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496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课标要求] 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1)原因

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2)标志: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

①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2.中国参战: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中国参战后,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其中不少人在炮火下丧生。

3.俄国退出战争

(1)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知识点拨]美国参战,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外,还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即:

当时交战双方都筋疲力尽,美国认为此时参战有利于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1)契机:

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目的:

企图在西线发动新攻势,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

1918年3月至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1917年6月起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不断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

(3)结果:

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知识点拨]一战爆发后,同盟国从战争主动权转移、作战计划落空、力量对比变化等方面逐步丧失了其优势地位。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劣势

(1)在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与同盟国集团相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2)在美国参战前,英国的海上封锁,成功地遏制了德奥集团从美国取得各种急需物资。

在战争期间,拥有更多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协约国集团,动员的人力超出同盟国集团两倍。

2.战略失误

(1)“施里芬计划”由于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

(2)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俄军短时间完成了动员并投入作战,英军也很快参战,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决定了德国速决战的破产。

3.内部矛盾

(1)战争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

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奥匈帝国的解体。

(2)德国于1918年11月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力量对比

(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

(2)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

(3)在交战双方处于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误区警示]同盟国集团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实力处于劣势、军事战略失误、同盟国各国内部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处于不利地位等,但根源是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总体上处于劣势,造成人力、物力的匮乏。

主题一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1)美国对参战准备不充分。

(2)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发战争财。

(3)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和政治家玩弄手腕。

(4)远离战火,避免战争。

2.1917年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经济利益:

在大战尾声参战,有利于捞取战利品,进一步大发战争财。

②国际形势:

俄国十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双方精疲力竭,难以为继。

③政治目的:

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2)影响

①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增强了其取胜的砝码。

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好处。

③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

材料一 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权利……而作战。

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

——引自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1)威尔逊所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真实情况是否如此?

答案 “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权利”而战。

不符合实际情况。

“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

材料二 (1917年11月8日苏俄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

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开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苏联国内战争史》

(2)这反映出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了什么态度?

从本质上分析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答案 反对这场战争。

本质原因:

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所以苏维埃要退出和结束这场战争。

用“直接原因”“具体原因”和“根本原因”理解美国的参战

(1)直接原因:

德国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受重大损失。

(2)具体原因:

自19世纪末始,美德矛盾逐渐加深,德国不仅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而且成为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随着战争的爆发,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加强,在经济利益上开始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希望协约国胜利。

此外美国与英法存在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一旦协约国战败,美国的国家利益将受到巨大损害。

(3)根本原因:

捞取战胜国的政治资本,以争夺和攫取世界霸权。

主题二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及其失败的原因

1.一战爆发后,同盟国的优势是如何逐步丧失的?

(1)战争主动权转移。

德奥等国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发动了世界大战,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但是由于长途行军作战、初期作战失利等因素的影响,主动权逐步转到协约国一方。

(2)作战计划落空。

德国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施里芬计划”,但由于没有估计到协约国的力量强大等因素,致使计划落空。

(3)力量对比变化。

开始时双方力量对比并无多大悬殊,但是后来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协约国阵营逐步扩大,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

2.有人说:

“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又制止了战争”,根据俄德两国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的环节,因参加一战,激化了国内各种危机,引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坚决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德国在大战后期,战场上不断失利,引发了国内革命运动,基尔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

3.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决定了两大集团都不择手段地进攻对方,使交战双方都付出沉重的人力和物力代价,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损失。

(2)双方在战争中虽有胜有败,但只是相对的,都没有达到自身的目的。

结果是德奥惨败,英法等国遭受重创,欧洲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材料

(1)上述场景发生于何时?

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有何标志性意义?

答案 时间:

1918年11月。

背景:

协约国发起总攻,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投降,德国爆发基尔港水兵起义推翻帝制,新成立的德国政府与协约国签署了停战协定。

标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列宁曾论述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

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合理?

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加以说明。

答案 列宁的观点是合理的。

首先,一战带来了交战国的经济政治危机,引发革命运动,如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德国的十一月革命等。

其次,革命使倾向于战争的统治集团瓦解,起到了制止战争的作用。

如十月革命推翻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俄宣布退出帝国主义大战,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制,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3)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请从经济和国内国际力量对比角度分析德国失败的原因。

答案 ①经济上德国消耗大,国内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实力下降,而协约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②从力量对比看,协约国力量增强,而德国发生国内革命推翻帝制;国际上同盟国集团也居于劣势。

图示法归纳同盟国的战败

1.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

美国参战的借口是                      ( )

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

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

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

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

解析 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立场。

答案 A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加速大战进程的事件有            ( )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③协约国力量增强,加强对德打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解析 美国参战带动了一些国家参加对同盟国的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各交战国的人民革命运动威胁着资产阶级统治,迫切需要结束战争。

答案 A

3.“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哪一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        ( )

A.法国       B.奥匈帝国       C.德国       D.意大利

解析 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一方。

答案 D

4.1918年3月至7月,德军在西线连续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这些攻势的直接目的是                                ( )

A.夺取战略主动权     B.逼迫英法联军投降

C.振奋德军的军心     D.扭转同盟国瓦解的趋势

解析 由于美国的参战等因素,德军在大战后期显得越来越被动。

苏俄退出战争,使东线的战斗基本结束。

这样,德军准备集中力量在西线进攻,当然首先要改变被动局面,夺回战略主动权,然后才能进而考虑其他方面的问题,故选A。

答案 A

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              ( )

①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