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教师评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932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教师评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程设计教师评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程设计教师评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程设计教师评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程设计教师评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教师评语.docx

《课程设计教师评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教师评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设计教师评语.docx

课程设计教师评语

课程设计教师评语

篇一:

课程设计与评价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名称:

英语实践与应用

二.课程类型:

语言应用

三.课程简介:

英语实践与应用课程适应与学校初中部,高中部全体学生,共设置18周的课程,每周一节课,授课形式主要包括教师讲授部分和学生实践部分。

课程内容设置:

(1)教师在校本课程大前提下,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知识认知水平来设计课程讲授内容,以及课程练习材料。

(2)课程内容分为英语基础阅读,英语演讲,英语口语三部分,每部分占用6周课时,其中2课时用于教师讲授知识,4课时为学生实践课。

(3)课程设计从基础阅读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词汇,积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开始,逐渐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修养,教师也精心筛选课程资料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知识。

在英语演讲部分在教师讲授演讲技巧与有关知识后,鼓励学生将之前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用于演讲材料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对于口语课程,是教师基于演讲课程,通过讲授英语发音知识,文章阅读略读,连读知识进一步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也让学生通过口语交流,情景对话,文章朗读来感受英语发音的技巧,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

四.课程背景分析

(1)课程目的和意义

(2)课程开设有利条件

学生们长期接受学校英语特色教学教育,英语水平较其他院校学生较高,而且能达到用英语交流的水平,所以这样的课程更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英语,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

五.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英语阅读,演讲,口语的有关知识与学习的技巧,提

高学生的英语阅读与表达能力。

(2)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学习英语的方

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交际能力。

六.课程实施内容与实施

(1)英语基础阅读

教师授课:

两个英语小故事,分别在第一,第六课时由老师讲授,并且第六课时文章要比第一课时文章不管在文章表达还是词汇上难度提升,教师帮助分析文章情感,带领学生阅读。

学生实践:

分别在第二,三,五,六课时有学生来自主实践,当堂有学生分析文章作者表达情感,分析文章层次。

并且四次的文章要相对有难度层次,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2)英语演讲

教师授课:

第一,二课时由教师选取适合学生阶段的范文与演讲视频来解说演讲技巧与语言的表达技巧。

学生实践:

第三课时让学生自己书写一遍自我介绍的文稿,并且分小组进行文稿修改;第四课时学生小组交流,组内演讲评价,改正,并由教师指导完善来练习演讲;第五,六课时有学生上台演讲,教师评价。

(3)英语口语

教师讲授:

第一课时,教师讲授词组发音技巧;第二课时,教师讲授句子,文章发音技巧;第三课时,有教师讲授句间省略,强化发音技巧。

学生实践:

由教师给出情境,由学生小组结组,以组为单位来表演。

最后三课时有学生练习,表演,教师评价。

七.课程评价

(1)教师对一学期课程进行自我评价,进行课程反思,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学生评价

学生组内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组内每位同学练习情况,课堂表现以及组内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针对课堂情况对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阅读,演讲以及口语情境表演的情况综合给出评价。

评价等级分为: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篇二:

课程设计评语模板(精简版)

课程设计评语模板——优秀

1.课程设计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的把握程度好,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语言流利、概念清楚。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优秀。

2.积极参与课程设计;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能很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答辩时对该设计过程的把握程度好,回答问题思路清晰、概念清楚。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优秀。

3.积极参与全部课程设计任务;态度认真,积极配合团队工作;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用所学知识对课程设计所涉及的问题加以深入分析,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的把握程度好,回答问题圆满。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优秀。

课程设计评语模板——良好

1.全程参与课程设计;能很好地配合团队工作;工作态度认真、细致,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出了较大贡献。

能较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了解,回答教师问题较圆满。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良好。

2.积极参与全部课程设计,与其他成员之间配合、协调较好;态度认真、严谨,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出了较大贡献。

能较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设计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畅、计算正确;收集并综合利用资料的能力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答辩时对设计进度及任务分工情况了解清楚,回答问题思路较清晰、概念较清楚。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良好。

3.全程参与课程设计,能较好地协调自己与团队其他成员间的工作;独立工作能力较好,态度认真,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出了较大贡献。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答辩时,回答问题思路较清晰,陈述相关知识点时语言流利、概念较清楚。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良好。

课程设计评语模板——中等

1.认真参与全部课程设计任务,能积极配合团队工作,工作态度较好,为完成课程设计做出了一定贡献。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利,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总结,并能用理论知识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的较熟悉,回答问题思路较清晰,概念较熟悉。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中等。

2.全程参与课程设计;能积极配合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工作态度较好,为完成课程设计做出了一定贡献。

完成的设计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利,计算正确;具备收集并综合利用资料的能力,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答辩时对设计进度及任务分工情况较熟悉,概念基本清楚,回答问题一般。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中等。

3.认真参与课程设计任务,能积极配合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能完成份内设计工作,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出了一定贡献。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利,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总结,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答辩时,思路较清晰,概念较清楚,回答问题一般。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中等。

篇三:

课程设计与评价

第一章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广义课程: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包括校外)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的、有计

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课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文化的影响。

2、狭义课程: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

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上。

3、学科课程:

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一起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

特点,它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和。

4、课程活动:

是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学习的经验和与之相关的社

会生活过程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一种课程。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

(1)改革课程功能。

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

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

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

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尝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

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二章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课程评价

2、课程设计的原则:

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3、课程标准: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

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学校教学指导性文件。

4、泰勒提出课程设计的四个经典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那些教育目标?

(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5、校本课程:

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设计

的课程。

6、校本课程设计的意义:

(1)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2)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设计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

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和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

了一条思路。

(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设计的模式

(4)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

有效地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5)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试验田

(6)

7、校本课程设计成功有效的标志:

(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

(3)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期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

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取有效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和共同促进课程

发展。

(4)通过校本课程设计,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

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

第三章发展性评价观及实践

1、如何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观

(1)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2)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3)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

(4)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5)实施多主体评价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程序

(1)明确评价内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

(2)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3)收集和分析反应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3、诊断性评价:

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

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

4、形成性评价:

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

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采取的评价。

5、相对评价:

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

而进行的评价,也称教育常模参考评价。

6、绝对评价:

是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对每一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的判断,故也

有人称之为教育目标参考评价。

第四章表现性评价

1、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1)它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量

(2)评价本身既是测验又是学习活动

(3)既测量结果又评价过程

(4)有多重评价功能

(5)主观评价

第五章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1、成长记录袋:

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发展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

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方式。

2、制定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案的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

(2)明确评价目的

(3)确定要收集的材料的类型以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

(4)制定、调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5)确定给成长记录袋评分的方法

(6)制定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的计划

第六章课堂教学中的常规评价

1、已发展性为定位的评语:

(1)体现一片爱心

(2)注意个性化

(3)内容要具体

(4)评语要突出成功因素,适当提及失败原因及建议

(5)态度平和用语亲切

第七章考试评价

1、水平考试:

是在某学习阶段结束时,根据一定的标准,为了解被评定者是否达标而进行的考试。

2、标准化考试:

是根据现代考试理论,运用现代统计手段,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设计实施并有统一标准的考试。

3、书面测试的优点:

经济易行、内容深广、质量易控、比较客观公正

4、书面测试的缺点:

高级和复杂的能力不易或者无法测定出来,教育目标狭隘化;怪题、偏题多;得分提高非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只提供一个分数

5、教师自编测验的要求:

(1)严格按照目标参照测试的要求进行

(2)编制测验要符合科学进度

(3)内容覆盖面力求广阔,体现一定的启发性和灵活性

6、难度系数

客观题:

P=R/N(R是答对某道题的人数,N是总人数)

主观题:

P=(-)/K((-)是平均得分,K是满分值)

6、标准分数:

是以标准差作单位,不仅单位相同而且单位等距的分数,有绝对零点作参照

点,它的“1分”可以精确定义,所以它带有可比性和可加性。

这样我们既可以用来比较同一学生在不同学科测验中的分数,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人在不同测验中的分数。

7、考试评价分析的一般步骤:

(1)分析:

发现和解读考试数据图表的数量特征

(2)判断:

发现考试结果的差异性,并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标准判断

(3)诊断:

根据考试现象,确认学生优势不足,结合考试内容及要求联系教学与学

生实际,对问题的原因提出诊断意见

(4)教学反馈意见:

通过对结果分析,提出教学反馈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