可诱导针下水波样感()

A.搜法B.摄法C.弩法D.刮法E.搓法

39.以下何法主要用于催气()

A.颤法B.弩法C.摇法D.盘法E.搓法

40.飞法的操作方法是()

A.用拇食中三指扣住针尾,或用拇食指掐住针尾进行盘转

B.用拇指及食指由针根部轻贴针柄,由下而上呈螺旋式搓摩,两指一搓一放

C.将针刺入后,向一个方向搓捻,如搓线之状,以针下沉紧有被肌肉缠着感为度。

D.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使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

E.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反复进退搜索

41.按压行气法的操作方法是()

A.轻轻地上下提插并搓捻摇动针柄,如手颤般地震动针身

B.针刺得气后,用左手指按压所刺腧穴的上方或下方

C.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反复进退搜索

D.指持针柄,摇动针体,边摇动边出针,使针孔扩大,而后疾出针

E.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使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

42.弩法的操作方法是()

A.轻轻地上下提插并搓捻摇动针柄,如手颤般地震动针身

B.针刺得气后,用左手指按压所刺腧穴的上方或下方

C.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反复进退搜索

D.指持针柄,摇动针体,边摇动边出针,使针孔扩大,而后疾出针

E.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使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

43.盘法主要用于()

A.四肢穴B.颈部穴C.头部穴D.胸部穴E.腹部穴

44.用于闭气补虚的手法是()

A.弹法B.扪法C.搓法D.颤法E.摇法

45.以下辅助手法中,容易引起滞针的是()

A.弹法B.刮法C.搓法D.颤法E.摇法

46.以下辅助手法中,容易引起滞针的是()

A.弹法B.刮法C.飞法D.颤法E.摇法

(二)B型题

A.行气法B.调气法C.催气法D.守气法

E.候气法

1.留针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为()

2.按截法属于()

A.行气法B.调气法C.催气法D.守气法

E.候气法

3.搬垫法属于()

4.逼针法属于()

A.行气法B.调气法C.催气法D.守气法E.候气法

5.搜气法属于()

6.弹震法属于()

A.行气B.调气C.催气D.守气E.候气

7.摄法可用于()

8.逼针法可用于()

A.行气法B.调气法C.催气法D.守气法E.候气法

9.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为()

10.应用捻转、循摄、搓弹、按压以及龙、虎、龟、凤通经接气等调整经气方向的方法是()

A.行气法B.调气法C.催气法D.守气法E.候气法

11.调整人体经络之气的方法为()

12.调整经气方向的方法为()

A.青龙摆尾B.白虎摇头C.苍龟探穴

D.赤凤迎源E.以上均不是

13.飞法可用于()

14.搜法可用于()

A.青龙摆尾B.白虎摇头C.苍龟探穴

D.赤凤迎源E.以上均不是

15.飞法可用于()

16.盘法可用于()

A.颤法B.摄法C.弩法D.刮法E.搓法

17.以上何法可诱导针下水波样感()

18.以上何法主要用于守气行气()

A.颤法B.弩法C.摇法D.盘法E.搓法

19.以上何法主要用于腹部穴()

20.以上何法可用以诱导针下温凉()

A.按穴闭气B.标记穴位C.单一方向搓捻

D.出针指压,扪闭穴孔E.小幅度提捻,如颤之状

21.扪法的作用是()

22.按法的作用是()

(三)C型题

A.行气B.催气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循摄法可用于()

2.搬垫法可用于()

A.推弩法B.搬垫法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3.用以守气的方法是()

4.用以催气的方法是()

A.弹震法B.循摄法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5.用以守气的方法是()

6.用以催气的方法是()

A.推气法B.逼针法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7.用以守气的方法是()

8.用以行气的方法是()

A.推气法B.逼针法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9.用以催气的方法是()

10.用以守气的方法是()

A.推弩法B.推气法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1.用以催气的方法是()

12.用以守气的方法是()

A.催气法B.候气法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3.未得气时用()

14.已得气时用()

A.守气法B.行气法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5.未得气时用()

16.已得气时用()

A.进针前B.进针后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7.揣穴可用于()

18.爪切可用于()

A.进针前B.进针后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9.循法可用于()

20.爪切可用于()

A.经脉B.腧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21.循法主要作用于()

22.爪切主要作用于()

A.经脉B.腧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23.摄法主要作用于()

24.爪切主要作用于()

A.切穴定位B.行气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25.循法的主要作用是()

26.摄法的主要作用是()

A.行气B.解除滞针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27.循法的主要作用是()

28.摄法的主要作用是()

A.出针后B.进针后得气前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29.爪切可用于()

30.扪法可用于()

A.扪法B.按压行气法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31.主要作用于腧穴的是()

32.主要作用于针柄的是()

A.解除滞针B.闭气补虚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33.循法、摄法用在()

34.按法、飞法用在()

(四)X型题

1.用以催气的方法包括有()

A.循摄法B.搜气法C.弹震法D.推弩法E.摄法

2.用以守气的方法包括有()

A.循摄法B.搜气法C.弹震法D.推弩法E.押手法

3.用以守气的方法包括有()

A.循摄法B.搜气法C.弹震法D.推弩法E.押手法

4.用以行气的方法包括有()

A.推气法B.逼针法C.按截法D.循摄法E.押手法

5.可用于行气的方法包括()

A.搜法B.摄法C.盘法D.循法E.押手法

6.可用于催气的方法包括()

A.循法B.摄法C.搜法D.盘法E.押手法

7.进针前使用的手法有()

A.搜法B.循法C.按法D.爪法E.摇法

8.出针后使用的手法有()

A.弩法B.爪法C.摇法D.扪法E.搜法

9.出针时使用的手法有()

A.搜法B.盘法C.弩法D.摇法E.刮法

10.进针后未得气使用的手法有()

A.循法B.摄法C.颤法D.搜法E.弹法

二、判断题

1.从广义上讲针刺的就是通过调整人体经络之气,使失去平衡的阴阳之气得到调理归于平秘。

()

2.候气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是判断患者经气盛衰、取穴正确及疾病预后、针刺效应的依据。

()

3.《标幽赋》曰:

“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

4.盘法一般只用于肚腹部肌肉松弛处,有时也可以用于腰背部,四肢等肌肉肥厚部位。

()

三、名词解释

1.逼针法

2.搬垫法

3.治神法

四、填空题

1.《素问·宝命全形论》说:

“凡刺之真,。

2.《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刺之要,而有效。

3.得气的指征,一是患者,另一是医者。

4.循经感传,是指针刺得气后,的现象。

5.候气法是的方法,又称留针候气法。

6.催气法是针刺入穴后,通过一些手法,的方法。

催气法包括、、、等具体方法。

7.调气法是指应用捻转、循摄、搓弹、按压以及通经接气等以的具体方法。

8.爪是及以使进针无痛的方法,是进针的组成部分。

9.循法是循按,以激发经气使气血往来的方法。

10.循法有、、、的作用。

11.摄法是用爪甲切掐,在时使用的方法,用以行气。

12.颤法又称。

是后使针在穴内上下颤动的一种辅助手法。

13.搜法是用针尖,可用于飞经走气之手法。

14.摇法可用于飞经走气之、手法,也可用于时。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治神法?

它有哪些临床意义?

2.什么是得气?

3.什么是调气法?

它有哪些临床意义?

4.什么是气至病所?

它有哪些临床意义?

5.什么是行气法?

它有哪些临床意义?

6.试述爪切法的操作方法。

7.试述爪切法的临床作用。

8.试述循法的操作方法。

9.试述循法的临床作用。

10.试述摄法的操作方法。

11.试述摄法的临床作用。

12.试述按压行气法的操作方法和临床作用。

13.试述扪法的操作方法和临床作用。

14.试述搓法的操作方法。

15.试述搓法的临床作用。

16.试述刮法的操作方法。

17.试述刮法的临床作用。

18.试述弹法的操作方法和临床作用。

19.试述飞法的操作方法和临床作用。

20.试述飞法的操作注意事项。

21.试述颤法的操作方法和临床作用。

22.试述摇法的操作方法和临床作用。

23.试述盘法的操作方法和临床作用。

24.试述盘法的操作注意事项。

25.试述弩法的操作方法和临床作用。

26.试述弩法的操作注意事项。

六、问答题

1.详述治神法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2.详述针刺得气的临床指征。

3.详述针刺得气的临床意义。

4.详述催气法的具体应用方法。

5.详述守气法的具体应用方法。

6.详述影响得气的各种因素。

简要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A2.B3.C4.C5.E6.C7.E8.C9.B10.C11.A12.B13.D14.A15.B16.A17.D18.D19.B20.B21.E22.A23.C24.E25.A26.A27.B28.B29.E30.E31.D32.C33.B34.B35.C36.B37.E38.D39.A40.B41.B42.E43.E44.B45.C46.C

(二)B型题

1.E2.A3.D4.A5.C6.C7.A8.A9.A10.B11.B12.B13.D14.C15.D16.E17.D18.E19.D20.E21.D22.A

(三)C型题

1.C2.D3.C4.D5.D6.C7.D8.C9.D10.D11.D12.A13.C14.D15.D16.C17.A18.A19.C20.A21.A22.B23.A24.B25.B26.B27.C28.C29.D30.A31.C32.D33.A34.D

(四)X型题

1.ABC2.D3.BD4.ABCD5.BD6.ABC7.D8.D9.D10.ABCDE

二、判断题

1.√2.×3.×4.√

三、名词解释

1.是指得气如气不行或气行不远,可将针尖于得气之处,压住不动,欲使经气向上行时,针尖略朝上方,欲向下行时,针尖略朝下方的针刺方法。

2.是指在针下得气后,患者有舒适的感觉时,医者刺手将针柄搬向一方,用手指垫在针体与被针穴位之间,顶住有感觉的部位的针刺手法。

3.又称为守神法,是通过病人精神的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四、填空题

1.必先治神2.气至3.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刺手指下的感觉4.针感沿经脉走行传导5.等待经气而至6.催促经气速至针下;循摄法;搜气法;弹震法;摇、搓、捻、飞、刮7.调整经气方向8.标记穴位;宣散气血;爪切9.经脉10.催气;行气;解除滞针;减轻病人紧张11.经脉;经气涩滞12.震颤法;进针;小幅度13.搜寻针感;苍龟探穴14.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出针

五、简答题

1.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是通过病人精神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治神法是一切针刺手法的基础,应当始终贯穿于针刺过程之中。

2.所谓得气,主要是指针刺过程中毫针与经气相得。

具体说,就是毫针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腧穴部位产生针刺的感应,这种针刺的感应就是得气。

得气又可称为气至,现代又称针感或针刺感应。

3.从广义上讲针刺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人体经络之气,使失去平衡的阴阳之气得到调理归于平秘。

故《灵枢·刺节真邪论》说: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临床上得气后可以使阻滞的经气流通,得气之后可以补虚、泻实,使过盛之气复平,不足之气得助,所以有“得气即为调气”之说。

从狭义上讲,调气法是指应用捻转、循摄、搓弹、按压以及龙虎龟凤通经接气等以调整经气方向的具体方法。

4.气至病所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法,使这种针刺感应向着病所方向扩延和传布,最终达到病变部位。

它是行气的主要目的,是得气的最高表现,可以使针下之气到达病变部位,从而调整阴阳之平衡,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5.行气法是针刺得气后,进一步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

又称运气法、气至病所法等。

操作时可采用按、弩、针向行气、飞经走气、通经接气等法,促使和引导经气上下游走,沿经脉循行路线向患病之处传导。

6.以拇、食指头揣到敏感点后,立即以指甲掐穴。

通常在穴位上掐成“十”字痕,而后在十字交叉处进针。

爪时宜用力柔和,靠指甲切按压力。

使穴下气血宣散,进针不痛,不伤正气。

7.爪切法的临床作用是:

(1)切穴定位:

用指甲固定穴位,以利进针。

(2)减轻针刺疼痛:

爪切穴位可使经络中气血通达,减轻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心理,减少肌肉紧张度,再配合右手快速刺入,就能减轻针刺引起的疼痛。

8.进针前后,用拇指或使二、三、四三指平直(屈曲第一指关节),以指腹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或穴位上下左右,轻轻地循按或叩打。

9.循法的临床作用是:

(1)催气:

进针前循按可宣散气血,使经气通畅,进针后循按可使气不至者速至。

(2)行气:

循法可促使已至之气,沿经脉循行路线扩散传导。

如针合谷穴后,行针时配合沿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拍、叩、循、按,常可使针感向下至食指端,向上至肘、臂、面。

(3)解除滞针:

滞针后在针穴的周围循按,可使经气通畅,针体涩滞得以消除。

(4)减轻病人紧张:

进针前在经络上循按,可消除病人恐惧、紧张情绪,使肌肉松弛,利于进针,从而使针刺时疼痛减轻。

10.以拇、食、中指指甲在针刺穴位所在经脉上下,按经脉循行路线分段切压片刻。

摄法与循法常结合应用。

11.摄法的临床作用是:

(1)行气:

针刺后针下涩滞、沉重或疼痛,以指甲沿针穴所属经脉上下切按,可使经络气血流行。

(2)解除滞针:

滞针后在针刺穴位上下切循经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松弛,从而解除滞针。

12.针刺得气后,想要使针感向下传送,可用左手指按压所刺腧穴的上方,右手捻针则可控制针感向下;反之,想使针感上行,则按压所刺腧穴下方。

在临床上按压行气法可控制针感传导方向。

13.出针后用手指按揉针穴,使针孔闭合。

现多用消毒干棉球按在针穴上,用手指加压按揉,即为扪法。

其临床作用为闭气补虚,出针缓而用手指按揉针孔,令气不外泄,有补虚作用。

出针后针孔出血,或出现血肿,常用扪法以止血,或压迫血肿,促进消退。

出针后为消除患者疼痛、沉重、胀麻等不适感,通常都用扪法按揉针孔片刻。

14.将针刺入后,向一个方向搓捻,如搓线之状,故名搓法。

由食指末节横纹开始,用拇指如搓棉线样向前搓动至食指端,以针下沉紧有被肌肉缠着感为度。

由食指末节横纹向食指端搓,为左,为内,为补;由食指端向食指末节横纹搓为右,为外,为泻。

15.

(1)守气行气:

搓针可使气至针下而不离,缠绵于针下而不去,只有针下气至而不速去,方能使气至病所,有效施以补泻。

搓法对激发经气、促使气至病所有显著作用,故临床颇为实用。

(2)诱导针下温凉:

搓法与烧山火法与透天凉法有类似之处。

用搓法配合左转插之,能使针下产生热感而治虚寒;配合右转提之,能使针下产生凉感而治实热。

16.

(1)单手刮针法:

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的指甲轻刮针柄;食指抵住针尾,以拇指的指甲轻刮针柄。

也可用食指、中指夹持针柄,以拇指指甲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轻刮针柄。

(2)双手刮针法:

用左手拇指端压按针尾,略向下用力,左、右两手食指弯曲,指背相对,夹住针体,用右手拇指甲在针柄上下轻刮之。

17.刮法的临床作用包括:

(1)催气、守气:

气不至,刮针柄可催气速至;气已至,刮针柄可使气留而不去。

刮针柄后常可使针感增强并向周围扩散。

(2)刮针补泻:

可用单手刮针法,拇指按针尾、食指刮针柄,由上而下为补;食指按针尾、拇指刮针柄,由下而上为泻。

刮法常能产生明显针感,而无捻转时的不适和疼痛,故患者常有舒适感觉,因而易于接受。

18.弹叩针柄法:

拇指与食指相交,对准刺入穴内的针柄尾部轻轻弹叩,使针体发生微微震颤。

也可用食指一指对准针柄弹震,使针体振动。

弹叩针柄法在临床上,可用于催气,是常用的催气手法。

同时,还可守气,得气后需守气时亦常采用弹法,促进气留而不去。

19.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拇指与食指呈交互状,要拇指头向前,食指头向后,将两指弯曲。

用拇指肚及食指第一节桡侧由针根部轻贴针柄,由下而上呈螺旋式搓摩。

两指一搓一放,如飞鸟展翅之象故名曰飞,力度要均匀一致,使指感有如转针,但针体不能上提。

飞法的作用是催气、行气,故临床主要用于疏导经气,加强针感,通过一搓一放,使针感断断续续而不离去。

赤凤迎源等手法常用飞法,以留气针下,促进气达患病之处。

20.飞法的操作注意事项包括:

(1)飞法宜缓宜均,不宜过猛,过猛易引起滞针疼痛。

(2)飞法手技要熟练,基本功底要扎实。

力呈螺旋式,向上,向外;指法是漏斗式下紧上松。

此螺旋式的力含向上提的成分,但要提之不出;含针向右转的成分,但要转之不动。

飞法成功关键在经气充盈于穴中,其表现为针体自摇。

21.针刺后不得气,用拇、食两指持针柄,轻轻地上下提插并搓捻摇动针柄,要保持其小幅度、高频率的状态,如手颤般地震动针身。

颤法主要用于催气,针刺后气不至,用手轻颤针身可催气速至。

气至后颤之,还可加强针感,使针感时间延长。

22.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

或以指捻针柄,摇动针体,边摇动边出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