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docx
《表11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11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11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第一章基本概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南部边缘,地跨103°42′13″—103°55′59″E;30°19′49″—30°31′32″N。
东连双流,西接邛崃、大邑,南邻彭山,北毗崇州。
幅员面积331km2。
新津县交通发达,区位独特。
县政府驻地五津镇,距成都市区38km(老川藏路),距双流机场18km,川藏路、大件路和成雅(乐)路等国省级道路交汇于此,成昆铁路穿境而过,设有火车站一座,交通便利,是成都西进、南下的“大门”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
古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图1-1,新津县区位关系图)。
二、地貌
新津县境内以平原为主,间有浅丘、台地。
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76.6%,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北、北部和西北部。
平坝区在海拔442—480m之间,平均比降仅1‰。
县境东南一脉为牧马山台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3%,海拔一般为450—500m之间。
县境西南为长秋山丘岭,属邛崃山余脉,海拔一般在500—600m之间,包括天社、狮子、象鼻、九莲、朱家等山岗。
其中象鼻山海拔673m,为县境内最高峰。
牧马、长秋两山在地质构造上均属于龙泉山褶断束。
占幅员面积的14.1%。
地表以金马河为界,河东由北向南倾斜,河西由西向东南倾斜,平均比降为2‰。
海拔高度为442—673m,高差231m。
三、气候
新津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等直接因素,其本身气候特征为: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时冷时热),秋多绵雨。
年均温25.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7℃。
无霜期年平均为297d,年平均降水量为987mm,相对湿度年平均为84%,湿度较大。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19.1h,偏少。
但大春作物生长期的4—8月,平均日照百分率可达33%,足够作物生长需要,全年日均温≥0℃的总积温在5763.1℃—6223.6℃之间,有80%的年份积温在5979.0℃以上,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比同纬度的江浙、两湖地区的热量条件更为优越。
相对而言,气象灾害较少,雨热丰富,四季常青,历史上是“天府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河流水系
县境内金马河、西河、南河、羊马河、杨柳河五河汇聚,水网密布。
岷江五大干支流在县城东南汇合后流入岷江,五河汇口成为岷江水系出川西平原西南的吞吐咽喉,是成都平原三大出水口中最大的一个。
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见表1-1。
表1-1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名称
境内流长
(km)
河宽
(m)
高程
(m)
平均比降
(‰)
年径流量
(m3/s)
最大洪峰流
量(m3/s)
金马河
14.1
400-600
480—442
1.44
336.4
10198
羊马河
8.7
30-40
480—465
1.6
杨柳河
15.5
80-100
475-452
1.54
17.5
500
西河
12.25
320-350
478—455
2.21
21.6
3730
南河
12.5
220-260
0.56
55
8707
新津县河网密集,河流水面面积为2040hm2,江河两岸岸线长113.5km(杨柳河因权属为东风渠管理处故不计入长度),当前已建成20年一遇高标准浆砌堤防47.135km,占总长的41.53%;低标准堤防及自然河岸长66.365km,占总长的58.47%,治理任务艰巨。
由于县城地势低,河道比降小,流速缓;而外来水多,且外来水坡降大,水流急,致使夏季降雨积水快,而排水慢。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新津县历史上累遭水患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河中岷江(金马河)、西河和南河对县城的威胁最大,因此,新津县城被省、市确定为重点防洪城镇之一。
五、植被与生物资源
新津县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但境内植被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仍有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暖性竹林分布。
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森林已遭破坏,现有天然林均为次生林,主要有马尾松、青冈林,人工林主要有湿地松、墨西哥柏、慈竹林等。
长丘山浅丘、牧马山台地为天然林、经济林集中分布地区,平原区为以宅旁成片慈竹及道路、河渠、林带构成的生态防护林。
由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适宜生长多种植物,有林木49科137种,草本植物30种,其中以麻柳、马尾松、青冈、杨树等数量多,珍稀名贵古树有桢楠、银杏、黄葛树、柏木等。
全县有林业用地6750hm2,其中有林地6370hm2,荒山荒坡380hm2。
有林地中天然次生林2657hm2,人工林3713hm2。
森林覆盖率20.6%。
经济林木种类多,其中以水果为最,新津果树种类有10科25类99个品种,著名水果有永商姜湾的梨,邓双狮子山的李,花桥蔡湾、顺江张勃山的柚,牧马山的蜜桔等。
粮食植物主要有禾谷类的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的胡豆、豌豆、绿豆、泥豆,薯类的红苕、马铃薯、白苕。
经济植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甘蔗、地瓜、生姜、茶叶、红心黑瓜子、茉莉花及药材(如郁金、川芎,泽泻)等18种。
蔬菜全年都能生长,品种亦多,现已有70多种,夏季以瓜、豆、茄子、辣椒等为大宗;冬季以青菜、萝卜等为大宗。
野生真菌也是新津的有名植物资源。
新津没有大型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中小型的野生兽类有黄鼠狼、野兔、老鼠等。
主要饲养动物有30种,主要有猪、牛、山羊、鸡、鸭、蜜蜂、鱼等类型。
六、土壤
新津县的地带性土壤为黄壤,但由于全县土壤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极为强烈,即第四系冲积物的大面积覆盖和白垩系红色砂岩的出露,使得黄壤在该县分布反而不广。
全县的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平原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物所覆盖。
台地和丘陵,主要覆盖物有黄色粘土母质,也有部分黄色粘土层被蚀后形成露出白垩系红色砂岩的残丘。
因此,全县土壤类型主要有:
平坝冲积水稻土,平坝冲积性沙质土、紫色土,黄壤土四类。
其中:
(1)平坝冲积性水稻土最多,主要分布于铁溪、方兴、龙马、太平、金华、普兴、永商、邓双等乡镇,面积约15266.67hm2,占农耕地的83.3%。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一般碳酸盐反应强烈,pH偏碱性,有机质中等偏上,有效N、速效P中等,速效K中等偏低;
(2)平坝冲积性沙质土,主要为灰色冲积沙质土组成。
分布于金马河、西河、南河、羊马河及岷江沿岸,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
土质含沙量高,土壤疏松,空隙度大,保水保肥性能差,肥力低,碳酸盐反应强,pH值中性,有机质中偏低,有效N、速效P低,速效K中偏低。
(3)紫色土,又分为红泥紫色土和棕红紫色土两个亚类,红泥紫色土主要分布在邓双、永商,棕红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永商,合计1800hm2,占耕地面积的9.9%。
(4)黄壤土面积506.67hm2,占耕地面积的2.8%,分布在牧马山台地。
自然土壤厚度0-20cm,多为梯田梯地。
全县的主要耕作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和潮土4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0.3%、5.7%、3.3%和0.7%,土壤pH值介于6.0-8.5之间。
七、矿产资源
新津矿产资源较为贫乏,除芒硝和沿河产沙金外,还有少量石油、泥炭,其它矿藏均为空白,但作为建筑材料的河沙、卵石和页岩却比较丰富。
钙芒硝矿,探明储量16个矿段,储量达98×108t,位居全国第二。
矿区分布在杨柳河以东的花园、黄渡、普兴和金华4个乡,相邻的花桥、兴乐和邓双,也有分布,面积达30多km2。
页岩矿(砖瓦用页岩),页岩资源丰富,储量在10×108m3以上,县内永兴、黄渡、花源、普兴、邓双等均有发现。
矿石资源(包括河道砂石和非河道矿石):
由于五河汇聚,历史形成的河道改道等,县境内砂石资源十分丰富,可提供丰富的建筑材料。
八、旅游资源
新津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九莲胜景”观音寺和龙马宝墩古城遗址,以及被誉为“古今第一忠孝儒林”的纯阳观、享有“道教胜地”的老君庙等历史文化遗产。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有:
栖息上万只鹭鸟的“鹤的王国”斑竹林市级森林公园、“世外桃源”的梨花溪风景区和风景如画的南河观光带等。
在该县斑竹林森林公园和方兴“鹭岛”每年都有3万只白鹭、绿鹭、灰鹭、麻鹭等侯鸟来此栖息繁衍,是川西平原腹心地带难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
还有被誉为东方明珠的四川省水上运动中心。
不仅是当今国内、国际赛艇、皮划艇等多项水上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理想场地,更是令人惬意的旅游消闲度假的好去处。
总体而言,新津县自然环境具有几个明显特点:
(1)典型的平原县,地势比较平坦,除若干浅丘山岗外,属典型的冲积平原,是成都平原的一个缩影。
(2)自然垂直分异不明显,是比较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和自然地理区,比较单一。
(3)区域分异不明显,县域内的内部差异主要是景观层次的差异。
(4)河网发达,水热丰富,农业自然生产条件优越。
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评价
一、行政演变与现状
新津,古为蜀国域,秦为蜀郡地,西汉属犍为郡武阳所辖。
东汉建安21年(公元216年),犍为郡守李严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地新渡口。
至南北朝地北周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析隆山县(今彭山县境)北部置县,县因“新渡口”而名新津县,属犍为郡,县治六门水(今邓公场附近),。
隋文帝开皇9年(公元589年),新津隶蜀郡,县治六门水迁至皂里江(今金马河)东岸(今旧县机场内)。
唐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县治又迁至南河北岸即今县城所在地。
后世代相袭未变。
唐朝至明朝时期,新津先后属蜀州、崇庆府,崇庆州所辖,清朝直属成都府,清康熙6年(公元1667年),双流县并入新津,雍正8年(公元1730年)复分置双流县。
民国初至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实行省县制,新津属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即原温江专区)。
1949年12月25日新津解放后,属温江专区,1950年改属眉山专区,1953年撤眉山专区后新津仍属温江专区,1960年7月1日新津并入大邑县,1962年10月20日仍恢复新津县建制。
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温江专区北撤销,新津改属成都市辖县至今。
此后,行政区划经过多次变更,于2000年全县乡镇再次调整为11镇5乡,即五津镇,花桥镇,金华镇,兴义镇,安西镇,方兴镇,花源镇,普兴镇,永商镇,邓双镇,新平镇,兴乐乡,黄渡乡,万和乡,文井乡,龙马乡。
共设187个行政村和9个居委会,县政府驻地五津镇,全县幅员面积331km2(图1-2,新津县行政区划图)。
二、人口及分布
2002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9.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5万人,占19.44%,农业人口23.42万人,占80.56%,其中男性人口14.54人,女性为14.53人。
全年出生人口1968人,出生率6.78‰,死亡人口2081人,死亡率7.17‰,全年净增长人口763人,人口增长率为2.63‰。
2002年,年末全部从业人数17.52万人,其中城镇个体劳动者0.66万人。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94万人,农林牧渔0.03万人,制造业0.48万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0.04万人,建筑业0.35万人,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0.05万人,批发和零售餐饮业0.07万人,金融保险0.06万人,房地产业0.01万人,社会服务业0.03万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0.14万人,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0.37万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0.02万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0.24万人,其他行业0.01万人。
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8.46万人,占48.29%;第二产业4.40万人,占25.11%;第三产业4.66万人占26.60%。
第一产业仍然是就业的主体。
三、经济发展
新津县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34.36亿元(见表1-2),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4.3:
49.6:
36.1。
财政收入2.5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818元,在四川省属于经济较发达的县(2002年四川省人均GDP5620.81元)。
1993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在该县设立了“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现有的川浙合作工业园区为其起步区),确立了民营立县的基本方针。
现在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70%以上,纳税占全县工商税收的75%以上,已形成了食品、化工、建材、机械等支柱产业和包装、电子、皮革、医疗器械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工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2002年规模企业4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长18.5%,占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的45%,实现利税13857万元,增长19.7%。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比2001年提高0.5%。
200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配合饲料30.88万t,增长13.1%;玻璃制品5.87万t,增长1.3%;红肠1.13万t,增长18.1%;元明粉27.14万t,增长23.4%;磁性材料6636万只,增长0.7%。
从经济发展的态势上看,全县整体经济水平在全省属较发达县,在成都市居中等水平(表1-3)。
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02年较2001年,GDP增长率为14.5%,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在成都市各区县中也属较高水平。
产业结构上,新津县的第二产业占GDP近50%,其产业结构呈现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特征。
表1-2新津县国民经济概览
指标
单位
2002年实际
一、国内生产总值(现价)
亿元
34.36
其中:
第一产业
亿元
4.92
第二产业
亿元
17.05
其中:
工业
亿元
14.11
第三产业
亿元
12.39
二、工农业总产值(90价)
万元
458442
其中:
农业总产值
万元
49791
工业总产值
万元
408651
三、财政收入(全口径)
万元
25102
四、全部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
元
10408
五、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3248
新津县虽然是一个幅员小县,工业资源并不丰富,但已形成食品、化工、建材、机械加工为支柱的较有特色、符合县域区位条件、资源特点的特色产业;近年,商贸业、房地产业、旅游业也蓬勃发展,正带动第三产业的腾飞。
因此,新津县虽然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一直是全省重要农业区和粮油菜生产基地之一,但农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仅占次要地位,表明新津县产业和经济正在向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方向迅猛发展。
表1-32002年新津县国民经济发展比较
人口
(万人)
行政面积(km2)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GDP(元)
农村人均纯收入
(元)
经济密度
(万元/km2)
新津县
29.07
332
34.36
11818.32
3248
1034.94
龙泉驿区
49.97
555
66.85
13378.03
4007
1204.50
青白江区
40.16
392
53.49
13319.22
3493
1364.54
金堂县
84.48
1155
66.83
7910.75
2951
578.61
双流县
86.98
1067
128.6
14785.01
3517
1205.25
温江县
30.87
277
50.01
16200.19
3527
1805.42
郫县
48.04
437
80.19
16692.34
3480
1835.01
新都县
59.89
481
90.15
15052.60
3345
1874.22
大邑县
49.66
1548
52.02
10475.23
3252
336.05
蒲江县
25.64
580
24.68
9625.59
3093
425.52
都江堰市
59.55
1208
69.89
11736.36
3389
578.56
彭州市
77.22
1420
55.84
7231.29
3257
393.24
邛崃市
63.61
1377
72.96
11469.89
3070
529.85
崇州市
64.44
1090
79.25
12298.26
3269
727.06
成都市
1028.48
12000
650.25
6322.44
3377
541.88
四川省
8474.46
485000
5067.69
5979.96
2108
104.49
全国
128453.00
9600000
102398
7971.63
2476
106.66
值得指出的是,新津县不仅是以私营为主体的经济,而且产业的集团化、规模化经营更突出,正在逐步克服县域经济小而全的弊端,并逐步形成有发展优势的著名品牌和龙头产业,正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
例如,食品业已形成希望、美好、三旺等著名龙头企业;机械加工业已形成路桥集团、新筑等企业集团;建筑业已形成五津、锦辉、恒业、荣达等集团化企业;化工已形成和昌化工、海宁化工及纳爱斯成都公司(西南最大洗涤用品生产基地);电子业正形成以恒力磁材为龙头的西南最大软磁生产基地。
因此,新津县的产业和经济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有特色和有竞争力的。
就农业而言,新津县也正逐步摆脱传统农业的约束,向着农业产业化方向迈进。
其中,已改变历史上以耕作业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而形成以畜牧业为主体的农业结构,牧业产业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9.4%,在成都市各郊县中,其比重最高。
其次,农业经营的基地化、规模化,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农村休闲农业的兴起等,都表明新津县农业的市场经济特征日渐显露,是一个良好的势头。
四、社会事业及其它
新津县教育、文卫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地不断发展与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
至2002年,有学校35所,其中普通中学16所,小学19所。
在校学生共39260人,其中普通中学16271人,小学生22989人。
全县建有文化馆1个,全县计有医院、卫生院18个,床位数652张,卫生技术人员1006人。
城市全年供水总量为430万吨,生活用水量409万吨。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不断改善,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653km,货物周转量7426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3551万人公里,电话用户增加到39386户,城市电话普及率30部/百人,其中农村为10部/百人,村村通电话。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48元。
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均住房面积11m2,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0m2,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统分别为38.4%和48.3%。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完善,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17847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9814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3004人。
全年联办组织劳务输出1450人,全县社会福利院、敬老院11所,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床位数95张,社区服务设施20个,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71人。
表1-4新津农业经济概览
指标
单位
2002年实际
一、农林牧渔总产值(现价)
万元
92876
其中:
农业产值
万元
41633
林业产值
万元
894
牧业产值
万元
45905
渔业产值
万元
4444
二、农民人均收入
元
3248
三、主要产品产量
粮食总产量
吨
118590
油菜籽
吨
7801
水果
吨
12783
蔬菜
吨
144781
糖类
吨
867
烟叶
吨
23
肉类总产量
吨
42862
其中:
猪肉
吨
21958
牛羊肉
吨
553
禽肉
吨
18762
全年出栏肥猪数
头
313679
禽蛋产量
吨
10250
牛奶产量
吨
838
水产品产量
吨
6684
蚕茧产量
吨
21
第三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评价
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土地资源利用与开发
根据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资料,全县幅员面积32992.63hm2,分类如下:
(1)耕地18486.48hm2,占土地总面积地56.03%。
其中,灌溉水田14928.37hm2,占耕地的80.75%,旱地3503.08hm2,占耕地的18.95%;菜地55.03hm2,占耕地的0.30%。
(2)园地1878.4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69%,其中,果园1506.87hm2,占园地的80.22%;桑园275.29hm2,占园地的14.66%;茶园7.43hm2,占园地的0.40%,其它园地88.86hm2,占园地的4.72%。
(3)林地1006.2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5%,其中有林地787.02hm2,占林地总面积的78.22%。
(4)牧草地119.8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36%。
(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801.2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55%。
其中,建制镇用地838.17hm2,农村居民点用地2920.04hm2,独立工矿用地876.62hm2,特殊用地166.39hm2。
(6)交通用地980.2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97%。
其中,铁路用地64.24hm2,公路用地385.82hm2,农村道路用地291.50hm2,民用机场用地238.66hm2。
(7)水域面积4001.2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13%,其中河流水面2048.54hm2,占水域面积的51.20%。
(8)未利用土地1718.9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1%。
表1-5新津县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单位:
hm2)
年代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城镇工矿用地
交通
用地
水域
未利
用地
1996
19279.75
1585.34
977.29
119.87
4442.55
852.54
3970.4
1764.89
2002
18486.48
1878.45
1006.22
119.87
4801.22
980.22
4001.23
1718.94
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坝区,林地、园地主要分布在浅丘区和台地区,城镇及工矿用地以平坝分布面积大,且较集中(图1-3,新津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开发利用率为94.79%,土地垦殖率为61.72%,耕地复种指数为161.51%。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每公顷平均产量6027公斤。
存在问题:
(1)耕地呈递减趋势,耕地质量有待提高。
全县人均耕地0.064hm2,且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83.5%。
(2)建设布局不合理,土地浪费严重。
(3)土地利用效益低,土地垦殖率低,农作物种植单一,乡镇企业用地不够集中,且占地多、效益差,交通用地利用率低;(4)综合因素的制约,土地潜力难以发挥。
(二)水资源利用与开发
新津县水资源丰富,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1.45亿m3;地下水资源为1.38亿m3,其中可开采资源为1.11亿m3,主要集中在平原区;境内五河汇聚,地表水年过境水量107.73亿m3。
新津县属都江堰灌区,自流灌区分为西河灌区、东风渠灌区、通济堰灌区。
目前,全县有水库3座,蓄水量148.6万m3,山塘1046口,蓄水量397.0万m3,其中,牧马山区841口,蓄水量235万m3,灌面3.05万亩,长丘山区205口,蓄水量162万m3,已建电灌站208座,装机容量448.5千瓦,出水量3.47万m3/小时,灌面4.58万亩。
建成堰、塘、库、电灌站、灌区配套输水干渠75.82km,支渠151.95km,斗渠326.7km,农渠608.16km,井灌工程机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