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755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国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国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国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国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docx

《中国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docx

中国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国地理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中国这一特定区域内的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

(拓展: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科学的内在联系性;研究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分异规律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协调关系。

地理学的核心是地域分异,落脚点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羊煤土气:

其中土指稀土,气指天然气;

%1南极出现了臭氧层漏洞:

人类的作用,使得纯粹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存在了。

%1地面起伏不平,因内力发生作用,具有间接性。

%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1土壤的发育需要120〜400年

%1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的区别(注意有机质含量):

森林土壤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多,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草原土壤草根多,根系深,有机质表聚性不强。

【地理环境的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地理环境

(1)自然地理环境

地质内容的组成部分:

一、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变释放出热量;二地球自转过程中产生从南北两极向赤道的离心力和向心力;三地表越往下压力越大,熔融状态产生热量。

(2)人文地理环境研究对象的具体表现

1、了解和认识中国这一特殊区域中自然环境条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总结并思考自然条件的内在联系和突出特点;

2、分析和评价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的潜力,完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类型的划分和区域的划分。

3、合理评价人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状问题。

4、综合选择不同层次的区域(整体或具体部分)。

(3)社会经济地理环境

(%1)研究任务

(1)、科学任务:

丰富地理科学内容,方法和成果。

例:

鄱阳湖研究,田纳西河(美国)

(2)、学科任务:

%1思想意识:

将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地理环境融为一体的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学科,研究过程中要运用经济社会科学来研究自然科学。

%1知识运用:

通过中国地理的学习,认知并掌握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点,掌握自然资源分布规律,生产合理布局的影响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的选择方法;

%1培养能力:

中国地理是集自然、人文、社会地理学于一身的综合学科,通过对其的学习,我们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提升我们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践运用:

学习中国地理,为指导我们开展地理教学研究、活动提

供理论研究基础。

(三)方法

1)最基本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用辩证的态度去分析思考,去寻找和确立其主导方面;

2)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

%1综合分析法:

当可以整体把握时,先综合分析;当无法掌握整体而要从各个要素分析,则先分析后再综合;

%1区域比较法:

通过比较找出差距和相似点,注:

一是可比性,二是差异度;

%1地图叠置:

空间思维,用专业地图;

%1案例分析:

对典型案例收集,分析,利用,例如地震、火灾、民族宗教信仰。

二、中国地理课程的特征

%1综合性;②区域性;③开放性;④实践性

三、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1人口最多的国家;(李秀彬,地理专家、煤炭专家,中国科学院地

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国土面积世界第三,96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17075400平方千米,加拿大9976139平方千米)

%1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2011年世界银行统计)

四、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绝对位置:

1纬度:

北纬3度51分到北纬53度31分

2经度:

东经73度22分到东经135度03分

(拓展:

四至点:

①最北:

漠河镇;②最南:

曾母暗沙;③最西:

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部;④最东:

黑龙江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处的界碑东南。

北回归线经过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3、地理意义:

1)我国南北跨度近50度,位于中纬度地区,使我国形成复杂多样的热量带,共计有8个热量带:

2)形成复杂多样气候带、热量带,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特别农业生产。

(拓展:

海南岛一年三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北亚热带一年两熟,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和三年两熟。

候:

5天为一候,候均温10摄氏度以上,作物能够稳定生长,活动积温,中纬度地区为冷暖气流交汇处)

4、我国位于西太平洋东岸,位置优越,资金大量涌入。

5、东西跨度约62度,东西跨度大,疆域广阔。

国际时区划分占5个时区,不同经度所带来的晨昏线时间出现明显差异。

东经120度的地方时为北京时间,不同时区的人们作息时间也不同。

(二)相对位置(海陆、邻国)

1、海陆: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背靠最大的大陆,面对最大的海洋。

1)海陆面积悬殊对比是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江流域自然条件优越的决定因素;

2)漫长的海岸线、优良的港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3)海陆兼备,离海远近制约我国经济条件,由沿海到内陆不同景观形成重要影响;

4)地处太平洋西海岸的中国是世界生产力环太平洋最大的受益者;

5)海陆位置,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多样,影响明显的区域。

2、邻国:

14个陆地上的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邻国。

五、中国地理环境基本特征

(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季风气候影响显著;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3、独特的自然发生砾石,土壤、生物丰富。

(拓展:

目前为止发生过三次冰期,第一次为震旦纪,第二次和第三次为第四纪冰期,第四纪冰期对中国的影响较小,则有从外地迁移而来的生物)

(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1、人口最多;

2、国土面积辽阔,可利用面积却缺乏;

3、“大杂居,小聚居”,多民族统一国家;

4、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

5、日趋稳定且齐全的工业;

6、潜力巨大的旅游业。

第二章:

自然环境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现阶梯状下降分布;

%1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1地区差异明显,高差悬殊。

二、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②方向;③图例和注记。

三、中国四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一阶梯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界限:

第一阶梯界限以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一雪峰山;

第三阶梯界限:

第二阶梯以东到沿海;

第四阶梯界限:

即大陆架,大陆延伸到大洋中的部分,其水深一般不

足200米。

(大洋与大陆的分界线:

海沟)

四、各个阶梯面的表现与特征

第一阶梯面:

%1地势最高的陆块,平均海拔高度4000到4500米,宽200万平方公里,称为世界屋脊;(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为巴西高原)

%1阶梯面中分布了一系列的高山,极高山和凹陷土地,由北向南分别为昆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格拉昆仑山、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低山:

海拔在500米以上,有明显的地形起伏;极高山:

海拔在5000米以上)

%1终年积雪,白雪皑皑的景色,牧草肥美,湖泊众多占全国36.5%,每年有约561立方米的冰雪融水量。

%1地高天寒,地广人稀。

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资源开发程度低,浪费明显;

第二阶梯面:

%1海拔高度降至1000到2000米;

%1是我国大高原和大盆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和集中分布区,我国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都分布于此;

%1新构造运动差异升降,使得该阶梯面广泛分布第三纪沉积地层,隆起了大量高山和极高山,如天山山脉、秦岭(主峰为太白山,海拔为3767米)

%1第二阶梯是过渡的区域,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第三阶梯面:

%1海拔高度降至500米以下,广阔的区域在200米以下;

%1平原广布、丘陵集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世界上最大

的丘陵:

瓦尔战丘陵。

%1散落分布了一系列的中低山脉,是自然景观复杂多样的重要条件;

%1资源开发程度深刻,人地矛盾尖锐,环境保护任务重。

第四阶梯面:

%1范围广阔;

%1自然条件优越(大陆与大洋之间深刻的影响);

%1资源丰富(海洋资源:

海水动力、海水中的生物、化学;海底资源:

矿产和天然气。

%1开发程度不高,是原景区。

五、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

%1打破了东亚大气环流系统,是海陆季风气候形成的直接原因;

(拓展:

大气对流层厚度:

因纬度、季节不同而使得大气对流层厚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夏季厚、冬季薄;赤道:

17〜18千米;中纬:

10〜12千米;北极:

8〜9千米。

%1地势西高东低使得我国发育了源远流长的河流,是水上连接东中西部历史文化和经济的重要渠道;

%1以阶梯状下降分布,阶梯面间巨大的落差蕴含了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深切祁连山脉,形成20多个峡谷(水利枢纽工程);

%1高差悬殊,呈现阶梯状下降,是我国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的突出影响;(拓展:

三个三:

三个阶梯面;三个气候区;三条经济地带。

六、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1)常态地貌都有分布,而且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丘陵10%,山地33%,高原26%,平原12%,盆地19%;

(拓展:

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

分布有冰缘地貌;②黄土高原:

东至太行山,北起长城,面积为4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形成的原因有1、岩石节理发育、疏松;2、中国多暴雨地区,夏季降水强度大;3、人类活动澎响大;③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泛分布,地表崎岖不平,风尘地貌(雅丹地貌)飞沙走石。

④内蒙古高原:

2)我国在常态地貌基础上广泛发育分布了特殊地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表形态。

(拓展:

丹霞地貌:

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丐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色碎硝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度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坍,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其名称来源:

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上注意到了这种地貌,固命名为丹霞地貌。

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其地理意义有哪些?

1)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是我国自然景观复杂多样的决定因素;

2)中国多山,为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多样、以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主奠定了地质基础;

(拓展:

①造山运动即地质构造和岩浆喷发过程,使得矿产富集、矿床形成;②内力使得地形出现不平,外力使得地形渐渐平缓,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③平原、高原以外生矿产资源为主,山地多以内生矿产资源为主;④有色金属的形成过程是岩浆的侵入,有色金属富集的地方以酸性或强酸性岩浆为主;⑤第四纪冰期发生于距今200万年前,其整个时期跨越了200万年。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们可利用的土地面积;

4)山地为主,对我们选择优越的生产方式、构建有特色的区域生产结构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条件;

5)以山地为主,使得我国山地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尤为突出,不同地表形态有着各自的地方特色;(平原:

土壤盐碱化、土壤潴育化;高原:

草场退化、沙漠化明显,高原表面侵蚀。

6)山地多、地貌复杂多样会形成不同地区人们的观念和发展要求不同;

八、我国地区差异明显,高差悬殊的影响

%1高差悬殊、地区差异明显是我国自然景观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

%1高差悬殊所带来的复杂程度是直接的,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1高差悬殊和地区差异明显影响到区域的发展条件。

(拓展:

欧洲以地中海作为参照物记海拔;我国海拔用黄海高程;

我国水位高程用长江口。

九、中国地形形成的原因分析

(1)地质构造基础

(拓展:

三个学说:

洋底扩张,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①板块(中国大陆在亚欧、印度洋、太平洋板块的作用下形成现有

地形)

%1槽合学说:

该学说观点是地球表面存在两种地表形态:

活跃区域和相对稳定区;(活跃区又叫地槽区(带状分布),广泛分布;相对稳定区也叫地合区(块状分布))

(拓展:

我国三个地台:

塔里木地台,华北地台,扬子准地台。

为什么我国地台区也出现山?

1)我国地台范围小,单元数量少,说明地壳活跃区范围大,数量多,则我国造山运动多,形成的山地就多,山地面积大;

2)我国地槽具有多旋回性的特征,山地层结构可判断出,山脉不仅数量多而且高大;

3)地台区活化,发生局部褶皱隆起,形成中低山。

(2)外营力:

外营力对地表形态起修饰作用,是地表形态多种多样的原因之一,外营力是一种补充。

①以风的作用为主,形成堆积地貌;②流水(地表、地下)作用,如丹霞地貌;③热量作用,热量传输产生崩坍,堆积。

(3)内外力相互影响

十、中国主要地貌单元特征及开发途径的选择

(1)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1)内蒙古高原特征:

1)北至边界线、南起古长城、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巴丹吉林沙漠;

2)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草原沙漠广布,风成地貌发育;

3)位于我国北部内陆地区,受海洋作用弱,整体抬升后接受大范围沉积,流水切割搬运弱,高原面保存得最为完整,号称“高平原、

4)降水由东向西呈现3个不同的层次(400mm一200mm一100mm)森林草原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5)我国最主要的外生矿产形成富集区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开发途径:

大力发展高原牧业,煤炭资源开发的能源工业,科学规划、合理放牧、严禁过度放牧。

2)黄土高原特征

1)堆积历史短,成岩时间短,结构疏松,节理发育;

2)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3)华北地区包括黄土高原是一个多暴雨的区域,降水强度大;

4)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人为破坏严重,植被破坏严重;

5)人们水土保持观念薄弱;

治理开发一途径:

①工程方向:

将泥沙滞留在缓坡;②科学规划,健全法制;③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水土流失治理原则:

①科学规划;②因地制宜发展与环境自然资源相适应的产业;③把握自然规律;④需要国家宏观有效措施上的支持。

3)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不平,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充分发育,地表缺少而地下水资源丰富。

形成原因:

①分布广,堆积深厚,程度高的石灰岩区;②水的化学作用。

西南干旱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河湖淤积严重;②缺乏有效的水利工程(人工湖、人工水库)

(2)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1)塔里木盆地:

远离四大洋,深居内陆,53万平方公里,第一大盆地

特征:

1)高山环绕,地形封闭度高,形状结构典型;

2)水来源少,大气降水少,主要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戈壁滩内侧形成了绿洲。

(绿洲地区形成了居民点,是工农业集中区,但往往有局限性;盆地内部形成了广袤的沙漠分布,洼地形成盐湖和湖沼。

3)沙漠广布,是世界上最大的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35万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低于10%o

4)发育有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洪水原因:

高山冰雪融水在6到8月融化形成大量径流,沿岸草本、树木稀少,对河流阻滞的作用小,大量洪水支流之下。

(拓展:

三大生态林:

①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③城市周边防护林。

2)准格尔盆地:

古尔班通沙漠为固定沙漠

准格尔盆地地形的封闭度不高,有众多隘口,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到较高的地形形成地形雨,降水量大于200mmo

3)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1)地势最高的盆地,海拔高、空气稀薄,风大、风力侵蚀为主,蒸发量大,形成众多盐湖,盐湖中有大量的盐矿。

2)察尔汗盐湖汇聚地形形成外生矿产(盐)

3)随第一阶梯整体抬升,差异升降形成内生矿产。

4)四川盆地

1)季风气候区,河网密集、河流众多、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使得盆底支离破碎,形成众多"方山"“单块山”;

2)形成于第三纪,整体凹陷形成,沉积了大量第三纪湿热地层,还原条件下形成了众多红色、紫色砂岩;

3)河流多,水患是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

4)四川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

(3)山地

(1)东西走向的山脉:

(由北向南)①天山一阴山;②昆仑山一秦岭;

%1南岭;(第一,具有等距线,每隔8个纬度分布一系列山脉;第二,形成原因为地球的自转力;第三,对南北走向的气流有阻隔作用,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天山一阴山

①地质构造新,古生代加里东运动;②天山山脉属于活跃地区;③天山山脉由一系列的东西向的山脉组成,山岭,谷地相间分布;④北中南天山之间分布着众多的凹陷盆地:

伊犁盆地、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⑤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使得小盆地地区有充足的水源,保证农牧业的发展,特色瓜果。

⑥“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大陆性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

⑦空气水分少,蒸发耗水量大,而又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因而水果的甜度高;

(天山北面山腰形成森林带,在森林带上下形成两个山地牧场的原因:

①水汽遇山体抬升降温过程中饱和降水,而继续往上则由于水汽含量不足即降温也不足以形成大量降水:

②天山横立在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迎风坡,南面为背风坡;③在天山之上覆盖着1万km2的冰雪覆盖区为山下水源补给的重要来源。

2)昆仑山一秦岭:

秦岭:

最显著的地理分界线

%1传统南北分界线;②两大水系分水岭(汉水、渭河)

%1(北)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1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黄棕壤与棕壤(中国特有)的分界线;

%1800mm等雨量线和冬季零度等温线;

%1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分界线;

%1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1南方居民和北方居民的分界线;

%1南方小桥园和北方皇家园林的分界线。

3)南岭:

中生代山体运动剧烈,岩浆侵入形成,后受到外力侵蚀没有完整山体,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山脉组成,海拔1000—1500m,侵入岩浆由酸性超酸性岩浆为主,形成有色金属富集,组成同心圆构造,至四川盆地,又称“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越城岭、萌渚岭)。

灵渠:

湘桂运河(湘江和桂河)

南岭是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的分界线

分界线:

①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②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分界

%1积温>=io摄氏度;④南北为常绿阔叶林,但林下植被种类垂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榕树、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指示植物;⑤砖红壤性红壤与红壤(黄壤)分界线。

(2)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矩形纬向构造带形成,矩形经向构造带(东西山脉)分割。

1)贺兰山:

内蒙古与宁夏的省际界线;

2)六盘山:

宁夏与甘肃省际界线;

3)横断山:

反s形状,古生代形成,影响最大的新生代印支运动形成高差悬殊、山谷相间分布,阻挡西南风、东南季风,形成(水面上)的景观差异。

(3)北东西南走向:

华夏系构造带,三列凹陷、隆起带

一列:

凹陷谷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隆起带,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二列:

凹陷谷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隆起带,长白山地,山东丘陵'武夷山脉。

三列:

凹陷谷地,日本海,东中国海,南中国海;隆起带,台湾山脉。

特点:

①形成原因:

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积压形成;②二列隆起带为最初积压带,山地高大,之后形成山脉较小;③此系列山脉与东南季风成直角,是降水东西分异分界线,大兴安岭是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分解线;④此系列山脉东坡陡,西坡缓,对东南季风有阻挡作用,对西北季风无明显阻挡作用,有诱导、加速作用,是我国冬季风强盛的原因之一。

台湾山脉:

占台湾岛2/3,最高山峰在玉山(3952m),分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

喀拉昆仑山么、巴颜拉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

祁连山脉:

河西走廊以南,又称“南山”,甘肃省与青海省分界线;天山:

乌鲁木齐以南,塔里木河以北;

秦岭:

陕西省境内,西安南;

阴山:

河套平原北;巫山:

长江上;

昆仑山:

新疆、西藏分界线,长江黄河源头中间;

武夷山:

江西与福建两省分界线;

太行山:

山西与河北两省

(4)平原:

200m以下,开阔平坦的地表形态。

一、东北平原:

地质构造基础上由松花江、黑龙江、嫩江、辽河等河流冲击而成。

东北平原三个组成部分:

①辽河平原;②松嫩平原;③三江平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东北平原纬度最高,降水丰沛,蒸发量小,地表起伏和缓,比降小,地表排水不畅,由于纬度高,季节性冻土广泛发育,地表长期积水,处于还原状态,沼泽广布,沼生植物和沼泽土壤广泛的发育,土壤有机质丰富,但由于开发条件恶劣,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被定义为“北大荒”,后经过地下水的排除改造,建成我国最大的粮食基地,被誉为“北大仓气

特点是低温

冻土层发育导致地表水下渗不畅,再由于地表起伏和缓,地表径流不畅,因而水多滞留在平原洼地内,形成众多沼泽。

改造措施:

培育耐低温和生长季节短的作物,改变地下水结构,改善地表水下渗不畅的条件。

合理开发与利用:

平原地区“用”“养”结合,保持黑土的肥力;三江平原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主要是作为湿地保护区。

二、华北平原

范围:

北起燕山,西到太行山,南至大别山,东到海岸,海拔高度在80m以下,开阔坦荡,由于黄河河堤的分割分为黄淮海平原,海河平原。

华北平原是我国政治、经济、交通的中心地带,地处暖温带,受人为活动深刻影响,生态环境、自然条件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明显的限制,尤其是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的限制:

1、春旱:

每年都发生,只是程度不同。

%1华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区,冬小麦返青需要大量用水,工业生活也需要大量用水;

%1春季华北处在蒙古高压控制之下,降水少;地处暖温带积雪少,积雪融水少;江河湖泊少,缺乏灌溉的功效;流域之处所能提供的水源少。

%1春天回温快,蒸发量旺盛,加重春旱。

2、风沙:

沙进人退,沙埋农田时有发生。

原因:

华北平原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燕山西坡较缓,有利于两地的沙石搬运到华北平原上,“三北防护林”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根源性的解决此问题。

3、夏涝:

原因:

①开阔坦荡,比降小,地表水难以排泄;②华北平原降水多以暴雨呈现,多集中在7到8月,导致降水过于集中,难以排泄,产生夏季的洪涝灾害。

4、土壤盐碱化:

海拔低,人类过度开发地下水,导致盐碱化。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

%1受长江干游南北两侧地形的限制,形成了串珠状。

%1有两湖平原(洞庭湖、江汉)、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1位于水热条件优越的亚热带地区,工农业发达;

%1千湖之省:

湖北省

%1鄱阳湖平原:

赣江、抚河、修水、信江、饶河、长江冲积而成,面积4万平方千米,实际2万平方千米。

%1三峡工程的运行使得高水位的洪涝灾害几率加大。

四、珠江三角洲平原

%1面积1.5万平方千米,地处热带,水热条件优越,自然条件组合最优越的地区;

%1我国立体开发、生态经营最典型的区域,三基鱼塘和立体农业模式成为世界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案例,充分利用丰富的水热资源。

(三基鱼塘:

桑基、果基、蔗基)

%1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非农用地与农业用地产生尖锐的矛盾,使珠江三角洲优越的水热条件失去了应用的价值;

%1由于工业和其他产生的空气,水等污染,对污染企业的升级改造,“三废”物质污染处理,稳定生态农业的模式,使水热资源没有得到

很好的利用。

改造:

必须加大加重对污染企业的升级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