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汇总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4847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8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汇总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文汇总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文汇总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文汇总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文汇总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汇总解析.docx

《高考文言文汇总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汇总解析.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汇总解析.docx

高考文言文汇总解析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1.新课标Ⅰ卷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

“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日: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

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

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

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

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参考答案

4.C。

5.D。

6.A。

7。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

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

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

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

“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才是良史。

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

”他回答说:

“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十分盛大。

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

”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

于休烈烈上奏说:

“《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

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

而且《国史》、《宵録》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今府县招致访求。

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

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

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

升任礼部侍郎。

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书,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中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

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

而礼贤下上,扶持后进,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

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

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

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

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

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译文肯定有不妥之处,还望同仁完善)

2.课标II卷

明史·韩文传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

“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

“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

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

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

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

彰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参考答案

4.D。

“著“的正确意思应该是”登记“”记载“。

5.C。

6.B。

7.

(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土地,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2)韩文立即协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宫中,皇帝吃惊地哭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

核实韦州所立的军功,弹劾宁晋伯刘聚,都御史王越、马文升等滥杀无辜,谎报功劳。

不久又弹劾王越推荐李量、王竑事,言语多涉及东西两宫,皇帝发怒,在文华殿的庭堂受到鞭打。

事后,进升为右给事中,出任湖广右参议。

中贵人督太和山,侵吞公款。

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万石米,用来防备赈贷灾荒。

九溪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玄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

过了七年,转任左参议。

弘治元年,王恕因韩文长期没有升迁,任用为山东左参政。

过了二年,因倪岳的推荐,升任霊南左布政使。

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调任巡抚河南,召任户部右侍郎。

为母亲服丧期满后,起用改任吏部右侍郎,进升左侍郎。

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

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

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

韩文说:

“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

”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

第二年任命为户部尚书。

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

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

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

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

韩文说:

“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

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庳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録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

”皇帝不想动用内府钱,便命令韩文逐项经营筹划。

韩文从大局出发,努力为国家节省钱财。

真人陈应循、大国师那卜坚参等人被罢免,韩文请求没收他们的财产充实国座。

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上林苑、林衡署竟达三十二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昌。

淳安公主赏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力抗争纔停止。

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絶。

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

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

郎中李梦阳进言说:

“您是大臣,按义当与国事休戚与共,光哭有什么用?

谏官上疏弹劾这些宦官,执政大臣予以有力支持。

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

”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

“好!

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

”于是偕同诸大臣直接上疏皇帝,奏疏呈进,皇帝震惊哭泣不能进食。

刘瑾等人非常恐惧。

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

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

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郎中陈仁贬谪为钧州同知。

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和侍郎张缙入钦犯监狱。

几个月后纔释放,罚米一千石输送到大同。

不久又再次罚米,锺玄家业荡然无存。

刘瑾被诛杀后,整玄恢复原官,退休。

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3.大纲卷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

“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

“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

“公敢是耶?

”凑曰: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

“传云:

‘必也正名。

’礼:

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

“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

“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

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

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选近称伏伏:

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

触犯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木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

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

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

部属罗阳主簿犯事,学科网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11.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参考答案

8.C。

9.B。

10.B。

(1)吃着丰厚的体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5分)

(2)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5分)

参考译文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年,出仕任婺州参军事。

调任资巡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上表举荐给朝廷,升任逢巡法曹。

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追究,韦凑审讯治罪,杖杀了他,远近佩服。

召入任担至府属官,当时姚崇兼相王府长史,曾说:

“韦子见识深远文思周详,我遗憾得到他太晚。

”六次升官后任司农少卿。

冒犯宗楚客,贬任贝州剌史。

睿宗即位,授鸿胪少卿。

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年,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规劝,认为:

“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虽然是公主出钱财,然而高价雇人,则农人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趋末弃本,恐怕天下有人会因此而受饥饿。

”皇帝不听从。

画涂坚持争谏,认为“万物生育之时,草木昆虫伤害太多,不符合仁君本意”。

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

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说:

“公为何竟敢这样呢?

”韦凑说:

“享受厚禄,死尚不惜,何况圣世必定不会定死罪呢!

”朝廷为此减省费用数以万计。

韦凑出任陕、汝、岐三州剌史。

开元初年,要在靖陵建碑,韦凑认为古代园陵不立碑,又正值大旱不可兴工,谏阻而停止。

升任将作大匠。

下诏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为义宗,韦凑上谏说:

“经传说:

‘必须辨正名分。

’根据礼:

祖有功,宗有德,宗庙百世不毁。

直有三宗,周宗武王,汉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

历代称宗的,无不是统治天下,德化恩泽值得尊崇,列于宗庙的昭穆之中,因此说宗庙不毁。

皇敬皇帝不曾即位,况且别立寝庙,没有称宗之义。

”于是停止。

韦凑升任右卫大将军,玄宗对他说:

“依照旧制,诸卫大将军与尚书交替任职,近来这一职位不被重视,因此任用卿以重视此官,你不要推辞!

”不久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正逢洛阳主簿王钧因贿赂判处死罪,下诏说:

“两台御史、河南尹放纵属吏侵夺,《春秋》之义重在责罚主帅,应贬任韦凑为曹州剌史,侍御史张洽为通州司马。

”很久,升任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防严整,下诏赐予时服慰劳勉励他。

患病后,派遗御医登门治疗。

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4.北京卷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

“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

“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

“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

“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

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

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注释:

①杀:

减少。

本句意为:

到最上边是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发:

打开

B.问其作而名者名:

命名、取名

C.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易:

轻视

D.而功未及就就:

完成、到达

3.全都体现藤侯“虑熟谋审”(深思熟虑)的一项是(3分)

①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②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③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

④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⑤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⑥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③⑤⑥D.①④⑥

4.翻译下列句子。

(9分每小题3分)

(1)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

(2)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3)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

参考答案

2.C易:

改变

3.A.(⑤为对贤智之士的评价,⑥写滕侯的一段经历。

4.

(1):

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岸的渡口(码头)停泊。

(“之……者”定语后置1分,津:

渡口或码头1分,句子通顺1分)

(2)凡是往来于洞庭湖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好处。

(不:

不论、无论1分,迩:

近1分,句子通顺1分)

(3)不只是想着被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让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的人不要把(它)废弃。

(苟:

拘泥,局限1分,以:

把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

“希望您写篇记叙的文字吧。

”我打开信看着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

问建造此堤和为此堤命名的人,客人说:

“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

”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潭州、贵州和四川四个地方的要冲。

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遇到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远又累,而且常常害怕风波兴起,担心船被打翻,人被淹死。

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不担心。

”我问这个堤有多大,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

“堤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到最上边能得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而且不超过时间完成。

”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

“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没有改变我们太守的决定。

”又说:

“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

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的人,在谋划一些事情时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

凭借百步远的湖堤,可以抵挡天下的最凶险和最不可预测的担心,使当地百姓得到好处并且遍及荆州、潭州、贵州、四川,凡是往来于洞庭湖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利益。

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

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

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

自古以来的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

如果继承者都像刚开始建造时那样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

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

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

目前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重用过。

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

他深思熟虑,不用花太多的力气而收到成倍的功效,这种作事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人仿效的法则,这是我第一个该写此记的理由。

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让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把它废弃,这是我第二个该写此记的理由。

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写这个纪,这是我第三个该写此记的理由。

有三个该写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5.浙江卷

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